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識時務者為俊杰,適應社會順應時勢(1)
書名: 成大事男人必具的九大心機作者名: 陳泰先本章字數: 5508字更新時間: 2014-06-16 11:46:37
胳膊擰不過大腿。個人的力量無論如何強大,與整個社會比較起來,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千萬不要傻耍男子漢氣概、七個不服八個不怕,男人必須明白這個道理。成大事需要大環境,適應社會,讀懂現實是男人必須要做到的。識時務者為俊杰,認清形勢,掌握社會的脈搏跳動,適應它,利用它,才能“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1.男人識時務,才能成就大事業
男人成大事,當然少不了良好的個人素質。其中以識時務為最重要。一個人要取得良好的發展,外部機遇這個因素是絕對不可缺少的。
歷史是英雄人物的畫廊。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夠在動蕩不安的環境中立足,在尖銳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取勝,有一條共同的訣竅,就是善識時務,順應客觀形勢,遵循歷史的需要,將自己的行為建立在對客觀形勢的冷靜分析基礎上。“識時務者為俊杰”,就是這個意思。
“時勢造英雄”,“時勢”指的就是一種機遇。機遇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良師的指導、貴人的提攜、輕松的環境、朋友的幫助等都不失為一種機遇。機遇的來臨若隱若現,要把握好并非易事。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機遇光臨有心人的次數要比沒有準備的人多得多。
中國歷史上有個故事是“扶不起的阿斗”,阿斗是蜀主劉備的兒子,他雖然得到諸葛亮、姜維等能人的扶持,但因自己無定國安邦之雄心,最終難成大事,淪為亡國之奴。可見,機遇是重要的,但它畢竟是外因,真正起作用還得靠奮斗著的人。因而說,先有人的勤奮努力,然后才有機遇女神的青睞。
成都武侯祠有一幅名聯: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時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
這一名聯是后人追溯諸葛亮治蜀的偉大業績而寫的。上聯是指諸葛亮采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策略,七擒孟獲,平定西南的歷史,下聯講的是諸葛亮審慎分析蜀地的客觀形勢,采取從嚴治蜀的策略,取得顯著治績的故事。
據說,諸葛亮隨同劉備入主西川之后,劉備要他制定治國的大政要略,諸葛亮主張從嚴治蜀。蜀郡太守法正不以為然。他對諸葛亮說:“從前漢高祖劉邦入關,約法三章,關中百姓無不感激。我希望丞相效法劉邦,從寬治蜀,減輕刑法,放寬監禁,以慰百姓的不滿。”諸葛亮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王朝法律嚴酷暴虐,百姓無法忍受。為此,漢高祖劉邦兵進咸陽之后,將秦朝舊法一概廢除,實行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的三章約法,以示寬大。為此,一人號召,天下響應,成就了偉大事業。而劉璋在川中統治多年,愚昧軟弱,有益百姓的政治措施不能實行,有威嚴的刑罰不受尊重,豪門大戶專權放縱,君臣綱紀不能維持,上下不思進取,死氣沉沉。在這樣的客觀形勢下治蜀,就要針鋒相對,實行嚴治。唯有如此,法令實行起來,老百姓才會知道實行嚴厲法令的好處。在這種情況下治蜀,封官賞爵要有所限制。在有所限制的情況下實行封賞,被提升的人會有榮耀感。如此,百姓得益,官吏知榮,上下都會遵循法度。作為治理國家的要略,這一點最重要。”諸葛亮的宏論,當場為法正等人所信服。
從嚴治蜀的方略,得到了實踐的證明。在這一方略指導下蜀地很快強大起來,物富民足,社會安定。
歷史發展的趨勢,社會現實的需要,是不可遏止的力量。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陳勝、吳廣這兩個男人本是平常百姓,振臂一呼,竟然天下云集而響應,發動了轟轟烈烈的秦末農民大起義,成為千古傳頌的偉大人物,這是因為他們適應了秦末社會矛盾空前激化,一觸即發的客觀形勢;袁世凱以一國總統的權威,巧設機謀,費盡心機,想做“洪憲皇帝”,結果全國共討,萬人痛罵,嗚呼哀哉,一命歸天,這是因為他的行為與中國人民痛恨封建專制、向往自由的愿望背道而馳。
個人的力量無論如何強大,與整個社會比較起來,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猶如大海浪尖上的一片樹葉。男人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就必須認清形勢,發現歷史大潮的走向,掌握社會的脈搏跳動,順應之,追隨之,在客觀條件的作用下,“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這就是男人成大事必須懂得的審時度勢。試問,歷史上那些成就一番偉業的男人們,有哪一個不是審時度勢的高手?
顯而易見,一個男人要成大事,必須做識時務之人。這里的“時務”,是一個十分廣泛的概念,它是指包圍一個人的外部局勢和情況。聰明的男人,想有作為的男人,應該時時刻刻密切注視時勢的現狀和變化態勢,掌握時代的脈搏,發現客觀的需要,尋找得勝的時機,將自己的行為建立在扎實可靠的客觀基礎上,以求立于不敗之地。
2.男人要聰明,識時務者有活路
古人說:成者王侯敗者賊。而古今中外之成大事的人,無一不是識時務的俊杰。識時務,從本質上講是一種“變”的哲學。“窮則變,變則通”實乃千古不變的真理。
不變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男人成功要“識時務”,要能看透世事發展的趨勢,并順應世事發展,及時采取應變之策。
識時務者大都是聰明人,他們知道如何防患于未然并轉危為安。固執的人對識時務者往往感到不齒,這緣于一個人的地位和身份。可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永恒不變的。特別是在考驗一個人是否識時務的關鍵時刻,原來的地位和身份似乎并不具有多少價值,在情勢復雜的時候,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大可做些變通的工作。“變則通,通則久。”有了這樣的生存適應能力,人生往往能夠平穩地走下去。
時務是指事態的發展狀態,發展趨勢。根據該趨勢把握自己的行為舉止,根據趨勢決定自己何去何從。
時務學理論認為,任何世事的構成或運動變化都是由系統內外條件和多種因素決定的。當某些條件和因素達到一定的排列組合和結構狀態時,只要從系統外部再加入一定的能量、信息或物質,整個世事就會發生結構上的重大變化,而身處局內之人可能就會因此而被卷入這一變化之中。即將發生變化的這一轉折點可以稱為“世事”。“世事”的事機對應著的時間數軸上的某一點,被稱為“時機”。事機和時機統歸于時務的涵蓋之下。時務在事機和時機之上更具有待選擇、決策和行動的意味。抓住時機和事機選擇、決策和行動,不僅能求得更高的工作效率,而且效能大,運動的勢能強,實現預期目標的可能性大。任何世事在其發展過程中都存在著時機和事機,尤其對人生選擇、經營決策、計劃實施等至關重要。能夠較準確地識別時機和事機的到來,并據此做出人生抉擇,即為識時務的俊杰。
時務中最重要的是時機問題。準確地把握時機,便能事半功倍;一旦失去時機,兩手空空一無所獲不說,走向失敗甚至毀滅的境地也不是不可能。而良機不能坐等。捕捉時機,轉移視角或重新選擇都貴在積極的行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時機具有開放價值,它對每個人都公正無私,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和駕馭好,其原因正如著名生物學家巴斯德所說:“機遇只偏愛那種有準備的頭腦。”只有辛勤勞動、反復思索,才能抓住靈感,贏得最佳時機。古往今來有多少人因坐失良機和不思變異而留下了千古悔恨和終生遺憾。
審時度勢是識實務最基本的功夫之一。看透世事發展的趨勢,并順應世事發展,及時采取應變之策,才是識實務的要義之一。
人生總有各種各樣難以應付的局面出現,關鍵是如何根據實際情況來保全自己。越王勾踐對夫差俯首稱臣,表面上是軟弱,實則是為東山再起積聚力量。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曾聽從謀士的建議,大力改變個人生活。《史記》中記載:“沛公(劉邦)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公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個人生活習慣的調整,成就了劉邦統一天下的大業。
孫中山、郭沫若、魯迅,早年都是學醫的,但由于人們的生活環境及條件的變化,各自都先后進行了人生目標的大調整。
孫中山后來投身政治,為推翻清王朝,創建中華民國,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
魯迅轉而獻身文學,成為中國新文學的倡導者之一。
郭沫若則亦文亦政,既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巨匠,又參加過南昌起義,擔任過新中國中央政務院副總理等高級領導職務。
以上三個成功男人,都先后把學醫之志調整掉了。
毛澤東早年想當一個好教師,學的也是師范,后來卻轉向鬧革命,成為大軍事家、政治家。
男人要成大事,就要審時度勢,睜大眼睛,不斷進行人生步伐的調整。只要是識時務的調整,就一定會使自己找到通向成功的捷徑;只要是識時務的變故,就一定會使自己踏上通往成功的快車。
3.男人干事業,要看得準看得透
“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敏銳的洞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是男人財富永不干涸的源泉,好眼力是男人成大事必備的資本之一。
有記者采訪比爾·蓋茨:比爾先生,為什么您能成為世界首富?比爾回答:我之所以能成為世界首富,有三大秘訣,第一就是帶著望遠鏡看世界。
“帶著望遠鏡看世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人要有超前的目光,看到未來的發展趨勢。
勢有大小之分。大者,國家政局的變化,世界格局的重組等;小者,市場的需求,自身的優勢等。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大到國家領導人的更迭,小到一個鄉鎮芝麻小官的去留,都會對自己有影響。在政策方面,國家鼓勵發展什么,限制什么,對個人更是有直接的關系。做對了方向,順著國家鼓勵的方向努力,事半功倍,比如俞敏洪的成功,就是趕上全國性的英語熱和出國潮這種“勢力”。做反了方向,比如說,某行業國家正準備制定政策進行限制、淘汰,你偏趕在這時昏頭昏腦地撞了進去,那真叫“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要鉆”,一定會勞而無功。
毛主席說過,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國父孫中山也說過,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兩位偉人說的話同樣可以視為指導男人成大事的根本思想。
張果喜從創業之初到現在已經28年了,他一直保持不敗的秘訣你知道嗎?
張果喜自己這樣認為:我們的企業在中國,就應該了解中國的國情。掌握國家各個階段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好企業的方向。所以說,企業家可以不從政但不能不關心政治。
對于政治,很多男人都忽視了它的存在。在絕大多數男人的心里,都存在一種難以扭轉的習慣心理:我經我的商,你從你的政,井水不犯河水。在這一心理的支配下,還能從政治領域里挖到商機嗎?
一個姓范的普通溫州商人,在瀏覽天安門城樓時,突發靈感:要在此地開設“馬列書店”,專賣偉人著作。書店開張后,火暴不已。
溫州一家報紙曾專門做過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的溫州男人都關心政治,60%的生意人“因為某項政策的出臺而放棄或者更有信心做某項生意或投資”。
瀘州老窖出酒大典每逢盛大節日或貴賓視察時才舉行,而1999年9月8日那次出酒大典意義更是非同一般,因為這次活動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
瀘州老窖集團將利用其具有400多年池齡的“瀘州老窖國寶窖池”(國家重點保護文物)釀制出2噸珍貴的美酒,包裝了1999瓶,并對每瓶酒進行了絕版編號。除4瓶公開拍賣外,其余均不在社會上流通。其中編號為0002、0003的兩瓶酒將分別贈送給香港和澳門首任行政長官。其余將作為瀘州老窖珍藏品,每逢國家重大節日或慶典活動時才贈送出去。此次活動取得了巨大的社會轟動效應。
更為精彩的是,其中編號為0001的國窖酒將暫時珍藏在瀘州老窖史陳列室,等到臺灣統一后,將贈送給臺灣首任行政長官。到那時,其意義將更加深遠,也必將會引起更大的轟動效應。
古人曰:“月暈而風,礎潤而雨”。男人應該從細微的先兆中認清后來的發展形勢。能認準形勢,就能抓住機遇發展。
明勢不僅要明家國天下的大勢,還要明日常生活瑣事的小勢。宋朝年間,有一次臨安城失火,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鋪也隨之起火,但是他沒有去救火,而是帶上銀兩,網羅人力出城采購竹木磚瓦、蘆葦椽桷等建筑材料。火災過后,百廢待興,市場上建房材料熱銷缺貨,此時,裴氏商人趨機大發其財,賺的錢數十倍于店鋪所值之錢,同時也滿足了市場和百姓的需要。由此可見,“管中窺豹,略見一斑”,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是男人財富永不干涸的源泉,也是成功男人必備的能力之一。
4.男人要善變,適應社會懂變通
男人做事要隨從自然變化的規律、隨從人生動態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規律。這些是不能違背的,只要及時順從就能大通順。隨,必須要識時務。當情況有所改變時,應知變從權,當隨而隨。在行動上則表現為主動走出家門,與外界接觸,及時了解信息。如果一個男人把自己關在家里,則喪失了男子漢的氣概。
現實世界是一個變化莫測的社會,如果一個男人不能隨著形勢的變化而變化,勢必會落伍,甚而處處碰壁。反之,一個男人能夠識時務,當隨就隨,遇事善于靈活變通,擇勢而為,那么他必能在社會中游刃有余。作為一個精明的男人,更要善于變通,勇于擇勢而為。
事業發展的一個原則是與時俱進,男人要能夠認清形勢,適應形勢,及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隨波逐流,順風轉舵,多會因有貶義色彩而被人們抱有成見。其實,順著情勢改變自己的態度和立場是成功男人一貫的做法。當然,順勢而為要有非凡的眼力,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地因勢應變。
澳瑞特健康產業集團位于山西長治,是由做過礦工的郭瑞平在一個破產的小自行車廠基礎上組建,時間只有短短十來年,年產值現在已超過上億元。郭瑞平成大事的秘訣是什么?順勢而為。
本來山西長治地區是個窮地方,一些人連飯都吃不飽,哪里有心思搞什么健身。在毫無經驗的基礎上,將創業定位于在本地毫無市場的健身器材,在當地許多人看來等于找死。但是郭瑞平有一個很好用的頭腦,他利用了當時國家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政策大勢,將創業目標定位于“群眾喜歡用群眾樂用的健身器材”,避開了與國內眾多專業競技體育器材生產廠的競爭;利用國家發行體育彩票,其中一部分收入指定用于群眾健身器材投資的機會;利用一直以來精心與國家體育總局官員建立并保持的良好關系,首先將一整套“群眾性體育健身器材”安裝在了國家體育總局龍潭湖家屬院,然后又從這個家屬院走向了中國。現在你走到北京街頭看一看,都是這種刷成黃色、紅色、橙色的健身器,一組下來少的也有10來件,上面都標著“澳瑞特”的字樣,僅這一單生意,就讓郭瑞平賺了個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