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部分 全區財稅工作概況

2018年,全區各級財政部門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上來,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全區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為邁進“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的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全區財政工作綜述全區財政工作綜述

一、狠抓增收節支,確保平穩運行

一是財政收入平衡增長。2018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減稅降費政策集中釋放的嚴峻形勢,全區各級財稅部門克服困難,全力確保收入穩步增長。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呈現L形走勢,一季度高開低走,收入增幅從年初的25.5%急劇下降至5.0%;二季度上行走穩,增幅從6.8%上升至7.8%;三、四季度大體平穩,略微波動,增幅基本保持在6%~8%,四季度末小幅上升至8.2%。分稅種看,2018年增值稅完成133.7億元,增長7.5%;企業所得稅32.5億元,增長24.4%;個人所得稅13.4億元,下降11.0%;資源稅25億元,增長34.7%;城市維護建設稅20億元,增長14.4%;契稅17.6億元,增長30.2%;房產稅12.6億元,增長3.7%;城鎮土地使用稅12.5億元,增長1.5%。

二是稅收收入支撐明顯,非稅收入持續下降。2018年落實增值稅稅率下調、增值稅留底退稅等政策,在全區稅收收入至少減收20億元的形勢下,各級財稅部門奮力拼搏,稅收收入完成298.3億元,同比增收28億元,增長10.4%,拉動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7個百分點。其中,自治區本級稅收收入完成113.9億元,增長13.3%;市縣稅收收入完成184.4億元,增長8.6%。地方財政收入稅收占比67.1%,高于去年同期2.4個百分點,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提高。2018年,全區非稅收入下降0.8%,為近五年來同期最低。分級次看,區本級非稅收入增長較快,完成51億元,增長18.1%;市縣非稅收入完成95.2億元,下降8.6%。分項目看,專項收入40.7億元,增長28.5%,主要是教育資金收入、水利建設專項收入、教育費附加收入分別增長114.9%、30.7%、17.8%。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21.3億元,增長14.8%。罰沒收入9.9億元,增長14.5%。政府住房基金收入增長107.3%。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下降76.5%,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下降22.0%。

三是地區間收入增幅差異較大。2018年,區本級收入領跑全區,保持較快增長,完成年度預算的107.3%,超收11.3億元。市縣間收入差異較大,全區市、縣(區)中,鹽池縣、寧東、同心縣、彭陽縣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海原縣、靈武市在內的13個市縣持續低位運行,增幅在0.4%~9.9%之間;永寧縣、中寧縣、青銅峽市3個市縣財政收入負增長。全區19個市、縣(區)中,14個市、縣(區)完成年度預算收入目標。

二、積極財政政策,助力高質量發展

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強宏觀調控,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全面落實中央各項減稅降費政策,減輕企業負擔213億元,增值稅留抵退稅工作得到財政部通報表揚。首次設立工業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科創投資基金,擴大工業擔保基金規模,撬動貸款80多億元,緩解企業融資壓力。設立總規模30億元的政策性紓困基金,并在全國率先投入使用,幫助民營企業走出發展困境。推進開發區低成本化改造,提升服務企業水平。支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立科技創新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安排全區財政科技支出34億元,增長33%,其中自治區本級R&D投入9.5億元,增長82%,有效帶動社會R&D投入,全區R&D投入強度達到1.3%。支持區域協調發展。積極做好銀川都市圈建設投資基金設立工作,完成銀川市地下綜合管廊和固原市“海綿城市”試點建設。首次發行土地、交通專項債券13億元,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有力支持銀西高鐵、城際鐵路、銀百和京藏高速公路改擴建、自治區六十大慶等重大項目建設。特別是爭取包銀高鐵建設債券資金36億元,確保包銀高鐵寧夏段順利開工。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積極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體系建設,開展120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試點,支持建成20個美麗小城鎮、10個特色小城鎮和100個美麗鄉村,完成3萬戶農村改廁。

三、支持自治區重大戰略,攻堅成效顯著

注重發揮財政政策和資金的導向作用,研究制定支持“三大攻堅戰”和自治區“三大戰略”的一整套財政政策體系,各項政策深度融合、高效銜接、協同發力。積極支持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打好加大投入、整合資金、突出績效、強化監管“組合拳”,充分賦予貧困地區使用扶貧資金的自主權,集聚扶貧資金向“五縣一片”深度貧困地區傾斜,做到保障有力、靶向精準、監管到位。2018年,全區共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09.22億元,比2017年增長14.64%,投入增幅超過中央考核標準,人均投入高于周邊省份。支持鹽池縣高質量脫貧“摘帽”,隆德、涇源、彭陽三個貧困縣初步具備“摘帽”條件。扶貧資金統籌整合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開發使用扶貧資金監管信息系統,得到財政部、審計署、國務院扶貧辦等部委的充分肯定。積極支持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完善綠色發展政策體系,創新建立財政環保支出穩定增長、財政投入與環境質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掛鉤“兩項機制”,確保資金保障和責任落實“兩個到位”。全區各級財政安排生態環保和污染治理資金80.09億元,比2017年增長49.1%,是歷年來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支持“藍天、碧水、凈土”三大行動,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大規模國土綠化工程實施、大型河泊生態保護、國土綜合整治和引黃灌區鹽堿地治理等重大項目得到有效保障。積極支持打贏風險防范攻堅戰。穩妥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在全國率先出臺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實施意見,制定隱性債務風險化解方案,全面完成全區隱性債務數據統計,發行新增債券202億元、地方政府置換債券120億元、再融資債券84億元,緩解市縣還債壓力,債務風險總體可控。積極防控財政金融風險,將入庫的148個PPP項目清理為51個,對自治區本級的15支政府投資基金實施績效評價,有效防范風險,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上發揮重要作用。著力防范地方財政運行風險,加大市縣財力補助,高效調度國庫資金,及時下達階段性財力,2018年自治區財政共下達市縣各類補助資金736億元,較上年增長6.5%,市縣基本財力得到有效保障,緩解困難市縣“三保”壓力。

四、保障推進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明顯改善2018年,全區各級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達到1090.8億元,占到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6%。其中,節能環保、城鄉社區、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等支出分別增長27.8%、10.2%、8.1%、3.7%。支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投入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連續6年占GDP的4%以上,寧夏成為西部第一個全省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驗收的省份,成功獲批國家級“互聯網+教育”示范區。推進醫療健康事業發展。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自治區級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足額安排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財政補助資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55元,寧夏被列為國家首個“互聯網+醫療健康”示范區。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繼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和城鄉低保標準,將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醫療救助范圍,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在全國率先建立病殘津貼制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加大棚戶區和農村危窯危房改造力度,優先完成“四類重點對象”危窯危房改造。爭取中央提前下達補助資金5.3億元,為全區全面完成危窯危房改造任務創造有利條件。大力支持創業就業。購買公益性崗位7000個,新增“三支一扶”計劃3000個。支持開展就業技能培訓6萬人,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支持完成《閩寧鎮》等一批文藝精品創作,繼續實施文化扶貧惠民工程,率先在全國實現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加強社區、學校、公園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水平。

五、推進財稅改革,財政體制機制更加健全

穩步推進稅制體系建設。深入實施環境保護稅、水資源稅改革,實現全區水資源“費改稅”全覆蓋。繼續完善增值稅制度,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地方稅體系更加健全。推動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在基本公共服務、醫療衛生領域明確自治區與市縣政府間的事權范圍和分擔比例,進一步完善寧東基地收入劃分和財政支持政策。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重,2018年下達市縣一般性轉移支付資金370.3億元,增長14.7%。加快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實行“零基預算”,建立預算支出考核、約談、通報機制,促進預算約束有力、執行均衡、效益提升,部門預算追加較2017年又減少近30%,追加資金僅占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0.3%。探索資金分配制度改革。推行“大專項+支出用途+具體項目”的預算編制模式,推進財政專項資金面向社會公開競爭分配,并實行績效目標審核,科技研發經費、產業發展、城市公交和城鄉公交一體化等資金分配改革率先突破。推行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先行建成科技、環保、扶貧、教育四大類專項指標體系,開展全區38個重大項目和“三大戰略”重點項目績效評價。石嘴山市、鹽池縣和民政廳、教育廳績效管理工作走在全區前列。全力服務保障機構改革。在經費保障和資產管理上優先服務部門機構改革,確保自治區機構改革順利推進。強化國有資產管理。首次代表自治區政府向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在全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報告考核通報中寧夏位列第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不見面,馬上辦”,寧夏財政電子票據管理改革、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和電子賬戶管理等工作得到財政部充分肯定。

六、著力健全制度,財政管理更加規范

自治區財政廳全面梳理政策規定,建立財政政策、資金投入“數據庫”,修訂完善一系列制度辦法,構建一整套涵蓋黨建、人事、業務、行政管理的制度體系。各市、縣(區)財政部門也相繼建立和完善相關制度辦法,財政管理更加規范。加強監督檢查,從流程管理、關鍵環節、風險控制入手,對市縣財政、廳機關和所屬單位制度建設、資金管理開展專項檢查。推進法治財政建設,全國29家法治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寧夏法治財政建設情況,提升寧夏財政法治影響力。全區非稅收入管理、會計管理、政府采購、信息化建設、政務公開和信息宣傳等工作成效全面提升。寧夏財政總決算、部門決算、社保基金預決算、財政預算執行分析、庫款管理工作在財政部考評中先后獲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谷| 甘谷县| 邹平县| 浮梁县| 台安县| 电白县| 昌黎县| 扎赉特旗| 辉县市| 灵山县| 遵义市| 三都| 许昌市| 德庆县| 资中县| 无极县| 原平市| 娱乐| 连山| 定襄县| 乃东县| 南平市| 金门县| 尚志市| 长岭县| 汤原县| 高邑县| 揭东县| 天镇县| 宁远县| 鸡东县| 芷江| 潜江市| 左权县| 马关县| 宜昌市| 盐亭县| 岫岩| 上林县| 桃园市| 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