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財政年鑒.2018
- 《寧夏財政年鑒》編纂委員會
- 2046字
- 2021-12-30 18:34:42
行政政法財政財務
一、服務人才強區戰略
一是會同相關部門加強自治區人才補貼,優待、獎勵和培養相關政策的調查研究、數據測算、預算安排、政策討論、文件修訂等具體工作,研究出臺自治區創新驅動及人才強區戰略配套政策措施。二是加強與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的溝通協調,按照“調整結構,有保有壓”的思路,做好創新戰略新增項目的資金測算和預算落實工作,2018年人才資金由2017年的1.79億元增加到2.17億元,增加21.2%。三是及時撥付下達項目資金近2億元,重點支持自治區重點產業高地暨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建設、自治區創新平臺建設、自治區創新團隊建設、自治區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自治區科技社團和社科學會人才培養、各行業自主設計實施的人才項目、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等11類125個重大人才項目。四是將人才經費納入年度重點跟蹤問效范圍,會同黨委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對2016年項目成效進行考核,形成《關于2016年人才專項資金使用情況的考核報告》,對發現的2個方面6類19個問題,逐個研究,制定相應整改措施,進一步規范人才專項資金管理使用。
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一是著眼司法體制改革實際,將年度部門預算的編制執行作為關鍵之關鍵,抓緊抓實,抓嚴抓細,確保56家上劃單位全年預算“零差錯”。二是針對市縣法院、檢察院非稅收入集中上繳自治區國庫后,運行經費缺口加大,經費矛盾突出,部門反映強烈等問題,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及時向自治區政府報送《關于追加市縣法院取暖費物業費的請示》,專題研究后及時辦理預算追加2931萬元。四是配合政法委出臺《聘用書記員管理及經費保障辦法》,化解法院案多人少矛盾,促進“員額制”改革落實到位。五是積極參與法院與檢察院債務情況調研和測算統計工作,為研究制定化解政策奠定基礎。六是協調市縣完成拖欠以往年度訴訟費返還工作,保證法院訴訟費資金正常周轉。七是積極協調自治區信息化專項資金,配合自治區政法委建立涉案物資平臺系統,將中央有關涉案物資平臺的部署落到實處。八是會同自治區高院、檢察院集中組織財務人員培訓3次,培訓相關人員300余人次,改善了市縣法院、檢察院財務人員專業素質參差不齊、整體政策水平不高,以及對財政業務不熟等問題。
三、嚴格管控出國經費
一是認真貫徹石泰峰書記指示精神,將出國費管控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明確目標,細化措施,抓緊抓實。二是創新手段,實行出國費“控制數”管理,重新測算并下達部門出國費“控制數”,全年壓減出國費預算5480萬元,壓減比例為年度預算總額的62%。三是強化經費預算與出國計劃相統一理念,增進與外事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對于無預算、超預算、無計劃的出國任務一律不予審批。四是向出國費規模較大的75家重點單位,詳細宣講相關政策規定,強調各地、各部門(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在厲行節約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督促其加強領導,主動采取措施,將主體責任壓緊壓實。五是定期分析變化動態,及時發出預警信號。六是將出國費“控制數”嵌入年度部門預算中,實現出國計劃審批與經費預算、經費先行審核的銜接統一。
四、規范管理重點經費
一是印發《自治區本級黨政機關培訓費管理辦法》等6項制度辦法,主動調整政策,發揮財政政策的保障作用;提請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關于重申明確自治區落實“八項規定”精神相關制度政策的通知》,將自治區巡視中發現的諸如電話費發放、接待費支出、培訓費使用、差旅費報銷等政策重新加以明確和解釋。二是進一步完善政法資金因素法分配模式,將近80%的專項資金在2017年初一次性分配到位,解決資金指標下達晚,支出進度慢等突出問題;牽頭并會同公檢法司4個部門,按照《政法資金考核辦法》確定的5類25項指標,對公檢法司各部門2016年政法資金進行考核,規范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三是認真落實自治區全域旅游工作會議和《自治區“十三五”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精神,主動開展旅游產業發展研究,科學編制經費預算,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債券資金,支持全域旅游發展。四是積極申報國家旅游發展基金項目,爭取中央資金8855萬元,較2017年增長162%;五是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國家旅游發展基金項目專項檢查,強化旅游發展基金實效。
五、創新開展黨建工作
一是按照帶著問題學,盯著實質學,抓住關鍵學的理念,通過讀原文、聽講座、看時評等方式,持續抓好十九大報告全文學習。二是聚焦“三大戰略”“五個扎實推進”等核心內容,結合處室特點和工作實際,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明確工作思路,找準工作抓手,落實目標任務。三是兩次到基層聯系點進行黨課宣講活動,與基層黨支部形成互動;與公安廳警務保障部黨支部聯合開展以“聯建共享”為主題的結對共建幫學活動,交流做法,分享收獲。四是堅持把“三會一課”作為抓好組織生活制度落實的具體抓手,通過量化考核、定期講評,推進各項組織生活制度落實。五是認真梳理處室制度,完善內容,堵塞漏洞;加強處室內控制度建設,建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管控機制;結合干部填寫廉政報告、重大事項報告開展警示教育,增強黨員干部不違規、不逾矩的觀念;組織參觀警示教育基地和財政系統違法違規案例,自查自剖,強化干部敬畏權力、拒腐防變意識。
(張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