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東鱗西爪
DIERJI DONGLIN XIZHUA
一
思考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把心靈的感悟一點一滴匯集起來,積小流以成江河,聚沙石以成峰嶺,這是一種大境界,大智慧,不敢奢求,更無能力,僅把星星點點的露珠采擷,穿成樸實的項鏈,哪怕一瞬即逝,也是一種學習或?qū)W習中的樂趣。
二
靜心正氣,大凡世間萬物,唯有靜才能孕育生機,勃動激情。看自然之境,心之不入,思之不韙,任其云卷云舒,花開花落,一副安詳、恬淡,自生自滅之美是難以用人的心態(tài)去領(lǐng)略和描述的。有時,一棵小草的意境比某些哲人智者的思想要高深得多,而其給人的感受卻又那樣清新自然,讓人感到欣慰,沒有絲毫的壓抑感。
三
所謂真實地看待世界,認識自我,其實也是一種虛幻。我們經(jīng)歷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人與事,就覺得好像真實了,其實,只是領(lǐng)略了造化的表幻之象,而未得其真諦。即便有所把握,也是點滴之見,沒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在行云流水般的過程中去品味去感悟,在殫精竭慮的思索中去提煉去萃取,終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正所謂大象無形,何以可得。虛幻之美,也是大象之美也。
四
太陽高懸在深秋的藍天上,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幾分溫柔,幾分懶散。讀了幾篇文章,坐在桌前,一陣孤獨惆悵之感油然而生。大千世界,可謂五花八門,熱鬧得很,可靜思時的孤獨是難以消除的,深思不愿用淺顯的語言表述,靈感的心不愿被世俗的塵所遮蔽;唯有孤獨中的一陣無奈和無望,順著思的散射向宇空彌漫,高處不勝寒,低處何嘗不也是一樣清冷嗎?
五
太陽躍上藍天,在秋云的伴隨下,開始了一天的行程。人間蘇醒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打開封閉的門窗,迎來四面八方的喧囂,在熙攘的人流車流物流聲流中,編織著有形或無形的網(wǎng),索取著各自生根開花結(jié)果的養(yǎng)分。唯有天上的云散淡地承受著太陽的撫摸,被清風送到四面八方,輕拂著碧藍的鏡面,呈一面人們向往的幽靜宇空,留一扇人們心靈寄托的深邃與寧靜。
六
雖然置身于紅塵祿利的包圍和重壓之下,但也可求得心靈上的綠洲和恬靜。颶風的激蕩狂暴,搖山動海,但在風暴眼中卻是格外的平靜。外在的驚天動地和內(nèi)心的和諧平靜,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又是那樣的統(tǒng)一,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一種內(nèi)在與外象的完美。但人們往往只會看到表象的形態(tài),越是激蕩的表象越給人們留下深刻的痕跡,卻忽視和淡忘了本質(zhì)的平和與深沉。
七
靠小聰明小手段生活是一種普遍,是蕓蕓眾生的一種生存方式,因為眼前的利益直接影響著每個人的生存基礎和生活質(zhì)量,所以有時人們會失去對內(nèi)心最深刻內(nèi)涵的探究,沉醉于既得利益的享受和感覺之中。所以,耍小聰明,玩小手段的人很多,又都自以為很聰明,殊不知,這是人性的悲哀,自我的嘲弄,因為它缺乏大象無形的氣度,大智若愚的境界,大道至簡的蘊含,終為雞鳴狗盜之末也。
八
心的平靜在于量的深廣和質(zhì)的精粹。小溪流淙淙作響,雖有天真可掬之態(tài),可納之情,但終失博大深邃之懷,宏遠之境。究其緣由,無非是大與小、淺與深之別了。一個人要保持心靈的平靜,就要有生的磨難和活的歷練,在汲取各種營養(yǎng)中成長,在歡樂與痛苦中提升,從對自然社會的實踐認識,達到對自我的解析和升華,才能有寬廣的胸懷和高尚的心靈境界,達到真正的平靜。
九
所謂時時處處提醒自己看淡看輕的東西,實際上是抓拿不下的心態(tài)。心之所系,而未達到真正的豁達。為現(xiàn)實生活所迫,為五斗米折腰,制約著思想上的超脫和心靈的超越,像一只迷途的蜂蝶,枝頭花間,離不開原點的停駐,周而復始,無所突破。世事的點滴蝕刻著心靈,劃出世俗的痕跡,消掩刻苦的創(chuàng)傷,撫慰痛苦的思索,把心靈熨燙得像一塊平靜的湖面,只有天光云影的飄動,只有岸柳草花的倒影。
十
對著貧困山區(qū)孩子那純樸天真的臉龐和清澈透亮的眼神,我的心里充滿了溫暖,沁滿了愛意。雖然我們送去了有限的物質(zhì),一些簡單的桌椅和體育用品,字典之類的材料,而回報的卻是難以估量的精神財富。簡陋的教室,昏暗的宿舍,兩人一塊的狹小床板,四人一張的破舊課桌,但心里是實誠的希望,嘴里是爽朗的吟誦,行動像是流水行云,古樸淳厚,欣欣向榮。深山里的初冬,殘雪點點,太陽高懸,寒風陣陣;人生的洗禮有很多內(nèi)容,卻往往在這不經(jīng)意的點滴中,我被人世間的很多事感動著,也為其營養(yǎng)滋潤著,所以成就了心靈的健康與博大,培養(yǎng)了天性中的善良與慈愛。清亮的眼睛,黑里透紅的臉龐,破舊的衣衫,在簡陋的教室和宿舍映襯下,是那樣樸素純真,卻也深深地刺痛著我的心。
十一
輕輕地飄來,淡淡地揮去;春雨潤物般的細膩,浮云淡霧樣的彌漫。大凡智者,必然有自然般的恬淡和風骨;大凡仁者,必然有海闊天空的胸懷和氣度,更有空谷足音的自悟和凈潔的意境。沉湎于塵世紛爭久了,心會麻木,人會無情,心靈塵垢濃重,很難生長出激情和靈性的新芽。唯有緩緩而默默地淡出,真正從心靈中安靜,才是一種超脫。
十二
細細的雪粒,從灰蒙蒙的天空輕輕地撒下,空中彌漫的是似現(xiàn)非現(xiàn)的晶瑩;而地上暖氣開始復蘇,落下的雪粒即刻化為濕潤的水。冬到極致,也會做一番表示,對過去做些簡單的總結(jié),對將來做一番有形的鋪墊;天幕低垂,好像暫時拉上,掩隱一些;云羽滾動,好像又要拉開,透出一些。一切都在蒼茫中,唯有心靈感知到一種對冬的回味和對春的憧憬。
十三
真正的智者,實際上是自然和散淡的,因為要洞知天地,通曉萬物,究其深理,探其細微,攬其大勢而不拘一格,統(tǒng)其全局而不限一隅,執(zhí)其長久而不偏一時,因而順天地之勢,造風云際會,以成偉業(yè)。正所謂仰天俯地,以成其宏;尋幽探勝,以成其精,博采眾長,以成其大。同樣,真正的智者,也會知時而隱,遇流而退,絕不拘于一時一事之意而失其天地本心。正所謂大道至簡,返璞歸真是也。
十四
人們對消極這個字眼賦予了過多的貶義,然而世間萬物生存發(fā)展,都有其順勢而行、應運而生的積極意義。有時被動式的適應,也是一種規(guī)律內(nèi)制而環(huán)境外限的自然選擇,雖然看似消極,但實際上是一種適者生存的積極。人們在自然社會自我的發(fā)展中,會遇到諸多的問題,而觀念和方法也會多樣,所謂消極也算是一種吧。不要過分傷害自然,不要過度攪亂社會,不要過量自我討伐,這種消極不也是一種積極嗎?還一個正常而自然的消極也是積極。
十五
思想要更深邃,智慧要更靈哲,胸懷要更寬闊,精神要更昂揚,氣度要更淡雅,處事要更平和,善待一切。用陽光雨露清風溫馨去對待和感悟世界,感悟人生,感悟社會,新年新氣象新境界也。
十六
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其命中注定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和豐富的自我內(nèi)容,以及客觀的規(guī)律和本質(zhì)自律。我們看待一切,也要以這種氣度,這種胸懷,這種思想為根本。盡管有時我們思之不深,研之不精,探之不細,視之不準,但只要盡心去思考去感悟,盡力去探索去實踐,就一定會有收獲,就一定能升華,一滴露珠可以反射整個太陽。
十七
太陽隱去,星辰躍上,喧囂的白晝慢慢退去,沉默的夜緩緩拉上厚重的天幕,寧靜悄悄的來臨。坐在窗前,凝視遠望,萬家燈火,星星點點。此時的心靈,猶如掉下深淵,在急劇的下降中是那樣的自然和平淡,似乎一切都停止靜止凝固了,一切都回歸了自然。殊不知這表象下的喧囂依舊,更具有刺激和艷俗,任憑天上的星辰和殘月如何冷清,人間的繁鬧依然在沸騰,似乎不肯停下欲望的強烈沖動,夜以繼日地奏著笙歌艷曲,舞著紅綾錦縷,泛起無謂的噪音。唯有心靈中能貯存一點寧靜,在孤獨中享有思的撫慰,在寂寞里有點身的安閑,一切于我為浮云,但也遮蔽了一點真實的內(nèi)心,有時看不清自我的天性。
十八
母親顯老了,真正的老了,因為我也老了。身體慢慢開始衰弱,兩鬢白發(fā)叢生,應承著歲月,凝聚著歷程,多少艱難曲折,多少風雨兼程,化為夕陽晚照,桑榆煙云。母親的內(nèi)心卻孩童般的純凈,往事如煙云,漸漸地散去,而真誠無邪的童心卻是無比的溫馨,看著她,感到時光中的寧靜,一如明月清輝撫慰憂愁的心靈。
十九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大凡命運時機,必是一種造化的安排。人在世上,不過是行走的過客,而天道自然卻是永恒的。有時我們拘于一時一事,把問題看得有點狹窄,其實是未悟天道和自然之真諦,正所謂正其道,順其勢,與天道為體,至于命運的多舛,看淡看輕也就自然了。
二十
人世間的所謂榮辱,其實也是一種心靈的感覺。要求生存謀發(fā)展,思公事惠自己,都在與人與物的交道中。于是有了評價的人群,有了可參照的坐標,人們把自己放到歷史和現(xiàn)實的鏡子面前,左顧右盼,上照下視,總喜歡得出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形象,殊不知鏡子只能簡單的照射,任何感悟只能來自內(nèi)心。所以說,榮辱雖然來自外部映襯,卻是內(nèi)心的感受。
二十一
心淡淡地滑過世俗的時空,瀏覽著風云變幻的社會,在悲歡離合榮辱成敗中,由清純變得混濁,由激越變得平緩,由濃郁變得清淡。心地的造化是一種歷程的磨難,最柔弱的卻是最堅韌的。取得淡淡的心態(tài),乃是一種修煉和提升,這是深奧的意境,只能去品味,但無法描述,任何筆墨語言在它面前都會黯淡無力,欲說還休。
二十二
幕云低垂,冬去春來的早晨,天空像是未被拉開的云絮;大地流動地喧囂,顯得有些煩躁。遠處的云層微微透出閃爍不定的光,偶爾有一兩聲鳥鳴,滑過空間的某一隅,轉(zhuǎn)瞬間逝去。一群白鴿在空中舞著,攪動著城市中濃郁的壓抑,透出一些靈性的動感。坐在窗前,思維凝固了,精神麻木了,仿佛與世隔得很遠很遠。
二十三
心的靜才能抑制行的動,唯有靜到無意,才能無聲,這是造化的自然,所以老子云大音無聲,不是無聲,而是此處的聲音是天籟之音,唯有用心去品味。同樣,內(nèi)心真正的大音也是在內(nèi)心中表現(xiàn)的。深刻內(nèi)涵的意境,就像古潭深影,幽幻而哲理,就像藍天白云的飄逸,遼闊而悠遠,唯有靜中才能品味,才能有所思考,發(fā)出心的呼喚和真正的大音。
二十四
任何開始都是結(jié)束,就如任何結(jié)束都是開始一樣。天地的輪回,季節(jié)的更替,人事的變遷,無不是辭舊迎新,革故鼎新;由無限的發(fā)展鏈條串起眾多的偶然,在螺旋式的上升中,由原點到更高原點的曲折前行著。當我們告別一段歲月時,留下很多回憶和惆悵;當我們迎來新的時光時,寄托著希望和幻想。當我們在探索的行程時,把新舊扯在一起,連成混沌的天地,開始迷失,又開始清醒。
二十五
門可羅雀是一種現(xiàn)象,門庭若市是一種現(xiàn)象,但都是一種精神和風尚的表現(xiàn),更是一種境界的呈現(xiàn)。從物質(zhì)的時空特點上講,都是一種實與形的表象,而從內(nèi)心去感悟,卻別有一番天地在里邊了。門可羅雀,居高位,享盛譽,受尊崇之時有此境界,必是心靜氣雅韻潔之人;門庭若市,居寒舍,陋生活,蒙恥羞之時,要有此境界,必是心正氣豪坦蕩之人。生活在紅塵祿利的世間,萬象紛紜,千姿百態(tài),都是極自然的現(xiàn)象,只不過我們有時受心之迷失,世俗之纏繞,不能以一種平和冷靜的心態(tài)去對待起伏變幻的勢與利罷了。人生活在世上,似一粒沙,一粒石,一滴水,一棵草,然茍存一時一隅,不能長久也;唯有匯入江河,融入山嶺,納入大漠,植入林野,方能襯共而映異也。群生群議坐標多設,此心彼心相較,形成萬象眾生,或羅雀之門,或門庭若市,但歸其一點,皆來于自然歸于自然,萬物同體,這是最大的平等。在現(xiàn)實中要有高潔的境界,才是造化的根本。
二十六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不虛此生,不負此生。人生之短,猶朝露暮靄,人生之長,猶山高海闊。不論長短,以身度之,以心悟之,總有一番情趣在里頭。對人對事對己,總要待之真誠質(zhì)樸情理慈善,這是小我大我之辨,是造化的必然。
二十七
靜以制氣,和乎于中,是謂平和也。然小事小議,非要大喧以示其尊,實在有失體統(tǒng)。不拘大禮而事小議,看似精明,實則愚蠢也。求大道,證宏理,成偉業(yè),以養(yǎng)其境界;議小事,處瑣微,以驗其行,二者相兼,相得益彰是矣。
二十八
春的腳步在塞上是那樣的蹣跚羞澀,但它畢竟在風沙的陪伴下姍姍而來了。嫩草從枯萎的殘枝枯葉中露出好奇的小腦袋,近看星星點點,遠看綠霧縈繞,樹枝鼓起青春的軀干,枝杈上膨脹起綠色的光澤。不時有一芽一葉的突兀而起,沉睡了一冬的大地,在深呼吸中與天空交流著心情話語。
二十九
江南的雨,塞外的風,一樣是清明的風韻,別有一番情趣,正所謂同春不同態(tài),和而不同也。自然的造化,季節(jié)的更替,歲月的輪回,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特征息息相關(guān),何其相似。因為人類是大自然之子,所以必須以子女的情懷去感知和感恩自然之母。
三十
自然的季節(jié)輪回是那樣的執(zhí)著,步伐是那樣的堅定,猶如時代進步,社會發(fā)展一樣,勢不可當。但自然的變化又是那樣的和諧,始終保持著一種內(nèi)在的平衡,而人類社會則一味地向前向上,不顧自然的規(guī)律和自身的缺陷,形成畸形的發(fā)展,過分的掠奪和破壞,走入了一種竭澤而漁、斷流絕緣的死胡同。現(xiàn)在是要警醒反思、擦凈人類心靈窗戶的關(guān)鍵時刻。
三十一
人生如夢,一剎那間便蕩然無存;人生如境,一瞬間要經(jīng)歷多種歡樂與痛苦。人生是一個過程,起點終點之間的一段,以特有的人跡境遇而呈現(xiàn);周而復始的連續(xù),螺旋式的上升,曲折前行,又是其發(fā)展的特點。雖然傳統(tǒng)社會和現(xiàn)代社會有著很多不同,但人類社會的基本特點和本質(zhì)屬性依然,心靈的起始和歸宿也是一致的,古人今人都是人。
三十二
世間最簡單的往往是最復雜的,最平凡的往往是最偉大的,最平靜的往往是最激越的,最平淡的往往是最濃重的。簡單的呈現(xiàn)與表述,實際上是最深刻最抽象的精粹。人們往往把最基本的道理搞得復雜化了,讓垃圾般的語言和臭腳布般的思辨,把天地至明的道理扭曲變形,以致面目皆非,造就了一大批所謂的學者和學說,實則編織了天大的笑話,蒙蔽了天下的眾生。
三十三
追求淡泊,追求簡約,追求純樸,追求寬厚,儒家的最高境界是仁,而仁的核心是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心靈簡約了,才能有更大的空間去領(lǐng)略自然社會人生;只有心靈寬厚了,才能博納百川,以成滄海。心靈的容納空間和消解能力是很強的,只是人們有時把它用的小了,以致形成狹隘的心理和偏執(zhí)的氣度。
三十四
把很多事細想一下,是那樣的小且俗,但有時就壓在人的心頭,揮之不去,形成沉重的包袱,造成很大的壓力。其實,人從小到大,不斷取得東西,有了物質(zhì)和精神的負擔,形成了復雜的心理,而且愈加愈重,不能自持,往遠看,要取得的東西還多著呢。回頭一望,則歷程已不短,留下無數(shù)遺憾。所以要善于適度放棄,特別是心靈的負擔,愈少愈好。留一個潔凈而空靈的心境是最幸福的。
三十五
道不同,不與謀,此謂至理名言。茍求于俗物之中,茍且于俗事之間,茍生于俗人之際,同列廟堂,不足以成國事;同坐案牘,不足以成民意;同餐同會,口是心非,巧言令色,曲意逢迎,權(quán)橫態(tài)戾,蒙上欺下,身為同僚而各懷鬼胎,各施其計,是謂君子與小人于一席,何談潔凈之地。由是乎,該去之時亦當速去,不與為謀,自求清靜淡泊也。
三十六
混跡于十里官場,心懷鬼胎,蒙上欺下,諂媚橫暴,茍求于一權(quán)一勢;活躍于名利之間,爭之毫厘,計較錙銖,茍求于一名一利;躥動于上下之間,縱橫左右,茍且于片刻風光氣焰,此乃人際之大俗也,但也是世間最普遍的現(xiàn)象。可悲的是,人處其中,而不知其丑,不知其惡,自以為油滑得意,自醉于穢名濁利之中,可悲也。
三十七
把人生拘于世間一役,把心靈控制于一隅,實在是一種悲哀。性情中人,思想本身就非常活躍,但發(fā)散性的思維往往被束縛于為五斗米折腰的具體事務之中,仰人鼻息,屈膝諂媚,迎俗接煩,實則是人生悲劇。是一農(nóng)人,躬耕于田畝,勤閑倦樂,一張一弛,自謂消遣,由心也。是一工人,操作技巧,作業(yè)工廠,精雕細琢,自為自樂,由心也。何必此俗吏,既無境界,又無氣度,更無品性,悲夫。
三十八
人生不斷暢其意而陷于世俗之中,仰上鼻息,俯下俗套,左右逢源,八方來風,是謂庸夫俗人矣。究其根本,無非躬職于五斗之米,勤事以養(yǎng)家之資,既無大志,又無胸懷,渾渾噩噩,不知老將至也,悲夫。心之所由,不拘于形,然世俗之形,難以為脫,只有心香一瓣,天音幾聲,自謂解脫是也。
三十九
天空中滑失一顆星辰,大地上折損一枝草木,人世間失去一個人杰,在某一個點上,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和深思;在一個面上,只有輕微的波瀾,而在更宏觀的層面上,則是生生不已的正常循環(huán)。天道如此,人何以堪。只能沉湎于過去的追憶,此時的依戀,一種沁入心里的思念。往事歷歷,濃縮成一滴沉重的心頭之淚,作為祭奠。仁慈的造物主,接受每一個生命,讓它們在永恒中升華延續(xù)。
四十
像大海中被海浪推上沙灘的一滴水,像大風中被氣流揚起的一粒塵,心的孤獨像一只斷線的風箏,寂寞地在思想的天宇中掙扎,任東任西,飄忽不定。倘若孤獨地執(zhí)著于一事一物一思,也是一種深沉;倘若寂寞地放任于宏偉宇宙,大千世界,也是一種豁達;可它恰恰是一種心靈的寂寞與蒼涼,其難耐程度令人窒息,就像長不出新芽的種子,只能在黑暗的泥土里。
四十一
自古至今,一些功高震主的文臣武將或能官巧吏健卒,如果沒有心明身退的遠慮,沒有淡化權(quán)勢利祿的超脫,沒有自我的度量和對時勢的把握,必然會招致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敗,謀臣亡的命運。對于用人者而言,卸磨殺驢是也;對事人者而言,則是功成不退之愚。當然,范蠡五湖游,諸葛盡忠死,皆是一種解脫,只不過形式不同,結(jié)果有異,本質(zhì)卻是一樣的。
四十二
忠君勤事奉公的臣子,重要的在于對任何問題度的把握,因為,在封建社會中,家天下而行,奉事以成,是謂君威;處事以敗,是謂臣恥,家國人三位一體也。然成事之后,則返譽與君,敗事之際,諉過與己,這是對所謂忠誠的基本要求和必須把握。有些臣子忽視了其封建性質(zhì)的根本約束,而一味逞忠,則落得個失敗或滅頂?shù)南聢觯@是時代的悲劇,但一些貫穿時空的剛直品格和豪邁精神卻是人性的精粹,得以流芳千古。
四十三
一場初夏的小雨,給干涸的大地帶來了生機和靈氣。天空被洗得碧藍碧藍,樹木小草翠綠翠綠的,空氣中彌漫著清新,和前一段沙塵飛揚、混混沌沌相比,兩重天地,別有一番情趣。自然界如此,人類亦如此,來自天上的雨水和來自心里的淚水,都能作一番外在或內(nèi)里的洗滌和滋潤,將憂傷和欣悅?cè)跒橐惑w,生長出希望的新芽。
四十四
市井小人,潑皮無賴,混跡于十里官場,浪蕩于巷閭之間;然憑其狡獪之機,善諛之計,應合世俗,茍且權(quán)貴,巧言令色,雞鳴狗盜,而取得一名一位,挺胸鼓肚,而不知其賤質(zhì)薄相也。是謂自知者明,自勝者強,然此輩之徒,不自知不自明,唯我獨尊,殊不知,天底下賤陋無恥小人而已,悲夫。
四十五
青春的企盼和中年的思考,有著很大的差別,其出發(fā)點和著力點是有所不同的。所有,對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各自的看法和行動也是不一樣的。這是正常的,也是矛盾的,正常的是年齡的差別決定著經(jīng)歷和思考的差異,矛盾的是,要想交流達成共識,缺少共同的基礎。讓說教貫穿其中,味同嚼蠟;讓散漫滲透其間,又顯草率。深不得,淺不得,這是現(xiàn)實,必須客觀正確對待。
四十六
孩子是父母的寶貝,也是一種企盼,因為孩子代表著未來,繼承著過去,體現(xiàn)著當下。三點一線,連接兩端,凸現(xiàn)當今,這是一個特點。所以,從孩子身上,我們看到了自己過去的身影,看到了現(xiàn)在的狀況,也寄托著我們對未來的希望,當然,不能簡單僵化地看待孩子們的現(xiàn)在和將來。寄希望于孩子們的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富有激情和向往,這是最大的企盼。
四十七
生活本身是非常平淡和枯燥的,但把它過得富有活力和激情卻不容易。人世間,平凡是最基本的狀態(tài),但把平凡過得不平凡,那就是意義。以一顆平凡的心去對待世界,以一顆平常的心去對待生活,猶如小溪淙淙流淌,自然地滑過歲月的時空,流入大海永恒的懷抱。這就是生活,一種心境上提升的生活。
四十八
內(nèi)心非常孤獨,思想有些寂寞,以至于不去想,也不去做,只是在孤獨中寂寞,在寂寞中孤獨。這是一種正常的無奈,也是一種深刻的反思。要以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空曠去承接思想的煎熬和內(nèi)心的獨煉。希望地獄之火騰騰升起,將這煩亂得愁思焚燒,化為青煙,凝入藍色的宇空,消幻得無影無蹤。
四十九
心里拿得起放不下,沉著而又欣慰的,莫過于對孩子們的寵愛和期望了。像一顆幼芽,在成長中不斷向上伸出自己的軀干,向大地扎下自己的根系,領(lǐng)略空中的風雨雷電,經(jīng)歷地下的水土泥石,只有上下的努力,才能有自己蓬勃的青春和燦爛的前程,小樹終會成為棟梁,小溪流定會成為江河湖海。
五十
生活中遇到的事千奇百怪,但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偶然的情況令人有時手足無措,思無對應,但深究其由,已早在必然之中了,只不過受我們知識、閱歷、智慧和應變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被一時一事的現(xiàn)象所迷惑,因而產(chǎn)生迷茫。大凡表象是千姿百態(tài)、千變?nèi)f化的,但其本質(zhì)和規(guī)律性特征卻是抽象和單一的,需要我們透過現(xiàn)象的迷幻,去把握簡潔的本質(zhì),這種認識和把握是需要一定的實踐基礎和理論功力了。
五十一
人會被各種東西所傷害,而最大的傷害則來自人本身。人們彼此不信任,互相傷害;而個體的自我也在主觀與客觀的矛盾中自我傷害。外在的和內(nèi)在的相互交織,造成一種彌漫性的破壞,它導致人們彼此之間的隔閡和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與封閉。時間愈長,這種毒素會長出仇恨的幼芽,生出嫉妒的荊棘,導致善良的弱化和美的消萎,更失去了真的純凈。
五十二
何敢言情。世間萬物諸事皆可深究,其情難測也。有多少自詡情種,只不過是俗海欲浪里的小魚蝦;有多少自謂情圣,不過是紅塵祿利中的小沙塵。空言山盟海誓,海闊天空,實則無根無基,更無品味,極缺境界。以小利為大義,以小膩為恒久,自以為得情之真諦,其實謬之千里,只不過是風花雪月俗情而已,何敢言情。甚畏之,神圣不可輕也。
五十三
以小利相交,以世俗相識,既無品味之同尊,又缺性情之烈焰,如萍之相偶逢,絮之暫遇,卻無命運之相通,義氣之相投。如風所襲,雖有漫天聲勢,卻無性情之碰撞,行之平平,訴之淡淡,行云流水,落花流年,過客一瞬而已。心靈不能久駐,足跡豈肯留鴻,是謂不知者不為罪,不識者不為過,不言者不為愚也。
五十四
像一個靜禪入定的老僧,孤寂地面對著空靈的湖泊和幽幻的山峰,無一言可發(fā),無一步可行,只有安靜沉默地應對。偶爾的清風,點滴潤雨,幾聲鳥鳴,數(shù)陣松濤,一輪明月,更映襯著心的寧靜和安謐。默默地看著世間的一切,讓心沉寂,寂靜得毫無形影,只有在感悟中才能領(lǐng)略點滴。一任風雨,一任淡泊,斜風細雨,白眼傲世。
五十五
輕輕地撫去籠罩在心頭的憂傷,讓思緒的線射向四面八方,織成天地的網(wǎng)絡,捕捉那幽乎閃爍的星光。希望在追求中,追求在希望里,它們是彼此相依的翅膀。默然地沉思在苦與甜的磨合中,把痛苦和歡樂呈上;那是一棵小草,生機勃勃,無論土地肥沃還是貧瘠,無論多少雨露陽光,只要心靈一滴清澈的淚,就會有大海的情懷和寬廣。
五十六
思想者是孤獨的,痛苦者是寂寞的,唯有心靈的分解與化合,把一切消化或提煉,從傷痛中長出新的幼芽,以期一種解脫,以求一種希望。心的熬煎,在孤獨沉寂中,就像暴風雨前的安靜,令人感到郁悶,讓人壓抑,但在煎熬過程中的凝練,又似一枚利刃,將要刺破無形的黑暗,透出一絲亮光,吹來一縷清風,捧來一份柔情,期待著一剎那的頓悟和超越。
五十七
順其自然,這句話非常好說,就像小溪淙淙流淌,遇洼則聚,遇石則繞,遇崖而躍,千曲百折,融入江河,匯入大海。但在現(xiàn)實社會中卻不是這樣,遇到任何事都會產(chǎn)生各種波瀾,帶著繁雜,涉及方方面面,引起各種猜度和想法,以致形成了復雜的桎梏,抑制著活躍的思維,變成一種情緒壓力,內(nèi)外扭曲,搞得心靈相當疲憊。順其自然,是一種大境界,要達到這個境界不是說說那么簡單。
五十八
常常被現(xiàn)實和書本中的有些人與事所感動,帶來心靈的震顫和激情,由此又想到了很多很多令人感動的人和事。因為善良的心是為流淚而準備的,但總是缺少一些自我的感動。幾十年了,風雨飄搖,行程不定,滄桑已有,童稚未盡,只是以一顆自警善良的心去盡量完善地處事待人,以求得公正誠信,合理合情,但結(jié)果卻是千姿百態(tài),各有不同。付出的心血,耗在了繁雜的瑣屑之中,即使有很多閃光的事,也淡如煙云,引不起內(nèi)心一絲的感動。真的,完美主義者可能天生是為別人生存的,自己為什么不能感動自己呢。
五十九
命運嘲弄人只是在一點上,但這又是非常關(guān)鍵的一點。機會稍縱即逝。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在信息科技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尤其是這樣。處理的很多事,總是優(yōu)柔寡斷,不去大膽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而是墨守成規(guī),畫地為牢,以致失去機會,貽誤戰(zhàn)機。當然,有時并不是所有機會都能把握,也不會完全順人之意,所謂人算不如天算。但一定要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膽實踐,認準方向,把握時機,適使方法,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合情合理合度,達到好的效果。
六十
悲劇性的色彩太濃太重,把心靈置于一種痛苦的煎熬中,讓愁思織成的繭將自我窒息。這樣就太脆弱了,以致承受不了很多事情。有時想的非常多,并把一切考慮得非常完善,殊不知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有困難才會有努力,有問題才會有機遇;考慮過多,反而失去了必要的決斷,適時適度,當機立斷,是一種思想成熟和駕馭能力的體現(xiàn)。
六十一
好的心情似乎很少,總是被現(xiàn)實中的一些事情所打亂,心里的萬般纏繞,像一只自我封閉的繭。想把事情做得非常完善,希望生活更加平淡,憧憬未來美不勝收,但這些想法和做法也不斷傷害著自我,因為,事事非能遂愿。自己把自己織進了矛盾的繭中,不能解脫,只能是心靈的煩亂和自我的責罰。造物主博大的智慧給人以啟迪,但它卻無言,一任自然的生生滅滅,只呈現(xiàn)深邃的天宇,遼闊的大地,無垠的海洋。唯有自我的心,自我的思在躁動,唯有自我的悟,自我的醒在呼喚。隨著時光的流逝,歲月的輪回,熨平波瀾般的思潮,撫平心靈的起伏,化為永恒的安然。
六十二
很多平凡小事,都會被歲月沉淀成為美好的回憶。我們往往注重于目標的宏偉,享受了達到目標后的喜悅,而忽略了一路的征程,以及征程中的風景和各種事件。當我們真正沉浸在回憶中時,那些歷史長河的小事,猶如浪花飛濺,星辰燦爛,讓思的線穿成動人的項鏈,掛在我們的心頭,何等的欣慰,何等的歡悅,因為,那是純樸和實實在在的永恒紀念。
六十三
平靜地看待一切,并不是淡漠;激情地對待一切,也不是狂熱。我們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對外部世界的感觸,會使我們所思所想,所行所為,有千姿百態(tài)的表現(xiàn)和深刻的內(nèi)涵。平靜地大海,深層也有激蕩的潛流;狂濤四起的大海,不一定深層不平靜。大自然的物象告訴我們,不能用簡單的模式和僵化的思維定勢去看世界看人類。率性的自然,深刻的思辨,感性的起伏,理性的精深,在我們身上和心中,就是由這些零件和魂魄構(gòu)成的,只不過組合的方式有所不同罷了。
六十四
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細,不然會織成自我封閉的繭,束縛住思維的放射和行動的步伐。不要把問題想得太全,不然密不透風的屋子空氣渾濁,令人窒息,缺乏敏捷和靈感。有時靠感情的步伐就能邁過的坎,沒必要反復理性思考千遍萬遍;有時非要靠理性思維才能解決的事,也可以讓感性淋漓盡致地參與和表現(xiàn)。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有時順其自然,更是一種很好的生存方式;有時無為之舉,恰恰孕育著有為的燦爛。可能是一種自慰吧,也可能這就是生命的本然。
六十五
生命的效率和生命的效果,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也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因為,人是萬物之精靈,所以效率對于生命可以有不同的表現(xiàn),效果對生命也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不能以效率的高與低,給生命以苛刻或怠慢;不能以效果的好與壞,給生命以褒獎或貶斥。效率和效果對于生命應當是和諧的伴侶,在不同的生命主體上,有著天衣無縫的合作,有著相互融合的凝結(jié)。效率效果在生命中是一種崇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