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財政年鑒·2019
- 《寧夏財政年鑒》編纂委員會
- 1785字
- 2021-12-31 12:02:25
自治區財政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新進展
自治區財政廳副廳長 李守銀
2018年,自治區財政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思想,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脫貧富民工作部署,積極履行脫貧攻堅政治責任,主動作為,有效保障自治區脫貧攻堅年度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的省級黨委政府脫貧攻堅成效綜合考核中,自治區取得第3名;在財政部、國扶辦組織的單項考核中,自治區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取得第1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取得第3名,財政扶貧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政治責任扛在肩
財政廳黨組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對打贏脫貧攻堅戰重要性、艱巨性、緊迫性的認識。及時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把理論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工作落實的強大動力。認真開展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制定財政脫貧攻堅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實化細化15項政策要求和政策舉措。成立財政廳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召開11次廳長辦公會、3次領導小組會議,統籌研究、協調推進和督促落實財政扶貧重點工作。挑選5名作風過硬、能力突出的干部組成扶貧工作專班,確保盡銳出戰。
二、投入保障有力度
自治區財政將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予以優先保障,多渠道加大扶貧投入,不斷健全投入保障機制。2018年,自治區財政共直接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09.22億元(其中,中央57.66億元,自治區43.01億元,縣區8.55億元),較上年增加14億元,增長14.7%,高于財政收入增幅。同時,加大統籌整合力度,在“因需而整”的前提下實現“應整盡整”,9個貧困縣統籌整合資金69.46億元,是全國縣均整合規模的近2倍。自治區扶貧投入增幅、人均扶貧投入均高于周邊省份。
三、創新監管見實效
創新監管方式,確保扶貧資金用在“刀刃”上。在全國率先研發應用財政扶貧資金監管系統,實現資金全過程、動態化、穿透式監管,提高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精準退出、精準統計、精準考核效率,打通扶貧資金項目管理“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財政部、審計署、國扶辦給予高度肯定,財政部兩次來自治區調研,并推薦周邊省份也來考察學習。聯合審計廳、扶貧辦印發《關于加強扶貧資金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形成審計、財政、扶貧、財政部寧夏監管局等部門的監管合力,實現檢查任務共管、檢查信息共享、檢查結果共用。2018年,扶貧資金違紀違規問題大幅減少,資金使用的規范性、精準性有效提高。
四、落實績效提效益
全面實行扶貧資金績效管理,建立扶貧項目資金“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績效理念,強化績效主體責任,做到預算“編制有目標、執行有監控、事后有評價、結果有運用”。牽頭制定《寧夏回族自治區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辦法》。將縣(區)財政專項扶貧資金使用情況納入對黨委、政府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范圍,對績效好的在資金分配時予以獎勵。財政部、國扶辦選擇自治區和河北省開展扶貧資金項目績效管理專題調研,并作為試點省份總結經驗后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
五、工作成績創新高
2018年,在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的省級黨委政府脫貧攻堅成效綜合考核中,自治區從2017年的第11名上升到第3名,獲得獎勵資金4億元;在財政部、國扶辦組織的單項考核中,自治區統籌整合從2017年的第7名上升到第1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從2017年的良好等次上升到優秀等次第3名,兩項單項考核成績共獲得獎勵資金1.4億元。積極對接財政部,邀請農業司領導實地調研西海固地區脫貧攻堅工作,財政部決定:從2019年開始,每年將自治區“三西”資金從2億元增加到3億元,將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脫貧攻堅資金由一縣0.2億元增加到三縣0.6億元。
2019年,脫貧攻堅戰進入決戰決勝期,財政廳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一是按照《2018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反饋問題整改方案》的要求,督促縣(區)履行主體責任,落實整改措施,全面完成整改任務;二是繼續加大扶貧投入力度,深入推進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預計全年財政直接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20億元以上,全力做好脫貧攻堅投入保障;三是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切實落實好財政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各項舉措,讓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各項措施扎實落地;四是全面加強扶貧資金管理,進一步完善動態監管系統,推進扶貧項目資金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五是深入持續推進扶貧領域作風建設,以良好的作風,務實的行動履行好財政脫貧攻堅政治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