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尋幽殊未歇
  • 楊焄
  • 2124字
  • 2021-05-21 17:16:48

陶淵明的父親

盡管從好友顏延之的《陶征士誄》、文集編纂者蕭統的《陶淵明傳》,至《宋書》《晉書》和《南史》等官修史籍,都敘述過陶淵明的生平經歷,但對其家世背景卻多有語焉不詳的地方,尤其是其父親的名號行跡,一概付之闕如。宋元以后出現的文獻則對此眾說紛紜,相繼出現過陶回、陶逸、陶敏等不同說法,又稱他曾經擔任過姿城太守或安城太守。然而這些記載均來歷不明,或于史籍無征,或與史傳齟齬,令人難以采信。

要考察陶淵明父親的情況,唯一可以放心依憑的資料,其實還是陶淵明本人在《命子》詩中所提到的“于皇仁考,淡焉虛止。寄跡風云,冥茲慍喜”。近現代學者就多據此立論,如丁福保的《陶淵明詩箋注》(醫學書局,1927年)在“寄跡風云”句下注云:“言身涉仕途也。”梁啟超的《陶淵明年譜》(收入梁啟超《陶淵明》,商務印書館,1923年)說:“先生父名無考,此云‘寄跡風云’,知必嘗仕宦?!惫胖钡摹短站腹澰姽{》(聚珍仿宋印書局,1926年)則稱:“靖節父不見于史,名爵無考。玩此詩意,蓋嘗為方鎮參佐也?!绷沃侔驳摹短諟Y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也同樣認為,這幾句是“說他父親雖然曾經‘寄跡風云’(身入宦途),卻能夠‘冥茲慍喜’(無論官位升降得失,都無喜怒之色)”。盡管各家所述并沒有牽強比附“姿城太守”一類的不實之詞,卻不約而同都認為陶父曾經有過一段仕宦經歷。究其原委,當與詩中“風云”一語息息相關,正如逯欽立在校注《陶淵明集》(中華書局,1979年)時所言,“古人常把當官叫作‘風云際會’,本之《易經·乾卦》‘云從龍,風從虎’”。

以“風云”喻指因應時勢以建功立業,確實是漢魏以來屢見不鮮的習語,可是以此來詮解陶詩,卻難免讓人疑竇頓生。原因其實很簡單,倘若真如上述諸家所推測的那樣,陶父曾經出仕任職,甚至位居方鎮參佐,那么在注重家世門第和仕宦經歷的晉宋時期,為什么那些早期傳記資料對此避而不談,其他史籍文獻中也都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可供追索呢?

其實“風云”一語可徑指自然風景。西漢枚乘在《柳賦》里形容柳樹枝葉繁茂,就說“出入風云,去來羽族”;東晉庾肅之的《山贊》描摹山中景致,有云“懸巖杳翳,神明攸居。官府風云,懷吐川渠”;齊梁時劉勰在《文心雕龍·神思》中刻畫作家的想象之功,謂其“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都是典型的例證。由此稍作引申,“風云”又可指隱逸山林而超脫塵俗。西晉陸云有《贈鄭曼季往返八首》組詩,其中《南衡》五章前有小序,介紹其主旨在于“言君子遁世不悶,以德存身”,隨即在第四章開篇就出現了“風云有作,應通山淵”的詩句;稍后牽秀的《王喬赤松頌》稱賞王子喬、赤松子等仙人,說他們能夠“齊跡風云,超遠姿微”;東晉葛洪在《抱樸子·內篇·明本》中指斥俗世昏亂,“彼有道者,安得不超然振翅乎風云之表,而翻爾藏軌于玄漠之際乎”;梁陳時徐陵的《山齋》中有“桃源驚往客”“寧辨漢將秦”數句,顯而易見源出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而詩中又提到“復有風云處,蕭條無俗人”。有時即使將“風”“云”二字分拆開來,仍然能夠表達同樣的意思,范曄的《后漢書·逸民傳贊》就曾以“遠性風疏,逸情云上”來概括隱士們的超脫性情。依照這樣的理解,再來仔細推敲陶淵明所說的“寄跡風云,冥茲慍喜”,恐怕是指其父淡泊名利而無意仕途,甘愿隱逸于鄉野山林,由此也就泯滅了各種喜怒之情。陶淵明在《祭從弟敬遠文》中提到自己和從弟兩人,“父則同生,母則從母,相及齠齔,并罹偏咎”。據古直在《陶靖節年譜》(《陶靖節詩箋》附錄)中考證,“父母分舉,正謂己髫年喪父,敬遠向齔喪母耳”,可以推知其父在陶淵明十二歲左右時就已去世,因而在早期各類文獻中名姓不彰、事跡無考,也就情有可原了。不過即便如此,對父親的嘉言懿行,陶淵明依然記憶猶新,否則也不會在《命子》詩中留下那樣的追憶了。他日后之所以會有棄官歸隱的決定,想來或多或少也受到父親立身處世方式的濡染熏陶。元人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在《命子》篇末引趙泉山的評論,雖然感嘆“靖節之父,史逸其名”,“其行事亦無從考見”,但同時又特別指出“其父子風規蓋相類”,于此也可得到進一步的印證。

如果再做深究,還有一些事情值得注意?!稌x書·隱逸傳》載有陶淵明叔父陶淡的生平,說他離群索居,“于長沙臨湘山中結廬居之”,為了躲避州郡長官的征辟,最后竟然逃入深山,“終身不返,莫知所終”。而在陶淡傳之后,緊接著就是陶淵明傳,叔侄兩人的行事也頗多相似,如前者“家累千金,僮客百數”,“終日端拱,曾不營問”,而后者則“不營生業,家務悉委之兒仆”。此外,陶淵明在《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中說自己“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長閉”,頗有孤高傲物的意味,但最后又鄭重致詞,“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將從弟視為心意相通的知己??上Ь催h不幸早逝,陶淵明為此又撰《祭從弟敬遠文》,著重表彰他“心遺得失,情不依世”的處世態度,又陳說他平日“絕粒委務,考槃山陰”的生活方式和“晨采上藥,夕閑素琴”的興趣愛好,而兩人志趣相投,以至“常愿攜手,置彼眾議”,敬遠無疑也是一位安貧樂道、遺世獨立的隱士。由此可見,隱逸儼然已經成為陶氏家族世代承襲的風尚,這也是考察陶淵明仕隱觀念時不容輕忽的一個方面吧。

原載2018年3月20日《文匯報·筆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平远县| 安塞县| 清丰县| 临潭县| 玉屏| 涡阳县| 延吉市| 吉木乃县| 茌平县| 十堰市| 定安县| 新宁县| 孟州市| 威远县| 施甸县| 蓬溪县| 茂名市| 南阳市| 山阴县| 来凤县| 崇仁县| 东阿县| 体育| 乐陵市| 乐平市| 海安县| 伽师县| 江孜县| 全州县| 额尔古纳市| 嘉兴市| 三江| 乐业县| 惠安县| 浠水县| 杭锦后旗| 佛教| 民权县| 四川省| 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