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項目三 相聚是緣分 相處有智慧——請讓我來靠近你

任務一 認識人際交往

嘗試與行動

“無家可歸”

【訓練目的】

1.通過活動使同學們了解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2.認識和分享人際交往中常見的問題。

【訓練準備】

活動音樂。

【訓練步驟】

1.全體參與者手拉手組成一個大圈。

2.老師播放音樂,同時指導全體參與者按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走動起來。

3.宣布游戲規則:教師隨機喊一個數字,比如喊“3”的時候,成員需立即解散并組成3個人一組的小組。請未組成小組或被排斥在外的同學談感受。活動繼續,大家繼續走動,教師再喊一個數字,比如喊“5”的時候,成員需重新迅速組成5人一組的小組,請未組成小組或被排斥在外的同學談感受。重復幾次,隨機換不同的數字,使參與者在體驗游戲快樂的同時感受融入集體的喜悅感和被排斥在外的孤獨感。

4.請大家思考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是出了什么問題,還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5.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

愛在指尖

【訓練目的】

1.通過活動幫助學生體驗人際交往的相互性。

2.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人際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

【訓練準備】

活動音樂。

【訓練步驟】

1.將全體成員分成人數相等的兩個組,分別圍成內、外兩個圓圈,內圈和外圈的成員分別兩兩相向而立。每位成員根據教師發出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2.當教師發出“手勢”這一指令時,每位成員都需要向對方伸出1~4根(數量不等)的手指,手指的數量不同,代表的含義不同。

(1)伸出1根手指,代表的含義是“我現在還不想認識你”;

(2)伸出2根手指,代表的含義是“我愿意初步認識你,并和你做一個‘點頭之交’的朋友”;

(3)伸出3根手指,代表的含義是“我很高興認識你,并想和你有進一步的認識,想和你做一個普通朋友”;

(4)伸出4根手指,代表的含義是“我很喜歡你,很想和你做好朋友,想與你一起分享快樂和痛苦”。

3.當教師發出“動作”這一指令時,每位成員需要根據自己所伸出手指的數量及相應的規則做出相應的動作。

(1)如果兩個人伸出的手指數量是不一樣的,則雙方均站立不動,什么動作都不需要做;

(2)如果兩個人都伸出1根手指,那么各自把臉轉向自己的右邊,并重重地跺一下腳;

(3)如果兩個人都伸出2根手指,那么請雙方均微笑著向對方點點頭;

(4)如果兩個人都伸出3根手指,那么請雙方均主動熱情地握住對方的雙手;

(5)如果兩個人都伸出4根手指,則請雙方熱情地擁抱對方。

4.每做完一組“動作—手勢”的口令后,請站在外圈的成員向右邁出一步,和內圈的下一名成員相視而立,再次根據教師的口令做出相應的手勢和動作。以此類推,直到站在外圈的成員和站在內圈的每一位成員都完成一組“動作—手勢”的口令為止。

5.教師引導成員進行經驗分享。

(1)剛才自己一共做了幾類動作?其中握手和擁抱的親密動作各完成了幾次?為什么能夠完成這么多(少)的親密動作?

(2)當你看到別人伸出的手指個數比你多時,你內心的感受是什么?當你伸出的手指比別人多時,你內心的感受又是什么?

(3)從這個游戲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學習與領會

人際交往小知識

一、人際吸引的影響因素

(一)臨近性

你是否注意過你的同桌是你的什么人呢?我猜TA通常會是你的舍友。你是否又注意過你的朋友和你之間的生活空間距離呢?我猜你們的生活空間距離通常不會太大。生活空間距離的接近,給個體間的交往提供了可能,個體間也更容易產生吸引力,進而建立親密關系。因此你會發現,你的親密朋友與你的生活空間距離通常都特別近。然而,事情也并不總是這樣發展的,你可能還會發現,不僅你的好友和你的生活空間距離近,你討厭的人通常也在你附近。只有當你們的交往體驗是愉悅的,臨近性才會帶來吸引力。

(二)相似性

仔細審視,你會發現你和朋友之間居然有著那么多的共同點,或許年齡相近,或許興趣愛好相同,又或許成長環境、觀點態度、應對問題的方式相似。相似性在交往的初期能夠迅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為尋找話題、建立親密關系奠定基礎。

(三)互補性

除了相似,你可能也會在朋友身上看到與自己截然不同的特質,也許你總是能夠侃侃而談,而對方卻不善言談更善于傾聽,比如你的脾氣有些暴躁,而對方卻總是溫柔似水,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互補性。互補性滿足了交往雙方的心理需要,為建立長期、高質量的親密關系提供了可能。

(四)交互性

你是否擔心過朋友不喜歡自己?我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別人的接納與喜歡,卻往往忽略了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基礎的,別人的喜歡和接納也是如此。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喜歡和接納也是相互的,想要得到別人的喜歡和接納,就先去嘗試著喜歡和接納對方吧。

(五)儀表和能力

盡管不愿意承認,但事實上我們總是以貌取人的。研究表明,對于儀表出色的個體,人們對他其他方面的評價也較積極。不過,這種“美即好”的影響只存在于人際交往的初期。所以,即使你長得再好,如若沒有一顆真誠善良的心,依舊無法擁有好人緣。

能力和特長比較突出的個體,更有人際吸引力,會使別人對他產生欽佩并欣賞他的才能,這使得別人更喜歡與他交往。但有時我們也會發現,一個各方面都非常優秀的人,其人際關系反而不好。這是因為,他的完美會對他人產生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壓力,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相對的,一個才能出眾但有些小缺點、偶爾會犯點小錯誤的人反而更受歡迎。這是因為,這些小缺點和小錯誤使其更加接近大多數普通人,拉近了他和其他人之間的關系。

二、人際交往中的心理效應

(一)首因效應

人們在結識新朋友時,總是對此人最初給自己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例如,你可能能夠清晰地回憶起與對方的第一次見面是在什么場合以及對方的表現如何,卻無法回憶起第二次、第三次見面的情況,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首因效應,也被稱為“第一印象”。

我們總在不斷嘗試著給別人留下一個好的第一印象,如進入大學后的第一次自我介紹、參加學生會及社團的面試等。然而,你是否真的清楚如何給別人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卡耐基認為,可以通過微笑、多提別人的名字、做個耐心的傾聽者、鼓勵別人談論自己、談符合別人興趣的話題、以真誠的方式讓別人感到自己很重要等方法來實現這一目的。

(二)近因效應

首因效應發生在原本不認識的人之間,近因效應則與之相反,通常發生在熟悉的朋友之間,主要是指我們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占了主體地位,甚至掩蓋了對其以往的評價。回憶一下,你是否有過借給別人錢財的經歷?對方后來歸還了嗎?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好友向你借了一筆數額不小的錢財并說好將于下月歸還,可眼看著幾個月過去了,對方一直都沒有還錢的意向,甚至在你詢問時總是推脫甚至失聯,你會有什么想法?如果還有下次,你還會借給對方嗎?

因此,請一定不要因為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很好就忽視了形象的維護,因為近因效應可能會令你們從好朋友成為陌路人。與此同時,近因效應也給了你改變印象、彌補過錯、重新來過的機會。

(三)暈輪效應

明亮的光源周圍總會出現一圈七彩的光暈,稱之為“暈輪”。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身上的某一個或某幾個特點特別突出時,你可能會很自然地根據已知的特點去推斷其身上未知的特點,甚至你可能并不認識對方,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暈輪效應,也被稱為“光環效應”。

暈輪效應其實是一種泛化的主觀推斷的結果,可能會導致“愛屋及烏”,也可能產生“憎人及物”。因此,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既可以利用暈輪效應達到給他人留下良好印象的效果,同時也要避免犯以偏概全的錯誤。

(四)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以己度人”,指的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總是習慣性地,甚至是無意識地將自己的想法或特性付諸于人的傾向,總是下意識地認為別人跟自己有同樣的想法或特性。回想一下,父母是否曾對你說過“好好學習,以后考個好大學”?那你的父母是否上了大學?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事實上,父母將他們的期望甚至是遺憾寄托在了你的身上,這就是投射。

(五)刻板效應

你能否分別總結一下南、北方人的普遍特征?你可能會做如下回答:北方人通常性格比較豪爽,身材高大,皮膚較黑,前后鼻音不分;南方人比較溫柔,身材嬌小,皮膚較白,說話時“n”“l”不分。那么,北方人都是身材高大,南方人都是身材嬌小嗎?當然不是。然而,人們在進行人際交往時,往往會習慣性地把交往對象進行分類,并認為該交往對象具有這類人的普遍特征,這就是刻板效應。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刻板效應容易讓人產生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如穿裙子的肯定是女生,可是卻忘了蘇格蘭裙本是當地男士的傳統服飾。這一效應不利于人際關系的發展,因此,在交往中應警惕這一現象的發生。

覺知與反思

40歲的意大利探險家蒙塔爾于1996年只身進入了一個20000多米深的地下溶洞,他在洞穴中儲存了足夠他吃一整年的食物、生活必需品、100多部影片以及一些健身器材,打算進行一項與世隔絕的獨居生活實驗。一年后,蒙塔爾重返地面,這時他的體重減輕了21千克,臉色蒼白如紙,免疫功能降至最低點,且情緒十分低落,不善與人交談。面對記者,他走出洞口的第一句話是:“這場實驗使我明白了一個人生奧秘,就是生活的美好在于與人相處。”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人際關系的?在你的生活里有沒有關于人際關系的問題?

探索與實踐

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

下面是一份人際關系行為困擾量表,共28個問題。在每個題目后面的括號里,選“是”的打“√”,選“非”的打“×”。請認真完成。

1.關于自己的煩惱有口難言。( )

2.和生人見面感覺不自然。( )

3.過分地羨慕和妒忌別人。( )

4.和異性交往太少。( )

5.對連續不斷的會談會感到困難。( )

6.在社交場合感到緊張。( )

7.時常傷害別人。( )

8.與異性來往感覺不自然。( )

9.與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 )

10.極易受窘。( )

11.與別人不能和睦相處。( )

12.不知道與異性相處如何適可而止。( )

13.當不熟悉的人對自己傾訴他(她)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時,自己常感到不自在。 ( )

14.擔心別人對自己有什么壞印象。( )

15.總是盡力讓別人賞識自己。( )

16.暗自思慕異性。( )

17.時常避免表達自己的感受。( )

18.對自己的儀表(容貌)缺乏信心。( )

19.討厭某人或被某人討厭。( )

20.瞧不起異性。( )

21.不能專注地傾聽。( )

22.自己的煩惱無人可申訴。( )

23.受別人的排斥與冷漠。( )

24.被異性瞧不起。( )

25.不能廣泛地聽取各種意見、看法。( )

26.自己常因受傷害而暗自傷心。( )

27.常被別人談論、愚弄。( )

28.與異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地相處。( )

評分標準:打“√”的得1分,打“×”的得0分。

測試結果解釋與輔導:

如果你得到的總分是在0~8分之間,說明你在與朋友的相處上困擾較少。你善于交談,性格比較開朗,主動關心別人,你對周圍的朋友都比較友好,愿意和他們在一起,他們也都喜歡你,你們相處得不錯。而且,你能夠從與朋友的相處中得到許多樂趣。你的生活是比較充實而且豐富多彩的,你與異性朋友也相處得不錯。一句話,你不存在或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擾,你善于與朋友相處,人緣很好,能獲得許多人的好感和贊同。

如果你得到的總分是在9~14分之間,說明你在與朋友的相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擾。你的人緣很一般,換句話說,你與朋友的關系并不牢固,時好時壞,經常處在一種波動起伏的狀態之中。

如果你得到的總分是在15~28分之間,那說明你在與朋友的相處上困擾較嚴重。超過20分,表明你的人際關系的行為困擾程度很嚴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現了較為明顯的障礙。你可能不善言談,也可能是一個性格孤僻的人,不開朗或者有明顯的自高自大、討人嫌的行為。

任務二 用心體驗 快樂交往

嘗試與行動

心有千千結

【訓練目的】

1.通過活動使學生體驗人際交往中的各種模式。

2.體會嘗試解決問題后的感受。

【訓練準備】

舒緩的背景音樂,取掉各自身上尖銳的物品。

【訓練步驟】

1.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8~10人。

2.讓每組學生手拉手(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圍成一個圓圈,記住自己左右手各相握的人。

3.老師將每組學生的位置進行適當調換后,再讓學生分別握住原來左右手相握的人(左手心向上,右手心向下)。

4.小組中所有參與者的手都彼此相握,形成一個錯綜復雜的“手鏈”。在節奏舒緩的背景音樂中,大家在手不松開的情況下,用各種方法,如跨、鉆、套、轉等(但手不能放開),將交錯的“手鏈”解成最初的那個圓圈 。

5.教師用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開始握手時的感覺是什么?糾結在一起又有何感覺?你們是如何解結的?解開結時又有何感覺?從這個游戲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撕 紙

【訓練目的】

1.體會雙向溝通的效果,理解溝通過程的復雜性。

2.依據實際情況確定最好的溝通方法。

3.探索不同的場合與環境中溝通的最佳方式。

【訓練準備】

總人數兩倍的A4紙(廢紙亦可)。

【訓練步驟】

1.給每位成員發一張紙。

2.老師發出單項指令:大家閉上眼睛;全程不許問問題;把紙對折;再對折;再對折一次;把右上角撕下來,順時針旋轉180°;把左上角也撕下來;睜開眼睛,把紙打開。

3.老師請一位學員上來,重復上述指令,唯一不同的是這次學員可以問問題。

4.請小組成員相互討論交流。完成第一步之后可以問大家,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不同的結果(大家可能會認為是單向溝通不許問問題,所以才會有誤差);完成第二步之后又問大家,為什么還會有誤差(希望說明,任何溝通的形式及方法都不是絕對的,它依賴于溝通雙方對彼此的了解、溝通環境的限制等,溝通是意義轉換的過程)。

學習與領會

人際交往“金鑰匙”

1.記住對方的名字。

2.善于傾聽:鼓勵對方開口;注意力集中; 反應式傾聽;避免打斷對方。

3.抓住重點,使用并觀察肢體語言。

4.想好了再說,心直不一定口快。

5.避免無謂的爭論。

6.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

7.學會贊美他人:要真誠、要具體、要新穎;要感受性贊揚,不要評比性贊揚;要公開贊揚。

8.適度自我暴露。

9.有錯要主動承認。

10.避免當面傷害他人的感情。

11.學會換位思考。

12.注意交往的空間距離,不要貿然介入對方的安全距離。

13.請對方幫小忙。

14.給對方“特殊對待”,而非“慣例對待”。

15.不要總顯得比別人高明。

覺知與反思

1.兩只又困又冷的刺猬,想要擁抱在一起相互取暖。可是因為各自身上都長著刺,只能分開一段距離;但因為實在太冷,于是再次湊到了一起。幾番折騰,這兩只刺猬終于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既能相互取暖又不會被扎到。

思考:這個故事是否讓你有所啟示?

2.美國著名導演林克萊特在一次采訪中問一個小朋友:“你長大后想當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當飛機駕駛員!”林克萊特接著問:“假如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么辦?”小朋友想了想,說:“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后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當現場的觀眾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著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個自作聰明的家伙。沒想到,孩子兩行熱淚奪眶而出,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一定還有話沒說完。于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為什么要這么做?”小孩回答: “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思考:請問大家為什么要笑?小孩子的話說完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探索與實踐

一、人際交往小錦囊

活動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組內成員集思廣益,想出盡可能多的人際交往方法,內容盡量具體,答案無所謂對錯,數量越多越好。隨后我們要評出總結出良好人際交往方法最多的組。

2.得到方法最多的一組派代表大聲念出所有方法,其余各組可以補充。

二、人際交往改善計劃

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為自己制訂一個人際交往改善計劃。項目盡量寫得具體,完成后的獎勵措施和沒有完成的懲罰措施均要列明,最后個人簽字,小組代表簽字。課程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驗證。

三、擬定“宿舍公約”

活動要求:根據宿舍實際情況,起草制定一份可行的“宿舍公約”,并說服宿舍其他同學一起修改完善并實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城市| 天门市| 竹山县| 金平| 兖州市| 平乡县| 德安县| 柳河县| 萨嘎县| 保德县| 贵州省| 婺源县| 敦煌市| 天津市| 诸城市| 北流市| 甘肃省| 垣曲县| 杨浦区| 花垣县| 乃东县| 定襄县| 商都县| 密山市| 酒泉市| 阳西县| 稻城县| 壤塘县| 炉霍县| 扬州市| 元江| 龙里县| 潮安县| 财经| 宜阳县| 赣榆县| 青海省| 清远市| 文水县| 锦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