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聞工作者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高爾基說,書籍是全人類的營養(yǎng)品。書籍就如同水和食物,是一個正常的社會人在健康成長過程中必備的生活養(yǎng)料。讀書何為,這是一個很寬泛的命題,是為探真知求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還是因為“閱讀使人聰慧”,亦是為排遣孤獨和寂寞,為在“書中覓知音”等等。總之,每個人對讀書的意義都有著自己的解讀。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我們應當如何理解讀書的重要性呢?
新的時期,新聞工作者面臨新的局勢、新的挑戰(zhàn)。那么,如何當好黨的“發(fā)言人”和群眾的“代言人”,使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真正發(fā)揮聯(lián)系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紐帶和橋梁作用?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講黨性、講政治,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明確不同時期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宣傳中始終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作指導。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進行調查研究,抓住新生事物、新趨勢加以及時報道,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為人民、為社會服好務。
讀一書,增一智,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知識結構的構建是一個系統(tǒng)的、復雜的、長期的積累過程,新聞工作者沒有長期的積累來豐富頭腦,沒有廣博的知識來武裝頭腦,就無法面對風云變幻的國內、國際形勢,無法駕馭錯綜復雜的市場經(jīng)濟,因此新聞工作者要既專業(yè)又博學。面對日新月異的知識信息時代,新聞工作者要在加強新聞理論學習,提高業(yè)務能力的同時,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培養(yǎng)和拓寬對社會政治、宗教、文學、文化、藝術等各個領域學科的興趣,讓自己變成一個“雜家”。有了多方面的知識積累,外出采訪中才能做到得心應手,能用獨到的眼光發(fā)現(xiàn)新聞,并從中挖掘最有價值的東西。
(寫于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