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5. 制作費

制作費上升,以及勞動方式改革與新冠

關于制作費,從這兩三年的各社問卷回答中可以看出上升趨勢非常明顯。其要因固然有“海外資本·視頻網站巨頭帶來的制作單價提升”,但更多則來自于人工費·管理費上升所導致的連帶效果。換言之,依靠《鐵臂阿童木》以來已被詬病多年的“過于廉價”的制作費,已經無法應對當前的動畫制作狀況。

制作費上升的原因多種多樣,各種原因綜合累積的結果導致了最終的上升。首先需要列舉的原因,是2000年代之后成年動畫的飛躍性增加所帶來的高品質作品需求,以及日本電視臺信號從模擬向高清數字轉移所帶來的高畫質需求。而這些要素的堆積使得制作難度水漲船高,造成了高技術水準的創作者數量不足的狀況(并由此出現報酬的高漲)。為了應對這一狀況,業內出現了加大人才投入的趨勢,而這一趨勢恰好與“勞動方式改革”(譯注:日本于2018年6月通過的法案,旨在從法律上限制長時間工作、消除正社員與非正社員的待遇差距等。該法案對一直以來勞動環境嚴苛的動畫業界造成巨大影響)一拍即合。對公司內的制作體系·制作排班進行的重新評估最終導致單部作品所需的現場制片人員增加、契約社員轉為正規雇傭、現存雇傭人員的工資體系重新評估等等變化。而這些變化都在導致成本增加的發生。動畫制作雖說原本就能在自家進行作業,但是需要先建立遠程辦公環境以及配套的管理機制,這造成成本的提升。再加上配音中斷和配音日程重排所帶來的音響相關業務的成本增加,多重負擔壓在了動畫公司身上。雖然當前每家公司都處于為了準時交片在努力奮斗的狀況,但這一狀況對于實際收支會造成多大的影響暫時還難以判斷。

動畫創作者實態調查2019與制作費的關系

2019年11月10日,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動畫人·演出協會(JAniCA)發布了《動畫創作者實態調查報告書2019》。報告中稱,相比于2009年的首次調查結果中動畫創作者[1]相較日本所有職業平均收入要低179.4萬日元的平均收入,此次調查結果所顯示的動畫創作者平均收入居然略高于所有職業的平均收入[圖表1-13]。而且考慮到動畫創作者的平均年齡要低7.15歲,實質上的收入優勢恐怕更大。此外,此處顯示的動畫創作者平均報酬僅體現動畫相關工作的勞動報酬,而勞動報酬以外的版權分成、著作權收入、講課費、漫畫、插畫、同人志、公司董事報酬、版稅等附加價值收入并未被統計在內。如果加上這些金額,動畫創作崗位的整體平均收入將會達到496.9萬日元,在各行業平均收入中位居中流。盡管我們無法直接解讀收入提升與制作成本上升的因果關系,但光看這一數字也可以得知,制作成本必將受到收入提升的巨大影響。雖然可以推測,2015年版的動畫創作者實態調查報告書所提及的動畫(譯注:為與意為動畫作品的“動畫”進行區分,我們使用繁體的“動畫”來表達為原畫清線和繪制中間畫的崗位))崗位與第二原畫崗位的低收入問題[2]仍然存在,但整體的動畫創作崗位或許已經超越了日本平均收入的均值。

[圖表1-13] 日本的動畫創作者與民間平均收入

來源:執筆人根據JAniCA與日本國稅廳民間平均收入統計調查數據制作圖表


[1] 動畫創作者指導演、總作畫監督、制片人、角色設計、作畫監督、3DCG動畫師、演出、分鏡、版權畫、背景美術、色彩設計、攝影、現場制片、原畫、動畫檢查、設計稿草圖原畫、上色、第二原畫、動畫、以及其他崗位。

[2] 《動畫創作者實態調查報告書2015》中所統計的各崗位平均收入為,1位導演648.6萬日元、2位總作畫監督563.8萬円、3位制片人542萬日元。相對的是19位第二原畫112.7萬日元、20位(最低)動畫111.3萬日元(2019版未列舉各崗位平均收入)。而動畫師(負責繪畫的崗位)之中,繼上述的總作畫監督之后,角色設定為510.4萬日元、作畫監督393.3萬日元、3DCG動畫師383.9萬日元、分鏡372.3萬日元、原畫281.7萬日元、設計稿草原260.7萬日元,顯示成階梯狀分布。另外,2019年版未列舉各崗位平均收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清市| 吉隆县| 思南县| 静安区| 达州市| 双流县| 偃师市| 利川市| 黄石市| 贵州省| 阳城县| 洛浦县| 谢通门县| 金堂县| 永安市| 庐江县| 乌拉特后旗| 宁安市| 临城县| 三亚市| 仁化县| 木里| 海阳市| 什邡市| 滦南县| 东明县| 哈巴河县| 卢氏县| 三都| 开封县| 柯坪县| 元江| 泰州市| 许昌市| 拉萨市| 巧家县| 阿克苏市| 昆山市| 吉安市| 宁远县|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