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7.5 一個試樣多級加荷試驗

17.5.1 一個試樣多級加荷試驗的試樣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不固結不排水試驗(UU)應按本規程第17.2.1條第1款~第5款的規定進行;

2 固結不排水試驗(CU)應按本規程第17.3.1條第1款~第7款的規定進行,孔隙壓力閥及排水管閥均關閉。

17.5.2 一個試樣多級加荷試驗的試樣固結和剪切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不固結不排水試驗(UU)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裝完試樣后,施加第一級周圍壓力,周圍壓力分2級~3級施加。

2)剪切應變速度取每分鐘為0.5%~1.0%,然后開始剪切。開始階段,以試樣應變每隔0.3%~0.4%測記軸向力和軸向位移讀數;當應變達3%以后,每隔0.7%~0.8%測記一次。

3)當軸向力穩定或接近穩定時,記錄軸向位移和軸向力讀數,停止剪切,將軸向壓力退至零。

4)施加第2級周圍壓力。此時軸向力因施加周圍壓力而增加,應重新調至原來讀數值,然后升高升降臺。當軸向力讀數微動時,表示試樣帽與軸向測力系統重新接觸,再按原剪切速率剪切,直至軸向力讀數穩定或接近穩定為止。

5)全自動三軸儀應按要求設置試驗參數,自動完成試驗。

6)應按本條第1款第4項的要求進行其余各級周圍壓力的試驗。最后一級周圍壓力下的剪切累積應變不應超過20%。

7)試驗結束后,關閉周圍壓力閥,盡快拆除壓力室罩,取下試樣稱量,并測定剪切后的含水率。

2 固結不排水試驗(CU)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安裝試樣后施加第一級周圍壓力,應按本規程第17.3.1條第8款、第9款規定進行試樣固結,待固結穩定后,關體變管閥或排水管閥。

2)應按本條第1款規定進行第1級試樣剪切。

3)第1級剪切完成后,軸向力退至為零。待孔隙壓力穩定后再施加第2級周圍壓力,并按本條第2款第1項的規定進行排水固結。

4)試樣固結穩定后,關體變管閥或排水管閥,使活塞與試樣帽接觸,記錄軸向位移讀數Δh2,此時試樣高度h2=h0-Δh2。按本規程第17.5.4條第1款第2項、第3項的規定進行剪切。

5)按本規程第17.5.4條第2款第3項的規定進行下一級周圍壓力下的試驗,最后一級周圍壓力下的剪切累積應變量應不超過20%。

6)全自動三軸儀按本規程第17.5.4條第2款第1項~第5項的要求設置試驗參數,自動完成試驗過程。

17.5.3 不固結不排水試驗施加第1級周圍壓力剪切時試樣的軸向應變和面積應按下列公式計算,軸向應變應精確至0.1%,面積應精確至0.1cm2

img

式中:h0——試樣起始高度(cm);

Δh——試樣在剪切時的軸向變形(cm);

ε1——軸向應變(%);

A0——試樣起始面積(cm2);

Aa——試樣剪切時的面積(cm2)。

17.5.4 固結不排水剪切施加第1級周圍壓力后的試樣高度和面積的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固結后試樣的高度和面積應按下列公式計算,高度應精確至0.01cm,面積應精確至0.1cm2

img

2 剪切時試樣的軸向應變及面積應按下列公式計算,軸向應變應精確至0.1%,面積應精確至0.1cm2

img

式中:hc——固結后試樣的高度(cm);

Δhc——固結變形量(軸向)(cm);

V0——試樣起始體積(cm3);

ΔV——固結排水量(cm3)。

17.5.4 施加第1級周圍壓力后,剪切終了時的高度和面積作為第2級周圍壓力下的起始高度和起始面積,依次類推。

17.5.5 主應力差、主應力比和孔隙壓力系數應按本規程第17.3.2條的規定計算。

17.5.6 不固結不排水剪應力與應變關系曲線(圖17.5.6-1)、固結不排水剪應力與應變曲線(圖17.5.6-2)、固結不排水剪的法向應力與剪應力曲線(圖17.5.6-3)。

img

圖17.5.6-1 不固結不排水剪應力與應變關系曲線

img

圖17.5.6-2 固結不排水剪應力與應變曲線

img

圖17.5.6-3 固結不排水剪的法向應力與剪應力曲線

17.5.7 一個試樣多級加荷試驗記錄應按表17.2.3-1、表17.2.3-2和表17.2.3-3填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安县| 郑州市| 宣威市| 永城市| 嫩江县| 荥阳市| 永胜县| 吉首市| 浪卡子县| 洛隆县| 铜山县| 萨嘎县| 铁岭县| 万年县| 龙山县| 安图县| 东乡县| 上饶市| 额尔古纳市| 深圳市| 永顺县| 樟树市| 泌阳县| 达拉特旗| 乐亭县| 九龙城区| 德阳市| 福州市| 七台河市| 南江县| 焦作市| 湘西| 惠来县| 邵阳县| 金阳县| 福州市| 双峰县| 长武县| 克什克腾旗| 康定县| 久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