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與沙共舞

沙漠分史前形成和史后形成兩種類型,史前形成的如我國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史后形成的如毛烏素沙漠、科爾沁沙漠,地理學稱之為“荒漠化”。前者是不可治理的,后者往往人居量大、資源豐富,所以是人類治理的重點。

聯合國對“荒漠化”的定義是: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了退化?;哪馕吨祟悓⒁鎸κセ旧尜Y源的威脅。如今,全球荒漠化有加劇擴大的趨勢。1998年,全球有 100個國家、9億多人受到荒漠化影響,預計這一數字到 2025年將會翻番。1994年 12月,聯合國大會確定每年的6月 17日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這個世界日的確定,意味著為防治土地荒漠化,全世界將共同邁出步伐?!堵摵蠂乐位哪s》于 1996年 12月 26日正式生效,其目的是利用創造性地方規劃和支持性國際合作來預防并消滅造成土地荒漠化的條件。

中國是世界上荒漠化危害嚴重且荒漠化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1980年以來,中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平均每年擴大2100平方公里,每天就有 5.6平方公里的土地荒漠化。來自國家林業局的統計數字表明,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 500億元,直接受其危害影響的人口有 5000多萬。近年來,我國頒布了一系列的法規、政策,并于 2002年1月起開始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力圖在 2010年初步遏制全國荒漠化的擴展趨勢。黨的十七大將“生態文明”寫入報告,既是我國多年來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總結,也是人類對人與自然關系所取得的最重要認識成果的繼承和發展。這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實際上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理念在生態與經濟發展方面的升華。

毛烏素沙漠南緣

寧夏地處黃河中上游地區,東、西、北三面分別被毛烏素、騰格里、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包圍,寧夏沙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的 13個縣市,毛烏素沙漠、騰格里沙漠呈東西夾擊之勢,零星沙地中間開花,賀蘭山東麓戈壁流沙扼頸封喉,全區直接受沙化影響的荒漠化土地面積 297.4萬公頃,其中沙化土地 118.3萬公頃,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 5個百分點;受影響人口 342萬,受風蝕沙埋的耕地 13.2萬公頃、草地 121萬公頃;受害村莊 668個、鐵路 122公里、公路 875公里、水渠 1921公里,年經濟損失 6107萬元。土地沙化引起的揚沙、沙塵暴等災害發生頻率高、強度大、范圍廣。20世紀 80年代,寧夏地區沙塵暴年發生次數為 5次 17天,90年代年發生次數為 8次 35天,2000年竟發生沙塵暴 14次,寧夏成為我國干旱及沙漠化危害最為嚴重的省區之一,也是全國沙塵暴四大源區之一中最為嚴重的區域。荒漠化不僅嚴重制約著寧夏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而且嚴重影響著國家生態安全和人民生產生活,同時也是國際上拿來惡意攻擊中國生態建設的問題之一。

毛烏素沙漠橫跨寧夏、陜西、內蒙古三省區,面積約 4.22萬平方公里,以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鏈為主。在中國的沙漠中,毛烏素沙漠被稱作“死亡之海”,危害最大,毛烏素沙漠周邊人口稠密,沙進人退的歷史一直在延續著……毛烏素沙漠在寧夏境內分布面積為 1102.5萬畝,占毛烏素沙漠面積的17.4%。明長城從東到西穿過沙漠南緣,被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列為沙漠化重點防治區域和重點生態建設區。

據地質學家考證,古時候毛烏素沙漠一帶水草豐美、風光宜人,是中原王朝著名的養馬之地,曾經為匈奴、羌、鐵弗、丁零、突厥、黨項人所占據。明清以前,這里曾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廣闊草原,由于氣候變遷,干旱少雨、風多沙大,加之人口增長、畜群增加以及人為的濫墾亂挖,使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植被衰敗。土地荒漠化程度不斷加劇,地面植被喪失殆盡。加上該地區地表都是由沙礫物質組成,因而逐漸形成后來的沙漠(沙地),演化成如今的風沙源。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這是唐朝詩人李益筆下的毛烏素沙漠。史載,回樂峰是指回樂縣附近的山峰,回樂縣故址在今寧夏靈武附近?!耙荒暌粓鲲L,從春刮到冬。沙子滿地跑,沙丘比房高?!边@是生活在毛烏素沙漠周邊百姓生活環境的真實寫照。

靈武周邊的毛烏素沙漠以集團軍的陣勢,對有著“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平原和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虎視眈眈,瘋狂逼近。20世紀 60年代初,蘇聯、日本等國專家面對浩瀚的毛烏素沙漠,提出黃土壓沙、石子壓沙和瀝青壓沙等技術試驗,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一位蘇聯治沙專家望著茫茫沙海,無可奈何地搖著頭,留下“在這里永遠也治不好沙漠”的慨嘆,沮喪地離開了這里。經過幾十年的西進,至 20世紀 80年代,毛烏素沙漠入侵靈武,流沙已越過東干渠,離黃河東岸只有七八公里,而且每年將 1億立方米的黃沙傾進黃河,大有越黃河而西進,與騰格里沙漠匯合,吞并寧夏平原之勢。

寧夏生態環境全面告急!

何處是故鄉

寧夏靈武市馬家灘鎮有一個村叫馬家墻框子村。對于這個小村莊,在十幾年前,或許大多數人并不知道,因為它只是毛烏素沙漠南緣許多個普通小村莊中的一個。但是在今天,馬家墻框子村已是聲名顯赫,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的 100個人物之一、全國治沙英雄王有德就出生在這個被毛烏素沙漠圍困的村子里。

在許多人的情感世界中,故鄉是儲藏著天真無邪、活潑快樂童年的寶庫??墒牵谕跤械碌挠洃浿校R家墻框子村到處是黃澄澄的沙子,除了狂風,就是黃沙,除了黃沙,還是狂風,隨著狂風的呼嘯、肆虐,波浪一般起伏的沙丘就像排列整齊的軍隊,以集團軍的威勢步步為營逼壓過來,惡魔一樣的毛烏素沙漠一發脾氣,便飛揚跋扈,漫天的風沙席卷著村莊,天昏地暗中,農田被吞噬,房屋被掩埋。這是村里人時時必須面對的天氣。

做飯時鍋蓋擋不住鉆進屋里的風沙,上面不得不再蓋上一層布;睡一覺起來,嘴巴里的沙子和牙磕在一起,噌噌作響;被子上浮著一層沙土,地上的沙子都能滑倒人……無孔不入的沙子讓人們想擺脫都擺脫不了。這是村里人必須面對的生活。

更讓人難以容忍的是莊稼地里的小苗剛出土,來一場風沙就全給埋死了,一年常常要種四五茬莊稼,還不一定有收成??膳碌氖且粓鐾蝗缙鋪淼纳硥m暴過后,總有羊只被風卷走,甚至連孩子被風卷走也時有發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修出的一條路,在一場大風過后就無影無蹤,想要去10里外親戚家也要走上兩三個小時……這是村里人必須面對的現實。

“天上無飛鳥,地上無寸草。黃沙漫天舞,沙丘比房高。 ”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上無飛鳥,風吹石頭跑。 ”

這些在當地廣為流傳的順口溜深嵌在王有德的腦海里,王有德恨透了風沙。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馬家墻框子人靠沙吃沙。一個農民,種地沒有指望,只能養羊、養牛,或者去沙漠里挖甘草、麻黃、沙蓯蓉等,這些名貴的中藥材,是家庭收入的來源。然而,過度的放牧、墾挖,使植被遭到破壞,土地沙化造成的惡性循環讓風沙越發猖獗。家園被風沙掩埋過多次,只能不斷后退再建新家,這成了馬家灘人的生活常態。人退沙進,沙進人退,就這樣年復一年地重復著,多少年來人們背井離鄉,前后有 6個村子、1萬多人被迫遷移,200多種動物隨之消失……

18歲那年,王有德全家和許多個家庭一樣,被風沙逼迫得再次背井離鄉,踏上了舉家遷徙之路。

何處是故鄉?對于生活在毛烏素沙漠邊緣的人來說,故鄉在遠方,在路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沒有一個人可以隨便拋棄和忘卻故鄉,這首婦孺皆知的《靜夜思》,醉倒了多少漂泊的游子?!吧傩‰x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边@是唐朝詩人賀知章老年歸來時的感慨。“士不論窮達,離鄉即可哀。白頭孫七十,歲歲埽松來?!边@是宋朝詩人劉克莊老年歸家時的感慨。

人都有故鄉,只要離開了故鄉,就會產生對故鄉揮不去趕不走的思念情愫,這種美好的情愫就是鄉愁?!笆坎徽摳F達,離鄉即可哀”,多少人在離開故鄉的那一刻,心里都有被割裂的痛苦與感傷,畢竟離鄉是讓人黯然神傷的事,都會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說我會回來的,我會回來的。

然而,王有德離開馬家墻框子——這個養育了他 18年的馬家墻框子——心里卻說不出這樣的話來,他甚至這樣說:“我再不會回這個鬼地方來了,走得越遠越好?!?/p>

“日暮沙漠陲,力戰煙塵里。”是啊,這個村莊已經讓他精疲力竭,心神俱傷,卻看不到任何的希望。然而,沒有一個人可以輕易地割舍拋棄故鄉,畢竟那里是他生長過的地方,記錄著他成長的年輪,留下過美好的童年時光?!暗怪魅四茏砜停恢翁幨撬l?!惫枢l在王有德的心里并沒有就此被抹去。

1984年,王有德搭乘朋友的越野車又回了趟馬家墻框子村王家窯子隊。從離鄉到現在,已經十幾年過去了,眼前的故鄉已然是“黃沙茫茫起高墻,殘垣斷壁若畫杠”,整個村子滿目瘡痍。而連綿的沙丘一望無際,飛揚跋扈趾高氣揚地逼壓過來,僅剩的幾戶人家也已被沙子埋去了半邊墻,他們只剩下一條路可走——搬遷。

王有德憑著記憶找到自家的院落,他住過的那間小土屋已經不見了,曾經拴過驢子的那棵老楊樹也沒有了,它們被毛烏素的黃沙掩埋了。原本長滿綠樹的崗澇壩光禿禿的,漫漫黃沙已經爬上了山頂。離此處不遠的麻黃灣是他的姥姥家,小時候和小伙伴一起挖過甘草、麻黃的頭道梁已被黃沙埋了半截。

望著這凄涼的景色,王有德蹲在一座已經倒塌被沙漠掩埋的舊屋旁,抓起一把沙,攥緊,再攥緊。然而,沙子從他手中一粒不剩地漏光了。他又抓了一把,攥緊,再攥緊,沙子又從他手中一粒不剩地漏光了……

王有德想起自己曾經做過的一個夢:10多歲的時候,有一回在沙漠里找柴火,炎炎烈日的炙烤讓他口干舌燥、渾身乏力。他就想,如果這時候有一片可以納蔭乘涼的樹林該多好,他暈暈乎乎地走著……在沙漠中跋涉了許久,他希望找到一片樹林,哪怕是一棵樹也好。忽然,眼前出現了一片樹林,當他鼓足氣力奔過去的時候,一陣風沙卷過,嗆鼻傷眼的沙塵把他嗆得醒來,他又被逼回現實……那個時候,他坐在滾燙的沙子上就有了一個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能長成一棵樹。因為只有樹不怕風沙,可以永遠站在沙漠里,而且還可供人抵擋這毒辣的日曬。

王有德眼里噙著淚水,手扶斷墻深深地嘆了一口氣。

馬家墻框子村這個與王有德一生息息相關的村名讓許多人感到新奇,很多人將之理解為村里人喜歡在墻上掛相框,故而有了此名。然而,此時此刻,望著生活了十幾年的村莊,王有德忽然對“馬家墻框子村”這個村名有了深刻的認識——一個個因搬遷而被拆得七零八落的院落,只剩下一堵堵墻壁,可不就像一個個沒有了相片的相框。這個名字不就是一個長期被沙漠逼迫,不斷遷移的村莊的縮影?

后來,王有德聽到了張明敏演唱的《夢駝鈴》,感覺十分震撼,他覺得這首歌唱出了他的心里話:

攀登高峰望故鄉

黃沙萬里長

何處傳來駝鈴聲

聲聲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飛縱千里山

天邊歸雁披殘霞

鄉關在何方

風沙揮不去印在

歷史的血痕

風沙飛不去蒼白

海棠血淚

攀登高峰望故鄉

黃沙萬里長

何處傳來駝鈴聲

聲聲敲心坎

盼望踏上思念路

飛縱千里山

天邊歸雁披殘霞

鄉關在何方

黃沙吹老了歲月

吹不老我的思念

曾經多少個今夜

夢回秦關

風沙揮不去印在

歷史的血痕

風沙飛不去蒼白

海棠血淚

黃沙吹老了歲月

吹不老我的思念

曾經多少個今夜

夢回秦關

已三十而立,在靈武林業局工作幾年的王有德,此時面對滾滾黃沙,多了一份思考。雖然說沙漠無情,但終歸人類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過度墾荒造田、放羊牧牛、砍花棒、挖甘草、抓發菜、挖蓯蓉……導致植被破壞,風沙猖獗。而他也在沙漠中這樣討過生活,這是養育了他 18年的土地,也是他曾經傷害過的一片土地……離開村莊的時候,王有德回頭望了望,心里忽然涌起一股激情。

立志治沙的王有德在大風中“與沙共舞”

“我要治沙!”王有德說得斬釘截鐵。

這句貌似心血來潮的話決定了王有德這一生的志向。

在后來與人攀談時,有人問王有德是不是心血來潮,王有德搖搖頭說:“不是,被沙漠壓迫欺負了那么多年,從小時候開始,我心里就跟沙漠較上勁了?,F在,我一定要把被毛烏素沙漠侵吞的土地奪回來。”

就在這話說過不久,王有德開始了一生的治沙生涯。

比沙子還散的是人心

1985年3月,王有德被組織上任命為白芨灘防沙林場副場長。

白芨灘防沙林場建于 1953年,位于寧夏靈武東部荒漠區,處于寧夏平原與毛烏素沙漠抗爭的最前沿。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白芨灘防沙林場被賦予了有效阻止毛烏素沙漠南移和西擴、減少每年向黃河的輸沙量、確保黃河河床穩固的艱巨任務,以期在保護有著“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平原的萬頃良田,改善寧夏首府銀川市的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白芨灘防沙林場成立之初,名為鹽靈防沙林場,隸屬甘肅省建設廳。1954年,甘肅省建設廳將其移交河東回族自治區管轄。1955年,改由吳忠回族自治州管轄。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白芨灘防沙林場移交靈武縣,改稱靈武國營林場。1970年,將自治區靈武檸條種子場并入后,改稱靈武縣白芨灘防沙林場,歸屬靈武縣農業局管理。1985年,靈武縣政府決定建立白芨灘縣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白芨灘防沙林場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雖然歸屬、名稱時有變動,但白芨灘防沙林場作為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的公益型林場的職能沒有改變。

1959年,中國科學院治沙大隊在林場設立治沙綜合實驗站,由專家、教授及大專院校學生組成治沙隊伍,專門從事綜合治理沙漠的試驗,研究草方格治沙技術。治沙綜合實驗站地貌組編寫的《風沙移動規律研究總結報告》為固沙造林和機械沙障的設置提供了科學依據,丘明新等學者撰寫的論文《寧夏靈武白芨灘植被的演替》在中國科學院治沙隊第一次學術報告會上印發,林場受到國務院表彰和獎勵,被評為“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林場技術工人楊學仁刻苦鉆研育苗技術,提高育苗質量和出苗率,被推選參加西北五省區青年積極分子大會,同時被選為自治區農業戰線先進個人,在北京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白芨灘人創造了輝煌的歷史和驕人的成績。

到了 20世紀 70年代初,十余年來,白芨灘林場人先后在四任領導的帶領下,扛起了一面艱苦奮斗的大旗,唱起了向沙漠進軍的壯麗凱歌。廣大職工秉承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開荒造田、打井引水、植樹造林,使林場環境逐步得到改善。1966年至 1971年,共完成人工營造固沙林 14500畝,控制流沙 5萬畝,建苗圃 250畝,提供造林苗木 100萬株,采集花棒、檸條、沙棗樹種子 3萬公斤。

然而,當王有德踏入白芨灘防沙林場后,展現在他眼前的景象還是讓他心寒。

林場職工在沙漠中扎設草方格

那時的白芨灘防沙林場,滿目瘡痍、遍地荒涼,大片良田被棄耕,1000多畝苗圃被荒廢,幾千畝樹木枯死……名為林場,卻看不到綠色,一片蒼茫。這個曾經取得過輝煌成就,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表彰獎勵的林場,如今怎么變成了這個樣子?瀕臨破產、崩潰的邊緣,曾經得以治理的土地面臨著再次沙化的危險……

原因何在?

100多名工人在干什么?

作為分管生產的副場長,王有德開始尋找林場環境惡化、逐漸衰敗的原因。

六個月的時間里,王有德在沙漠中穿行,在林區內調查,到職工家走訪。盡管在靈武林業局工作期間,他對白芨灘防沙林場的狀況有所了解,但隨著進一步深入調查,現狀讓他倍感震驚。“抬頭望見北斗星”,這是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首廣為傳唱的歌曲中的一句,到了 80年代中期,卻成了白芨灘防沙林場工人居住境況的真實寫照:低矮破舊的土坯房,“風天進沙、雨天漏水”。一個下雨天,王有德走進一戶職工家中,看到他家里擺著許多小碗在接屋頂漏下的雨水,接滿倒掉,再接滿倒掉,而外面不下雨了,屋里還滴答滴答著……

當他走進工人吳全禮家,一家人正在吃飯,看見王有德進來也給他盛了一碗。王有德端起一看,清湯寡水,不見一滴油花。當時他的眼睛潮濕了。在接下來的走訪中,他的眼眶沒有干過。

馬學升、孫喜、郭翠玉……他一家一家走著,見到的情景與吳全禮家如出一轍,七八口人擠在一間抬頭看得見陽光與星星的小屋子里,一大家子人僅靠每月四五十元的工資,別說一年吃上幾頓肉幾斤鮮菜,就連飯食也常常斷頓……

來到職工老王家時正趕上王家吃晚飯,看到他進了屋,女主人急忙將鍋蓋蓋上,她的反常舉動引起了王有德的注意。他執意揭開鍋蓋,舀了一口飯一嘗便明白了,原來這家人吃的是用醬油拌的米飯。咽下這口飯,他半晌沒說話,從衣兜里掏出了五塊錢,硬是交給了女主人,說:“給孩子買點菜吃吧?!迸魅顺弥鸵患胰碎e談的時間出去了,一會兒工夫提回了一袋東西。她說:“場長你給的錢我買了一斤鹽,還剩下四塊五毛錢還給你,謝謝你了,場長,我們家好長時間都沒吃鹽了?!蓖跤械碌男谋缓莺菽罅艘话?,這就是一位林場一成立就戰斗在防風固沙一線的老職工,把一切都奉獻給了阻攔毛烏素沙漠侵犯的大業,可他和家人不得不面對貧困交加、疾病纏身的境況,多少個日子就是這樣粗糙而艱苦地過下來的。

家徒四壁,一貧如洗,點的是煤油燈,喝的是含氟量很高的水,從場部到各護林點的路全被沙子埋了,僅有的交通工具是一輛三輪摩托車,吃糧、吃菜要靠人從 50公里以外的靈武城背進沙漠里,孩子上學、職工有病都只能投親靠友……

王有德在調研筆記中這樣寫道:“組織上安排我到白芨灘工作,一開始覺得這里一片荒漠,能有啥作為,年輕人的生活應該有志向?,F在我突然明白了,能讓這些樸實的職工有活干、有錢掙、有飯吃,不就是我的志向嗎?”

王有德再也抑制不住,淚如雨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平县| 赣州市| 连城县| 安宁市| 贵溪市| 张家港市| 巴东县| 望城县| 天气| 安乡县| 尉犁县| 绥棱县| 丹巴县| 兴安盟| 濮阳市| 石嘴山市| 贵定县| 宁蒗| 莲花县| 宣城市| 蒙城县| 云霄县| 虹口区| 苍南县| 新乡县| 饶平县| 方正县| 望江县| 乐陵市| 天气| 遵义县| 杨浦区| 贵阳市| 营口市| 衡阳市| 响水县| 琼结县| 苍南县| 南平市| 嘉祥县| 南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