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李俊杰的公仆情懷

人物簡介:李俊杰(1934—2004),陜西武功人。1954年到石嘴山,先后任石嘴山市農業局局長、副市長、市長、市委書記。1989年5月后,先后任銀川市委書記,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中共十四屆中央紀委委員。

從1954年4月4日踏上石嘴山這片土地,到1989年5月調離石嘴山市,李俊杰在石嘴山工作、生活了整整35年。

35年里,他的足跡遍布石嘴山的山山水水,為石嘴山市的農林業發展謀篇布局,精心擘畫。

謀農業發展,促農民致富

1981年,李俊杰擔任石嘴山市副市長,分管的是他熟悉和熱愛的農林業。如何讓老百姓從土地上獲得紅利,是李俊杰反復思考的問題。

當時,農村體制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責任到人、土地承包到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960萬平方公里的華夏大地上,到處響徹著這樣的聲音。

農民興奮不已,李俊杰也興奮不已。他隱約感覺到,農業發展的高潮即將來臨。

他親自率領一批干部下基層調研,對幾種不同類型的承包方式反復剖析利弊,從中選出最佳形式,制訂最佳方案。他提出了既要快,又要好,還要讓群眾滿意的指導思想。在這種指導思想的支配下,市委農村工作部很快拿出了《農業生產大包干和統一經營聯產到勞責任制試行辦法》(簡稱《辦法》),市委也在最短時間內批轉了這個文件。

《辦法》的制定,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奠定了基礎。1982年年底,全市境內的各公社大隊基本上都實行了農業生產大包干責任制。

“直來直去不拐彎,上交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種承包制受到了群眾的廣泛贊譽。

責任制的推行帶來了糧食產量的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成倍地增長。實行責任制前的1977年,市屬農業糧食總產量為9345萬千克,1988年上升為17950萬千克;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7年的100余元上升為1988年的652元。大批“專業戶”“重點戶”從農業生產特別是種植業中分離出來,一部分從事飼養業、手工業、運輸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的“能人”先富了起來。

在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下,李俊杰沒有被喜悅沖昏頭腦。作為石嘴山60多萬百姓的父母官,李俊杰又在苦苦地思索這樣的問題:糧食產量上去了,農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如何使他們盡快致富?

為了找出正確答案,他派人到南方和沿海各地考察學習,同時深入基層調研,聽取鄉村干部和農民的意見,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精神。很快,一個新的構想在他腦海中逐漸形成:其一,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其二,轉變農民只能種田的傳統觀念,讓他們走出黃土地,大辦鄉鎮企業。

在市委常委會議上,李俊杰提出了一個大膽設想:讓大武口鄉棄糧種菜,逐步發展為大武口城鎮的蔬菜基地。經過激烈的思想交鋒,很快形成決議。

由此,塑料大棚蔬菜種植首先在大武口鄉興起,很快普及到平羅、惠農的縣郊鄉村。為了首創成功,他指示有關部門派出科技人員進駐大武口鄉指導農民種植,幫助解決難題,對資金困難的農民實行信貸幫扶。

大武口鄉蔬菜基地建設一舉兩得,既能讓農民致富,又能讓城鎮居民春夏秋冬都能吃到新鮮蔬菜。全市因地制宜種植胡麻、油葵、甜菜、紅黑瓜子、白麻等經濟作物,很快形成了氣候。與此同時,以農副產品加工、畜禽養殖為主的企業大量興起并逐步形成規模,成為石嘴山新的經濟增長點。

水利、綠化兩手抓

石嘴山市境內的灌區主要為黃河沖積平原,黃土層較厚,并夾有流沙層,致使排水溝道因流沙滑坡塌落堵塞嚴重,排水不暢,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雖然每年春秋組織人力大量清淤,由于方法、技術上的諸多原因,依然是春挖、夏淤、秋不通,致使地下水位迅速回升,土壤次生鹽堿化程度加重。如何治理溝道塌坡現象,解決排水問題,一直困擾著李俊杰。

早在李俊杰當農業局局長時,就與農業、水利部門的領導和技術人員進行過一系列探索和實踐。那時采取的主要方式是用樹樁加草穩定邊坡。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原材料方便易得,但效果較差,好的大約可維持兩年左右,滑塌嚴重處春冬灌一水就破壞了。李俊杰擔任副市長分管農林及水利工作后,下決心花大力氣治理滑塌。他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在多處進行不同方案的試驗,并親臨現場調研,解決探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的探索,技術人員終于找到一個全新方法——漿砌石護坡。這種辦法從整體上增加了溝道邊坡的穩定性,防止了水流對溝坡的沖刷,增大了溝坡抗滑穩定系數,并且使溝道面貌齊整、美觀,但凍脹帶來的破壞問題卻未能解決。

李俊杰在任石嘴山市市長、市委書記期間,投入了大量資金、組織了大量技術力量進行攻關,最終研究探索出了用砂樁、草樁蓄麥草的工程措施以及溝道邊坡種紅柳、紫穗槐等生物措施,有效解決了凍脹問題。1986年后,這種措施被大量使用于五排、七排、三排和三二支溝段上,基本上治理了石嘴山的灌區溝道塌坡,解決了排水問題。

1978年,大武口大量楊樹、柳樹因天牛啃噬出現嚴重枯梢、斷頭和死亡。林木受災面積500多畝,受害林木130多萬株,其中楊柳樹木受害株率高達85%以上。由于蟲害初起階段防治不力,天牛危害逐漸蔓延至全市三縣三區,31個鄉鎮和區屬農墾、煤炭、勞改、水利、交通等部門的林場、農場林木均發生了嚴重的天牛危害,全市境內林木資源遭到毀滅性破壞。

看著成排的樹木枯死,李俊杰心疼得要滴出血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石嘴山的綠化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在大旱少雨的戈壁灘上一棵一棵種出來的啊!重新起步,何其艱難!但再難也要搞綠化,不能讓石嘴山的百姓生活在沒有樹的世界里!

盡管工作千頭萬緒,李俊杰仍然堅持把防治天牛危害、營造二代林網作為重要工作來抓。1981年到1985年,平羅縣集中燒毀天牛成蟲1355斤,惠農縣(原郊區)集中燒毀天牛226萬只;全市共清理受害楊、柳樹15萬株。同時,國槐、刺槐、臭椿、白蠟、毛白楊、新疆楊、油松、云杉、檜柏、側柏等抗天牛樹種,先后在大武口區、平羅縣、惠農縣、石炭井區迅速推廣。至此,二代林網為石嘴山大地重新披上了綠裝。

修建青山公園

大武口是個新興的移民城市,建設初期只考慮了商業、交通、住房等設施的規劃,到20世紀80年代初,城市人口已發展到一定規模,但仍然沒有一處供群眾娛樂、游玩、休憩的場所。在大武口區建一座公園,以滿足市民對文化娛樂的需求,成為當務之急。

地點選在了中心廣場后的賀蘭山北路與游藝西街交叉口處。這里地處大武口城區中心,有方圓數公頃的綠化地帶,易于建設公園。然而,李俊杰的主張卻遭到包括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在內的許多人的反對,理由是中央提出要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發展經濟是第一位的,建城市公園,不但賺不了錢,還要投入大量資金,再說大武口又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弄不好,老百姓會說建公園是為了供領導及其家屬子女享受。

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李俊杰沒有動搖,他說:“建設青山公園,不是‘官心工程’,而是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是千秋基業。”他力排眾議,果斷決策,組織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和工程技術人員,利用一年時間,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前夕如期建成青山公園。

1984年10月1日,青山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園內設有園中院、人工湖、假山、亭臺樓閣、兒童游樂場、猴館、鹿館、馬舍、花房、花架、石桌、石凳等。全園曲徑貫通,樹木蔥蘢,芳草遍地,鳥語花香,成為大武口的一個靚麗景點和群眾喜愛的休閑娛樂場所。

興建百花市場

20世紀80年代初期,大武口市居民數量猛增,流動人口也相對增加,商業流通卻成了一個薄弱環節,特別是沒有一個相對固定的集貿市場,直接影響了居民的生活。

李俊杰在初任市長時,就提出了建百花市場的設想,后幾經研討終于形成決議。按照他的設想,“要搞一個外地找不到、內地也沒有的全新模式”。

這個全新模式,既是貿易市場,又是城市內別具一格的建筑群體。百花市場建成后,成為當時寧夏獨一無二的典范,招攬來八方商家和顧客,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連寧夏及周邊省的市縣領導也紛紛慕名前來參觀,交口稱贊。

(供稿:阿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平山县| 南昌县| 英山县| 荣成市| 翁牛特旗| 佳木斯市| 阿鲁科尔沁旗| 万载县| 五指山市| 新源县| 眉山市| 青浦区| 海盐县| 临潭县| 益阳市| 安国市| 米易县| 汾阳市| 民勤县| 郑州市| 原平市| 武城县| 遂宁市| 淮阳县| 台中县| 铜陵市| 光泽县| 广汉市| 富阳市| 英超| 巫山县| 昭平县| 哈巴河县| 谷城县| 华容县| 独山县| 台东县| 铁力市| 堆龙德庆县| 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