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勇立潮頭干為先
- 秋水長天集
- 項宗西
- 1440字
- 2021-04-26 14:29:23
2016年12月28日,這是一個將要載入寧夏,甚至國家歷史的時刻——神華寧煤年產400萬噸煤炭間接液化國家示范工程項目正式投入運營。
這是寧夏“一號工程”,也是世界上單套規模最大的煤制油工程。紅旗招展、塔架林立、管道縱橫,入夜燈火通明。寧東的戈壁荒原上,樹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煤化工新城。煤化工產品源源不斷地從生產線流出,這批項目全面達產之時,其生產總值可以再造一個寧夏當下的工業。
此時此刻,人們不禁回想起敬愛的習總書記7月19日在視察煤制油建設工地時,目睹廣大職工、技術人員熱火朝天、揮汗奮戰的場面,從心底里發出的振臂一呼,“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總書記的激勵極大地鼓舞了全場職工和全區六百萬回漢人民大干社會主義的斗志和決心。
“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功夫花不開。幸福不會從天降,社會主義等不來。”
馬克思說過:“一個切實有力的行動勝過一打綱領。”鄧小平同志說:“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干,首先要敢干。煤制油項目,從2004年起謀劃籌備,到2016年投運,時間長達十幾年,工程總投資達550億之巨。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能源局局長張國寶來寧時曾說,“這個工程的總投資已經超過我參與的被譽為‘天路’的青藏鐵路,幾乎相當于整個三峽工程的投資,寧夏人確有一股敢干的精神。”
干,就要干出一流的成績,向世界頂峰邁進。南非沙索爾公司是當時世界煤制油的老大,曾向我們開出了25億美元技術轉讓費的天價。寧煤人不信這個邪,果斷中止了長達數年的合資談判,聯合國內各科研、生產單位另辟蹊徑,不但突破了技術瓶頸,而且裝備國產化率達到了98%。這套裝備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世界一流的,這套自主研發的裝備也是世界一流的,在產出油品的同時,寧夏又拿到了一個煤制油裝備制造的高端產業。
干,就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煤制油項目承擔了國家37項重大技術、裝備及材料攻關任務,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職工負重拼搏、夙興夜寐、流血流汗。原任中國化建六公司總工程師的梅占魁家在外地,在荒郊野外的工地上不懈奮戰了近十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親自指揮起吊安裝的世界最高大的氣化爐,就好像他不朽的豐碑。不懈的創新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寧夏煤制油工程被譽為重構了世界煤化工的技術格局。原來想向我們推銷設備的美國,這次反過來向我們引進設備。2016年9月3日,寧煤集團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和頂峰集團CEO簽署了“神寧爐”技術輸出的合同,實現了煤制油設備技術出口零的突破。
干,就要干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工程。煤制油本身就是一個耗煤2千萬噸以上的煤炭清潔利用工程,環保節能投資達62億,占總投資的10%以上。循環經濟、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達到了“近零排放”。合成油品指標優于國Ⅴ和歐Ⅴ標準,可以大大減少尾氣污染和霧霾的產生。
干,意味著擔當,意味著責任;干,就是抓落實,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小省區寧夏干出了世界級的大工程,又一次驗證了“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這條真理。在全面實現小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的征途中,我們取得了寧夏“一號工程”的偉大勝利,被稱為寧夏“二號工程”的現代化綠色紡織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接下來還有三號工程、四號工程……
風卷紅旗如畫。六百萬回漢各族人民將遵從習總書記對煤制油項目的重要指示及大力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要求,在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有力領導下,“干”字當頭、只爭朝夕、頑強拼搏,在寧夏大地上描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和全國人民一道走向小康,走向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