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枸杞新品種規范化機械化綜合生產技術

枸杞是寧夏優勢主導產業之一,近年來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在產業發展中,枸杞種植區仍存在機械化作業水平不高、勞動力成本在種植投入中占比較大,因地制宜的實用型機械缺乏,病蟲害防治效果受影響,灌溉方式以地面畦灌、溝灌為主,水肥利用效率不高等問題。基于現有各領域最新科技成果,以農業機械化為統領,以水資源高效利用生產體系為基礎,對枸杞適種區域化種植技術進行集成應用,深度融合現代農機裝備、現代節水技術與枸杞種植技術,形成了農機、節水、農藝一體化的枸杞高效節水與規范化種植綜合生產技術模式,將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水資源利用率、食品安全保障程度和經濟創收能力,引領帶動寧夏節水、高效、綠色、生態枸杞產業發展。為了在枸杞種植中指導田間管理及機械操作人員掌握農機農藝節水一體化種植各環節的關鍵技術,發揮機械化作業優勢,降低種植勞動力成本,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保障食品安全,將農機、農藝及節水技術充分結合,提高經濟收益,形成以下枸杞新品種規范化機械化綜合生產技術。

第一節 種植與建園

一、品種選擇

選用優質、抗逆性強、經濟性好、適宜推廣的枸杞優良品種。主推品種寧杞5號、寧杞7號、寧農杞9號。

(一)寧杞7號

農科院枸杞中心選育,2010年通過寧夏林木良種審定,單果重較寧杞1號增加30%以上,制干容易,色澤好,自交親和水平高,無需配置授粉樹,單一品種建園可穩產豐產。鮮果平均單果重0.71~0.89 g較寧杞1號的0.56~0.65 g增加30%以上,制干速度與寧杞1號基本相當,干果售價提高30%以上。該品種耐鹽堿、耐寒、抗旱,易栽培,好管理,青海、新疆、甘肅等寧夏枸杞適生區不同氣候條件、不同土壤類型試驗點上均穩產豐產,較當地主栽品種顯著增收,表現出廣泛的適應性。

(二)寧杞5號

農科院枸杞中心選育,2010年通過寧夏林木良種審定,樹勢強健,樹體較大,枝條柔順。株間混植、并放養蟲媒時,在生產中表現豐產、穩產,平均單果重1.08 g,鮮干比4.6。制干較難,建議機械制干。該品種雄性不育,建園時需配置授粉樹,根腐病、白粉病抗性較弱應加強預防。

圖4-1 寧杞7號單株

圖4-2 寧杞5號單株

(三)寧農杞9號

農科院枸杞中心選育,2015年通過寧夏林木良種審定,自交親和性低,建園時需配置授粉樹,株間混植,并放養蟲媒。該品種在生產中表現豐產、穩產,平均單果重1.1~1.3 g,干果售價高于寧杞1號30%~50%,根腐病抗性較弱應加強預防。

圖4-3 寧農杞9號單株

圖4-4 寧農杞9號鮮果

二、建園

(一)園地規劃

選擇地勢平坦,有排灌條件,地下水位1.0m以下,較肥沃的砂壤、輕壤或中壤土地塊,土壤含鹽量0.5%以下,pH 8左右,活土層30 cm以上。種植區內的道路、防護林建設及行向除滿足枸杞種植要求外,還應滿足機械化作業并與滴灌系統、滴灌單元相協調。合理設置農機具車輛運行道路系統。枸杞園行向以南北行為主,每行長度不宜超過200 m,行向與生產路垂直,行向兩端預留出8~10 m的作業道,便于大型機械作業。

圖4-5 機械化作業與滴灌管鋪設

圖4-6 標準枸杞園全貌

(二)園地整理

1.淺耕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深度15 cm,樹冠下10 cm,行間深淺一致,樹冠下不碰傷主干與根莖。

2.中耕鋤草

5~8月中每月中旬各進行中耕鋤草1次,深度20 cm,樹冠下10 cm,中耕均勻不漏耕,清除雜草。

3.翻曬園地

9月中旬翻曬園地,行間25 cm,株間15 cm,翻曬均勻不漏翻,樹冠下不傷根頸。

(三)栽植

1.栽植時間

3~5月、7月上旬、10月均可栽植,一般以春栽為主。

2.苗木質量

選育單位推薦、確保純度、無病蟲害、植株健壯的嫩硬枝越冬扦插苗或營養缽苗,同一地條應選用同一類型苗木。

(1)苗木質量應為一、二級苗木;

(2)一級苗木質量標準:苗高50~70 cm,地徑≥0.5 cm,骨干根3~5條,側根完整;

(3)二級苗木質量標準:苗高50~70 cm,地徑0.4~0.5 cm,骨干根3~5條,側根完整。

3.栽植密度

株行距100 cm×300 cm,每畝栽植222株。

4.栽植方式

以長方形栽植為主,栽植行必須垂直于作業道。

5.栽植技術

(1)按設定株行距放線,用機械開挖坑,將表土與底土分放,表土與肥混合均勻,填入坑底,規格40 cm×40 cm×50 cm(長×寬×深),坑內先施入經完全腐熟廄肥(折合純氮0.04 kg、純磷0.02 kg、純鉀0.03 kg)加三元復合肥(純氮0.03 kg、純磷0.03 kg、純鉀0.03 kg),與土拌勻后準備栽苗;

(2)苗木移植前用100 mg/L萘乙酸水溶液沾根5 s后,將苗木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縱橫成行;栽植深度至苗木原土印處,提苗、踏實、再填土至苗木基莖處,再踏實,覆土略高于地面。栽植完畢及時灌水;

(3)苗木定植后立即定干,其高度為50~60 cm。定干后在苗旁插粗3~5 cm,長150 cm的木棍,將幼苗主干綁縛于木棍上。

6.機械化開挖栽植坑作業

(1)作業機組準備

①優先選擇獲得省部級農機推廣鑒定證書且滿足枸杞挖坑作業要求的拖拉機懸掛式挖坑機;

②配套拖拉機必須經過安全技術檢驗合格,技術參數應符合懸掛式挖坑機的配套要求;

③選擇的懸掛式挖坑機的挖坑直徑,應符合枸杞栽植的坑徑要求;

④懸掛式挖坑機與拖拉機掛接可靠,不能左右晃動;

⑤拖拉機駕駛員應具有拖拉機駕駛證,掌握懸掛式挖坑機的操作、維護保養、常見故障排除技能以及相關安全知識;

⑥操作前檢查刀片、螺母、螺栓,確保機器處于安全操作狀態。

(2)作業程序方法

①機組沿枸杞種植行方向,依據枸杞種植株距逐個挖坑;

②當拖拉機行駛到挖坑機鉆頭對準待挖坑的標記中心時,拖拉機掛空擋停止前進,結合動力輸出軸并操作拖拉機液壓手柄,使挖坑機下降,鉆頭旋轉入土開始挖坑,當達到要求挖坑深度時,操作拖拉機液壓手柄,使挖坑機提升,并切斷動力輸出;

③拖拉機配套機組轉彎、掉頭或轉移時應升起懸掛式挖坑機。

(3)作業質量要求

①挖坑直徑為40 cm;

②挖坑深度為(40 ± 5)cm;

③坑距符合枸杞的行距及株距要求。

(四)田間滴灌管(帶)鋪設

1.技術參數

(1)一般選用內徑為16 mm的內鑲式滴灌管,當鋪設長度大于100 m時,采用壓力補償式滴頭;

(2)壁厚為0.6~1.0 mm,水質一般時選擇壁厚為0.6~0.8 mm,水質較好時選擇壁厚為0.8~1.0 mm;

(3)滴頭流量為1.5~3L/h,砂質土一般選擇滴頭流量為2.0~3L/h,壤土一般選擇滴頭流量為1.5~2.0L/h;

(4)滴頭間距為30~40 cm,砂質土一般選擇滴頭間距為30 cm,壤土一般選擇滴頭間距為40 cm;

(5)滴灌管額定工作壓力0.1 MPa;

(6)使用年限5年以上。

2.鋪設方式

(1)滴灌管鋪設應綜合考慮地形、地貌、坡度、坡向等條件,結合水壓、滴灌管性能指標合理確定鋪設長度;

(2)滴灌管鋪設長度一般為50~80 m,其中順坡為70~80 m,逆坡為50 ~60 m;

(3)滴灌管布置一般采用一管一行平行布設的形式,沿樹行一側布設毛管,每株樹旁安裝1~2個灌水器;

(4)滴灌成齡枸杞樹時,也可采用兩管一行平行布設的形式,沿樹行兩側布設兩條毛管,每株樹旁安裝2個灌水器。

圖4-7 一管一行平行布設模式

圖4-8 兩管一行平行布設模式

3.安裝要求

(1)通過地面出水管和給水閥門與地下管網連接,地下管應深埋至耕作層以下。從田間出水閥門處連接地面PE支管,滴灌管安裝在地面PE支管上。

(2)滴灌管鋪設時一定要自然松弛,避免緊拉。要注意夜間低溫時滴灌管會收縮,接頭處應連接牢固,必要時使用工具禁錮鎖母。

(3)滴灌管管端應剪平,不得有裂紋,并防止混進雜物。

(4)滴灌管鋪好后,滴灌系統必須進行沖洗,讓水通過滴灌管末端,然后安裝堵頭,并測量滴灌管首端和末端壓力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衡山县| 洪泽县| SHOW| 温州市| 金塔县| 明水县| 中方县| 鹤壁市| 富源县| 鹤岗市| 米脂县| 吉安市| 米泉市| 昌宁县| 阜宁县| 大洼县| 东方市| 寿阳县| 宜阳县| 潞城市| 荆门市| 鄯善县| 高平市| 海兴县| 响水县| 德清县| 龙海市| 开江县| 景泰县| 开封市| 尖扎县| 塔城市| 洪洞县| 潞城市| 松原市| 长白| 酒泉市| 昂仁县| 沾化县|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