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毅衡
沈奇的這本詩集,用心之一,在如何于現代語境下重新認識漢字的神奇。
在沈奇的理解中,漢字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一個符號系統:它是語言,它又不是語言,因為它不會說話;它是圖畫,它又不是圖畫,因為它不描述;它是書寫,它又不是書寫,因為它呈現自己,并不用替代來再現。說它是符號系統,是因為我們用它來做日常生活的傳達:賣掉田里的青菜蘿卜,牌價幾何;買進《道德經》五千言,無價之書。其中完全沒有符號的等價關系。我們至今能讀懂《論語》,哪怕孔老夫子說“學而時習之”的口音比今天的廣東話還難懂。而任何其他民族,要讀懂他們自己的三千年前的古籍,都要學另一種語言。我們中國人今天依然是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是中華兒女,而歐洲人基因類似,卻四分五裂成幾十個民族,各自擁有一堆詩人,在鼓噪自己的詩句。
因此,畢加索說他愿意做個漢字的書法家,“如果當不成畢加索的話”;因此,當龐德說:“我們在漢字中找到一整套價值觀,就像文藝復興找到希臘”,納博科夫聞之大為驚恐,氣急敗壞地罵龐德是“老騙子”;因此,那個天才的保加利亞女子克里斯臺娃,發現漢語實際上有兩套語言:漢字書寫是“生成文本”,像根莖,可以長出許多不同的口語式的漢語土豆,作為“現象文本”;因此,沈奇發現漢字魔術般地隨機、隨意、隨心、隨緣。是的,漢字本質上是詩性的,只有漢字,才是詩意棲居的家園。其他語言是磚塊砌成的,漢字是綠瑩瑩的婆娑樹蓋。
沈奇的這本詩集,用心之二,在如何于現代語境下重新認識禪的神奇。
多少現代詩人向往禪詩,猶如大旱之望云霓:中國漢語詩歌發展到新詩,后天失調,因為它用的語言不是詩的語言。現代漢詩,被沈奇妙稱為“一個偉大而粗糙的發明”,長得太難看,實際上是個畸形兒。偉大是讓步修辭,是因為只此一個,不偉大也只能偉大,而粗糙確是人所共睹。現代詩歌又是先天太足,中國文化史的積累足夠豐富,其中的一個鎮宅之寶就是禪詩。
禪非常神奇,它是靠自己從內部解構才得以存在的,也就是說它的存在本身就是為了解構自己:說出來的不是禪,不說出來的才是禪,禪就是說了沒有說的東西;但是詩是禪翻個面的鏡像:寫出來的才是詩,寫不出來的不可能是詩。所以禪詩是雙重解構的,是從相反方向解構的:禪詩因為是寫出來的,必不是禪;禪因為拒絕被說出,因此不會進入禪詩。如果一定要形諸語言,禪要說得笨拙,詩要寫得漂亮,完全是南轅北轍:禪詩如果可能,必定是吞噬自身的意義漩渦。
我們寫詩讀詩的人不可能得到禪,我們只是與禪在玩游戲;我們也知道我們不可能得到詩,我們只是讓詩在玩我們。這種意義的逗弄,才是詩的真諦。如果我們真正把意義抓住,我們就扼住了自己的喉嚨。只有在禪詩中,我們才真正進入人生的游戲:我們作為凡軀之人,肉身之人,心里灌滿七情八欲的臟穢,得到禪悟是非分之想,要想讀一首詩的短短幾行字就得到禪悟,豈非狂妄?
既然禪不是禪詩,禪詩說的也不是禪,那么是否詩必非禪,禪必非詩?現代詩人寫禪詩不是注定失敗?也不是,因為他有一套接近禪境的工具,那就是漢字。無怪乎菩提達摩知道,他在用梵文或巴里語的印度,不可能有傳教的希望。他也知道在遙遠的東方,有這個用特殊符號當文字的中國人,以及跟著學的韓國人和日本人,那里才是禪的希望所在。于是佛劫之后,達摩祖師一葉過海,來到東土;一葦渡江,南北景從。
漢字是詩的符號,也是禪的符號,漢字是不說出來的,是一種沉默的文字:一個“日”,可能讀成ri,讀成zhi,讀成ni。漢字是不再現的,是一種非圖畫的圖畫文字,它超越此解彼解,自成一義。靜觀此字,猶如遙望西天海上那懸鼓之日。
由此,沈奇說,當他寫下“茶渡”兩字,詩已經寫成,余下的詩句,只是給出一種衍生可能:它可以是crossing after tea,可以是crossing while drinking tea,可以是crossing by tea,這些翻譯都是解釋,這些解釋都馬馬虎虎可以,就像“茶渡”二字可以用任何筆墨,寫成任何形狀,但是寫出來的都不是原來的二字。面對此種文字,西方譯者肯定束手無策,他們的邏輯語言肯定迫害詩意,破壞禪悟。哪怕模仿中文,寫成tea crossing,趣則趣矣,已經失魂落魄。而東方詩人和讀者看之莞爾一笑——
沒有比現在更曖昧的時刻
——《晚鐘》
靜下來,少安毋躁。“茶渡”對面,就是婆羅密,就是Piramita,就是彼岸。
沈奇的《天生麗質》是一本奇書,它讓三個對抗的元素——漢字、禪、現代詩——相撞成為一個可能,就像建在瑞士地下五百米深的環形隧道里的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在近光速的粒子相撞后,或許會產生一個黑洞,宇宙生成狀態之前的黑洞,吞噬一切的黑洞:于是我們這個渾渾噩噩平平板板自以為了不起的庸常世界毀滅了,在幾十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內,但是另一個宇宙從黑洞里爆炸產生了。那是個什么樣的宇宙呢?是不是會充滿詩意呢?是不是會有生活的生靈來感知它呢?我們不知道,我們不必知道,因為我們已經看到宇宙塌縮和誕生的輝煌,我們已經可以想象一切:我們的想象已經能夠超過一切。
……那人兀自涉水而去
身后的長亭
尚留
一縷茶煙
微溫
——《茶渡》
漢字在理性的宇宙創造一個黑洞,在那里,幾世幾劫世界冰涼之后,茶尚有微溫,因為我們已經得到禪悟,我們可以釋然。《觀無量壽佛經》第一觀,就是“日觀”而得“方便”。太陽是我們心中造出的。看到日落之后,世界已經新生,另一個非此色非此法的世界。那么眼睛還有何用?詩還有何用?留一縷余溫,提醒我們,凡人肉眼竟然也看到過如此天生麗質的境界。
2020年10月10日于四川大學
長安的荔枝(雷佳音、岳云鵬主演影視劇原著小說)
同名實體書新鮮上市,馬伯庸歷史短小說“見微”系列神作!大唐天寶十四年,長安城小吏李善德突然接到一個任務:要在貴妃誕日之前,從嶺南運來新鮮荔枝。荔枝保鮮期只有三天,而嶺南距長安五千余里,山水迢迢,這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了家人,李善德只得放手一搏……古裝版社畜求生記,帝國夾縫中的小人物史詩。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度翩翩優質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質大叔誰能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