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雷啟霖的燦爛人生

人物簡介:雷啟霖(1905—1994),祖籍甘肅靖遠縣,后定居聚寶堡(寧夏原惠農縣尾閘鄉尾閘村)。歷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民革寧夏省委員會委員,寧夏省協商委員會秘書長,甘肅省民政廳副廳長,甘肅省銀川專署副專員,銀川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銀川市協商會議秘書長,寧夏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代表,甘肅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民革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副廳長,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一至第六屆政協副主席,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大代表、常委,全國人大第二、三、四屆代表,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1923年,18歲的雷啟霖考入甘肅省立第五中學(今銀川一中)。從北平來的中學教員陳振綱、余義晉、朱貴吾等都曾參加過五四運動。他們經常結合教學宣傳五四精神,講民主、講科學,提倡新文化,教育青年人反帝愛國,選擇革命道路。在北平、天津讀書的蘭州學生路過寧夏時,亦經常舉辦演講,介紹“五四”運動情況,喚醒民眾“救亡圖存”。雷啟霖與同學們由此受到了新潮流的影響。

1924年,在陳振綱、唐筱舟等進步教師的發動下,雷啟霖參加了與寧夏城豪紳劉鶴泉的斗爭。他拜讀了孫中山的著作,十分敬仰孫中山,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

1925年,五卅慘案爆發后,雷啟霖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反日愛國運動和平羅縣中學生反對貪贓枉法的平羅縣知事王之臣的斗爭,迫使王退贓款二千五百銀元,并用這些錢成立“學社”,以補助貧苦學生。

同年8月,馮玉祥部的國民軍第二師在師長劉郁芬率領下前往蘭州經過寧夏時,在其部做民運工作的共產黨員進行革命宣傳。特別是1926年9月17日“五原誓師”后,馮玉祥率國民軍聯軍“入甘援陜”經過寧夏時,在馮部的劉伯堅、劉志丹、劉繼增等一批共產黨員宣傳北伐戰爭的意義,號召打倒土豪劣紳,反對軍閥與貪官污吏,宣傳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 “建國方略”“建國大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介紹蘇聯十月革命的經驗,宣傳革命理論。從此,雷啟霖對共產主義有了初步了解,開闊了眼界。1927年,雷啟霖中學畢業后,被保送到西安中山學院學習。1928年因學校停辦回到寧夏。

1930年春,雷啟霖到北平的中國大學學習。與袁金章、王緒祥(張子華)等幾十人成立了寧夏旅平學生會,他們座談時事,研究馬列主義,揭露寧夏的黑暗統治,先后集資出版《銀光》《曙光》等刊物。期間,他們還閱讀了《共產黨宣言》及魯迅等人的一些進步文章。他們領導的寧夏旅平學生會,經過屢上公文,大鬧教育廳廳長劉保鍔的辦公室,幾次圍攻后來的教育廳廳長葛武檗等,脅迫其活動,爭取到了外地大專院校學生公費留學。旅平學生會還向政府爭得了寧夏學生前往各大都市大專學校升學和其他邊疆省區一樣的降格錄取待遇。在對待革命問題上,他贊成共產黨員李天才和王緒祥的意見,并主張在寧夏搞武裝反對馬鴻逵的殘酷統治。

回寧求職

1933年,雷啟霖與談尚彥、王子端、李沖和、葉松齡等利用孫殿英的力量反對馬鴻逵的統治。1934年后,他們一起來到中衛中學,在寧夏中衛中學教書時受到教育廳廳長“中統”分子童躍華、時子周、洛美渙等的排斥。1936年紅軍西征前,在潘鐘林岳父家里見到中共代表王幼平,雷啟霖受到很大啟發。在北平學習時,同王振綱(王茜)、賀聞韶(李少白)以寧夏學生名義寫了一份反對童躍華的小冊子。回寧夏時,因在五原給王振綱寫的信中有“我們要改變寧夏的歷史”等句,雷啟霖被反動當局關押十天。

1937年,經張子華(王緒祥)、袁金章、王振綱介紹,雷啟霖認識了中共寧夏工委書記李仰南,擬讓他出來工作,設法讓他到銀川任寧夏師范學校校長,以便利用該校作為中共地下活動的陣地之一,但因敵人對學校抓得很緊,最后還是沒有成功。1938年5月,雷啟霖到銀川,經袁金章活動,在國民黨寧夏省黨部任民運科科長。期間,該黨部委員、“中統”分子楊作榮反對,借口他是當教員的不能辦黨務,遂于同年年底被解除。1939年春,雷啟霖去中衛聯中任教師,同年年底,又回到省黨部任職。由于這些進步人士的支持與幫助,寧夏黨的地下工作進展較為順利。1939年年底,經李仰南介紹,他結識了崔景岳(新任寧夏工委書記)。

流亡外省

1940年3月,國民黨中央在重慶辦訓練團,雷啟霖、袁金章等人被送去受訓,同去的還有馬鴻逵的親信趙文甫、李作棟等。雷啟霖在訓練團里揭發了馬鴻逵在寧夏的黑暗統治,全團為之轟動。馬鴻逵聽后大發雷霆,揚言要處治雷啟霖。從此,雷啟霖再未回寧夏,流亡外省,過著有家難歸的寄居生活。先后在西北農學院和陜西高陵中學任教,與馬壽桃、武景惠、談尚誠等成立小組學習時事,聯絡寧夏在各地的進步學生和青年,鼓勵他們走進步的道路,并繼續組織“反馬”活動,還與馬壽桃一起以“奴隸”的名義出過小冊子,揭發馬鴻逵在寧夏的黑暗統治。

1946年9月離陜西赴南京,準備參加國大會,提出嚴整地方政治的議案,揭露馬鴻逵的暴政。馬鴻逵以先發制人的手段誣告他是在緝“案犯”,早已潛逃延安。偽國大選舉總事務所據此撤銷了他的代表資格,由后補代表孫儉遞補。

他到南京后,立即向偽選舉總事務所說明原委,出示證件,證明自己并非“案犯”,經多方調查,百費周折,偽選舉總事務所才恢復了他的代表資格。面對這一既成事實,馬鴻逵遂命令他的駐京人員警告他:“當代表是可以的,但不準發言,不準提議案。”

然而,馬鴻逵的淫威并未把他嚇倒,他和袁金章等人利用偽國大開會之機,在會內外進行了各種“倒馬”活動。會內,他們提出嚴整地方政治的議案;會外,他們以國大代表身份,在回答“遠東新聞”等記者時,揭露了馬鴻逵的罪行。還編印了《寧夏呼聲》《血淚控訴馬鴻逵的暴政》等刊物、傳單廣為散發,并于12月20日組織寧夏難民協會向國民黨政府請愿,歷數馬鴻逵一貫的投機賣身伎倆,要求中央立即撤換馬鴻達,嚴懲漢奸。“倒馬”活動愈演愈烈,馬鴻逵惱羞成怒,一面指示寧夏省參議會各界代表100余人聯合發表公告,為其歌功頌德;一面命令參加國大會的其他代表,利用宴請記者、報上登啟事等手段為其辯解,大造輿論,指責雷啟霖是“詆毀寧夏政治”“混淆視聽”“別有企圖”。

馬鴻逵妄圖撲滅“倒馬”活動,采取卑劣的手段買通首都地方法院,于偽國大閉幕的第四天,即12月29日將雷啟霖逮捕,并將雷啟霖在寧夏的大小11口親人全部關押,還派武裝人員到南京,要求將他押回寧夏處置。本來默默無聞的雷啟霖一時成了南京一些報刊的新聞人物,一些有識之士,態度明朗,立場堅定,擁雷反馬。

逮捕雷啟霖并沒有把“倒馬”活動壓下去,反而使這些活動更加頻繁,人數急劇增多,雷啟霖的同學、同事、同鄉袁金章等人連日奔走營救,向政府、參議會和各院部請愿。12月30日晚,“寧夏同鄉請愿團”舉行了記者招待會,介紹雷啟霖被捕經過,并提出具體處理要求。在社會輿論和寧夏同鄉的斗爭下,再加上國大代表聯議會,國民參政會駐京委員會、《中國日報》《西安國風日報》《南京救國日報》等的聲援,加上蔣、馬之間本來就有矛盾,以及剛剛通過的偽憲法,還要照顧國內外的輿論,首都地方法院遂將他移交首都最高法院。1月20日,雷啟霖獲釋,從而使馬鴻逵欲將他置于死地的陰謀落空。

雷啟霖出獄后,立即向法院起訴,控告馬鴻逵犯誣告罪。從3月起,雷啟霖和袁金章等人聯合寧夏旅外人士,以各種名義在諸多報刊上發表“倒馬”文章,揭露馬在寧夏的罪惡統治,如“出賣鴉片,毒害人民”“非法征兵,割據稱雄”“橫征暴斂,誅求無厭”“摧殘教育、壓制青年”等罪行。馬鴻逵看到來硬的不行,就改變方式,以金錢、官位來收買雷啟霖,也未得逞。這時,經袁金章介紹,雷啟霖認識了民革地下黨員,參加了策反活動,1949年他在南京參加了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為爭取民主和進步、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不懈努力。他成為民革寧夏組織創始人之一。

返鄉革命

1949年9月23日寧夏解放后,雷啟霖很快回到寧夏。由于馬鴻逵的搜刮,群眾有苦難言,困苦不堪,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進入寧夏后吃糧困難。他了解情況后及時向平羅縣政府反映了群眾缺糧的情況和呼聲,由于該縣干部是剛從老解放區來的,加上對他的情況不了解,誤認為他是帶頭煽動群眾反對政府征糧,便將他關押了起來。沒多久,西北局來電批評了平羅縣的錯誤做法,并責令平羅縣當面給他賠禮道歉,并在《寧夏日報》上公開檢討。隨后,他參加了銀川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的籌備工作,在接管舊政權、建立新政權、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抗美援朝、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等方面,雷啟霖團結各界人士和各族群眾,盡職盡責,做出了積極貢獻。

1954年9月,雷啟霖調任銀川專員公署副專員,后被選為甘肅省人大代表。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任民政廳副廳長。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第一、二、三、四、五、六屆委員會中連續當選為副主席。雷啟霖還是全國第二、三、四屆人大代表,全國第五、六屆政協委員。1978年12月恢復工作以來,雷啟霖重視調查研究,向黨委和政府建言獻策,及時向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提出寧夏南部山區應退耕還林還牧的建議,并被采納。1986年6月,82歲的雷啟霖實現了他幾十年的追求,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他的建議下, 1991年銀川第十三小學改名為“景岳小學”。

1994年12月27日,雷啟霖匆匆走完了他曲折卻光輝燦爛的一生。人們按照遺囑將他的骨灰撒在了賀蘭山上,寧夏的山川將永遠銘記著他。

(供稿:趙忠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阳县| 静海县| 长治市| 凤庆县| 大埔区| 阿克苏市| 苏尼特右旗| 石屏县| 大冶市| 平江县| 尚义县| 综艺| 略阳县| 都江堰市| 富顺县| 三门峡市| 乌海市| 新竹县| 龙山县| 铁岭县| 英超| 图们市| 康保县| 鄂温| 安陆市| 绥德县| 子长县| 木里| 伊吾县| 英吉沙县| 台北市| 三明市| 兴宁市| 建昌县| 开江县| 平安县| 二连浩特市| 重庆市| 三江| 达孜县| 盐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