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工作室建設策略探究

第一章 工作室建設策略探究

工作室建設策略探究

一、隴原名師基層(二級)工作室建設策略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隴原名師工程”是甘肅省教育廳2011年為貫徹落實國家、省政府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業務水平、造就一批教學名師的有關精神,打造甘肅省中小學教學名師團隊,促進中小學教師隊伍教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升,推進全省基礎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而實施的一項教師素養提升工程。

2011年9月,嘉峪關市酒鋼三中閆桂珍老師榮獲首批“隴原名師”榮譽稱號。2015年12月,根據甘肅省教育廳關于印發《甘肅省隴原名師助力貧困縣優秀青年教師成長計劃》等三個計劃的通知的精神,甘肅省第二批“隴原名師雙向工作室建設”項目實施,閆桂珍老師在慶陽市環縣的“高中語文二級工作室”在環縣一中正式掛牌成立。經過四年發展,二級工作室現有成員53名,覆蓋全縣五所高中,形成首席導師、導師、骨干學員、跟崗學員四個層次階梯式的團隊。

本文是在“隴原名師閆桂珍高中語文環縣二級工作室”的建設與實踐過程中的具體案例研究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梳理了縣域二級工作室的發展脈絡,從中歸納和總結隴原名師在縣域基層的工作室建設策略,并探討雙向名師工作室建設的普遍意義和主要作用,有利于成功經驗的應用和推廣,從而為教育相對薄弱縣域的教師專業成長和教師隊伍建設探索有意義的路徑和有效措施。

二、隴原名師基層(二級)工作室建設策略探究

隴原名師基層(二級)工作室是充分發揮隴原名師輻射引領作用的重要載體,也是培育基層優秀教師的專業平臺。回顧和反思“隴原名師閆桂珍環縣基層(二級)工作室”成立四年來的建設運行實踐,給予我們如下啟示。

(一)樹立名師師德旗幟,確立激勵奮進理念

隴原名師的師德感召和激勵奮進的理念是二級工作室建設的旗幟和靈魂。隴原名師都是師德高尚、專業素養良好,在全省該學科有聲望的老師,二級工作室首先充分宣傳和發揮名師的師德感召力,激勵全體成員堅持把立德修身,鑄就高尚師魂作為必修課,以“四有”好老師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努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文化素養和業務素養,堅持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積極踐行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以閆桂珍老師為例,她扎根西北戈壁,默默耕耘,幾十年如一日。因工作業績突出,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中青年十杰教師金獎”“感動甘肅十大隴人驕子”等各項殊榮,光榮當選中共十八大代表。2015年11月環縣成立二級工作室以后,她的高尚師德極大地感染激勵了環縣工作室成員,在閆桂珍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崇高思想品德的感召和鼓舞下,環縣二級工作室成員中掀起了學習閆桂珍老師的熱潮。

向往名師、學習名師的奮進理念是工作室的靈魂。“德不孤,必有鄰”“一德立而百善從之”,工作室全體成員在閆桂珍老師高尚師德的引領鼓舞下,始終樹立積極向上的工作理念,秉持“草根”也可以成為名師的追求理念。閆桂珍老師的事例讓老師們堅信:名師并不神秘,普通老師也可以成為名師,只要我們肯努力奉獻,只要我們有高度的從業熱情和職業自信。四年來,工作室成員愛崗敬業、嚴于律己、一絲不茍、無私奉獻,在各級各類考核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多名成員被評選為不同級別的業務骨干或榮獲不同級別的表彰獎勵,他們的職業信仰、奉獻精神得到了明顯的激發和提升。

(二)定位清晰合理的工作目標,建立科學規范的運行機制

清晰合理的工作目標和科學規范的運行機制是名師工作室建設的前提和保障。我們研究國家省市有關政策精神,研究教育理論,立足縣域實情,借鑒一級工作室經驗,在此基礎上完善二級工作室的目標定位、發展規劃和運行機制。4

二級工作室的總體目標是:提升成員學科專業素養,打造優秀專業團隊,加強語文教育教研活動,推動高中語文學科建設。具體目標是:規范標準,建立制度;搭建平臺,形成機制;立項課題,攻關難題,出版專著,提升技能;凝練教學主張,培養一支隊伍,形成一定影響。

運行機制是工作室開展研修活動、提升綜合素養必須要遵循的。我們的運行機制主要是:工作室總體以三年為一個發展規劃周期,成員個人以“六個一”作為考核評價標準。

1.周期發展機制。

根據教育廳和一級工作室相關文件精神,我們結合實際,提出以三年為一個發展規劃周期;在工作室層面制定三年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計劃、主要活動策劃方案。整體規劃,形成共識,聚焦問題,轉化成果,發現問題,反思提升。在工作室成員層面制定三年成長規劃、年度提升計劃、研修成果展示。每個成員要堅持反思專業成長過程,明晰專業發展思路,對接工作室發展規劃,做好理論與實踐提升的心理和行動準備,及時呈現和內化研修成果。

2.評價激勵機制。

二級工作室積極踐行示范輻射、專業引領、成長探索和教育研究等使命,積極開展各項專業研修活動,著力促進成員個人專業發展,創建了優秀的專業團隊,在縣域內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發揮了獨到的作用。這一切得益于幾年來工作室對全體成員實行嚴格的“六個一”評價標準。即:

每位成員每學期上好一節公開課(錄攝提交)。

每位成員每學期提交一篇優秀教學設計。

每位成員每學期閱讀一部專著,提交一篇讀書心得。工作室為全體成員購置了有助于專業素養提高的中文、教育類書籍,定期開展讀書沙龍活動;

每位成員每學年撰寫一篇論文。

兩年參與一項課題研究。工作室鼓勵擁有中級以上職稱的老師積極負責申報課題,鼓勵所有老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要求達到全員參與。

撰寫一篇個人成長案例。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徑,我們要求工作室成員都要撰寫個人成長案例,學期末提交,下學期續寫;作為個人職業素養提升的驅動方式,也是工作室理論研究的生動素材。

“六個一”要求是工作室對全體成員的評價標準,作為年度考核的主要內容,每年據此評出優秀成員,報送市、縣表彰獎勵。

(三)確定切合縣域實際的研修內容,設計組織各類交流、競賽、培訓、研修活動。

二級工作室的發展模式是:專家引領、導師指導、兩地交流、學員互動相結合;課堂觀摩研討、理論思考研修并存;“走出去、請進來”相融合。并據此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示范引領結對幫扶,輻射帶動共同發展。

為了充分發揮閆桂珍老師一級工作室示范引領作用,帶動二級工作室拓寬專業視野共同發展,我們堅持嘉峪關—環縣兩地交流、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2016—2019年,二級工作室每年選派優秀成員到一級工作室參加賽課觀摩交流學習活動,同時請一級工作室專家團隊來環縣作師德引領、教學指導活動,兩地學員結對幫扶。此外,在一級工作室名師的協調指導下,先后六次共派出50多人次赴西安、渭南、蘭州、南京、無錫、廈門等地參加各類學術交流、聽評課教研活動。同時,請外省名師專家上示范課、作講座。這些活動的開展,一方面更新了老師們的教育教學理念,例如群文閱讀、專題閱讀、整本書閱讀等方面的前沿概念和操作方法,培養了一批勇立時代潮頭的先行者,同時兩地示范結對幫扶活動,達到了揚長避短、輻射帶動共同發展的目的,也更保證了研修的核心指向和專業水平。

2.閱讀經典拓寬視野,疏浚源頭書寫心靈。

讀書寫作是語文教師成長的不竭源泉,離開了廣泛學習的教學只能是無源之水。三年來工作室從閆桂珍老師捐助的資金中支付購置了300多冊中文、教育類專業圖書,訂閱了3種專業期刊,組織成員開展了6次大型讀書沙龍活動,每次都要求撰寫讀書心得。讀寫行動培養了全體成員對語文教學的熱愛和對語文教研的興趣,成員創作和發表了大量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文章,有的還出版了教育教學專著。6

3.聚焦核心立足課堂,錘煉技能爭做名師。

課堂是主陣地,三年來工作室成員在閆桂珍名師團隊指導下,精心組織和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技能大賽,沉淀提煉了一批能夠聚焦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具有較強示范引領價值和推廣應用價值的教學范式。例如饒東紅老師構建的“詩歌五步教學法”、郭宏才老師構建的“議論文教學法”,他們已成為全縣高中語文教學能手,而且在全市乃至全省的教學技能大賽中屢次獲獎,如環縣一中饒東紅老師獲得2019年全縣、全市高中語文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第一名。工作室觀課、磨課、研課、議課成為常態,不斷激勵青年老師在專業領域初試鋒芒、嶄露頭角,收獲了可喜的成績,多人獲教學大賽優勝獎勵,并成長為各級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和教學名師。

4.課題引領立足校本,教研驅動角色蛻變。

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最為有效的方法,是教育教學的第一生產力。在工作室建設過程中我們鼓勵和要求全體成員在做好教學的基礎上,立足校本、積極開展各項教育課題研究工作。

三年來,在一級工作室的引領下,二級工作室的課題研究成績突出。現有在研國家級課題、省重點級課題各一項。龔亞明老師主持,工作室核心成員參與的全國教研科學“十三五”規劃單位資助課題《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需求研究》已經通過了省級鑒定,報送全國終審。向文劍老師主持、工作室核心成員參與的“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省級重點課題《隴原名師閆桂珍高中語文環縣二級工作室建設策略研究》已進入結題階段。已經省級鑒定結題的課題有王永鋒主持的《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雙導師選拔與培養機制研究》等12項;省級在研課題有余立義主持的《結構解析法在高中詩歌教學和高考詩歌鑒賞中的應用研究》等15項。另外還有多項市級結題和在研課題。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教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才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教育科研能力是一個團隊學習力的有力體現。這些課題的研究幫助課題成員實現了由普通教師向專家型教師的蛻變。

5.不忘職業初心,自覺輻射反哺。

魏書生說:“面向學生、面向大眾的教研才是真教研。”工作室成立幾年來,全體成員在努力提升自我、發展自我的同時,不忘一級工作室的一路幫扶,也不忘自己當初為什么而出發。我們注重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發展學生特長,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語文競賽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推動全縣教育提質發展,工作室骨干成員積極參與“環縣語文教育協會”的創建和會刊《環江語文教育》雜志的創辦;積極參加縣、市局及工作室自己組織的支教、送教、教研聯盟等活動,充分發揮了名師工作室教育教學成果的引領、輻射作用。還通過“阮原名師閆桂珍高中語文環縣二級工作室”微博、“環江夜聽”等自媒體形式宣傳、推介工作室的工作,建立環縣語文教育教學優質資源庫,并積極撰寫各類文學、文藝類作品,為“書香環縣”“悅讀環縣”的創建,助力教育脫貧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四)梯隊式發展,全員提高專業素養

名師工作室團隊梯隊式發展,全員提高專業素養,是名師工作室建設的核心任務。促進團隊整體梯隊式發展,重在掌握成員各自的特點及能力情況,從而合理構建團隊的結構,彰顯團隊價值。如何做好成員定位、組合搭配、培養引導、揚長避短等都需要一系列具體的落實策略。環縣二級工作室促進團隊整體梯隊式發展的基本策略包括:

目標計劃和考核制度先行;定期及時召開年度計劃、督查、總結會議;注重過程管理,如文檔資料、信息數據及時留存,階段考核定期完成,階段成果及時提交,活動簡報及時宣傳等;建設團隊文化,發揮名師師德感召力,升華職業理想,在整個工作室內形成巨大的執行力、思考力和創造力;個性化、多角度發掘和培養成員,注重交流溝通,積極組織論壇、座談及各類個體成果展示活動;施行嚴謹的導師制度,如在核心名師閆桂珍、二級首席導師向文劍的引領下,二級工作室有劉緒洲等七位導師成員,各負責指導三名骨干學員,骨干學員之下又各指導一名跟崗學員。由此實現全面統籌、具體指導、層層帶動。

名師工作室形成團隊整體梯隊式發展,實現途徑主要是專業研修,我們秉持的研修理念是:全員參與,一個不落,在合作研修過程中尤其注重專家引領,高位8指導。教師在經歷“基于經驗的教學—專家引領—自我反思—基于理論與反思的教學”這一專業研修過程,有效地實現了專業發展,促成教材解讀能力、教學設計能力、考試命題能力、成績分析能力、課例研究能力、教學反思能力等專業能力的建設。這樣,名師團隊在不斷成熟中成為教師專業經驗共享的共同體。

合作研修、提高專業素養,最終要回歸學科的本質,和日常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教師發展、學生成長的美好愿望。課堂始終是主陣地,環縣二級工作室成員在閆桂珍老師的指導下,始終把提高課堂教學技能作為工作室成員的一項長期的課題。

三、建設隴原名師縣域(基層)工作室,對加強教育薄弱縣區教師隊伍建設助力扶貧攻堅戰略意義的思考

(一)搭建平臺很重要

隴原名師選擇教育薄弱縣域建設的二級工作室,是發揮國家、省級教育名師在師德修養、學科改革、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示范、引領、指導作用,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教育薄弱縣域教師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平臺。搭建起這個平臺,薄弱縣域基層教師就有了成長和發展的舞臺,有了這個平臺,學員就可以線下雙向互動,線上資源共享,多渠道交流,多角度參與,在更廣闊的專業視野中得到培養鍛煉和發展提升。

(二)發展團隊是關鍵

兩級工作室之間的指導幫扶合作交流是兩個團隊間的合作,目標指向是團隊發展。“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個團隊卻可以走得更遠。”工作室成員的發展,不是單打獨斗,不是孤軍深入,既有成長伙伴,又有合作團隊,教育教學中許多成功的案例,背后都有一個強大的團隊,集體研修,多維交流,合作共贏,整體發展。所以,做好名師團隊建設是目前加快教師素養提升和學校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提升素養是核心

隴原名師二級工作室立足縣域教學實際,借鑒一級工作室的先進經驗,以解決教學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為突破口,通過工作室平臺參與各類活動的核心指向是提升每個成員的綜合素養,包括思想政治素養、文化素養,尤其是學科專業素養,提升成員的核心能力,主要是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促使每位成員在工作中都能有自己的教學業績和研究成果,助推青年教師完成從合格教師—骨干教師—教育名師的完美蛻變。

(四)助力脫貧是目的

隴原名師選擇在教育薄弱縣域建設名師工作室,是實施教育精準扶貧、建設教師隊伍的一項有力措施。我們反思總結二級工作室建設與實踐的成功經驗、擺脫困境及解決策略,探討雙向名師工作室建設的普遍意義和主要作用,有利于成功經驗的應用和推廣,從而為教育相對薄弱縣域的教師專業成長和教師隊伍建設探索有意義的路徑和有效措施,對促進縣域教育質量提升、助力教育脫貧攻堅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怀远县| 张北县| 祁阳县| 海口市| 赤壁市| 苍梧县| 清水河县| 黄龙县| 芜湖市| 马龙县| 黄梅县| 佛山市| 天气| 通榆县| 海丰县| 海安县| 昌黎县| 滁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米易县| 建阳市| 岐山县| 哈巴河县| 松阳县| 台江县| 荆州市| 桂东县| 双桥区| 阿城市| 尼木县| 南汇区| 樟树市| 吴堡县| 澄江县| 诸城市| 霍山县| 乐山市| 乾安县| 集安市|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