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S/T 5225-2016土工試驗規程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
- 1857字
- 2021-05-13 18:12:06
17.3 固結不排水試驗(CU)
17.3.1 固結不排水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 打開孔隙壓力閥,使壓力室底座充水排氣,然后關孔隙壓力閥。將煮沸過的透水板滑入壓力室底座上,然后放上濕濾紙和試樣,試樣上端也放一濕濾紙及透水板。在試樣周圍貼上7條~9條浸濕的濾紙條,寬度為試樣直徑的1/5~1/6,濾紙條兩端與透水石連接。如要施加反壓力飽和試樣,所貼的濾紙條中間應斷開約1/4試樣高度,或自底部向上貼至3/4試樣高度處。
2 將橡皮膜套到試樣上,用橡皮圈將橡皮膜扎緊在壓力室底座上。
3 用軟刷子或雙手自下向上輕輕按撫試樣,以排除試樣與橡皮膜之間的氣泡。對于飽和軟黏土,可開孔隙壓力閥,使水徐徐流入試樣與橡皮膜之間,以排除夾氣,然后關閉。
4 打開排水管閥,使水從試樣帽徐徐流出以排除管路中氣泡,并將試樣帽置于試樣頂端。排除頂端氣泡,將橡皮膜扎緊在試樣帽上。
5 降低排水管,使其水面至試樣中心高程以下20cm~40cm,吸出試樣與橡皮膜之間多余水分,然后關排水管閥。
6 裝上壓力室罩并注滿水,關排氣閥,使排水管水面與試樣中心高度齊平,并測記其水面讀數,關排水管閥。
7 關閉排水閥,根據設定的參數施加周圍壓力,并調整負荷傳感器(或測力計)和軸向位移傳感器(或位移計)讀數。
8 打開孔隙壓力閥,測記穩定后的孔隙壓力讀數,打開排水管閥的同時開動秒表,按0min、0.25min、1min、4min、9min……時間測記排水管水面及孔隙壓力計讀數。排水管水面應置于試樣中心高度處。固結度應達到95%。繪制固結排水量與時間平方根曲線(圖17.3.1-1)。繪制固結排水量與時間對數曲線(圖17.3.1-2)。

圖17.3.1-1 固結排水量與時間平方根曲線

圖17.3.1-2 固結排水量與時間對數曲線
9 開體變管閥,讓試樣通過體變管排水,固結穩定標準是1h內固結排水量的變化不大于試樣總體積的1/1000或孔隙水壓力消散度達到95%以上。孔隙水壓力消散度應按式(17.3.1)計算,結果應精確至0.1%。

式中:U——排水開始后某一時刻的孔隙水壓力消散度(%);
ut——排水開始后某一時刻的孔隙水壓力(kPa);
ui——本級周圍壓力下的初始孔隙水壓力(kPa)。
10 固結完成后,關排水管閥或體變管閥,記下體變管或排水管和孔隙壓力的讀數。應按本規程表17.2.1規定的速率進行剪切。
11 若采用全自動三軸儀應按本條第1款~第10款的要求進行參數設置,開始試驗后自動采集數據。
12 應按本條第1款~第11款的規定進行其余試樣的試驗。
17.3.2 試驗結果整理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試樣的高度、面積、體積及剪切時的面積計算應按本規程表17.2.2的規定進行。
2 主應力差計算應按式17.2.2進行。
3 有效主應力比應按式(17.3.2-1)計算,結果應精確至0.01:

式中:——有效大主應力和有效小主應力(kPa);
σ1、σ3——大主應力與小主應力(kPa);
u——孔隙水壓力(kPa)。
4 孔隙壓力系數B和A應按式(17.3.2-2)、式(17.3.2-3)計算,結果應精確至0.01:

式中:u——試樣在周圍壓力下產生的初始孔隙壓力(kPa);
ud——試樣在主應力差(σ1-σ3)下產生的孔隙壓力(kPa)。
5 分別繪制主應力差(σ1-σ3)與軸向應變ε1的關系曲線(圖17.2.2-1);有效主應力比與軸向應變ε1的關系曲線(圖17.3.2-1)。孔隙水壓力u與軸向應變ε1的關系曲線(圖17.3.2-2)。以
為縱坐標,
為橫坐標,繪制有效應力路徑曲線(圖17.3.2-3)。

圖17.3.2-1 有效主應力比與軸向應變關系曲線

圖17.3.2-2 孔隙水壓力與軸向應變關系曲線
6 破壞點的取值應以(σ1-σ3)或的峰點值作為破壞點。如(σ1-σ3)和
均無峰值,應以應力路徑的密集點或按一定軸向應變(一般可取ε1=15%,經過論證也可根據工程情況選取破壞應變)相應的(σ1-σ3)或
作為破壞強度值。

圖17.3.2-3 應力路徑曲線(正常固結黏土)
7 強度包線繪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固結不排水剪切試驗,以法向應力σ為橫坐標,剪應力τ為縱坐標。在橫坐標上以為圓心,
為半徑(f注腳表示破壞時的值),繪制破壞總應力圓后,作諸圓包線(圖17.3.2-4)。該包線的傾角為內摩擦角φcμ,包線在縱軸上的截距為黏聚力ccu。
2)在固結不排水剪切中測孔隙壓力,則可確定試樣破壞時的有效應力。以有效應力σ′為橫坐標,剪應力為τ為縱坐標。在橫坐標軸上以為圓心,以
為半徑,繪制不同周圍壓力下的有效破壞應力圓后,作諸圓包線(圖17.3.2-4)。包線的傾角為有效內摩擦角φ′,包線在縱軸上的截距為有效黏聚力c′。

圖17.3.2-4 固結不排水剪強度包線
3)如各應力圓無規律,難以繪制各圓的強度包線,可按應力路徑取值,即以作縱坐標,
作橫坐標,繪制應力圓,做通過各圓頂點的平均直線(圖17.3.2-5),根據直線的傾角及在縱坐標上的截距,應按式(17.3.2-4)和式(17.3.2-5)計算φ′和c′:

式中:α——平均直線的傾角(°);
d——平均直線在縱軸上的截距(kPa)。

圖17.3.2-5 應力路徑包線
17.3.3 固結不排水試驗記錄應按表17.2.3-1、表17.2.3-2和表17.2.3-3填列。
- GB/T 50381-2018 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工程質量驗收標準
- 架空輸電線路荷載規范
- GB 51245-2017 工業建筑節能設計統一標準
- 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升級投資指南:指南 解讀 案例(2023年版)
- 海上風力發電場勘測標準
- GB/T51167-2016海底光纜工程驗收規范(英文版)
- DL/T 5491-2014 電力工程交流不間斷電源系統設計技術規程
- DL/T 5503-2015 直流換流站施工圖設計內容深度規定
- GB 51333-2018 厚膜陶瓷基板生產工廠設計標準
- GB50439-2015煉鋼工程設計規范(英文版)
- 建筑衛生陶瓷工廠節能設計標準
- GB/T 50436-2017 線材軋鋼工程設計標準
- 鄭州軌道交通安裝工藝運營需求標準
- GB50473-2008鋼制儲罐地基基礎設計規范(英文版)
- 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編制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