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環境下圖書館發展的機遇與挑戰”論文集
- 寧夏回族自治區圖書館 寧夏圖書館學會
- 4602字
- 2021-12-22 17:54:35
淺談綠色圖書館的實現策略
劉 丹
(寧夏回族自治區圖書館)
摘 要:在全社會日益重視節能減排的大背景下,圖書館作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在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責任,綠色圖書館由此應運而生。文章從綠色圖書館的含義出發,介紹了新加坡和深圳市圖書館的實踐經驗,從法律標準、圖書館建筑、綠色業務流程、環境素養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建設綠色圖書館的策略。
關鍵詞:綠色圖書館;環境素養教育;節能減排
中圖分類號:G251文獻標志碼:A
2015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于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建議》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并明確提出要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使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1]圖書館作為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主體,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發展理應成為新時期圖書館發展以及文化建設的戰略目標和重要內容,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2]因此,圖書館要全面認識并把握綠色發展的內涵,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到圖書館運行和服務的全過程,為緩解或改善全球環境污染問題、建設美麗中國做出應有貢獻。
1綠色圖書館的內涵
南開大學圖書館的孫玉寧于1998年在《南方建筑》上發表題為《未來圖書館建筑設想》的文章,第一次提出“綠色圖書館”一詞,但文中關于“綠色圖書館”的描述主要是對其進行了關于能量來源及發展中的問題的描述,并未進行詳細的定義。[3]第一次對“綠色圖書館”概念進行闡述的,是武春福于2001年在《圖書與情報》上發表的《試論21世紀圖書館發展生態》,他認為綠色圖書館的各項工作要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以圖書館長遠發展為目標,以使圖書館保持持續發展潛力。[4]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學界對“綠色圖書館”的研究不斷深入,目前將其定義為以低碳理念為指導,以節能減排為宗旨,追求無污染、低能耗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圖書館,主要特征包括:低排放、低污染和低能耗。綠色圖書館旨在通過精心選址、使用天然及生物可降解材料、節約資源、合理處理廢物等措施,以最大化保證室內環境質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5]
2綠色圖書館的實踐現狀
截至2016年2月,在我國“綠色建筑標識申報系統”中已通過綠色建筑評價認證的公共建筑共有2049家,其中圖書館建筑25家。但同時期,全世界申請美國LEED綠色建筑認證的圖書館有640家,其中通過認證的有356家。[6]
雖然我國各類圖書館中通過綠色認證的數量很少,但越來越多的圖書館已經認識到加入綠色圖書館的重要性,且正在通過新建、改造等途徑改變不夠低碳環保的能源供給、館藏資源及圖書館服務的傳統方式,如四川大學江安校區圖書館的空調系統節能改造項目。由于中央空調系統一般都會在天氣最熱、負荷最大時仍留有10%~20%的設計余量,但實際情況是在成都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內,中央空調均不會滿負荷運行,故而不能自動調節的系統會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費。因此,四川大學圖書館對圖書館及水上報告廳的空調水系統進行了節能優化服務,經過改造,預計節電率可達到69%,投資回報率很高。[7]
3綠色圖書館經典案例
3.1新加坡國家圖書館
新加坡國家圖書館[8]總高16層,總面積超過6300m2,最大的亮點是其符合生態氣候的系列環保節能設計,采用了遮陽、通風、采光等系列綠色建筑技術,為發展低碳經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因而被譽為“超級節能樓”。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的外部基本采用玻璃天篷材料,并且根據圖書館所在地的經緯度選擇了最佳的朝向和位置,以達到盡可能減少熱負荷的效果。另外,建筑師們還在圖書館內部設計了一套溫控分區系統,這套系統能為每個區域定制個性化的氣溫控制方案,這樣做可以保證不會因為個別分區對溫度的特殊需求而導致整棟建筑付出更多的溫度成本。
3.2深圳寶安
2011年,深圳市寶安中心區圖書館[9]獲得我國國家建筑綠色設計標示二星級,其具體的建筑方法及節能技術對國內其他圖書館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1)整體形成了可持續的建筑微氣候,減少熱島效應。內部的中庭利用“煙囪效應”提升拔風效果;外立墻面為雙層玻璃幕,可開啟部分超過30%;充分的景觀綠化和水體,利用空氣流動帶走多余熱量等。
(2)利用可再生能源及可循環材料,減少能耗。49%的地面采用透水鋪裝,收集場地及屋頂的雨水,經過市政中水場統一處理達標后重新利用于綠化、景觀、空調冷卻等用水;利用太陽能熱水器為圖書館提供生活熱水;按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要求,在施工過程中循環使用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環材料等。
(3)優先使用節能新技術。辦公區域使用節能燈具,公共區域采用光控、紅外智能化及分區等自動控制系統;設置先進的能源檢測系統,對冷熱源設備、通風設備、動力設備、生活熱水系統、照明設備等運行情況進行監測,故障報警及啟停。
4綠色圖書館建設措施
4.1標準與法律
在標準方面,我國頒布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有效指導了我國綠色建筑的實踐,為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之后,又相繼通過了《綠色辦公建筑評價標準》(GB/T50908-2013)、《綠色商店建筑評價標準》(GB/T51100-2015)等針對特定建筑類型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但是,目前有關教育建筑評價標準仍是空白,對綠色圖書館更是缺少足夠的重視。在法律方面,2017年、2018年相繼出臺并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也均未提到圖書館綠色發展的相關問題。
4.2建筑與運行
籌建一所圖書館的首要問題就是選址,選址是否合理的一個重要標志是預見建成后長期使用的效果。而綠色圖書館建筑所彰顯的是人天合一的哲學思想,旨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所以,圖書館選址除了要考慮交通方便、環境安靜、便于擴建外,必須重視如通風、采光、濕度等需要耗能的其他因素。
我國現有的圖書館建筑大多通過開架閱覽的形式,將藏書和閱覽的空間融合起來。但藏書區對光照度和溫度要求不高,而閱讀區則相對要求較為嚴格,這樣設計勢必會使空調與燈具的負荷加大,造成能源的浪費,無法滿足綠色圖書館的要求。所以,在改造現有圖書館或者建造新館時,必須考慮如何降低能耗、節能環保。
(1)照明。圖書館對室內亮度的要求較高,人工照明是必不可少的消耗,但我們應該加大對自然光的利用效率。如選擇合適的經緯度位置及朝向,最大范圍、最長時間地保障自然光照射;將閱覽與自習區域放在采光較好的位置等。在使用人工照明時,要根據不同空間的使用要求對亮度進行分區控制,如公共區域與閱覽區域即可分別設置;使用聲控、光控等設備最大限度地保證無人使用時及時斷電;更多地選用節能設備進行照明,在同樣的使用時長內只消耗最少的電能;使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如在外立面鋪設太陽能板,既可為館內提供熱水,也可進行電能轉化供照明使用等。
(2)通風。閱覽區和辦公區是用戶及工作人員長時間停留的區域,圖書館內假如通風不暢,除會降低人體舒適度外,還容易產生一些有害氣體危害館內人員身體健康。良好的通風還能夠降低空調的使用頻率,節約電能并減少因使用空調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3)用水。圖書館對水資源的需求之處主要為飲用和清潔,故而對水資源的節能應主要從清潔方面著手。建設水資源循環使用系統,如美國麥迪遜公共圖書館即將HVAC(加熱、冷卻、風扇和泵)系統應用于圖書館建筑,有效提高了水資源及廢水的管理效率。[10]
4.3資源與設備
解決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的配置問題是綠色圖書館發展模式的一個關鍵環節,這要求館藏政策的評價應向用戶偏好和使用量等指標傾斜,而不是單純地計算數量。[11]一般認為,紙質資源較之電子資源,因載體、印刷、運輸等原因會產生更多的能耗,但事實上數字資源也會產生碳足跡。這主要是因為數字資源的獲取和利用需要借助于IT基礎設施,這些設備的運行及管理數字資源時都需要大量耗能。圖書館常見的數字設備,如數字閱讀設備、互聯網平臺、數據中心等,數字信息的檢索、獲取、傳播以及打印等過程,都需要耗能。但是數字閱讀的能耗問題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12]
云計算在降低ICT能耗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規范、共享、再利用以及綠色行為是關系數字信息系統管理與服務水平的關鍵性因素。墨爾本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云計算技術在處理、存儲和傳播信息方面具有相對優勢,能夠從高利用率和高虛擬化方面降低每個終端用戶的能耗,基于云計算并采用合適的信息管理技術的綠色信息系統服務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碳足跡,降低環境成本。這為圖書館資源與信息系統的降耗減排提供了一個前瞻性的發展方向,也提出一個科學研究的重要命題:數字資源與紙質資源的能耗比較。[12]
在實踐方面,圖書館綠色行動和實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垃圾分類回收,重復使用或捐贈過刊等文獻資源,使用再生、無氯以及FSC認證的紙張;使用環保清潔產品替代有毒化學清潔劑,鼓勵重新填充硒鼓,使用液晶顯示器;有效整合服務器,高效管理、維護和保養設備,謹慎處置電子垃圾等。[12]
4.4培訓與教育
除了圖書館自身的努力外,綠色圖書館服務還需要館員和用戶的支持。圖書館要培養館員和用戶的環境意識和節能意識,提醒他們貫徹環保理念、時刻愛護環境、重視生態保護。
(1)館員教育。節能環保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圖書館人堅定的理念與追求,圖書館員是可持續發展的宣傳者、教育者和實踐者,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塑造讀者習慣。①館員自身要積極利用館藏資源學習和了解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減少環境污染,進一步提升低碳意識,學習低碳技術。[13]②圖書館應積極舉辦關于環保的講座與展覽、號召館員開展綠色科學研究,通過豐富多彩的方式培養懂環保知識、重生態保護的館員。
(2)讀者教育。環境素養影響著身邊的每一位公眾,圖書館作為社會教育活動機構,應開展用戶環境教育,增強用戶環境意識。①環境素養教育,如閱讀推廣、專題講座、展覽、物品交換等活動。在做好以上常見的推廣工作的同時,尤其要注意對少年兒童的環境素養教育,可以通過游戲(如用廢舊材料做手工)、播放環保題材電影等方式,寓教于樂地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與環保行動的教授。②宣傳節能環保政策。雖然政府已經頒布了一些與環保有關的政策與法律,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這些抽象籠統的政策與法律不一定都能被公眾理解和接受。而且,有些人認為環保與個人沒有直接關系,是政府的事情。所以,圖書館要承擔起政府與公眾之間的橋梁作用,使政府的節能環保政策得以貫徹執行。另外,圖書館還可與當地政府機構、環保組織、教育部門、公益組織等合作開展環保教育活動。
【參考文獻】
[1] 本報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N].人民日報,2015-11-04(01).
[2] 徐益波,等.圖書館綠色發展的理論要義與實踐路徑[J].圖書館論壇,2017(3):15-19.
[3] 孫玉寧.未來圖書館建筑設想[J].南方建筑,1998(4):50-51.
[4] 武春福.試論21世紀圖書館發展生態[J].圖書與情報,2001(3):13-15.
[5] Wikipedia. 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EB/OL].[2015-12-10].https://en.wikipedia.org/wiki/Green_library.
[6] 王鈺萱,等.基于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高校綠色圖書館建設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7(1):115-117.
[7] 本刊訊.川大圖書館成綠色典范[J].智能建筑,2016(6):12.
[8] 謝建華,屈炫.熱帶生態屬性與人文屬性的結合——評新加坡國家圖書館[J].建筑技藝,2009(4):102-105.
[9] 本刊訊.國家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二星級——深圳寶安中心區圖書館[J].建筑,2013(7):2.
[10] Rajput A S. The green libraries: An over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Knowledge Concepts,2016,2(12):1-5.
[11] Marcum J W. Design for sustainability[J]. The Bottom Line: Managing Library Finances,2009,22(1):9-12.
[12] 王晴,徐建華.國外綠色圖書館理論研究與實踐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7,61(19):122-134.
[13] 范瑞英,等.圖書館環境責任:內涵、履行與意義[J].圖書與情報,2015(6):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