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物理基礎教育教科書的比較研究

教科書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指導下,為滿足學生學習需要而編寫的教學用書。它是學科知識的重要載體和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為適應不同地區文化、教育水平的差異,我國新課程改革鼓勵不同地區編寫和使用不同的教科書。縱觀課程改革發展歷程,我國教科書改革經歷了傳統的“一綱一本”“一綱多本”,直到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的“一標多本”。①教科書之間的這種良性競爭,又促進了課程改革的健康發展。

初中物理教科書體現物理基礎知識的本質和科學思想,是承載初中物理知識內容的工具,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依據和師生學習的基礎,在教師備課和編寫教學設計等教學實踐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現行的初中物理教科書是依據國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編寫而成的,主要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北師大版)、教育科學出版社(教科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滬科版)、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蘇科版)等出版的不同版本。各版本教科書編寫風格不一,各具特色。

教科書的分析和研究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是實現教學過程最優化的重要內容和手段。②毋庸置疑,研究國內初中各版本教科書的特色,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教科書,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增強教師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不同版本的教科書,特點各不相同。比較研究不同版本的教科書,確定其相同性、差異性和編寫特色,有助于選擇更適合學生學習需要和教師教學的教科書,最大化地增強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

第一節 物理基礎教育教科書整冊比較研究

本節以人教版和蘇科版的義務教育八年級物理上冊為研究對象,采用內容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從內容設置、編排體系、欄目和插圖等方面,詳細比較分析兩個版本教科書的知識內容、實驗設置、課堂例題、課后習題、章節編排、欄目和插圖設置等,討論兩個版本教科書編寫的內容、結構、欄目、特色和優點,并提出了對教科書編寫的思考,以期為教師選擇教材提供借鑒。

一、內容設置的比較與分析

(一)知識內容

1.知識內容的選取

由于物理自身的學科特征,人教版和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科書都從聲、光、物態變化及物體運動這四方面構成相應知識主線,其中人教版還單獨涉及質量與密度。圖2- 1給出的是兩個版本教科書的知識點內容比較。可以看出,兩個版本的教科書在知識點的選擇上重視知識內容選取的基礎性,都選擇了基礎物理學中核心的有生命力的基礎知識,并且大部分的內容選擇是相同的,只有少許內容略有不同。其中相同的知識點: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速度,運動的相對性;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聲音的特性,聲的利用,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溫度,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華和凝華;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平面鏡成像,光的折射,光的散射,透鏡,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眼睛和眼鏡,顯微鏡和望遠鏡。不同的知識點:人教版教科書在測量模塊增加了“測量平均速度”,在透鏡模塊增加了“生活中的透鏡”,另外還單獨涉及“質量與密度”;而蘇科版教科書只在光現象模塊增加了“顏色”。

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在基本知識點的選取上,蘇科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均依據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知識內容安排,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且符合該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的基本內容,這有助于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盡管在知識點的選取上差別不大,但由于教科書的編者看待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兩個版本的教科書在知識內容的呈現順序上有一定差異。

圖2- 1兩個版本教科書的知識點比較

2.知識內容的呈現

在知識內容的呈現方式上,兩個版本的教科書都突出知識內容的時代性,拓展學生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教科書關注物理學科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呈現科技進步帶來的社會熱點問題等方式,反映學科發展、科技進步及所引起的社會變革。如通過可持續發展、全球節電、環境保護等內容,引導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同時,兩個版本的教科書還重視體現知識內容的人文性和綜合性,以及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內在聯系。如學習了聲音的相關知識后,在拓展部分引入了耳朵的結構和人聽到聲音的整個過程,將物理學和生物學知識很好地銜接起來,體現學科的融合交叉。另外,在蘇科版中的“WWW”課外實踐與聯系欄目設計中,還安排了我國古代詩詞語句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在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學科知識的同時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二)實驗設置的比較與分析

1.實驗類型設置

在基礎物理學習階段,實驗主要有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兩種類型。驗證性實驗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檢驗和證實物理規律、結論等知識的正確性,同時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基本原理及規律的理解,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內容。但由于驗證性實驗的驗證特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實驗過程中無法得到充分培養,而探究性實驗在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方面具有顯著作用。所以,依據新課程標準,兩個版本的物理教科書在實驗類型設置上均減少了驗證性實驗,增加了探究性實驗。

在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的教科書中,基本每一小節都安排了相應的探究性實驗,而且標題直接標示為“實驗”。實驗引導學生從探究性實驗的七個環節,即提出問題—猜想和假設—制訂計劃和設計實驗—實驗和收集證據—分析和演示—評估—溝通和合作入手實施實驗。在設計探究性實驗時,人教版教科書并非每個實驗都體現探究性實驗的七個環節,而是分別在不同的章節有側重地設計了幾個主要環節,每章的探究活動相應地突出科學探究的某個環節。只有在第四章“熔點和沸點”的探究實驗中,從探究性實驗的七個方面體現了科學探究的七個環節,體現出了一定的靈活性(見表2- 1)。另外,人教版教材除了科學探究外,還編排了很多趣味性很強的演示實驗,如真空罩中的鬧鐘、聲音的波形、揚聲器旁的蠟燭等。

蘇科版教科書在實驗設置方面,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蘇科版教科書的實驗設置多數是以“學生實驗”的方式呈現。實驗的實施過程也是引導學生從探究性實驗的七個環節入手開展實驗探究的,如在第三章第四節中的“實驗探究平面鏡的成像特點”。而對于難度較大的實驗,蘇科版教科書多數以“活動”的方式呈現,主要包括演示實驗、自主實驗、討論等,如第二章第五節的“觀察‘碘錘’中所發生的物態變化”以及在第四章第五節中要求自己動手模擬探究近視眼的缺陷等。

2.實驗數量和呈現方式

兩個版本教科書的物理學科知識呈現都基于實驗。但人教版教科書中的實驗數目相對較少,而蘇科版教科書中的實驗相對較多,且設計較為靈活,與生活聯系緊密。蘇科版教科書在實驗安排上不太注重大型實驗的設計,反而選用一些取材簡單、設計方便、現象明了的小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除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外,還利用小欄目“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準備了一些小活動用來鞏固所學的物理知識。

表2- 1人教版教材中的科學探究內容

蘇科版的教科書共設計“活動”31個。如在學習了“水循環”之后,在《水循環示意圖》中讓學生填上相應的物態變化;學習了“透鏡”,讓學生自己總結區別凸透鏡和凹透鏡不同的方法;在學習了“顯微鏡”后,學生可以自己在家里制作水滴顯微鏡等。整本書共設計“綜合實踐活動”三個,即“比較材料的隔聲性能”“用電冰箱研究物態變化現象”“探究樹蔭下的光斑”。這些實踐活動,都有很大的靈活性和開放性。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做不同的實驗,能使學生更容易地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激發學習興趣,如用水和激光筆就可以做光傳播的實驗等。而且,通過這些教科書上沒有出現的工具,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可以讓學生思考:這個工具還可以用來做哪些實驗。

人教版教科書在“想想議議”欄目中也設置了一些小實驗。例如,如何利用一個空罐做小孔成像的實驗,簡單描述其實驗步驟,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最后總結小孔成像的特點。人教版教科書在實驗設計上同樣立足于簡單性和實用性,但是實驗的設計較為傳統,與相應章節的教學內容聯系緊密。在實驗與信息技術結合方面,人教版教科書在實驗設計中引入了較多的先進實驗設備,體現了學科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思想。如在探究音調與頻率之間關系的實驗中,教科書向學生介紹了示波器,引導學生通過直觀觀察不同頻率的波形圖理解相應的知識點。

(三)課堂例題的比較與分析

例題不僅能起到復習和鞏固知識的作用,而且能起到糾正和規范學生作答的作用,因此,例題的選擇也是教科書編寫時需要考慮一個重要方面。例題的選擇要嚴謹,做到難度適宜、有代表性。對于例題的解題過程,需要以規范的標準書寫格式呈現出來,幫助規范和糾正學生的解題習慣。解題過程應當邏輯嚴密、思路清晰,從而培養學生的物理邏輯思維能力。

對于相關知識點對應的物理公式,學生能夠通過一兩道例題的學習達到熟悉公式的作用。在例題數量上,兩個版本教科書的例題數量差別較小,都集中于機械運動這一章,如圖2- 2所示。如蘇科版教科書在給出速度公式后,安排兩道計算速度的例題。適量的例題學習,有助于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規范學生的解題習慣。

圖2- 2兩個版本教科書例題統計圖(單位:道)

在例題難易程度方面,因為例題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所以兩個版本的教科書在選擇講解例題時,都選擇了難度應適中的例題,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在相應章節的例題選擇上,兩個版本教科書選擇的例題,都可以運用本節所涉及的最基本的公式進行解答,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直接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點,并且一題多解,達到舉一反三和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四)課后習題的比較與分析

習題是教科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物理學科知識的學習中,習題訓練也是關鍵所在,通過訓練可以使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和技能,形成物理觀念,培養科學思維,達到內化科學態度和責任。兩個版本的教科書在一節內容結束后基本都設計和安排了一定數量的練習題,人教版的習題欄目稱為“動手動腦學物理”,而蘇科版的習題欄目稱為“WWW”,但兩個版本教科書在章節最后都沒有編寫相應的復習題。①

1.習題類型設置

圖2- 3兩個版本教科書的習題類型及數目統計圖(單位:道)

圖2- 3給出的是兩個版本教科書的習題類型及數目統計比較。在系統數量上,人教版教科書共有107道習題,蘇科版教科書共有86道習題,習題數量都比較多,人教版的習題數總量略高于蘇科版。在題型設計上,兩個版本教科書的習題類型都較為豐富,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且主觀性題目數量較多,客觀性題目數量較少,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另外,兩個版本的教科書共設計了七種題型,除了常見的作業本上的作業題目以外,都增加了一些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研究探索的實踐性習題。如通過網絡、圖書館等查找資料學習相關物理學知識,撰寫調查報告、物理小論文或進行相關實驗的創新設計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2.習題素材選擇

兩個版本的教科書在習題內容素材的選擇上,均注重從生活實際入手選擇素材,讓學生在進行習題訓練時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的理念,并且在學會相應知識后,具有將物理應用于社會實踐的意識,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基本理念。在習題內容素材的選擇方面,蘇科版教科書的習題設計特色較為明顯,貼近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認識到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從而進一步理解這些知識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編排體系的比較與分析

(一)章節總體編排體系

1.體系的基本構成單元

人教版和蘇科版義務教育八年級物理教科書在結構上都采用章節形式,并且在章末尾都有相應的知識點小結。其中人教版教科書的欄目是“學到了什么”,而蘇科版教科書的欄目是“知識梳理”。但是蘇科版在章節結束時增加了“信息庫”,將本章涉及的拓展知識全部匯總在“信息庫”中。另外,在義務教育八年級物理上冊教科書中,人教版教科書所涉及的知識點和章節多于蘇科版教科書。

2.章導入方式

就每一章的導入風格而言,兩個版本的教科書都以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但在表現形式上略有不同。人教版教科書在每章開頭都配有與章節內容相關的插圖,插圖旁邊有與章節內容、插圖有關的文字,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蘇科版教科書同樣在每章開始也配有一幅與章節內容有關的彩圖,彩圖旁邊除了有與章節內容有關的文字外,還注明了本章的每小節標題,使學生在學習內容時,提前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蘇科版教科書的安排展示出了很強的方向性,既能夠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章節編排順序

表2- 2給出的是人教版和蘇科版教科書章節內容安排順序比較。可以看出,兩個版本都依據初中生在該年齡階段的認知水平和對物理現象的了解程度,在八年級物理上冊教科書剛開始接觸物理學科知識時,安排了一些比較容易理解、趣味性強的內容。如把速度、運動、聲、光、物態變化等知識安排在教科書的前面,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盡管兩個版本的教科書在知識點的選取上沒有較大差別,但在每個模塊的編排順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人教版教科書按照“運動—聲—物態變化—光—透鏡—質量與密度”的順序編排,先從物理中最基本的實驗——測量開始,探究常見的運動現象,再到生動有趣的物理現象,這種安排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習慣。

蘇科版教科書按照“聲—物態變化—光—透鏡—運動”的順序編排,在一開始就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從生動趣味性強的聲、物態變化、光等物理現象開始學習,最后再學習運動。編排順序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弱化學科知識的認知順序。比如在學習聲、光現象的時候,會涉及后面運動學中“速度”知識,在做題理解的同時需要用到未學過的知識點進行輔助解答,這一難點在學生學習和教師的教學中要注意予以克服。

表2- 2兩個版本教科書章節內容安排順序比較

(二)章節中小知識點的編排

人教版和蘇科版教科書在小知識點的編排上存在較大差異。以光學知識為例,人教版先從光的直線傳播開始了解光,再講光的最基本定律——光的反射,隨后緊接著安排光反射的具體應用——平面鏡成像,反射結束后會自然過渡到兩種介質中光的折射,接下來是折射應用——透鏡及其應用。這樣從一個知識點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知識點,相對緊湊并且邏輯性較強,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①

蘇科版教科書以學生對知識感興趣的程度進行編排,從光的色散、物體的顏色、看不見的光開始,再到光的直線傳播、平面鏡、光的反射等內容,打亂了光現象的知識體系。到了光反射的知識點上,先安排了光反射的應用,再進行光反射的講解。這種安排順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弱化教學和學習時知識體系的認知過程,因而學生在構建自己完整的知識體系時要注意克服。

因此,人教版教科書的知識點編排順序符合認知習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蘇科版教科書的編排順序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求知欲望。

三、欄目和插圖的比較與分析

(一)欄目設置

教科書的欄目也是體現教科書編寫理念與特色的一個重要方面。人教版和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教科書在欄目設置上數量相近(見表2- 3),二者都打破了傳統的教科書編排,不再是單純地以文字形式呈現知識,而是利用獨具特色的欄目設計來推動物理教學過程中的學與教,都穿插了創新性的設計。不同的欄目發揮不同的作用,但是,不管欄目如何變化,都將教育目標融合在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只要能合理利用各個欄目,充分發揮各欄目的教學功能,就能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以發展。

1.實驗欄目

人教版在實驗欄目設置中安排了三個與實驗有關的欄目,其中有兩個欄目“演示”和“實驗”要求課內進行,另外一個欄目“想想做做”具有開放性,可以在課外進行。“演示”一般設計的是比較基礎、簡單的實驗演示過程。“實驗”則側重于相關實驗探究的環節,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記錄現象,從而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思考該現象產生的原因。由于新課標強調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演示”和“實驗”欄目受到師生的高度重視。“想想做做”所設計的活動大多是在課外進行的探究,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小物品,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小實驗,并從中發現學習和生活的樂趣。由于此類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大多學生對此類實驗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此類實驗的興趣,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積極有效地完成這些小實驗,如制作小孔成像儀,利用近視與老花鏡片制作望遠鏡等,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表2- 3兩個版本教科書欄目設置統計

蘇科版在實驗欄目設置中安排了兩個與實驗有關的欄目,即“學生實驗”和“方法·技巧”,教科書在編排過程中將教師和學生的實驗都歸于“學生實驗”這個欄目,并在設計實驗時注重“以學生為主”的科學探究思想,而教師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方法·技巧”欄目,引導學生進行實驗。

2.信息欄目

由于新課標下的教科書容量較大,因此兩個版本的教科書都以信息欄的形式介紹更多的知識、材料和物理學史等。人教版教科書安排了“小資料”“科學世界”和“STS:科學·技術·社會”三個欄目,蘇科版教科書安排了“生活·物理·社會”“信息快遞”和“信息庫”三個欄目。人教版教科書所安排的信息欄目多于蘇科版教科書,信息量更大。這些欄目既提供了豐富的趣味性強的資料,又使學生在完成必需的學習任務的同時,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的美妙和魅力。“科學世界”的安排獨具特色,在欣賞中國古代詩歌傳統文化的同時,在物理教學過程滲透了人文精神。“STS:科學·技術·社會”結合社會事實,擴大課堂以外知識的獲取量,同時,也能引導學生主動獲得信息并積極學習。

3.活動欄目

在學生相應的活動欄目安排方面,人教版教科書設計了“想想議議”欄目。欄目活動都在課堂上組織,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引入新課,或者通過討論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在實踐教學當中,這種方法不僅能輕松課堂氣氛,而且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蘇科版教科書在“活動”欄目里安排了各式各樣的學生活動:有觀察,如觀察水的三態及其特征;有制作,如自制水滴顯微鏡;有探究,如模擬探究近視眼的缺陷等。從蘇科版教科書這些獨特的實踐活動,可以看到編者希望通過這些欄目引導教師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通過這種欄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質疑意識及發散性思維。

(二)插圖設置

教科書中的插圖包括圖畫、照片、圖標等多種形式,是教科書文字之外的一種信息表達系統。好的插圖內容高度凝練、信息量大,能夠提供語言文字無法描述的內容,或者將復雜的概念生動地形象化和視覺化,從而有效刺激大腦思維,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人教版和蘇科版教科書均圖文并茂、版式新穎,其中人教版教科書中的圖由7幅章導圖和188幅其他插圖組成;同樣,蘇科版教科書中的圖由6幅章導圖和241幅其他插圖組成(見表2- 4)。

表2- 4兩個版本教科書插圖數量及種類統計

在章導圖方面,兩個版本的教科書在每章的章節標題下都設計了一幅比較大的插圖作為章導圖。章導圖在內容設計上與該章學習內容密切相關,能夠起到很好的章節導入作用。人教版教科書的章導圖在設計上貼近章節內容,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插圖數量上,兩個版本教科書的插圖數量均較多(見表2- 4)。當代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覺對兒童的刺激約占各種感官刺激的70%。①因此,兒童在學習知識時,通過視覺刺激,可以幫助他們理解所學內容。這兩個版本教科書正是抓住了這一點,用大量直觀的插圖來代替文字描述,貼近學生的年齡和思維,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②

在插圖種類上,兩個版本教科書包含各種插圖,有漫畫、卡通等。蘇科版教科書中的插圖數量多于人教版教科書,有些貼近生活的照片,生動活潑,并且大多數插圖以卡通的形式呈現,能夠引起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在生活中,一些不太常見事物的照片,以卡通的形式呈現,可以給學生帶來較為強烈的震撼,比如蘇科版教科書水循環一節中配有自然環境中水循環的卡通圖。而人教版教科書的照片數量多于蘇科版,多以展現實驗現象、物理現象和特征、物理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構造特征及解釋物理現象為主,安排了許多物理情境,主要用來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將難點內容具體化、簡單化,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理解和掌握。

四、對教科書編寫的思考

(一)難度宜淺,知識面宜廣

依據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兩個版本的教科書都精選了對學生終身有益的基本物理知識,涉及的知識范圍較廣,內容相對簡單易懂。這樣的安排符合初中生思維發展特征。如果教科書難度較大,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因此,初中物理教科書的編寫應該寬泛,基本要求不能太高。應以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為主,保持他們對知識的渴望,讓熱愛自然科學的學生將來有機會在這個領域更加深入的學習。

(二)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對于初中生的心理發展,不僅要注重智力發展,而且要注重其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非智力因素對人的行為和認識起到一種調節、導向和控制的作用,比如在學生學習中起到動力作用的因素還有情感、意志和興趣等。所以,將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加入初中物理教科書的編寫是很有必要的,而兩個版本的教科書都提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人教版教科書設置了“科學世界”“STS:科學·技術·社會”;蘇科版教科書設置了“生活·物理·社會”“信息快遞”“信息庫”等欄目。而科學態度與責任,兩個版本的教材在很多章節中都有反映,如教科書涉及宇宙飛船、運動會、我國運動員奪金等內容。

(三)注重科學方法的培養

雖然物理知識的講授是物理教科書編寫中的重點,但科學思維的培養也是不容忽視的。要將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和科學研究方法納入物理教科書內容的編寫中。而對于這方面的培養,在這兩個版本教科書中都有相應的涉及。而在蘇科版教科書中有“方法·技巧”這樣的欄目,引導學生在相應的物理實驗中注重科學方法的掌握。

(四)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編寫初中物理教科書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盡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教給學生,但是教科書中還是應該提到。創新能力中包含求新、求異的精神,而這種精神的培養卻是我們教育中所欠缺的。物理教科書在習題內容的編寫上應多設計些開放性的訓練。蘇科版的習題安排得很好,其中開放性的實踐題有37道,引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得出自己的結論,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通過對人教版和蘇科版兩個版本初中物理教科書的對比及分析,可以看出,兩個版本教科書在編寫中各有優缺點,同時各有側重點。為了使教學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第一,綜合利用多種物理教學資源。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每本教科書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教學過程中,僅參考一種教科書,會有一定的局限性,知識或方法都是不完整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綜合利用多種物理教學教科書,可以取長補短、完善不足。第二,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有好的教科書也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傳授給學生,所以要注重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以達到充分發揮教學資源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所研究的結果和學生相應的接受水平,選擇合適的教科書,并借鑒其他教科書的優點,使教學過程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國地域遼闊,教科書的多樣性有利于不同地區根據自身實際選擇適當的教科書,另外教師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資源作為參考,最大化地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教科書作為最重要、最基本的課程資源之一,其多樣性的良性競爭,能夠提升教科書的編寫質量,優化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資源。

① 朱俊.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教科書比較研究——以人教版、滬科版、蘇科版為例[D].合肥:安徽師范大學,2014.

② 廖伯琴.物理教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7.

① 黃洋.初中物理教科書的比較研究與啟示[J].湖南中學物理,2016,5(1):25- 29.

① 徐燕,伏振興,李兆義.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手段[M].銀川:陽光出版社,2018:60- 64.

① 梁照成.初中物理教學人文基礎的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1.

② 牛明月.基于科學素養的初中物理教材分析[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坪县| 将乐县| 屏南县| 磴口县| 长治市| 贵定县| 鹤峰县| 岱山县| 平舆县| 武鸣县| 盐边县| 常宁市| 昌乐县| 通辽市| 大姚县| 托克托县| 寿宁县| 山丹县| 洪洞县| 仙游县| 卫辉市| 什邡市| 龙门县| 中方县| 江川县| 同心县| 策勒县| 兰坪| 镇江市| 子洲县| 巴塘县| 巴中市| 婺源县| 漳州市| 桐乡市| 溧水县| 宁河县| 屯留县| 修文县| 谷城县| 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