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盤山鳥類圖譜
- 王雙貴 宋森 袁海龍
- 1229字
- 2021-12-31 11:52:23
序
六盤山是我國的一座名山,因獨特的生態系統、秀麗的自然風光、悠久的人文歷史而享譽國內外。六盤山是寧夏南部地區的天然屏障,位于中國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南端,鑲嵌于秦嶺山脈和祁連山脈之間,地理位置特殊,地質形成較晚,氣候環境相對濕潤溫暖,生物資源豐富,植被茂密,水資源富集,是寧夏唯一一個水資源富余的地區,被稱為“種質資源基因庫”和“天然水塔”。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半濕潤和半干旱氣候、森林植被和草原植被的過渡帶,地形大體呈兩裂南北走向山脈分布,生物種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六盤山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常有珍禽異獸出沒。六盤山因適宜的氣候、充足的食物而成為飛禽的“伊甸園”、鳥兒的天堂,鳥類資源分布具有典型的廣譜性特征,既有青藏高原親緣關系的兀鷲、灰背伯勞、黑喉石、黑喉紅尾鴝等,也有與中亞型、蒙新區有親緣關系的風頭百靈、長尾伯勞、巖鴿等鳥類。
六盤山有一群“鳥人”,他們長期追逐著鳥兒的遷徙路線,傾聽著森林內、溪水邊清脆的鳥鳴聲,幾代人孜孜不倦調查、記錄鳥兒的種類變化、生活習性,積累了較為詳細全面的觀測數據。六盤山自然保護區曾經組織過兩次鳥類調查工作。1985年,由蘭州大學王香亭教授組織團隊,結合六盤山自然保護區第一次綜合科學考察,歷時3年時間,記錄鳥類15目36科158種;2011年由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程積民教授團隊結合六盤山自然保護區第二次科學綜合考察,對六盤山的鳥類進行專項調查,記錄鳥類15目36科158種。受調查技術手段限制,這兩次調查全部采用樣線調查的方法,通過肉眼和高倍望遠鏡實地觀測林內出現的鳥類實體、鳥巢、鳥糞進行辨別,沒有留下影視資料。
為了有針對性的開展保護工作,全面記錄六盤山保護區內的鳥類資源,在科研人員的引領、觀鳥愛好者的積極參與下,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2016年開始,以跟蹤觀察、拍照記錄等方式開展系統的鳥類監測。歷經3年多時間的努力,對每一種鳥類記錄都采集了照片和不同時段的記錄認證,共記錄到鳥類17目46科200種。同時本次調查還有重大新發現,如首次記錄到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黑鸛、胡兀鷲在六盤山保護區活動的影像資料;記錄到寧夏新分布鳥類16種——黃臀鵯、白頭鵯、斑背噪鹛、灰翅鶇、棕腹柳鶯、橙斑翅柳鶯、灰喉柳鶯、冕柳鶯、比氏鹟鶯、畫眉、普通?、銹胸藍姬鹟、棕胸巖鷚、長尾雀、藍鹀、大鷹鵑;六盤山保護區鳥類分布新記錄——赤麻鴨、中白鷺、白鷺、青腳鷸、澤鷸、扇尾沙錐、長嘴劍鸻、黑水雞、赤嘴潛鴨、黑頭?、灰喉山椒鳥等近二十種。
2019年是六盤山林業局成立61周年,也是寧夏六盤山國家級保護區成立31周年,為保存現有資料、普及野生動物保護知識,在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圖文并茂的方式編成《六盤山鳥類圖譜》一書,為今后研究和保護六盤山鳥類的愛好者和管護人員提供重要參考。
“順應自然心常在,鳥鳴就在耳東西”,只要我們秉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熱愛自然、熱愛鳥類,就一定能體會到大自然的寧靜、和諧、美麗。
是為序。
中國工程院院士
東北林業大學教授
2019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