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人口爆炸使得出生率劇降?

近幾十年來,人們普遍認為:全球正面臨嚴峻的人口激增問題。失控的人口增長過度消耗了稀缺資源,破壞了環境。人口越多,需求也就越大,如食物、能源以及消費品,這反過來又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及其他生態災難,但在人口激增的基本前提下,人們一致認為所有這些問題的產生都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如今這一模式已經不再適用。我們已經目睹了先進工業化國家正在發生的變化。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而由于出生率下降,年輕工人的數量根本不能填補日益增多的退休老工人造成的崗位空缺。歐洲和日本正在經歷這種困境,美國不久也將品嘗到其中的滋味,但日益老齡化的人口結構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是由人口增長停滯引起的第一個問題。

人們假設,雖然歐洲的人口增速可能會減弱,但全球總人口仍將處于失控的增長狀態,原因是不發達國家的出生率非常高。事實上,現狀正好相反,全球各地的出生率都在急速下降。先進工業化國家的人口正在下降,世界其他地方也將緊隨其后,而這一人口趨勢的轉變將成為塑造21世紀世界歷史的重要力量。[1]

世界上一些地位極其重要的發達國家,如德國和俄羅斯,將面臨嚴重的人口負增長問題。今天,歐洲人口總數約為7.28億。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歐洲人口數量將降至5.57億~6.53億,降幅非常大。5.57億是假設平均每個婦女將生育1.6個孩子,而6.53億則假設婦女的平均生育數量是2.1個。當今歐洲,平均每個婦女的生育數量是1.4個。這就是我們關注未來更低的預期生育率的原因所在。

從傳統觀點來看,人口下降意味著國力下降。對于歐洲來說,這確實是事實,但對于美國這類國家來說,想在未來幾百年繼續保持政治影響力,維持人口水平或者尋找其他的技術手段增加正在日益下降的人口數量將至關重要。

要想論證這一極端論斷,我們必須整理一下思路,并在考慮其結果之前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入的了解。這是人類歷史上的核心問題,我們需要理解它發生的原因。

我們從簡單的數據開始。從1750年到1950年的200年間,世界人口大約從10億增至30億。從1950年到2000年的短短50年間,這一數字翻了一番,全球人口從30億增至60億。在此期間,不但世界人口在持續增長,人口出生率也呈現出驚人的加速增長趨勢。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全球都將因此面臨災難。

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人口出生率并沒有持續增長下去,而是正在急劇下降。根據聯合國提供的數據,從2000年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持續增長,但只會增加50%,為此前50年增速的一半。本世紀后50年,這一數字將更加有趣:全球人口會繼續增長,但增速僅為10%。這就好像是踩了急剎車。事實上,有些人(不是聯合國)甚至預期,全球總人口將從2100年開始下降。

這一趨勢將最先在先進工業化國家中顯現出來,其中許多國家的人口都將明顯下降。巴西和韓國這類中等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將在本世紀中葉趨于穩定,到2100年開始緩慢下降。世界上只有一些不發達地區,如剛果和孟加拉國,其人口到2100年還會繼續增長,但增幅肯定要小于過去幾百年。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人口爆炸的時代即將結束。

讓我們來仔細了解一個臨界值——2.1,這是為從總體上維持全球人口水平而要求每個婦女必須生育的平均數量。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如果女性的平均生育數量高于這個數字,全球人口就會增長,反之就會下降。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全球女性在20世紀70年代的平均生育數量為4.5,到2000年,這一數字降至2.7。記住,這是世界平均水平。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降幅,它也解釋了為什么全球人口仍在持續增長,但增速較之以往已經減慢的原因。

聯合國預計,到2050年,全球出生率將降至平均每個女性僅生育2.05個小孩。這剛好低于上述的“2.1”的臨界值。根據不同的假設,聯合國還做了另一項預測:到2050年,全球女性的平均生育數量僅為1.6個。因此,如果根據擁有最便利數據條件的聯合國的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口要么會維持穩定,要么會急劇下降。我相信,后者更接近于未來的現實情況。

1800年擁有10個孩子是財富,2000年則是災難

世界上最發達的44個國家的人口狀況更有趣。在這些國家,女性目前的平均生育數量為1.6個,這意味著人口已經開始下降。中等發達國家女性的平均生育數量為2.9個,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下降。即使是在不發達國家,女性平均生育數量也從6.6個下降到5個,預期到2050年會下降到3個。毫無疑問,出生率正在急劇下降。原因何在?這個答案可以追溯到人口爆炸的原因。在某種意義上,正是人口爆炸本身所帶來的壓力讓人們下決心終止它。

人口爆炸有兩個明顯的原因:嬰兒死亡率的下降和人均壽命的提高。兩者在重要性上旗鼓相當,也都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現代醫療、更豐富的食物,以及18世紀末期開始引入的基本公共醫療。

1800年,世界上還不存在可靠的出生率統計數據,但對每個婦女平均生育數量的估計可能在6.5~8.0個之間。當時的歐洲婦女平均生育數量與現今孟加拉國婦女的平均生育數量相當,但人口卻不見增長。1800年出生的許多嬰孩還沒到生育年齡就已經夭折。2.1的規則仍然有效,每8個新生兒中就有6個不到12歲便早早喪命。

醫療、食物以及公共衛生的飛速進步降低了嬰孩的死亡數量,直到19世紀末,大多數兒童都能活到擁有自己的孩子。即使嬰兒死亡率下降了,家庭模式卻沒有變化,人們的生育數量還和以前一樣。

這不難理解。首先毫不避諱地說,人們喜歡性生活,而當時還不存在避孕措施,這就導致大量嬰兒出生。人們不介意養育大量小孩,因為在那時孩子是財富的基礎。在農業社會,每一雙手都可以創造財富,你不需要會讀書或編寫計算機程序就可以除草、播種和收割。同時,孩子還是退休的保障,如果你壽命足夠長的話。因為當時還沒有社會保障,只有依靠自己的孩子來養老送終。因此,之所以多生育,一部分原因是出于風俗習慣,但還有一部分原因則是出于理性的經濟思維。一個父親擁有土地的所有權或者有耕種的權利,孩子要想有權使用這片土地來維持生存,就必須聽從父命。

因為孩子能給家庭帶來財富和退休保障,所以婦女的主要責任就是盡可能多地生育。如果婦女生育了嬰孩,而且他們都能夠活到擁有自己的孩子,這個家庭就會變得更富裕。這需要運氣,而且從家庭和男主人的立場來看,這也是值得一試的。在性欲和對財富的貪婪的雙重作用下,當時的人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養育更多的孩子。

習慣很難改變。當家庭成員開始全部遷居到城市時,孩子依舊是很有價值的資產。父母可以在孩子們6歲時將他們送到原始工廠里去工作,并領走他們的工錢。在早期的工業社會,工廠不需要大量熟練技工,而是需要農業勞動力,但隨著工廠技術變得越來越復雜,他們對6歲孩童的使用也就越來越少。不久,這些工廠就需要熟練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工人。再后來,擁有MBA學歷的管理者便炙手可熱了。

隨著工業復雜性的提高,兒童的經濟價值就下降了。為了保持自身“搖錢樹”的地位,兒童不得不進入學校接受教育。這不但不會增加家庭收入,還會消耗家庭財富。兒童需要衣食住,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孩子需要受教育的程度也急劇提高。直到今天,許多“兒童”直至25歲都在學校接受教育,沒掙到一分錢。根據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全球最發達的20個國家的孩子平均受教育時間介于15~17年之間。

盡可能多生育的趨勢一直延續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許多祖父和曾祖父一輩的家庭都有10個孩子。幾十年前,10個孩子當中能有3個存活下來就算是幸運的?,F在,他們幾乎全都能存活下來。不過,1900年的經濟環境讓大部分孩子在青春期之前就外出謀生。

在18世紀的法國,一個家庭擁有10個孩子可能就是上天的恩賜,但到19世紀末,10個孩子對一個家庭來說可能意味著負擔,而到了20世紀末,他們就成為家庭的災難了。人們總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意識到現實的改變:大多數孩子不會死亡,而養育這些孩子的成本又非常昂貴。因此,人們開始生育越來越少的孩子。生育孩子的目的更多在于享受天倫之樂,而非出于經濟考慮。節育等醫療技術的進步使出生率降低,但生養孩子的凈成本的增高才是導致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很明顯,孩子從財富的創造者已經轉變為消費者。父母開始滿足于只養育1個小孩,而非10個小孩。

現在,讓我們來考慮一下平均壽命的問題。畢竟人們的壽命越長,在任何特定時間點上的人口也就更多。在嬰兒死亡率下降的同時,人們的平均壽命也增加了。1800年,歐洲和美國人的平均壽命約為50歲。到2000年,這一數字已經接近80。事實上,人們的平均壽命在過去200年間翻了一番。平均壽命的持續增加是可能的,但很少有人會預計這一數據會再次翻番。聯合國預計,在先進工業化國家,人們的平均壽命將從2000年的76歲升至2050年的82歲;在最貧窮的國家,這一數字將從51歲升至66歲。雖然人們的平均壽命仍在增長,但并不是呈現幾何增長形式,且它的增速也在逐漸降低。這也將幫助削減人口的增長數量。

先進工業化國家幾十年前發生的出生率下降的現象現在也出現在不發達國家。在圣保羅,生育10個孩子無疑是經濟自殺。多生育這一習慣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改變,但它必變無疑,而且在撫養和教育成本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這個習慣不大可能會卷土重來。在人口出生率下降和人均壽命增幅放緩的雙重作用下,人口增長的趨勢終將結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川市| 义乌市| 安宁市| 宁海县| 湘潭县| 庐江县| 沭阳县| 呼和浩特市| 永安市| 鹤岗市| 呼和浩特市| 全椒县| 故城县| 宣武区| 新兴县| 邵东县| 乡宁县| 当涂县| 西藏| 伽师县| 林州市| 澳门| 新兴县| 牡丹江市| 宝兴县| 九江县| 万州区| 金堂县| 晋州市| 三门县| 林周县| 凌海市| 会泽县| 苗栗县| 峨眉山市| 岱山县| 吉安县| 沙坪坝区| 昂仁县| 金阳县| 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