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樹木、花卉病蟲害防治
- 賈小琴
- 1673字
- 2021-12-31 11:09:13
項目五 昆蟲的發生與環境條件的關系
昆蟲的發生發展除了與本身的生物特性有關外,還與環境條件有密切的關系,主要的環境因素有氣候因素、生物因素、土壤因素和人為因素等。
一、氣候因素
氣候因素包括溫度、濕度、光照和風等,其中以溫度和濕度對昆蟲的影響最大。
(一)溫度對昆蟲的影響
溫區:致死高溫區、停育高溫區、適宜溫區、停育低溫區、致死低溫區。
1.有效積溫法則的概念
昆蟲完成一定的發育階段(l個蟲期或1個世代)需要一定的溫度積累,即發育所需時間與該時間的溫度乘積理論上應為一常數。即:
K=NT
其中K為積溫常數,N為發育日數,T為溫度。
由于昆蟲必須在發育起點溫度以上才能開始發育,因此,式中的溫度(T)應減去發育起點溫度(C),即
這個說明溫度與發育速度關系的法則,稱有效積溫法則。積溫的單位常以日度表示。
2.有效積溫法則的應用
(1)推算昆蟲發育起點溫度和有效積溫數值。
(2)估測某昆蟲在某一地區可能發生的世代數。
(3)預測害蟲發生期。
(4)控制昆蟲發育進度。
(5)預測害蟲在地理上分布的北限。
(二)濕度對昆蟲的影響
昆蟲對濕度的要求依種類、發育階段和生活方式不同而有差異。最適范圍70%~90%。但刺吸式口器害蟲如介殼蟲、蚜蟲、葉蟬和葉螨等干旱時嚴重。暴雨沖刷、陰雨連綿影響食葉害蟲的取食活動。
(三)光對昆蟲的影響
1.昆蟲對光強度的反應
許多趨330~400nm紫外線,如蛾類、金龜子等(黑光燈誘殺);蚜蟲的趨黃性(黃色誘盤誘殺)等。
2.昆蟲對光周期的反應
日周期與年周期,如蝶類白天活動,蛾類夜間活動。蚜蟲兩性生殖與孤雌生殖受季節影響。
(四)風對昆蟲的影響
擴散、殺滅等。
二、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食物、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各種病原微生物等。
(一)食物因素
昆蟲和其他動物一樣,必須利用植物或其他動物所制成的有機物以取得生命活動過程所需要的能源,有沒有必需的食物,關系到能不能在這個生境中生存的問題;存在的食物是否適合于這種昆蟲的要求,又關系到這個生境中種群數量的問題。
昆蟲種類繁多,不同的種類,其食性也是不同的。按食物的性質昆蟲可分為:植食性昆蟲,肉食性昆蟲,腐食性昆蟲。按其食性專門化的不同程度昆蟲可分為:單食性昆蟲、寡食性昆蟲和多食性昆蟲。
食物直接影響昆蟲的生長、發育、繁殖和壽命等。食物如果數量足,質量高,則昆蟲生長發育快,自然死亡率低,生殖力高;相反則生長慢,發育和生殖均受到抑制,甚至因饑餓引起昆蟲個體大量死亡。一些昆蟲成蟲期有取食補充營養的特點,如果得不到營養補充,則產卵甚少或不產卵,壽命亦縮短。
(二)昆蟲的天敵
在昆蟲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昆蟲由于被其他生物寄生或捕食而死亡,這些生物稱為昆蟲的天敵。天敵是影響害蟲種群數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天敵種類很多,大致可分為下列各類:
1.病原生物
病原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細菌、真菌等。這些病原生物常會引起昆蟲感病而大量死亡。
2.捕食性天敵昆蟲
捕食性天敵昆蟲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螳螂、獵蝽、草蛉、瓢蟲、食蟲虻、食蚜蠅等。這些捕食性天敵可大量捕食害蟲,在害蟲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引進澳洲瓢蟲防治吹綿蚧、應用七星瓢蟲防治棉蚜等。
3.寄生性天敵昆蟲
寄生性天敵昆蟲主要有膜翅目的寄生蜂和雙翅目的寄生蠅。例如,應用赤眼蜂防治馬尾松毛蟲。
4.有益動物
在自然界中有不少蜘蛛、鳥類、青蛙和線蟲都可用來防治害蟲。
三、土壤因素
土壤是昆蟲的一個特殊生態環境,很多昆蟲的生活都與土壤有密切的關系。有些終生在土壤中生活,有些大部分蟲態是在土壤中度過的。許多昆蟲一年中的溫暖季節在土壤外面活動,而到冬季即以土壤作為越冬場所。
土壤的理化性狀,如溫度、濕度、機械組成、有機質成分及含量以及酸堿度等,直接影響在土中生活的昆蟲的生命活動。人們認識了這些昆蟲的生活習性之后,可以通過土壤耕作、施肥、灌溉等各種措施,改變土壤條件,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
四、人為因素
人類的活動對昆蟲的繁殖、活動和分布影響很大。歸納起來表現在四個方面:
改變一個地區的生態系統。
改變一個地區昆蟲種類的組成。
改變害蟲和天敵生長發育和繁殖的環境條件。
直接殺滅害蟲。
能力轉化
溫度、濕度、光、土壤因素對昆蟲的影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