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8 低壓電器安裝工程

8.1 一般規定

8.1.1 本章適用于交流1200V及以下、直流1500V及以下的低壓電器安裝工程。

8.1.2 低壓電器安裝前的檢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設備銘牌、型號、規格應與被控制線路或設計相符。

2 外殼、漆層、手柄應無損傷或變形。

3 內部儀表、滅弧罩、瓷件、膠木電器應無裂紋或傷痕,螺絲應擰緊。

4 具有主觸頭的低壓電器,觸頭的接觸應緊密,接觸兩側的壓力應均勻,附件應齊全完好。

8.1.3 低壓電器的安裝高度,應符合設計規定;當設計無規定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落地安裝的低壓電器,其底部宜高出地面50mm~100mm。

2 操作手柄轉軸中心與地面的距離,宜為1200mm~1500mm;側面操作手柄與建筑物或設備的距離,不宜小于200mm。

8.1.4 低壓電器的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低壓電器可根據其不同的結構,采用支架、金屬板、絕緣板固定在墻、柱或其他建筑物構件上;金屬板、絕緣板應平整;當采用卡軌支撐安裝時,卡軌應與低壓電器匹配,并應用固定夾或固定螺栓與壁板緊密固定,不應使用變形或不合格的卡軌。

2 當采用膨脹螺栓固定時,應按產品技術要求選擇螺栓規格;其鉆孔直徑和埋設深度應與螺栓規格相符。

3 緊固件應采用鍍鋅制品,螺栓規格應選配適當,電器的固定應牢固、平穩。

4 有防震要求的電器應增加減震裝置;其緊固螺栓應采取防松措施。

5 固定低壓電器時,不得使電器內部受額外應力。

8.1.5 電器外部接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接線應按接線端頭標志進行。

2 接線應排列整齊、清晰、美觀,導線絕緣應良好、無損傷。

3 電源側進線應接在固定觸頭接線端;負荷側出線應接在可動觸頭接線端。

4 電器的接線應采用銅質或電鍍金屬防銹層的螺栓和螺釘,連接時應擰緊,且應有防松裝置。

5 外部接線不得使電器內部受到額外應力。

6 母線與電氣連接時,接觸面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母線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49的有關規定。連接處不同相的母線最小電氣間隙,應符合表8.1.5的規定。

表8.1.5 不同相的母線最小電氣間隙

img

8.1.6 蓄電池到達現場后,應在產品規定的有效保管期限內進行安裝及充電。不立即安裝時,其保管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酸性和堿性蓄電池不得存放在同一室內。

2 蓄電池不得倒置,開箱后不得重疊存放。

3 蓄電池應存放在清潔、干燥、通風良好的室內,應避免陽光直射;存放中,不應短路、受潮,并應定期清除灰塵。

4 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宜在5℃~40℃的環境溫度,且相對濕度低于80%的環境下存放;鋪鎮堿性蓄電池宜在-5℃~35℃的環境溫度,且相對濕度低于75%的環境下存放。蓄電池從出廠之日起到安裝后的初始充電時間超過6個月時,應采取充電措施。

8.1.7 蓄電池室的建筑工程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與蓄電池安裝有關的建筑物的建筑工程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的有關規定。當設備及設計有特殊要求時,尚應符合其特殊要求。

2 蓄電池安裝前,建筑工程及其輔助設施應按設計要求全部完成,并應驗收合格。

8.1.8 蓄電池室應采用防爆型燈具、通風電機,室內照明線應采用穿管暗敷,室內不得裝設開關和插座。

8.1.9 蓄電池直流電源柜訂貨技術要求、試驗方法、包裝及貯運條件,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電力系統直流電源柜訂貨技術文件》DL/T 459的有關規定。盤、柜安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盤、柜及二次回路接線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71的有關規定。

8.1.10 低壓電氣試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 50150的有關規定。

8.2 低壓斷路器安裝

8.2.1 低壓斷路器安裝前的檢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銜鐵工作面上的油污應擦凈。

2 觸頭閉合斷開過程中,可動部分與滅弧室的零件不應有卡阻現象。

3 各觸頭的接觸平面應平整;開合順序、動靜觸頭分閘距離等,應符合設計要求或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4 受潮的滅弧室,安裝前應烘干,烘干時應監測溫度。

8.2.2 低壓斷路器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低壓斷路器的安裝,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規定;當無明確規定時,宜垂直安裝,其傾斜度不應大于5°。

2 低壓斷路器與熔斷器配合使用時,熔斷器應安裝在電源側。

3 低壓斷路器操作機構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操作手柄或傳動桿的開、合位置應正確,操作力不應大于產品的規定值;

2)電動操作機構接線應正確;在合閘過程中,開關不應跳閘;開關合閘后限制電動機或電磁鐵通電時間的聯鎖裝置應及時動作;電動機或電磁鐵通電時間不應超過產品的規定值;

3)開關輔助接點動作應正確可靠,接觸應良好;

4)抽屜式斷路器的工作、試驗、隔離三個位置的定位應明顯,并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規定;

5)抽屜式斷路器空載時進行數次抽、拉應無卡阻,機械聯鎖應可靠。

8.2.3 低壓斷路器接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裸露在箱體外部且易觸及的導線端子應加絕緣保護。

2 有半導體脫扣裝置的低壓斷路器,其接線應符合相序要求,脫扣裝置的動作應可靠。

8.2.4 直流快速斷路器的安裝、調整和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安裝時應防止斷路器傾倒、碰撞和激烈震動;基礎槽鋼與底座間,應按設計要求采取防震措施。

2 斷路器極間中心距離及相鄰設備或建筑物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當不能滿足要求時,應加裝高度不小于單級開關總高度的隔弧板;在滅弧室上方應留有不小于1000mm的空間;當不能滿足要求時,在開關電流3000A以下斷路器的滅弧室上方200mm處應加裝隔弧板;在開關電流3000A以上斷路器的滅弧室上方500mm處應加裝隔弧板。

3 滅弧室內絕緣襯件應完好,電弧通道應暢通。

4 觸頭的壓力、開距、分段時間及主觸頭調整后滅弧室支持螺桿與觸頭間的絕緣電阻,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5 直流快速斷路器的接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1)與母線連接時,不應承受附加應力,母線支點與斷路器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1000mm;

2)當觸頭及線圈標有正、負極性時,其接線應與主回路極性一致;

3)配線時應使控制與主回路分開。

6 直流快速斷路器的調整和試驗,應符合下列規定:

1)軸承轉動應靈活,并應涂以潤滑劑;

2)銜鐵的吸、合動作應均勻;

3)滅弧觸頭與主觸頭的動作順序應正確;

4)安裝后應按產品技術要求進行交流工頻耐壓試驗,其試驗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 50150的規定,不得有擊穿閃絡現象;

5)脫扣裝置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整定值校驗,在短路或模擬短路情況下合閘時,脫扣置應能立即脫扣。

8.3 低壓隔離開關、刀開關、轉換開關及熔斷器組合電器安裝

8.3.1 隔離開關與刀開關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開關應垂直安裝,當在不切斷電流、有滅弧裝置或用于小電流電路等情況下,可水平安裝;水平安裝時,分閘后可動觸頭不應自行脫落,其滅弧裝置應固定可靠。

2 可動觸頭與固定觸頭的接觸應良好,大電流的觸頭或刀片宜涂電力復合脂。

3 雙投刀閘開關在分閘位置時,刀片應可靠固定,不得自行合閘。

4 安裝杠桿操作機構時,應調節杠桿長度,并應使操作到位且靈活,開關輔助接點指示應正確。

5 開關的動觸頭與兩側壓板距離應調整均勻,合閘后接觸面應壓緊,刀片與靜觸頭中心線應在同一平面,且刀片不應擺動。

8.3.2 直流母線隔離開關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垂直或水平安裝的母線隔離開關,其刀片均應位于垂直面上,在建筑構件上安裝時,刀片底部與基礎之間的距離,應符合設計或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當無明確要求時,不宜小于50mm。

2 刀體與母線直接連接時,母線固定端應牢固。

8.3.3 轉換開關和倒順開關安裝后,其手柄位置指示應與相應的接觸片位置相對應,定位機構應可靠,所有的觸頭在任何接通位置上應接觸良好。

8.3.4 帶熔斷器或滅弧裝置的負荷開關接線完畢后,檢查熔斷器應無損傷,滅弧柵應完好,且應固定可靠;電弧通道應暢通,滅弧觸頭各相分閘應一致。

8.4 低壓接觸器及電動機啟動器安裝

8.4.1 低壓接觸器及電動機啟動器安裝前的檢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銜鐵表面應無銹斑、油垢;接觸面應平整、清潔。可動部分應靈活無卡阻;滅弧罩之間應有間隙;滅弧線圈繞向應正確。

2 觸頭的接觸應緊密,固定主觸頭的觸頭桿應固定可靠。

3 當帶有常閉觸頭的接觸器與磁力啟動器閉合時,應先斷開常閉觸頭、后接通主觸頭;當斷開時應先斷開主觸頭、后接通常閉觸頭,且三相主觸頭的動作應一致,其誤差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4 電磁啟動器熱元件的規格應與電動機的保護特性相匹配;熱繼電器的電流調節指示位置應調整在電動機的額定電流值上,并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定值校驗。

8.4.2 低壓接觸器和電動機啟動器安裝完畢后,應進行下列檢查:

1 接線應正確。

2 應在主觸頭不帶電的情況下,啟動線圈間斷通電,主觸頭動作應正常,銜鐵吸合后應無異常響聲。

8.4.3 真空接觸器安裝前,應按下列要求進行檢查:

1 可動銜鐵及拉桿動作應靈活可靠、無卡阻。

2 輔助觸頭應隨絕緣搖臂的動作可靠動作,且觸頭接觸應良好。

3 按產品接線圖檢查內部接線應正確。

8.4.4 采用工頻耐壓法檢查真空開關管的真空度,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8.4.5 真空接觸器的接線,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接地應可靠。

8.4.6 可逆啟動器或接觸器,電氣聯鎖裝置和機械聯鎖裝置的動作均應正確、可靠。

8.4.7 星形、三角形啟動器的檢查、調整,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啟動器接線應正確;電動機定子繞組正常工作應為三角形接線。

2 手動操作的星形、三角形啟動器,應在電動機轉速接近運行轉速時進行切換;自動切換的啟動器應按電動機負荷要求正確調節延時裝置。

8.4.8 自耦減壓啟動器的安裝調整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啟動器應垂直安裝。

2 油浸式啟動器油面不得低于標定油面線。

3 減壓抽頭在65%~80%額定電壓下,應按負荷要求進行調整;啟動時間不得超過自耦減壓啟動器允許的啟動時間。

8.4.9 手動操作的啟動器,觸頭壓力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操作應靈活。

8.4.10 接觸器或啟動器應進行通斷檢查;用于重要設備的接觸器或啟動器應檢查其啟動值,并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規定。

8.4.11 變阻式啟動器的變阻器安裝后,應檢查其電阻切換程序、觸頭壓力、滅弧裝置及啟動值,并應符合設計要求或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8.5 控制器、繼電器及行程開關安裝

8.5.1 控制器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控制器的工作電壓應與供電電源電壓相符。

2 凸輪控制器及主令控制器,應安裝在便于觀察和操作的位置上;操作手柄或手輪的安裝高度,宜為800mm~1200mm。

3 控制器操作應靈活;檔位應明顯、準確。帶有零位自鎖裝置的操作手柄,應能正常工作。

4 操作手柄或手輪的動作方向,宜與機械裝置的動作方向一致;操作手柄或手輪在各個不同位置時,其觸頭的分、合順序均應符合控制器的開、合圖表的要求,通電后應按相應的凸輪控制器件的位置檢查電動機,并應運行正常。

5 控制器觸頭壓力應均勻;觸頭超行程不應小于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凸輪控制器主觸頭的滅弧裝置應完好。

6 控制器的轉動部分及齒輪減速機構應潤滑良好。

8.5.2 繼電器安裝的檢查,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開動部分動作應靈活可靠。

2 表面污垢和鐵芯表面防腐劑應清除干凈。

8.5.3 按鈕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按鈕之間的距離宜為50mm~80mm,按鈕箱之間的距離宜為50mm~100mm;當傾斜安裝時,其與水平的傾角不宜小于30°。

2 按鈕操作應靈活可靠、無卡阻。

3 集中在一起安裝的按鈕應有編號或不同的識別標志,“緊急”按鈕應有明顯標志,并應設保護罩。

8.5.4 行程開關的安裝、調整,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安裝位置應能使開關正確動作,且不應妨礙機械部件的運動。

2 碰塊或撞桿應安裝在開關滾輪或推桿的動作軸線上;對電子式行程開關應按產品技術文件要求調整可動設備的間距。

3 碰塊或撞桿對開關的作用力及開關的動作行程,均不應大于允許值。

4 限位用的行程開關,應與機械配合調整;并應確認動作可靠后再接入電路使用。

8.6 電阻器及變阻器安裝

8.6.1 電阻器的電阻元件,應位于垂直面上;電阻器垂直疊裝不應超過4箱;當超過4箱時,應用支架固定,并應保持適當距離;當超過6箱時應另列一組;有特殊要求電阻器,其安裝方式應符合設計規定;電阻器底部與地面間,應留有間隔,并不應小于150mm。

8.6.2 電阻器與其他電器垂直布置時,應安裝在其他電器的上方,電阻器與其他電器之間應留有間隔。

8.6.3 電阻器接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電阻器與電阻元件的連接應采用銅或鋼的裸導體,接觸應可靠。

2 電阻器引出線夾板或螺栓應設置與設備接線圖相應的標志;當與絕緣導線連接時,應采取防止接頭處的溫度升高而降低導線的絕緣強度的措施。

3 多層疊裝的電阻箱的引出線,應采用支架固定,并不應妨礙電阻元件的更換。

8.6.4 電阻器或變阻器內部不應有斷路或短路;其直流電阻值的誤差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8.6.5 變阻器轉換調節裝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轉換調節裝置移動應均勻平滑無卡阻,并應有與移動方向相一致的指示阻值變化的標志。

2 電動傳動的轉換調節裝置,其限位開關及信號聯鎖接點的動作應準確和可靠。

3 齒輪傳動的轉換調節裝置,可允許有半個節距的串動范圍。

4 由電動傳動及手動傳動兩部分組成的轉換調節裝置,應在電動及手動兩種操作方式下分別進行試驗。

5 轉換調節裝置的滑動觸頭與固定觸頭的接觸應良好,觸頭間的壓力應符合要求,在滑動過程中不得開路。

8.6.6 頻敏變阻器的調整,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頻敏變阻器的極性和接線應正確。

2 頻敏變阻器的抽頭和氣隙調整,應使電動機啟動特性符合機械裝置要求。

3 頻敏變阻器配合電動機進行調整過程中,連續啟動次數及總的啟動時間,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規定。

8.7 電磁鐵安裝

8.7.1 電磁鐵的鐵芯表面應清潔、無銹蝕。

8.7.2 電磁鐵的銜鐵及其傳動機構的動作應迅速、準確可靠,并應無卡阻現象。直流電磁鐵的銜鐵上應有隔磁措施。

8.7.3 制動電磁鐵的銜鐵吸合時,鐵芯的接觸面應緊密地與其固定部分接觸,且不得有異常響聲。

8.7.4 有緩沖裝置的制動電磁鐵,應調節其緩沖器道孔的螺栓,并應使銜鐵動作至最終位置時平穩、無劇烈沖擊。

8.7.5 采用空氣隙作為剩磁間隙的直流制動電磁鐵,其銜鐵行程指針位置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8.7.6 牽引電磁鐵固定位置應與閥門推桿準確配合,并應使動作行程符合設備要求。

8.7.7 啟動電磁鐵第一次通電檢查時,應在空載的情況下進行,空載電流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8.7.8 有特殊要求的電磁鐵,應測量其吸合與釋放電流,其值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及設計要求。

8.7.9 雙電機抱閘及單臺電動機雙抱閘電磁鐵動作應靈活一致。

8.8 熔斷器安裝

8.8.1 熔斷器及熔體的容量,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核對所保護電氣設備的容量與熔體容量相匹配;對后備保護、限流、自復、半導體器件保護等有專用功能的熔斷器,不得替代。

8.8.2 熔斷器安裝位置及相互間距離,應便于更換熔體。

8.8.3 有熔斷指示器熔斷器,其指示器應安裝在便于觀察側。

8.8.4 瓷質熔斷器在金屬底板上安裝時,其底部座應墊軟絕緣襯墊。

8.8.5 安裝具有多種規格的熔斷器,應在底座旁標明規格。

8.8.6 有觸及帶電部分危險的熔斷器,應配齊絕緣抓手。

8.8.7 帶有接線標志的熔斷器,電源線應按標志進行接線。

8.8.8 螺旋式熔斷器的安裝,其底座不得松動,電源應接在熔芯引出的端子上。

8.9 蓄電池組安裝

8.9.1 閥控式密封鉛酸蓄電池組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蓄電池安裝前,應按下列規定進行外觀檢查:

1)蓄電池外觀應無裂紋、無損傷;密封應良好,應無滲漏;安全排氣閥應處于關閉狀態;

2)蓄電池的正、負端接線柱應極性正確,應無變形、無損傷;

3)應檢查透明蓄電池槽的極板無嚴重變形;槽內部件應齊全、無損傷;

4)連接條、螺栓及螺母應齊全。

2 清除蓄電池表面污垢時,對塑料制作的外殼應用清水或弱堿性溶液擦拭,不得用有機溶劑清洗。

3 蓄電池組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蓄電池放置的基架及間距應符合設計要求;蓄電池放置在基架后,基架不應有變形;基架宜接地;

2)蓄電池在搬運過程中不應觸動極柱和安全排氣閥;

3)蓄電池安裝應平穩,間距應均勻,單體蓄電池之間的間距不應小于5mm;同一排、列的蓄電池槽應高低一致,排列應整齊;

4)連接蓄電池連接條時應使用絕緣工具,并應佩戴絕緣手套;

5)連接條的接線應正確,連接部分應涂以電力復合脂。用力矩扳手緊固螺栓時,力矩值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6)有抗震要求時,其抗震設施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牢固可靠。

4 蓄電池組的引出電纜的敷設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68的有關規定;電纜引出線正、負極的極性及標識應正確,且正極應為赭色,負極應為藍色。蓄電池組電源引出電纜不應直接連接到極柱上,應采用過渡板連接。電纜接線端子處應有絕緣防護罩。

5 蓄電池組的每個蓄電池應在外表面用耐酸材料標明編號。

6 蓄電池組安裝完畢后,應按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充電,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充電前應檢查蓄電池組及其連接條的連接情況;

2)充電前應檢查并記錄單體蓄電池的初始端電壓和整組電壓;

3)充電期間,充電電流應可靠,不得斷電;

4)充電期間,環境溫度應為5℃~35℃,蓄電池表面溫度不應高于45℃;

5)充電過程中,室內不得有明火,通風應良好。

7 蓄電池組安裝完畢投運前,應進行完全充電,并應進行開路電壓測試和容量測試。

8 達到下列條件之一時,可視為完全充電:

1)蓄電池在環境溫度5℃~35℃條件下,以(2.40V± 0.01V)/單體的恒定電壓、充電電流不大于2.5I10(A)充電至電流值5h穩定不變;

2)充電后期充電電流小于0.005C10(A);

3)符合產品技術文件完全充電要求。

9 完全充電的蓄電池組開路靜置24h后,應分別測量和記錄每只蓄電池的開路電壓,測量點應在端子處,開路電壓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不得超過表8.9.1的規定。

表8.9.1 開路電壓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差值

img

10 蓄電池容量測試應符合下列規定:

1)蓄電池在環境溫度5℃~35℃的條件下應完全充電,然后應靜放1h~24h,當蓄電池表面溫度與環境溫度基本一致時,應進行10h率容量放電測試,應以0.1C10(A)恒定電流放電到其中一個蓄電池電壓為1.80V時終止放電,并應記錄放電期間蓄電池的表面溫度t及放電持續時間T

2)放電期間應每隔一個小時測量,并記錄單體蓄電池的端電壓、表面溫度及整組蓄電池的端電壓;在放電末期應隨時測量;

3)在放電過程中,放電電流的波動允許范圍為規定值的±1%;

4)實測容量Ct(A·h)應用放電電流I(A)乘以放電持續時間T(h)計算;

5)當放電期間蓄電池的表面溫度不為25℃,可按下式將實測放電容量折算成25℃基準溫度時的容量:

img

式中:t——放電開始時蓄電池的表面溫度(℃);

Ct——當蓄電池的表面溫度為t℃時實際測得的容量(A·h);

C25——換算成基準溫度(25℃)時的容量(A·h);

0.006——10h率放電的容量溫度系數;

6)放電結束后,蓄電池應盡快進行完全充電;

7)10h率容量測試第一次循環不應低于0.95C10,在第三次循環內應達到1.0C10,容量測試循環達到1.0C10可停止容量測試。

11 蓄電池組的開路電壓和10h率容量測試有一項數據不符合本規范的規定時,此組蓄電池應為不合格。

12 在整個充、放電期間,應按規定時間記錄每個蓄電池的電壓、表面溫度和環境溫度及整組蓄電池的電壓、電流,并應繪制整組充、放電特性曲線。

13 蓄電池充好電后,應按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使用與維護。

8.9.2 鎘鎳堿性蓄電池組應符合下列規定:

1 蓄電池安裝前應按下列規定進行外觀檢查:

1)蓄電池外殼應無裂紋、損傷、漏液等現象;

2)蓄電池正、負端接線柱應極性正確,殼內部件應齊全無損傷;有孔氣塞通氣性能應良好;

3)連接條、螺栓及螺母應齊全,應無銹蝕;

4)帶電解液的蓄電池,其液面高度應在兩液面線之間;防漏運輸螺塞應無松動、脫落。

2 清除蓄電池表面污垢時,對塑料制作的外殼應用清水或弱堿性溶液擦拭,不得用有機溶劑清洗。

3 蓄電池組的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

1)蓄電池放置的平臺、基架及間距應符合設計或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蓄電池放置在基架后,基架不應有變形;基架宜接地;

2)蓄電池安裝應平穩,間距應均勻,單體蓄電池之間的間距不應小于5mm;同一排、列的蓄電池應高低一致,排列應整齊;

3)連接蓄電池連接條時應使用絕緣工具,并應佩戴絕緣手套;

4)連接條的接線應正確,連接部分應涂以電力復合脂;螺栓緊固時,應用力矩扳手,力矩值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5)有抗震要求時,其抗震設施應符合設計規定,并應牢固可靠。

4 蓄電池組引線電纜的敷設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168的有關規定。電纜引出線正、負極的極性及標識應正確,且正極應為赭色,負極應為藍色。蓄電池組電源引出電纜不應直接連接到極柱上,應采用過渡板連接。電纜接線端子處應有絕緣防護罩。

5 蓄電池組的每個蓄電池應在外表面用耐堿材料標明編號。

6 配制電解液應采用化學純氫氧化鉀,其技術文件應符合表8.9.2-1的規定。配制電解液應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

7 電解液的密度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8 配制和存放電解液應用鐵、鋼、陶瓷或琺瑯制成的耐堿器具,不得使用配制過酸性電解液的容器。

9 配液時,應將堿慢慢傾入水中,不得將水倒入堿中。配制的電解液應加蓋存放并沉淀6h以上,應取其澄清液或過濾液使用。對電解液有懷疑時應化驗,其標準應符合表8.9.2-2的規定。

10 注入蓄電池的電解液溫度不宜高于30℃;當室溫高于30℃時,應采取降溫措施。其液面高度應在兩液面線之間。注入電解液后宜靜置2h~4h后再初充電。

11 配液工作應由具有施工經驗的技工操作,操作人員應戴專用保護用品,并應設專人監護。

12 工作場地應備有含量3%~5%的硼酸溶液。

13 蓄電池的初充電應按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初充電期間,其充電電源應可靠,不得斷電;

2)初充電期間,室內不得有明火,通風應良好;

3)裝有催化栓的蓄電池應將催化栓旋下,待初充電完成后再重新裝上;

4)帶有電解液并配有專用防漏運輸螺塞的蓄電池,初充電前應取下運輸螺塞換上有孔氣塞,并檢查液面不應低于下液面線;

5)充電期間電解液的溫度范圍宜為20℃±10℃;當電解液的溫度低于5℃或高于35℃時,不宜進行充電。

14 蓄電池初充電應達到產品技術文件所規定的時間,同時單體蓄電池的電壓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

15 蓄電池初充電結束后,應按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做容量測試,其容量應達到產品使用說明書的要求,高倍率蓄電池還應進行倍率試驗,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在3次充、放電循環內,放電容量在20℃±5℃時不應低于額定容量;

2)用于有沖擊負荷的高倍率蓄電池倍率放電,在電解液溫度為20℃±5℃條件下,應以0.5C5電流值先放電1h情況下繼以6C5電流值放電0.5s,其單體蓄電池的平均電壓,超高倍率蓄電池不得低于1.1V;高倍率蓄電池不得低于1.05V;

3)按0.2C5電流值放電終結時,單體蓄電池的電壓應符合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電壓不足1.0V的電池數不應超過電池總數的5%,且最低不得低于0.9V。

16 充電結束后,應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調整液面至上液面線。

17 在制造廠已完成初充電的密封蓄電池,充電前應檢查并記錄單體蓄電池的初始端電壓和整組總電壓,并應進行補充充電和容量測試。補充充電及其充電電壓和容量測試的方法應按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不得過充、過放。

18 放電結束后,蓄電池應盡快進行完全充電。

19 在整個充、放電期間,應按規定時間記錄每個蓄電池的電壓、電解液溫度和環境溫度及整組蓄電池的電壓、電流,并應繪制整組充、放電特性曲線。

20 蓄電池充好電后,應按產品技術文件的要求進行使用和維護。

表8.9.2-1 氫氧化鉀技術文件

img

表8.9.2-2 堿性蓄電池用電解液標準

img

續表8.9.2-2

img

8.10 工程驗收

8.10.1 工程交接驗收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活動部件動作應靈活可靠,聯鎖傳動裝置應動作正確。

2 蓄電池室及其通風、采暖、照明等裝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3 蓄電池組的絕緣應良好,絕緣電阻不應小于0.5MΩ。

4 極板應無嚴重彎曲、變形及活性物質剝落。

5 應測量蓄電池正、負極對地電壓和整組開路電壓,然后通過計算得出整組蓄電池對地絕緣電阻值。可按下式計算:

img

式中:Rg——整組電池對地絕緣電阻值;

Rv——電壓表內阻值;

V1——蓄電池正端對地電壓;

V2——蓄電池負端對地電壓;

V——蓄電池正、負端對地電壓。

8.10.2 驗收時,提交資料和文件應符合本規范第3.0.14條的規定,并應提交下列資料:

1 充、放電記錄及曲線。

2 材質化驗報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浩特市| 黄陵县| 峨山| 吉林市| 连江县| 雅江县| 南岸区| 东莞市| 赤壁市| 泰顺县| 浑源县| 新密市| 吉木乃县| 江山市| 喀喇沁旗| 孟连| 修水县| 泽普县| 广丰县| 和田市| 临海市| 南澳县| 湾仔区| 延吉市| 新竹县| 长沙市| 南宫市| 无锡市| 凤台县| 濮阳县| 成都市| 合山市| 玛沁县| 锡林郭勒盟| 饶河县| 林州市| 揭东县| 沁阳市| 定襄县| 五峰|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