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遷徙與病原體
近20萬年前在非洲誕生的現今人類的祖先,在大約12.5萬年前離開非洲大陸,進入阿拉伯半島。這一時間比先前認為的要早幾萬年。這一學說主張,基于最近一年在阿拉伯半島出土的最新研究,變得強有力了。之后,在5萬至6萬年前,再有部分人類從阿拉伯半島遷徙到歐亞大陸,進而至澳大利亞大陸、北美和南美大陸。
遷徙之路想必異常艱險。穿過炎熱的沙漠和寒冷的雪原,橫渡看不見對岸的海洋,翻越崎嶇的山脈,披荊斬棘地進入幽深的森林。遷徙移動的動機是什么呢?
是已經吃光身邊的野生動物等食物,是被氣候和環境的變化所驅逐,還是在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的競爭中敗北而逃離?也有研究者認為,在非洲也有多種近親緣的靈長類動物,當時的人類祖先是為了避免它們的“動物源性感染”(第二章)而逃離非洲。
遷徙過程中,他們攜帶少量工具、武器和生活器具,將語言、技術、神話、音樂和信仰帶到新的土地上。也無意地攜帶些同行者,如老鼠、蟑螂、血吸蟲、虱子、跳蚤和寄生蟲等小動物。此外,大量看不見的細菌、病毒、原生動物和霉菌等微生物寄生在人和動物身上,也發生了遷移。
大多數微生物是無害的,但也有些微生物具有“病原性”而導致疾病。例如,病毒同時具有生物和非生物的特性,可引起諸如流感、風疹和皰疹等許多疾病。
細菌,英語稱為bacteria,是一種單細胞生物,通過分裂繁殖。細菌多姿多彩,如幽門螺桿菌和結核分枝桿菌等。此外,原蟲導致瘧疾和阿米巴痢疾。其他已知致病微生物還有諸如導致腳氣病的真菌、引發肺炎和恙蟲病的立克次氏體菌體。
許多微生物的宿主,在狩獵時代從野生動物轉移到人類,或在進入定居的農業生活后的時代,從牲畜轉移到人類。不斷開拓新土地的人類,為了適應氣候和新創造的文化,就讓身體不斷地進化。從野生動物和牲畜身上移住到人體的微生物也隨著宿主的進化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