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S/T 5225-2016土工試驗規程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 1400字
- 2021-05-13 18:12:07
17.5 一個試樣多級加荷試驗
17.5.1 一個試樣多級加荷試驗的試樣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不固結不排水試驗(UU)應按本規程第17.2.1條第1款~第5款的規定進行;
2 固結不排水試驗(CU)應按本規程第17.3.1條第1款~第7款的規定進行,孔隙壓力閥及排水管閥均關閉。
17.5.2 一個試樣多級加荷試驗的試樣固結和剪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不固結不排水試驗(UU)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裝完試樣后,施加第一級周圍壓力,周圍壓力分2級~3級施加。
2)剪切應變速度取每分鐘為0.5%~1.0%,然后開始剪切。開始階段,以試樣應變每隔0.3%~0.4%測記軸向力和軸向位移讀數;當應變達3%以后,每隔0.7%~0.8%測記一次。
3)當軸向力穩定或接近穩定時,記錄軸向位移和軸向力讀數,停止剪切,將軸向壓力退至零。
4)施加第2級周圍壓力。此時軸向力因施加周圍壓力而增加,應重新調至原來讀數值,然后升高升降臺。當軸向力讀數微動時,表示試樣帽與軸向測力系統重新接觸,再按原剪切速率剪切,直至軸向力讀數穩定或接近穩定為止。
5)全自動三軸儀應按要求設置試驗參數,自動完成試驗。
6)應按本條第1款第4項的要求進行其余各級周圍壓力的試驗。最后一級周圍壓力下的剪切累積應變不應超過20%。
7)試驗結束后,關閉周圍壓力閥,盡快拆除壓力室罩,取下試樣稱量,并測定剪切后的含水率。
2 固結不排水試驗(CU)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安裝試樣后施加第一級周圍壓力,應按本規程第17.3.1條第8款、第9款規定進行試樣固結,待固結穩定后,關體變管閥或排水管閥。
2)應按本條第1款規定進行第1級試樣剪切。
3)第1級剪切完成后,軸向力退至為零。待孔隙壓力穩定后再施加第2級周圍壓力,并按本條第2款第1項的規定進行排水固結。
4)試樣固結穩定后,關體變管閥或排水管閥,使活塞與試樣帽接觸,記錄軸向位移讀數Δh2,此時試樣高度h2=h0-Δh2。按本規程第17.5.4條第1款第2項、第3項的規定進行剪切。
5)按本規程第17.5.4條第2款第3項的規定進行下一級周圍壓力下的試驗,最后一級周圍壓力下的剪切累積應變量應不超過20%。
6)全自動三軸儀按本規程第17.5.4條第2款第1項~第5項的要求設置試驗參數,自動完成試驗過程。
17.5.3 不固結不排水試驗施加第1級周圍壓力剪切時試樣的軸向應變和面積應按下列公式計算,軸向應變應精確至0.1%,面積應精確至0.1cm2:

式中:h0——試樣起始高度(cm);
Δh——試樣在剪切時的軸向變形(cm);
ε1——軸向應變(%);
A0——試樣起始面積(cm2);
Aa——試樣剪切時的面積(cm2)。
17.5.4 固結不排水剪切施加第1級周圍壓力后的試樣高度和面積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固結后試樣的高度和面積應按下列公式計算,高度應精確至0.01cm,面積應精確至0.1cm2:

2 剪切時試樣的軸向應變及面積應按下列公式計算,軸向應變應精確至0.1%,面積應精確至0.1cm2:

式中:hc——固結后試樣的高度(cm);
Δhc——固結變形量(軸向)(cm);
V0——試樣起始體積(cm3);
ΔV——固結排水量(cm3)。
17.5.4 施加第1級周圍壓力后,剪切終了時的高度和面積作為第2級周圍壓力下的起始高度和起始面積,依次類推。
17.5.5 主應力差、主應力比和孔隙壓力系數應按本規程第17.3.2條的規定計算。
17.5.6 不固結不排水剪應力與應變關系曲線(圖17.5.6-1)、固結不排水剪應力與應變曲線(圖17.5.6-2)、固結不排水剪的法向應力與剪應力曲線(圖17.5.6-3)。

圖17.5.6-1 不固結不排水剪應力與應變關系曲線

圖17.5.6-2 固結不排水剪應力與應變曲線

圖17.5.6-3 固結不排水剪的法向應力與剪應力曲線
17.5.7 一個試樣多級加荷試驗記錄應按表17.2.3-1、表17.2.3-2和表17.2.3-3填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