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紅樓夢》真相
  • 董耀昌
  • 19232字
  • 2021-04-22 11:30:55

前言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情僧錄》《風(fēng)月寶鑒》《金陵十二釵》。在甲戌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的開篇,原作者“石頭”寫下了這樣一段奇怪的文字:

此書開卷第一回也。

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但書中所記何人何事?又因何而撰是書哉?

正如《紅樓夢》的原作者“石頭”所言,《紅樓夢》有別于以往歷史上的其他言情小說,此書是“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寫的。

可是,作者“經(jīng)歷過一番夢幻之后”,究竟因?yàn)槭裁丛颉肮蕦⒄媸码[去”而撰寫此書的呢?書中隱去的究竟是什么真人真事兒呢?

二百六十多年來,盡管有許多“紅學(xué)家”撰寫過這方面的專著和文章,但缺乏必要的證據(jù),沒有足夠的說服力,時至今日還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理得明白,更沒有得出一個讓讀者信服和認(rèn)可的定論。

不需討論,作者“石頭”在書中隱藏起來的真人真事兒,肯定不是書中明寫的那些人和事兒,如果就是我們在書中所讀到的“一干風(fēng)流冤孽”的那些風(fēng)流故事,還怎么能叫“故將真事隱去”呢?

作者“石頭”早已經(jīng)說明,此書的“正面”寫的是“滿紙荒唐言”,既然是“荒唐言”,當(dāng)然就不是隱藏在書中的真人真事兒了。

由于《紅樓夢》中是真事隱(甄士隱)假語存(賈雨村),所以閱讀《紅樓夢》就有兩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和內(nèi)容。

第一種:像閱讀其他小說一樣,閱讀《紅樓夢》的“正面”,看書中的“滿紙荒唐言”,即閱讀和欣賞書中“一干風(fēng)流冤孽”的風(fēng)流故事,盡情研究和體會那些少男少女們纏綿心結(jié)的愛情悲歡。

第二種:遵照作者和評注者的指導(dǎo),閱讀《紅樓夢》的“反面”“背面”,探討和破解書中“滿紙荒唐言”所隱去的真事兒,即作者“曾歷過一番夢幻”,流下的“一把辛酸淚”,用心研究和考證隱藏在書中真人真事兒的存在性和歷史價(jià)值。

但是,無論是第一種閱讀方式,還是第二種閱讀方式,開卷都必然會遇到三個問題:

其一,《紅樓夢》的原作者“石頭”究竟是誰?

其二,原作者“石頭”為什么要撰寫這部書?

其三,這部書中所記述的究竟是什么內(nèi)容?

如果讀了《紅樓夢》以后,仍然不知道原作者“石頭”是誰,仍然不知道原作者“石頭”為什么要撰寫這部書,仍然被“滿紙荒唐言”所迷惑,不知道書里寫的是什么真實(shí)內(nèi)容,這書豈不是白讀了?

乍聽起來,這是句玩笑話,可仔細(xì)一想,二百六十多年來《紅樓夢》的讀者如云,可誰敢說自己讀懂了《紅樓夢》,真正知道了書中所記的是什么內(nèi)容呢?說真的,不管你承認(rèn)也罷,不承認(rèn)也罷,這《紅樓夢》的確是一部謎書。

可能有人會說,《紅樓夢》只不過是一部純粹的文學(xué)作品,小說里寫的那些故事都是作者編造出來的,哪會有什么真人真事兒?如果把《紅樓夢》當(dāng)成一部謎書來研究,當(dāng)成真人真事兒來考證,一味地過度解讀,就會損傷它的文學(xué)性和藝術(shù)價(jià)值。持這種觀點(diǎn)和說法的“紅學(xué)家”和“紅迷”朋友好像不在少數(shù),但是此言差矣!恕筆者直言,可以肯定地說,這些“紅學(xué)家”和“紅迷”朋友所主張的一定是第一種閱讀方式,閱讀并欣賞的一定是書中的“滿紙荒唐言”,要不然怎么會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呢?

在《紅樓夢》的開篇,原作者“石頭”就已經(jīng)申明,“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

原作者“石頭”說得多明白呀,多清楚呀,這部《紅樓夢》是將真事兒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寫的,這話是《紅樓夢》的原作者“石頭”自己講的呀,沒有什么可爭議的。

在這里,筆者躬身請教持《紅樓夢》是“純粹文學(xué)作品”觀點(diǎn)和說法的“紅學(xué)家”和“紅迷”朋友,此書隱去的究竟是什么真事兒?這真事兒是怎么隱去的?隱藏在書中什么地方?有哪位“紅學(xué)家”和“紅迷”朋友能給大家解釋明白,能給大家論證清楚?

其實(shí),這事兒已經(jīng)爭論二百六十多年了,“紅學(xué)家”們各認(rèn)各的理兒,互不相讓,爭爭吵吵,時至今日還沒有爭吵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和認(rèn)可的結(jié)論來。

的確,書中那些“一干風(fēng)流冤孽”的風(fēng)流故事,確確實(shí)實(shí)是作者編造出來的荒唐故事。這些編造出來的荒唐故事,作者已經(jīng)告訴我們是“滿紙荒唐言”,但是作者所講述的“親睹親聞”的真事兒,就隱藏在書中那些荒唐的故事里,這荒唐故事里隱藏起來的真事兒,才是作者所流下的“一把辛酸淚”。

如果要想不被《紅樓夢》中的“滿紙荒唐言”所蒙蔽,徹底弄清楚書中隱藏著的真事兒,就必須深入地研究和考證。這種研究和考證的內(nèi)容,正是《紅樓夢》的作者讓讀者破解的。因?yàn)楫?dāng)時作者在撰寫《紅樓夢》的時候,“文字獄”太厲害,作者不能把書中的真實(shí)內(nèi)容直接寫出來,于是把書中真實(shí)的內(nèi)容用荒唐的故事隱藏了起來。因此,我們現(xiàn)在讀《紅樓夢》,想要知道書中的真實(shí)內(nèi)容,只有破解出書中隱藏著的真事兒,才會知道《紅樓夢》的真正內(nèi)涵。

這樣的研究和考證是我們必須進(jìn)行的,與研究和探討此書的文學(xué)性和藝術(shù)價(jià)值是不矛盾的,怎么會損傷此書的文學(xué)性和藝術(shù)價(jià)值呢?如果我們不把《紅樓夢》的真相弄清楚,如果我們不把《紅樓夢》的真正內(nèi)涵搞明白,空談什么《紅樓夢》的思想藝術(shù)是多么高超,藝術(shù)價(jià)值是多么偉大,無疑就是自欺欺人的幽默笑談。

《紅樓夢》的作者“石頭”好像早已經(jīng)料到此書問世后,一定會有人說這部書是編造出來的故事,于是在書中清清楚楚地、明明白白地寫道:

當(dāng)此時,則自欲將以往所上賴天恩,下承祖德,錦衣紈绔之時,飫甘饜美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負(fù)師友規(guī)訓(xùn)之德,以致一事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記以告普天下人。

《紅樓夢》的評注者脂硯齋也怕后人誤認(rèn)為此書是編造出來的,所以在《紅樓夢》第十七、第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中評注道:

非經(jīng)歷過如何寫得出?余三十年前目睹身親之人現(xiàn)形于紙上,使言《石頭記》之為書,情之至極,言之至恰,然非經(jīng)歷過乃事,迷隱過乃情,即觀此茫然嚼蠟,亦不可知其神妙也。

這充分說明,《紅樓夢》的“滿紙荒唐言”中隱藏著作者要“以告普天下人”的真事兒。這究竟是什么事兒呢?我們在閱讀《紅樓夢》時,應(yīng)該依照作者的愿望和要求,有責(zé)任弄明白,有必要搞清楚。

也可能有人會說,《紅樓夢》不就是一部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角戀愛的言情小說嗎,書中的故事里寫得明明白白,怎么會是一部謎書呢?

其實(shí),這個問題也不必爭論,《紅樓夢》的原作者已經(jīng)告訴我們書中所寫的真實(shí)內(nèi)容。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紅樓夢》)的“凡例”和第一回中,有三段文字這樣寫道:

此書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筆帶出,蓋實(shí)不敢以寫兒女之筆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謂其不備。

作者本意原為記述當(dāng)日閨友閨情,并非怨世罵時之書矣,雖一時有涉于世態(tài),然不得不敘者,但非其本旨耳,閱者切記之。

雖有些指奸責(zé)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guān)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

細(xì)品這三段文字,好像是《紅樓夢》作者的創(chuàng)作聲明。可是,這聲明有什么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復(fù)復(fù)地寫在書里呢?

如果書中不寫這三段文字,讀者可能還不知道書中有“干涉朝政”“唐突朝廷”“怨世罵時”“傷時罵世”這檔子事兒;可是如果寫上了這三段文字,反倒讓讀者起疑,這不是明擺著沒事兒找事兒嗎?這不是弄巧成拙嗎?這不是“此地?zé)o銀三百兩”嗎?

再仔細(xì)一琢磨,反倒令人拍案叫絕,覺得《紅樓夢》的作者這一聲明寫得實(shí)在高明,寫得實(shí)在精彩,寫得實(shí)在需要。

其實(shí),這三段文字應(yīng)該是作者的“反話”。作者是用“反話”申明,《紅樓夢》中所撰寫的不是“兒女之筆墨”,不是寶玉、寶釵和黛玉的愛情糾葛,而是“干涉朝政”“唐突朝廷”“怨世罵時”“傷時罵世”的文字。

作者“石頭”怕讀者弄不懂作者的心思,搞不清楚作者的筆法,看不明白書中的秘密,可能會誤把《紅樓夢》當(dāng)成“滿紙荒唐言”來欣賞,當(dāng)成“兒女之筆墨”來閱讀,于是用“反話”告訴讀者,書中許多“干涉朝政”“唐突朝廷”“怨世罵時”“傷時罵世”的文字,就隱藏在書中那些“兒女之筆墨”里。這是些什么文字?隱藏在書中什么地方?正是作者讓讀者要解析的謎團(tuán)。

我們都知道,《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的姓名早已經(jīng)印在了《紅樓夢》的封面上,無疑這位“癡”作者就是偉大的文學(xué)家曹雪芹了。

可是,當(dāng)我們翻開《紅樓夢》仔細(xì)閱讀時,書中“空空道人”卻說《紅樓夢》的作者是“無材可去補(bǔ)蒼天”的“石頭”。

《紅樓夢》中這個化名“石頭”的作者究竟是不是曹雪芹呢?自清朝乾隆末年至今,眾說紛紜,爭論頻發(fā),誰都沒有拿出令人信服的可靠證據(jù),誰也沒有真正研究和考證清楚。

因此,研究和考證《紅樓夢》原作者究竟是何人,為什么要撰寫這部書,應(yīng)該是閱讀《紅樓夢》的要務(wù)之一。

有人可能要問:《紅樓夢》中什么地方寫了“石頭”是原作者?現(xiàn)在,我們把書中的有關(guān)章節(jié)摘錄出來,一起分析和證實(shí)。

《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fēng)塵懷閨秀”中,當(dāng)說到《紅樓夢》一書與“歷代野史”有何不同時,寫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空空道人看了一回(看了《石頭記》——筆者注),曉得這“石頭”有些來歷,遂向“石頭”說道:“石兄,你這一段故事,據(jù)你自己說有些趣味,故編寫在此,意欲問世傳奇。據(jù)我看來:第一件,無朝代年紀(jì)可考;第二件,并無大賢大忠理朝廷、治風(fēng)俗的善政,其中只不過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癡,或小才或微善,亦無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縱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種奇書,恐世人不愛看呢?!?/p>

“石頭”笑答道:“我?guī)熀翁V?我想歷來野史的朝代,無非假借漢唐的名色,莫若我這‘石頭’所記,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反倒新鮮別致。況且,那野史中,或訕謗君相,或貶人妻女,奸淫兇惡,不可勝數(shù)。更有一種風(fēng)月筆墨,其淫穢污臭,最易壞人子弟。至于佳人才子等書,則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終不能不涉于淫濫,以致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艷賦來,故假擬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傍出一小人撥亂其間,亦如劇中小丑一般,且鬟婢開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話,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qiáng)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觀其事跡原委,亦可以消愁破悶。也有幾首歪詩熟話,可以噴飯供酒。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zhèn)髡摺=裰?,貧者日為衣食所累,富者又懷不足之心,縱一時稍閑,又有貪淫戀色好貸尋愁之事,哪里有工夫看那理治之書?所以,我這一段事也不愿世人稱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閱檢讀,只愿他們當(dāng)那醉余飽臥之時,或避事去愁之際,把此一玩,豈不省了些壽命筋力,比那謀虛逐妄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腳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換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牽亂扯,忽離忽遇,滿紙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紅娘、小玉等通供熟套之舊稿。我?guī)熞鉃楹稳???/p>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思忖半晌,將這《石頭記》再檢閱一遍,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zé)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guān)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shí)非別書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shí)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艷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

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至吳玉峰則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則題曰《風(fēng)月寶鑒》;后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篡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并題一絕。詩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空空道人與“石頭”的這番對話,千真萬確地證實(shí)了《紅樓夢》(《石頭記》)的原作者是“石頭”。不僅證實(shí)了原作者是“石頭”,而且還提出并告訴了我們五個相關(guān)的問題:

第一,《紅樓夢》的原作者“石頭”,不是個平凡之輩,而是一個“有些來歷”之人。書里寫的那些事兒,是他“親睹親聞”的。為什么要撰寫《紅樓夢》呢?撰寫此書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生命中的“一把辛酸淚”的那些事兒,“編述一記”“意欲問世傳奇”“以告普天下人”,讓人們知道自己“曾歷過一番夢幻”事情的真相。

第二,《紅樓夢》不同于歷代野史,雖“無朝代年紀(jì)可考”,但絕對不是胡編亂造,更不是淫穢小說。書中沒寫出朝代年紀(jì),是不想沿用過去的那些寫作俗套,是追求寫法上的“新鮮別致”。筆者認(rèn)為,實(shí)際上作者這樣寫是為了躲避“文字獄”,怕因書惹上麻煩。

第三,《紅樓夢》雖然寫法上是“滿紙荒唐言”,但內(nèi)容都是作者“親睹親聞”的,“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shí)錄其事”,即真事隱(甄士隱),假語存(賈雨村)。此書不是“風(fēng)月筆墨”,不是“胡牽亂扯”,文中藏有作者的“一生慚恨”“一把辛酸淚”。

第四,《紅樓夢》在漫長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曾經(jīng)過多人之手。由于每個人都起了自己喜歡的書名,因此書名頗多,總共有五個。此書“后因曹雪芹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篡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第五,《紅樓夢》的“滿紙荒唐言”中,藏有作者的一片癡情,只有認(rèn)真閱讀仔細(xì)分析才能了解這位“癡”作者“半生潦倒之罪”的始末,才能解出書中所隱藏的“其中味”來。請讀者一定明晰,書中所寫的是作者的所謂“半生潦倒之罪”,并不是一生潦倒之罪。

這五個問題,《紅樓夢》的原作者在開篇就清清楚楚地向讀者講明了,這也是《紅樓夢》與其他世俗小說不同的地方。這一點(diǎn)很重要,我們不可小覷。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紅樓夢》中這第一首標(biāo)題詩也告訴我們,《紅樓夢》的原作者“石頭”,就是“都云作者癡”詩句中的這位“癡”作者,他撰寫《紅樓夢》的初衷,就是想把自己所經(jīng)歷過的、流下“一把辛酸淚”的悲慘往事,編述一記,傳奇于世,告訴普天下人。

脂硯齋在此評注:“此是第一首標(biāo)題詩?!辈苎┣蹖懙倪@首標(biāo)題詩,雖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卻放在了書中第一首標(biāo)題詩的位置,說明作者和編者的良苦用心,也說明這首標(biāo)題詩的重要。所以,我們在閱讀時一定要仔細(xì)琢磨,認(rèn)真分析,弄清其中的奧秘。這里,筆者理出了六個問題,供大家參考。

第一,曹雪芹寫的這首詩,是寫給自己的,是寫給“石頭”的,還是寫給什么人的?

第二,寫書為什么非要用“滿紙荒唐言”,這“荒唐言”究竟荒唐在什么地方?

第三,既然書中寫的是“滿紙荒唐言”,為什么還要為“滿紙荒唐言”流下“一把辛酸淚”來?這“一把辛酸淚”究竟是誰流的?

第四,這“一把辛酸淚”是為了愛情而流的嗎?如果流下的是愛情之眼淚,那脂硯齋為什么說這眼淚是“血淚”呢?

第五,“都云作者癡”詩句中的這個“癡作者”究竟是誰?人們?yōu)槭裁炊颊f這個作者癡,他癡在什么事兒上?

第六,“誰解其中味”的這個“味”究竟是什么?這個“味”是誰先品出來的?

如果我們讀不懂《石頭記》這首標(biāo)題詩,弄不清楚《石頭記》的原作者究竟是誰,就是沒有真正地讀懂《紅樓夢》,那一定讀的是作者在書中明寫的“滿紙荒唐言”,一定是把《紅樓夢》當(dāng)成愛情小說讀了,沒有真正地解出書里的“其中味”來。這樣讀,正是《紅樓夢》的作者所反對的,所遺憾的。

自從《紅樓夢》問世以來,喜歡讀《紅樓夢》的讀者和研究者甚多,人們尊稱這些讀者為“紅迷”,并涌現(xiàn)出不少研究和考證《紅樓夢》的專家學(xué)者,即所謂“紅學(xué)家”。他們著書立說,教學(xué)講座,暢談自己研究和考證《紅樓夢》的心得體會,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介紹自己讀書的方法和經(jīng)驗(yàn)。有的是站在紅樓圈兒內(nèi),有的則站在紅樓圈兒外,每個人主張讀《紅樓夢》的方法不盡相同。有的主張“站”著讀,有的則主張“坐”著看;有的主張“正”著讀,有的則主張“反”著瞧。一本本專著揭秘,一篇篇新證出爐,然而多少年來,高談闊論,爭論頻發(fā),可是我們卻沒有讀懂《紅樓夢》中的多少“荒唐言”,也沒有弄清楚作者為什么流下了“一把辛酸淚”,更沒有解出書里的什么“其中味”來。

這樣講,可能有人說筆者狂妄,不懂世故,不知深淺,那么多“紅學(xué)家”的研究成果被你的幾句話就給否了,你是不是“喝”高了,頭腦發(fā)脹,胡言亂語?這種諷刺和挖苦的話肯定會有的,筆者不怕,早有思想準(zhǔn)備。

不過,筆者首先在這里說明,這話絕對不是沖著那些“紅學(xué)家”講的,絕對不是說這些“紅學(xué)家”研究和考證《紅樓夢》沒有取得輝煌的成果,而是說《紅樓夢》中藏著的“無材可去補(bǔ)蒼天”的大事件,一直被人們所忽略,至今還沒有被揭示出來,因此還體會不到作者為什么會流下“一把辛酸淚”,也沒有弄清楚作者經(jīng)歷過什么悲慘的遭遇。

究竟怎么讀《紅樓夢》,是“坐”著讀,還是“站”著看?是“正”著讀,還是“反”著瞧?筆者認(rèn)為,各人有各人的閱讀習(xí)慣,各人有各人的讀書方式,不必強(qiáng)求一律,只要我們把《紅樓夢》中隱藏著的“補(bǔ)天”的大事件,解幻還真,弄清始末,這才是讀《紅樓夢》的第一要義。

有人一定會問,你說《紅樓夢》里隱藏著“補(bǔ)天”的大事件,有什么可靠的證據(jù)?筆者的回答是:請仔細(xì)閱讀,證據(jù)就在書中。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fēng)塵懷閨秀”中,原作者用“作者自云”的話,說明了撰寫《紅樓夢》的原因。書中寫道:

此書開卷第一回也。

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云云?!?/p>

作者自云,借“通靈”之說撰此《石頭記》一書也。這說明,《石頭記》所撰寫的、所記錄的事情,是化名“石頭”的原作者,自己曾經(jīng)歷過的一番“夢幻”。所謂“夢幻”,即自己不敢明說的“無材可去補(bǔ)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的這件真事兒,因此只能讓書中這位從娘胎里就含著“通靈寶玉”降生的賈寶玉代言述說。這書中的主人公賈寶玉,就是原作者的替身,就是原作者的代言人。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fēng)塵懷閨秀”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仔細(xì)分析,“甄士隱”是諧音字,就是將真事兒隱去,即“真事隱”;“夢幻”就是原作者“石頭”一番“夢幻”般經(jīng)歷過的真事兒;“通靈”就是女媧氏“補(bǔ)天”剩下的那塊“石頭”;“識”讀作“志”,就是“記”或“寫”的意思;“識通靈”就是把所經(jīng)歷的事兒記在“石頭”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這是作者“石頭”自己經(jīng)歷過的“夢幻”般的真事兒,在寫作時將真事隱(甄士隱)藏了起來,用假語存(賈雨村)言記在“通靈寶玉”上,就是撰寫在《石頭記》里。

在“通靈寶玉”上記錄下的是什么事兒呢?記下的是“賈雨村風(fēng)塵懷閨秀”。賈雨村諧音“假語存”“風(fēng)塵”就是落魄、潦倒,“閨秀”就是深藏于閨閣里的釵玉。這就是說,作者把那“無材可去補(bǔ)蒼天”時落魄、潦倒的真事兒,用假語隱藏在《石頭記》的有關(guān)釵玉的情節(jié)里。這書就是化名“石頭”的原作者撰寫的《石頭記》,即古抄本《紅樓夢》。

你看,《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fēng)塵懷閨秀”這題目就是證據(jù)。在開卷的第一回,原作者“石頭”就明白地告訴我們了,《石頭記》是“將真事隱去”而撰寫的,不是一部內(nèi)容虛構(gòu)的小說,書里隱藏著的是自己曾“親睹親聞”的真事兒,這事兒絕對不是書里明講的什么“閨閣中幾個女子,或情或癡,或小才或微善”的一些小事兒。如果只是閨閣中幾個女子的小事兒,既沒有什么丟人現(xiàn)眼的隱私,也沒有干什么不可告人的勾當(dāng),有什么必要非得遮遮掩掩,有什么話不能在書中直說,非得把真事兒隱去(甄士隱),用“滿紙荒唐言”來撰寫呢?既然這“半生潦倒之罪”的事兒不能直說,就說明書中所寫、所記的事兒非同小可。

這是《石頭記》一書的特點(diǎn),因?yàn)闀袑懙氖恰把a(bǔ)天”的大事兒,是原作者“石頭”那“一把辛酸淚”的經(jīng)歷,無疑這是書里所隱藏著的高度機(jī)密。這高度的機(jī)密隱藏在哪兒呢?就隱藏在書中的一首偈(偈,jì,佛經(jīng)唱詞,意譯為“頌”。“偈”,即頌文——筆者注)中。作者這樣寫道:

無材可去補(bǔ)蒼天,

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

倩誰記去作奇?zhèn)鳌?/p>

正像這首詩中所透露的,這高度的機(jī)密就是“無材可去補(bǔ)蒼天”這件大事兒。書中說,女媧氏為了“補(bǔ)天”,一共煉成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補(bǔ)天之石”。按說,女媧氏辛辛苦苦地親自挑選和煉成用來“補(bǔ)天”的這些“石頭”,每一塊都是“補(bǔ)天之材”呀,可是為什么在“補(bǔ)天”之時,別的“石頭”都被選去“補(bǔ)天”了,而單單這塊“石頭”卻被遺棄,被棄置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呢?書中說出了其中被“棄用”的原因,就是這塊“石頭”失去了“補(bǔ)天”的“材”,即“無材可去補(bǔ)蒼天”。這里所說的“材”,指的是“石頭”應(yīng)該擁有的“證據(jù)”,是應(yīng)該擁有的“資本”,不是指“石頭”的“才華”,也不是指“石頭”的“才能”。

真是奇怪得很!本來就是“補(bǔ)天之材”的“石頭”,還缺少或丟失了什么“補(bǔ)天”的“材”呢?作者“石頭”不敢直說。為什么不敢直說呢?這“補(bǔ)天”的大事兒要是真的明明白白地向世人說了,那還不鬧翻了天!

可是,親身經(jīng)歷了這一重大事件的原作者“石頭”,以及知道事件變故內(nèi)情的圈兒內(nèi)朋友,都想把這些事件捅出來,把真相告訴讀者,但又怕這事兒鬧大了,暴露出來會有殺頭的危險(xiǎn),因此在書中極力用“閨閣中幾個異樣女子”的事兒加以遮掩。讀者如果破解了“滿紙荒唐言”的密碼,就會知道“石頭”為什么要撰寫《石頭記》的真相;如果讀者解不開“滿紙荒唐言”的密碼,讀《紅樓夢》就是讀上一千遍、一萬遍也無濟(jì)于事,仍舊讓原作者“石頭”把你蒙在鼓里,而你從書中所看到的仍然是“閨閣中幾個異樣女子”愛得死去活來的那些風(fēng)流事兒。如果讀者始終跳不出這“閨閣中幾個異樣女子”的圈子,那書中的“滿紙荒唐言”糊弄你沒商量。

《紅樓夢》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中,有一段作者苦心隱藏在書中的秘密,這個秘密也是證據(jù)。為了破解這個秘密,筆者把這段“題對額”的文字摘錄如下:

彼時寶玉尚未作完,只剛作了“瀟湘館”與“蘅蕪苑”二首,正作“怡紅院”一首,起草內(nèi)有“綠玉春猶卷”一句。

寶釵轉(zhuǎn)眼瞥見,便趁眾人不理論,急忙回身悄推他道:“他因不喜‘紅香綠玉’四字,改了‘怡紅快綠’;你這會子偏用‘綠玉’二字,豈不是有意和他爭馳了?況且蕉葉之說也頗多,再想一個字改了吧。”

寶玉見寶釵如此說,便拭汗道:“我這會子總想不起什么典故出處來?!?/p>

寶釵笑道:“你只把‘綠玉’的‘玉’字改作‘蠟’字就是了。”

寶玉道:“‘綠蠟’可有出處?”

寶釵見問,悄悄地咂嘴點(diǎn)頭笑道:“虧你今夜不過如此,將來金殿對策,你大約連‘趙錢孫李’都忘了呢!唐錢珝詠芭蕉詩頭一句‘冷燭無煙綠蠟干’,你都忘了不成?”

寶玉聽了,不覺洞開心臆,笑道:“該死,該死!現(xiàn)成眼前之物偏倒想不起來了,真可謂‘一字師’了。從此后我只叫你師父,再不叫姐姐了?!?/p>

寶釵亦悄悄地笑道:“還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誰是你姐姐?那上頭穿黃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認(rèn)我這姐姐來了?!?/p>

一面說笑,因說笑又怕他耽延工夫,遂抽身走開了。

這里,暫且不說薛寶釵對賈寶玉講的“將來金殿對策”這句話所含的秘密,也先不說那“上頭穿黃袍”的賈妃為什么不喜歡“玉”字的真正原因,就說薛寶釵提醒賈寶玉的這首唐朝錢珝的詩吧。這首詩賈寶玉肯定是知道的,為什么呢?因?yàn)橐琴Z寶玉真的不知道的話,怎么會寫出“綠玉春猶卷”來呢?因?yàn)榇嗽娋渚团c錢珝的詩有關(guān)。

錢珝是誰呢?錢珝是唐朝詩人,字瑞文,吳興(今浙江)人,吏部尚書錢徽之子,善工文詞。唐昭宗乾寧二年(895),由宰相王溥薦知制誥,以尚書郎得掌誥命,進(jìn)中書舍人。光化三年(900)六月,因王溥案件被牽連,貶為撫州司馬。錢珝詠芭蕉的詩《未展芭蕉》是這樣寫的:

冷燭無煙綠蠟干,

芳心猶卷怯春寒。

一緘書札藏何事,

會被東風(fēng)暗拆看。

請看,此詩中不是明明有“綠蠟”和“猶卷”嗎?只不過薛寶釵引的是上一言的“綠蠟”,賈寶玉引的是下一言的“猶卷”罷了。既然賈寶玉知道此詩的下一言,難道他就不知道此詩的上一言嗎?賈寶玉多聰明,多有學(xué)問,怎么能不知道呢。毫無疑問,這詩句他肯定是知道的。

可是,既然賈寶玉知道此詩,《紅樓夢》一書的作者偏叫他不知道,而且還讓他急得憋出一頭汗來,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很明顯,這是作者故意在此處設(shè)下了一個小圈套,是讓我們找到這首詩讀一讀。因?yàn)橐蛔x這首詩,就會發(fā)現(xiàn)這首詩的后兩言:“一緘書札藏何事,會被東風(fēng)暗拆看?!边@就是說,作者在暗暗地告訴我們,《紅樓夢》里肯定有“一緘書札藏何事”的秘密。

作者巧妙地引用這首詩的目的就是向我們說明,《紅樓夢》中肯定隱藏著什么重大秘密的事情。現(xiàn)在,誰能清楚地、準(zhǔn)確地說出《紅樓夢》里究竟隱藏著什么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補(bǔ)天”的大事兒呢?這恐怕很難,誰都一時難以回答,難以找出這段歷史的事實(shí)根據(jù)。因此,我們只能根據(jù)作者在書中寫出的一些事實(shí),根據(jù)脂硯齋在書中的一些評注,以及我們自己讀書的體會,試著破解書中的謎團(tuán)。

在這個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分歧和爭論是必然的,因?yàn)楦饔懈鞯乃伎?,各有各的考證,各有各的見解,各有各的道理,大家不必著急上火,容不下不同意見,不能一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就火冒三丈,口誅筆伐,好像自己是“紅樓霸主”似的,唯我獨(dú)尊,唯我獨(dú)行,只有自己才是“紅樓”正統(tǒng),才是唯一正確的。

多年來,這種非正常的現(xiàn)象,使得一些有心研究和考證《紅樓夢》的人望而卻步,不敢再講話,不敢再寫文章,這不能不說是《紅樓夢》研究的悲哀!但是,我們又不能怕在研究和考證過程中產(chǎn)生一些分歧和爭論,就不探索和破解這一部謎書了。

要說《紅樓夢》是一部謎書,的確是讓讀者著迷的謎書,似乎書中處處設(shè)謎。《紅樓夢》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fā)悲音,賞中秋新詞得佳讖”中,寫了一段賈府賞中秋“擊鼓傳花”講笑話和作詩的事兒,這事兒里就藏著一個秘密。書中說,賈政先講了一個“怕老婆”的故事,說的賈母與眾人都笑了。書中接著寫道:

于是又擊鼓,便從賈政傳起,可巧傳至寶玉鼓止。

寶玉因賈政在座,自是踧踖不安,花偏又在他手內(nèi),因想:“說笑話倘或不發(fā)笑,又說沒口才,連一笑話不能說,何況別的,這有不是。若說好了,又說正經(jīng)的不會,只慣油嘴貧舌,更有不是。不如不說的好?!蹦似鹕磙o道:“我不能說笑話,求再限別的罷了?!?/p>

賈政道:“既這樣,限一個‘秋’字,就即景作一首詩。若好,便賞你;若不好,明日仔細(xì)?!?/p>

賈母道:“好好的行令,如何又要作詩?”

賈政道:“他能的?!?/p>

賈母聽后說:“既這樣就作。”命人取了紙筆來。

賈政道:“只不許那些冰玉晶銀彩光明素等樣堆砌字眼,要另出己見,試試你這幾年的情思。”

寶玉聽了,碰在心坎上,遂立想了四句,向紙上寫了,呈與賈政看,道是……

賈政看了,點(diǎn)頭不語。

賈母見這般,知無甚大不好,便問:“怎么樣?”

賈政因欲賈母喜悅,便說:“難為他。只是不肯念書,到底詞句不雅?!?/p>

賈母道:“這就罷了。他能多大,定要他做才子不成!這就該獎勵他,以后越發(fā)上心了?!?/p>

賈政道:“正是。”因回頭命個老嬤嬤出去吩咐書房內(nèi)的小廝,“把我海南帶來的扇子取兩把給他。”

寶玉忙拜謝,仍復(fù)歸座行令。當(dāng)下賈蘭見獎勵寶玉,他便出席也作一首遞與賈政看時,寫道是……

賈政看了喜不自勝,遂并念與賈母聽時,賈母也十分喜歡,也忙令賈政賞他。于是大家歸座,復(fù)行起令來。

這次傳花在賈赦手內(nèi)住了,只得吃了酒,說笑話。因說道:“一家子一個兒子最孝順。偏生母親病了,各處求醫(yī)不得,便請了一個針灸的婆子來。這婆子原不知道脈理,只說是心火,如今用針灸之法,針灸針灸就好了。這兒子一聽慌了,便問:‘心見鐵即死,如何針得?’婆子道:‘不用針心,只針肋條就是了?!瘍鹤拥溃骸邨l離心甚遠(yuǎn),怎么就好了?’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天下做父母的心偏的多著呢?!?/p>

眾人聽說,都笑起來。賈母也只得吃了半杯酒,半日笑道:“我也得這個婆子針一針就好了?!?/p>

賈赦聽說,便知自己出言冒撞,賈母疑了心,忙起身笑著與賈母把盞,以別言解釋。賈母亦不好再提,且行起令來。

不料,這次花傳到了賈環(huán)手里。賈環(huán)近日讀書稍進(jìn),其脾味中不好務(wù)正也與寶玉一樣,故每常也好看些詩詞,專好奇詭仙鬼一格。今見寶玉作詩受獎,他便技癢,只是當(dāng)著賈政不敢造次。如今可巧傳花在手中,便也索紙筆立揮一絕,呈與賈政。

脂硯齋在這里評注:“偏寫賈政戲謔,已是奇文,而賈環(huán)作詩,更奇中又奇之奇文也,總在人意料之外。竟有人曰,賈環(huán)如何有好詩,似前言不搭后文矣。蓋不可詳。試問,賈環(huán)亦榮公之正脈,雖少年頑劣,乃今古小兒之常情耳,讀書豈無長進(jìn)之理哉?況賈政之教,使子弟自己大覺疏忽矣。若是賈環(huán)連一平仄也不知,豈榮府是尋常膏粱不知讀書之家哉?然而知寶玉這一種情思,正非有益之聰明,不得謂比諸人皆妙者也?!?/p>

評注者脂硯齋在這里點(diǎn)出,賈環(huán)是賈政的兒子,并且是榮公之“正脈”,也就是說賈環(huán)是榮國府賈政的正根兒??墒?,脂硯齋卻沒說賈寶玉是榮公之“正脈”,當(dāng)然這賈寶玉就不是榮國府賈政的正根兒了。

賈政看了,亦覺罕異,只是詞句中終帶著不愛讀書之意,遂不悅道:“可見是兄弟了,發(fā)言吐氣總屬邪派,將來都是不由規(guī)矩準(zhǔn)繩,一起下流貨。妙在古人中有‘二難’,你兩個也可以稱‘二難’了。只是你兩個的‘難’字,卻是作難以教訓(xùn)之‘難’字講才好。哥哥是公然以溫飛卿自居,如今兄弟又自為曹唐再世了?!闭f的賈赦等都笑了。

什么是“二難”呢?《世說新語·德行》中有個典故: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陳。陳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名叫元方,二兒子名叫季方,兩個人不但人品好,而且都有學(xué)問。

有一次,元方的兒子與季方的兒子都夸自己的父親才智高,功德好,爭得難解難分,誰也不服誰,便去問爺爺。

對兩個孫子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意思是說,你們的父親功德和才智都很高,兩個人難以分出高低。

可是,賈政說賈寶玉與賈環(huán)的“二難”,不是這個典故中所講的“二難”,那又是什么“二難”呢?

請大家回味這里的細(xì)節(jié):賈政看了寶玉作的詩,“點(diǎn)頭不語”,后對賈母說“詞句不雅”,并認(rèn)為哥哥公然以“溫飛卿”自居。

“溫飛卿”是誰呢?溫飛卿,名庭筠,本名岐,字飛卿,晚唐詩人,因詞章敏捷,精于音律,時稱溫八叉、溫八吟。其詞作精工富麗,彩藻紛披,多寫閨情,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是“花間詞”創(chuàng)始人之一。

賈政看了賈環(huán)作的詩,“亦覺罕異”,并說弟弟自為“曹唐”再世。

這“曹唐”是誰呢?曹唐是唐朝詩人,字堯賓,桂州(今廣西桂林)人。曹唐初為道士,后舉進(jìn)士不第,在使府從事,詩詞作品以游仙詩居多。詩中題材,大都取之于古代神話傳說及六朝志怪小說,進(jìn)而加以藝術(shù)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變化。所詠仙境及神仙故事,縹緲迷離,瑰奇多彩,對后世游仙詩產(chǎn)生很大影響。

賈政以“溫飛卿”比喻哥哥寶玉,以“曹唐”比喻弟弟賈環(huán),明明是說二人所做的詩風(fēng)格不同,都屬于“邪派”。但是,賈政卻說這里講的不是古人中的“二難”,而是說寶玉、賈環(huán)兩個人各有各的主意,各有各的算計(jì),也都屬于另一種“邪派”“將來都是不由規(guī)矩準(zhǔn)繩,一起下流貨”。這就是說,賈政所說的“二難”,不是二人才智、功德難以分出高低之“難”,而是兩人都是“不由規(guī)矩準(zhǔn)繩”的,有“難以教訓(xùn)”之“難”。

賈赦乃要詩瞧了一遍,連聲贊好,道:“這詩據(jù)我看甚是有氣骨。想來咱們這樣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螢火’,一日蟾宮折桂,方得揚(yáng)眉吐氣。咱們的子弟都原該讀些書,不過比別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到官時就跑不了一個官的。何必多費(fèi)了工夫,反弄出書呆子來。所以我愛他這詩,竟不失咱侯門的氣概。”

因回頭吩咐人去取了自己的許多玩物來賞賜與他。因又拍著賈環(huán)的頭,笑道:“以后就這么做去,方是咱們的口氣,將來這世襲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襲呢。”賈政聽說,忙勸道:“不過他胡謅如此,那里就論到后事了。”

細(xì)分析,這是在中秋賞月講笑話和作詩嗎?不像。據(jù)情況看,可能是在商量和挑選接班人的事兒吧,即所謂“后事”。

大家看到?jīng)]有,賈母、賈赦、賈政三人當(dāng)“考官”,賈寶玉、賈蘭、賈環(huán)奉命作詩。賈母偏心眼兒,喜歡寶玉。賈政看了寶玉作的詩說“詞句不雅”,賈母最疼愛寶玉,極力為寶玉說情才受了賞。賈環(huán)卻不干,“只是當(dāng)著賈政不敢造次”,也要作詩受賞,于是這才有了“二難”的選擇。

可是,賈政講的所謂“二難”,是“作難”以教訓(xùn)之“難”,認(rèn)為寶玉和賈環(huán)二人,最后誰能爭得世襲前程的這個事兒叫人犯難,還一時不能定下來。賈赦對賈環(huán)說,這世襲的前程定跑不了你襲;賈政卻說,還沒輪到?jīng)Q定“后事”的時候。這“后事”究竟是什么?分明是在暗示,此次“中秋賞月”作詩的背后,就是誰“世襲這個前程”的初次交鋒。

“賞中秋新詞得佳讖”,關(guān)鍵是“新詞”,可這詩中的“新詞”怎么就偏偏缺了呢?

脂硯齋在此評注說:“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對清。缺中秋詩,佚雪芹。□□□開夜宴發(fā)悲音,□□□賞中秋得佳讖?!?/span>

開始讀脂硯齋這一評注時,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缺中秋詩,佚雪芹”上,總覺得非常奇怪,這“新詞”怎么會缺了呢?

乾隆二十一年(1 756)五月初七已經(jīng)對清了的文字,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底曹雪芹去世前,長達(dá)六年零七個月的時間,怎么就寫不出這中秋詩來呢?難道六年多的時間里曹雪芹還補(bǔ)不上這三首“中秋詩”嗎?

大家都知道,曹雪芹的詩詞功夫何等了得,補(bǔ)上這三首中秋詩是絕對不成問題的。可為什么在長達(dá)六年多的時間里,這三首詩偏偏就沒有補(bǔ)上,是什么原因呢?

細(xì)分析才明白,這是作者玩的花活,所謂的“中秋詩”本來就不缺。原來,這三首“中秋詩”是不能寫在這“賞中秋,得佳讖”處的,因?yàn)橐菍懺诹诉@里就露了餡兒,就會被人看出真相,就泄露了作者的天機(jī)。

這三首中秋詩,究竟寫了沒有呢?寫了。寫在了《紅樓夢》中的哪個地方呢?就寫在了《紅樓夢》的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fēng)塵懷秀閨”中。

書中說,江南一隅有處曰姑蘇,閶門外有個十里街,街內(nèi)有個仁清巷,巷內(nèi)有個古廟,人皆呼作葫蘆廟。葫蘆廟內(nèi)寄居一個窮儒,生于末世,姓賈名化,字表時飛,別號雨村,原系胡州人氏,每日賣字作文為生。廟旁住著一家鄉(xiāng)宦,名叫甄士隱。因兩人是鄰居,故經(jīng)常接觸交談。

真的有仁清巷、葫蘆廟這兩個地方嗎?真的有賈雨村和甄士隱這兩個人嗎?筆者認(rèn)為沒有。脂硯齋在評注中講得非常清楚:“仁清”巷,即“人情”也;“葫蘆”廟,即“糊涂也”;鄉(xiāng)宦“甄士隱”,即“真事隱去也”;廟中寄居的窮儒“賈化”,即“假話”;字表“時飛”,即“實(shí)非”,別號賈雨村,即“村言粗語也”;“胡州”人氏,即“胡謅也”。說賈雨村生于“末世”,這“末世”是什么時候的“末世”呢?脂硯齋沒有評注,不是不想評注,是不敢評注,因?yàn)橐辉u注就露了馬腳,就說出了朝代。

脂硯齋是在告訴讀者:“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話也。”這話的意思是說,實(shí)際上并沒有仁清巷、葫蘆廟這個地方,也沒有甄士隱和賈雨村這兩個人,所講的“粗語”(雨村反讀為村雨,村語即粗語)是一段假話,而真事兒就隱藏(甄士隱)在假話(賈化)實(shí)非(時飛)里。這里,我們把假話加以解釋,看看真話講的究竟是什么事兒。

這甄士隱叫什么名字?書中說“姓甄名費(fèi)”,脂硯齋在“費(fèi)”字旁評注:廢。所以,甄士隱即“真廢”。是什么人被廢了呢?仁清巷的仁清即“人清”,就是這人是清朝的人。在哪兒被廢的呢?葫蘆廟的葫蘆即“糊涂”,廟即廟堂、朝堂、朝廷,就是被清朝糊涂的朝廷真廢了。是什么人被糊涂的朝廷廢黜了呢?此人就是皇太子胤礽。“無材可去補(bǔ)蒼天”的“石頭”,要補(bǔ)的是什么“天”呢?要補(bǔ)的是“青天”“皇天”,即天子之位,就是繼承清朝的皇位。因?yàn)椤蔼?dú)自己無材不堪入選”,所以他“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這被棄的“石頭”是什么人呢?不可能是平民百姓吧,那一定是清朝宮廷的皇子皇孫,只有這些人才有資格繼承皇位。因此,這甄士隱,即“真事隱”。書中“滿紙荒唐言”中隱藏起來的真事兒,無疑是清朝的一位皇子“補(bǔ)天”未成的真事兒。

有的讀者會認(rèn)定,這“無材可去補(bǔ)蒼天”的“石頭”一定是皇太子胤礽。他兩次被康熙皇帝廢黜,沒有能夠順利繼承皇位,在九子奪嫡斗爭中慘遭失敗??墒牵瑫酗@示這個“補(bǔ)天”被棄的“石頭”不可能是皇太子胤礽,其理由是:

第一,這“補(bǔ)天”被棄的“石頭”,是被女媧氏棄置在“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的,是由仙僧“大展幻術(shù)”,縮成扇墜大小的“通靈寶玉”后,又在“通靈寶玉”的正面篆刻上“仙壽恒昌”,在背面鐫刻上“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睌?shù)字,才攜了這塊寶玉來到賈府,放到了“神瑛侍者”嘴里,投胎到賈政的王夫人肚子里的。“神瑛侍者”投胎后,就是口中銜著“通靈寶玉”降生的賈寶玉,然而胤礽生下來不到兩歲就正式冊封為皇太子,沒有經(jīng)歷過所謂的“青埂峰”(即“清更封”,清朝有人更改密封遺詔)事件,被廢后一直沒有再東山再起。因此,賈寶玉(石頭)不可能是被廢皇太子胤礽的幻身。

第二,當(dāng)賈寶玉丟失“通靈寶玉”后,賈母和王夫人請來了僧道二人。仙僧把“通靈寶玉”擎在掌上長嘆一聲:“青埂峰一別,展眼已過十三載矣!”從“石頭補(bǔ)天”被棄,到賈寶玉第二次丟失“通靈寶玉”,這是什么時候的十三年呢?應(yīng)該是雍正皇帝從“大展幻術(shù)”登上皇位,到在圓明園暴亡的十三載,即雍正皇帝在位的十三年。因此,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的事兒,應(yīng)該是康熙皇帝駕崩、雍親王胤禛竊得皇位時的情景;仙僧把“通靈寶玉”擎在掌上長嘆一聲,應(yīng)該是雍正皇帝暴亡后、乾隆皇帝即位時的情景。這時候被廢皇太子胤礽,早已在雍正二年病逝。所以,賈寶玉(石頭)不應(yīng)該是胤礽的幻身。

綜上所述,“青埂峰”(清更封)的事兒應(yīng)該發(fā)生在康熙皇帝駕崩的時候,是雍親王胤禛更改了康熙皇帝的遺詔才取得皇位的。十三年后,雍正皇帝在圓明園暴亡,答應(yīng)弘晳一諾千金的“閶闔授賢,記用靈方”已經(jīng)不算數(shù)了,雍正皇帝的兒子弘歷登上了皇位,這便是乾隆皇帝。

這里所講的“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太荒唐無稽呀清朝更改密封遺詔)的事兒,應(yīng)該是雍正皇帝偷改康熙皇帝遺詔,竊取皇位的故事,以及他在位十三年死后,弘晳與弘歷爭奪皇位的較量。因此,書中的賈寶玉應(yīng)是弘晳的幻身;賈環(huán)應(yīng)是弘歷(乾隆皇帝)的幻身。

請看甄士隱在中秋之夜邀賈雨村飲酒的事兒,以及賈雨村所做的三首詩。

一日又中秋佳節(jié),士隱家宴已畢,乃又另具一席于書房,卻自己步月至廟中來邀賈雨村。

原來,雨村自那日見了甄家之婢,曾回顧他兩次,自為是個知己,便時刻放在心上。今又值中秋,不免對月有懷,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

未卜三生愿,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fēng)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脂硯齋評注:“這是第一首詩。后文香奩閨情皆不落空?!边@分明是說,后文中的香奩閨情由此開始,并暗示這香奩閨情的事兒就跟賈寶玉有關(guān)系。

雨村吟罷,因又思及平生抱負(fù),苦未逢時,及又搔首對天長嘆,復(fù)高吟一聯(lián),云:

玉在匱中求善價(jià),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

脂硯齋評注:“表過黛玉,則緊接上寶釵?!苯又衷u注:“前用二玉合傳,今用二寶合傳,自是書中正眼。”

仔細(xì)分析這首詩和脂硯齋這兩段評注,可以看出這首詩中藏有一個極深的秘密。什么秘密呢?就是這“玉”“釵”指的是什么?按脂硯齋的評注,這“玉”肯定是指林黛玉,這“釵”肯定是指薛寶釵?!皡T”,就是小柜字;“奩”,就是小箱子。奇怪呀!那為什么林黛玉和薛寶釵兩個大活人,一個裝在“匱”中,一個在裝“奩”中呢?

其實(shí)在這兒,作者把林黛玉擬為清朝一方玉質(zhì)的“皇帝之寶”,就是皇帝所用的御璽;把薛寶釵擬為一方金質(zhì)的“大清嗣天子寶”,就是皇太子所用的大印。“求善價(jià)”“待時飛”,就是放在“匱”和“奩”中的“皇帝之寶”“大清嗣天子寶”,尋求好的“價(jià)碼”,等待新的主人。這位新的主人是誰呢?他就是“時飛”?!皶r飛”是誰呢?就是賈雨村。前面交代過,葫蘆廟里住著的那位窮儒賈化(假話),字表時飛,別號賈雨村。書中寫道:

甄士隱邀賈雨村至家中,二人相聚歸坐,先是款斟慢飲,次漸談至興濃,不覺飛觥限斝起來。

當(dāng)時,街坊上家家簫管,戶戶弦歌,當(dāng)頭一輪明月飛彩凝輝。二人愈添豪興,酒到杯干。雨村此時已有七八分酒意,狂興不禁,乃對月寓懷口號一絕云:

時逢三五便團(tuán)圓,

滿把晴光護(hù)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

人間萬姓仰頭看。

士隱聽了大叫:“妙哉!吾每謂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飛騰之兆已見,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賀,可賀!”乃親斟一斗為賀。

一個窮困潦倒、淪落到賣字作文為生的窮儒,竟有如此的鴻鵠之志,一心想當(dāng)“人間萬姓仰頭看”的至尊,說明這個“窮儒”不是一般的人,一般的老百姓喝得再高,就是喝上一兩瓶六十度的二鍋頭,也不會、也不敢說這樣的醉話。這個窮儒賈雨村怎么敢作這樣的詩呢?說明他不是一般的老百姓。

實(shí)際上,賈雨村的這第三首詩,就是賈環(huán)所做的那首被賈赦稱為有“侯門氣概”的詩。

可能有人會說,何以見得,有什么證據(jù)?細(xì)分析,證據(jù)有五:

其一,賈環(huán)和賈雨村所做的詩,都是中秋賞月詩;

其二,這兩首詩,都是排在第三首詩的位置;

其三,這兩首詩,都是有“侯門氣概”的詩;

其四,賈雨村一個落魄的窮儒,膽子再大也不可能有此妄想,而賈環(huán)是“侯門”公子哥兒,有此野心是不奇怪的;

其五,按脂硯齋的評注說,寫這首詩的“賈雨村”是“奸雄”,即想當(dāng)“人間萬姓仰頭看”的人;而賈環(huán)正是后來“世襲”了這個前程的一輪“明月”。

上述現(xiàn)象說明,這絕對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作者這種巧妙地安排,明明是在告訴我們,從作詩的時間上:中秋;從詩的排序上:第三首;從第三首詩的內(nèi)容上:賞月詩;從詩的氣骨上:侯門氣概。這些信息,都說明了賈雨村和賈環(huán)所作賞月詩的相同之處。

脂硯齋在“時逢三五便團(tuán)圓”處評注:“是將發(fā)之機(jī)。”奇怪呀,這賞月明明是在中秋之夜,圓圓的月亮已經(jīng)“飛彩凝輝”了,怎么會是“將發(fā)之機(jī)”呢?說明這“將發(fā)之機(jī)”講的是事件將要發(fā)生的特定時間,肯定不是指這次賞月,一定是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這個日子之后將要發(fā)生的事兒。

脂硯齋在“滿把晴光護(hù)玉欄”處評注:“奸雄心事不覺露出?!逼婀盅剑@“滿把晴光護(hù)玉欄”怎么會露出了“奸雄”的心事呢?再看后面“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兩句就清楚了,原來在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之后的某個夜晚,將要“捧出”的才是“萬姓仰頭看”的那輪新的“明月”,才是不覺露出的“奸雄心事”。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之后的幾天中,將要發(fā)生的是什么事兒呢?說來也巧,就在中秋賞月后的第八天,的確發(fā)生了一件天大事兒。

脂硯齋說,《石頭記》主要寫的是“末世”的事兒,這“末世”的事兒就是一個王朝末尾時期的事兒。

據(jù)清史記載,雍正十三年農(nóng)歷八月二十三日晚上,雍正皇帝在圓明園暴亡。雍正皇帝去世后,新捧出的“萬姓仰頭看”的一輪“明月”,即這位新登基的皇帝是誰呢?無疑就是乾隆皇帝(弘歷)了。

就在此回中,作者還描寫出了賈環(huán)(弘歷)的模樣,說他生得“腰圓背厚,面闊口方,更兼劍眉星眼,直鼻權(quán)腮”。

脂硯齋在評注中憤怒地稱這個人是“莽、操遺容”。所謂“莽、曹遺容”,就是漢朝毒死漢平帝篡權(quán)奪位的王莽和三國時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二人的奸像。

無疑,作者筆下用賈環(huán)所影射的弘歷,就是這么一位篡權(quán)奪位的皇帝。你瞧,這事兒講得多隱蔽呀!

脂硯齋對賈環(huán)所作“中秋詩”和賈雨村作“中秋詩”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有一評注:“這首詩(指賈雨村的第三首詩)非本旨,不過欲出賈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詩起,用中秋詩收,又用起詩社于秋日,所嘆者三春也,卻用三秋作關(guān)鍵?!?/p>

這就是說,賈雨村的這首詩,還不是事情的本旨,是因?yàn)橐霈F(xiàn)賈雨村不得不有。用中秋詩起,用中秋詩收,說明這兩處的中秋詩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再加上秋日起詩社,明著講的是“三秋”,暗中感嘆的卻是“三春”,即“三春事業(yè)付東流”,就是說三年應(yīng)該取得的“事業(yè)”,像江河的水一樣付之東流了。你瞧,這事兒講得多繞彎兒呀!

像這樣的事兒在《紅樓夢》中還多著呢。要解析《紅樓夢》的秘密,必須從《紅樓夢》一書的要害處著眼。

《石頭記》不同于歷史上的其他小說,因?yàn)椤妒^記》中的文字,是“石頭”在歷盡人間悲歡離合后所做的“記錄”,后來是空空道人訪仙求道從大石旁經(jīng)過時看到了,才從大石上把《石頭記》抄錄回來問世傳奇的。抄錄了《石頭記》,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情僧”,把《石頭記》一書也改名為《情僧錄》。至吳玉峰題曰《紅樓夢》,東魯孔梅溪(曹棠村)則題曰《風(fēng)月寶鑒》?!昂笠虿苎┣塾诘考t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篡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在這篇“楔子”中,作者把《石頭記》在成書過程中的一些事兒,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包括“石頭”撰寫初稿,空空道人抄錄回來交到曹雪芹手里,空空道人、吳玉峰、曹棠村都起了什么自己喜歡書名,后來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題名《金陵十二釵》。這樣一個成書過程,前后銜接,敘述得當(dāng),言辭準(zhǔn)確,我們不可不信。

可是,脂硯齋在重評《石頭記》時,卻把《情僧錄》(空空道人起的書名)、《風(fēng)月寶鑒》(東魯孔梅溪即曹棠村起的書名)、《紅樓夢》(吳玉峰起的書名)、《金陵十二釵》(曹雪芹起的書名),統(tǒng)統(tǒng)棄之不用,依然堅(jiān)持自己早就起的并欣賞的書名——《石頭記》,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您讀后掩卷沉思不覺得奇怪嗎?

此書,脂硯齋始終堅(jiān)持書名叫《石頭記》,并在評注中明確標(biāo)注,《石頭記》是“本名”。可遺憾的是,《石頭記》八十回之后的部分不知道因什么緣故“迷失”。程偉元想出整部的《石頭記》,于是留心搜集八十回后的殘稿,數(shù)年后終于獲得十余卷,不知是原稿還是何人所續(xù),雖然文字漫漶,但故事情節(jié)基本能接上榫兒。于是,程偉元便邀請屢考不中的高鶚,把漫漶的殘稿整理并補(bǔ)齊全書,鐫版印刷時才把《石頭記》一書改名為《紅樓夢》。這是《石頭記》改書名為《紅樓夢》的第一次印刷出版。因此,我們根據(jù)書中這篇“楔子”的確切文字,可以認(rèn)為曹雪芹是繼承了《石頭記》原作者“石頭”的思想和初稿,用了十年的時間,經(jīng)過五次披閱增刪而成書的。

有人不禁要問:脂硯齋是何許人也?怎么這么霸道,人家曹雪芹辛辛苦苦增刪修改的小說,而且自己起了喜歡的書名《金陵十二釵》,脂硯齋為什么說變就變,說改就改,居然不用曹雪芹喜歡的書名《金陵十二釵》,而用他認(rèn)定的《石頭記》,誰給了他這么大的權(quán)力?這一問問得好,使我們的頭腦更加清醒。

就是啊,這《石頭記》不是大家認(rèn)定的曹雪芹撰寫的小說嗎?脂硯齋只不過是此書的一位評注者,他為什么有那么大的權(quán)力對此書說三道四,還居然把其他的書名都統(tǒng)統(tǒng)棄之不用,這其中就包括作者曹雪芹自己起的、自己喜歡的書名《金陵十二釵》,并且毫無商量的余地,而單單地選定了原來他自己喜歡的書名《石頭記》,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這正是我們一起要探討的問題。

在這部《石頭記》中,作者云山霧罩地大講什么女媧補(bǔ)天,神仙僧道,看似“滿紙荒唐言”,好像是游戲筆墨,實(shí)則隱藏著極大的秘密。這個極大的秘密作者不敢直說,可能有什么難言之隱,也可能怕有什么殺身之禍,于是用了幻語、隱語和諧音字,如果讀者不仔細(xì)地琢磨,就會看不明白。脂硯齋又怕人們弄不明白,就在書中關(guān)鍵文字處加了許多評注,引導(dǎo)讀者去思索和破解。這些分布在書中頁眉、行間、行旁,對書中所寫的事情,有一些精辟的帶解釋性的文字,這就是脂硯齋的“脂評”。

“脂評”就像是《紅樓夢》的密碼,給了我們研究和解析《紅樓夢》“滿紙荒唐言”的專用工具。如果有人通過脂硯齋這些評注文字的引導(dǎo),經(jīng)過一番思考,尋根求源,獨(dú)具慧眼,破解了《紅樓夢》中隱藏著的“補(bǔ)天”奧秘,那就是高人了,那就是“巨眼”了。這話可不是筆者說的,而是權(quán)威的評書人脂硯齋講的。

多少年來,《紅樓夢》的讀者都想解開書中的謎團(tuán)看個究竟,但都因?yàn)樽髡邔懽鳌都t樓夢》留下的準(zhǔn)確的可以參考的歷史材料太少,使讀者難以看到那段歷史的真相。人們只能憑著自己的感覺,在書中的字里行間尋找那段歷史的影子,所以要解析《紅樓夢》中隱藏著的謎團(tuán)就非常困難了。不過,《紅樓夢》的作者已經(jīng)為我們解析書中謎團(tuán)提了個醒兒,告訴我們“一緘書札藏何事”的事實(shí),脂硯齋還給了我們解開《紅樓夢》的密碼,那我們就具備了進(jìn)入《紅樓夢》這座迷宮的條件?,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用“脂硯齋評注”這個“密碼本”,趕快去解開《紅樓夢》那一個個隱藏著的秘密吧。

在您閱讀《紅樓夢》之前,先把《石頭記》這部書介紹給您。這是因?yàn)椤都t樓夢》最早的書名叫《石頭記》,只有《石頭記》中才有脂硯齋的“脂評”,沒有“脂評”的《紅樓夢》就不能對照著閱讀了。而且,還因?yàn)椤妒^記》與《紅樓夢》的個別章回題目略有不同。所以,我們在解析中,有時稱該書為《石頭記》,有時稱該書為《紅樓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伦市| 克山县| 上高县| 宁安市| 开封市| 宝兴县| 伽师县| 兴和县| 衡阳县| 靖西县| 澄迈县| 新密市| 泌阳县| 喜德县| 陆丰市| 荣昌县| 永善县| 株洲市| 吴江市| 晋州市| 兴海县| 新化县| 汶上县| 中阳县| 赞皇县| 博湖县| 古交市| 桐梓县| 高雄市| 阜南县| 彝良县| 固阳县| 潍坊市| 图木舒克市| 安图县| 芒康县| 扎赉特旗| 紫云| 安达市| 黑河市| 胶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