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食忌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對于食物的禁忌,中國的先民們也不例外。

《禮記·內(nèi)則》篇中記載了食用動物的若干禁忌:“不食雛鱉,狼去腸,狗去腎,貍?cè)フ梗萌ュ辏ナ祝嗳ツX,魚去乙,鱉去丑。”

雛鱉就是幼小的鱉。古人不吃雛鱉,當(dāng)然是因為它幼小的緣故。《國語·魯語》篇中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公父文伯飲南宮敬叔酒,以露睹父為客。羞鱉焉,小,睹父怒,相延食鱉,辭曰:‘將使鱉長而后食之。’遂出。文伯之母聞之,怒曰:‘吾聞之先子曰:“祭養(yǎng)尸,饗養(yǎng)上賓。”鱉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魯大夫辭而復(fù)之。”

魯國的大夫公父文伯請魯國貴族南宮敬叔飲酒,請另一位魯國大夫露睹父為“客”,即這次酒宴中最尊貴的上賓。“羞”是進(jìn)獻(xiàn)的意思,給露睹父端上來的鱉個頭兒很小,露睹父大怒,眾人相請食鱉的時候,露睹父悻悻地說:“等鱉長大以后我再來吃吧。”從這句話可知,這只鱉毫無疑問是一只雛鱉,違反了“不食雛鱉”的禁忌。

說完這句話,露睹父就退席了。文伯的母親聽說這件事后,生氣地教訓(xùn)兒子說:“吾聞之先子曰:‘祭養(yǎng)尸,饗養(yǎng)上賓。’”“先子”指過世的公公,“尸”指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這句話的意思是:祭祀的時候要尊重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宴會上要尊重最尊貴的上賓。“鱉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你為上賓露睹父進(jìn)獻(xiàn)鱉的時候使用的是什么禮節(jié),讓他如此憤怒呢!

這次食鱉事件導(dǎo)致的后果非常嚴(yán)重,文伯的母親竟然把兒子趕出了家門,五天之后,別的大夫為文伯求情,母親才讓兒子回了家。

著名學(xué)者鐘叔河曾經(jīng)評價過這一事件:“客嫌酒菜是惡客,這是歷來對露睹父的看法。‘等甲魚長大再來吃’,悻悻然的神氣也太現(xiàn)形。但轉(zhuǎn)念一想,吊起人的胃口卻不讓滿足,也是很缺德的。”

這一評價不準(zhǔn)確,露睹父退席并非因為鱉小,“吊起人的胃口卻不讓滿足”,而是因為違反了“不食雛鱉”的禁忌。

食鱉還有一個禁忌,就是“鱉去丑”。“丑”指鱉竅,也就是鱉的肛門,這是不能食用的。

“狼去腸”:狼的腸子不能食用。

“狗去腎”:狗的腎不能食用。

“貍?cè)フ埂保贺傌埱凹沟娜獠荒苁秤谩?/p>

“兔去尻”:“尻”指屁股,兔子屁股上的肉不能食用。

“狐去首”:狐貍的頭不能食用。

“豚去腦”:小豬的腦子不能食用。《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了一個故事:“晉侯夢與楚子搏,楚子伏己而盬其腦,是以懼。子犯曰:‘吉。我得天,楚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盬(gǔ),用嘴吸。晉侯夢見跟楚王搏斗,楚王伏在自己身上吸食自己的腦子,醒來后非常恐懼。晉國大臣子犯為晉侯解夢,說道:“這是吉利之兆。國君您仰面向天,意味著得到了上天的眷顧;而楚王伏身向下,意味著服罪。”

子犯所說的“吾且柔之矣”,杜預(yù)注解說:“腦所以柔物。”腦子可以使物體變得柔軟。古人認(rèn)為腦屬陰,食之陰柔。宋元間學(xué)者俞琰在《席上腐談》一書中寫道:“今人熱皮必用豬腦,欲其柔也。昔有人食豬腦一具,期年手足軟弱,不能下榻,遂成癱瘓,乃知《內(nèi)則》與《左傳》之說皆不誣矣。”由此可知元代有用豬腦熟皮子的工藝。

“魚去乙”:鄭玄注解說:“乙,魚體中害人者名也,今東海容魚有骨名乙在,目旁,狀如篆乙,食之鯁人,不可出。”按照這種解釋,“乙”就是魚鰓旁邊的骨頭,因為長得像篆文的“乙”字,故稱“乙”。這里的骨頭不能食用。

以上這些不能食用的部分,據(jù)鄭玄說是因為“皆為不利人也”。

《禮記·內(nèi)則》接著寫道:“牛夜鳴則庮;羊泠毛而毳,膻;狗赤股而躁,臊;鳥皫色而沙鳴,郁;豕望視而交睫,腥;馬黑脊而般臂,漏;雛尾不盈握,弗食。舒雁翠,鵠、鸮胖,舒鳧翠,雞肝,雁腎,鴇奧,鹿胃。”

“牛夜鳴則庮”:“庮(yóu)”本指腐爛木頭的臭味。牛如果在夜里叫喚,它的肉就惡臭。

“羊泠毛而毳,膻”:“泠毛”指長毛糾結(jié)在一起,“毳(cuì)”指細(xì)毛零落。羊如果細(xì)毛零落,長毛糾結(jié),它的肉就膻。

“狗赤股而躁,臊”:“赤股”指后腿內(nèi)側(cè)無毛。狗如果后腿內(nèi)側(cè)無毛,又奔跑急躁的話,它的肉就臊。

“鳥皫色而沙鳴,郁”:“皫(piǎo)”指鳥的毛色暗淡沒有光澤,“沙鳴”形容鳴聲嘶啞,“郁”形容腐臭之味。鳥兒如果毛色暗淡,鳴聲又嘶啞,它的肉就腐臭。

“豕望視而交睫,腥”:“望視”指遠(yuǎn)視;“交睫”指上下睫毛相交;“腥”不是指腥味,而是指豬肉中有像米粒一樣的星星點點的息肉。豬如果作遠(yuǎn)視之貌,上下睫毛相交,這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米星豬,豬肉中寄生著絳蟲。

“馬黑脊而般臂,漏”:“黑脊”指馬脊發(fā)黑;“般臂”指前脛有雜斑;“漏”通“螻”,即螻蛄,螻蛄有臭味。馬如果背脊發(fā)黑,前小腿有雜斑,它的肉就會散發(fā)出像螻蛄一樣的臭味,也就是潰瘍之肉。

“雛尾不盈握,弗食”:幼鳥的尾巴還沒有長到用一只手可以握持的,不能食用。

“舒雁翠”:古時把鵝稱作“舒雁”,“翠”指翠尾肉,即尾巴上的肉。鵝尾巴上的肉不能食用。

“鵠、鸮胖”:“鵠(hú)”是天鵝,“鸮”是貓頭鷹一類的鳥,“胖”指兩脅之側(cè)的薄肉。天鵝和貓頭鷹兩脅之側(cè)的薄肉不能食用。

“舒鳧翠”:古時把鴨子稱作“舒鳧”,也叫“鶩(wù)”,“趨之若鶩”這個成語就是諷刺成群的人像鴨子一樣跑過去。鴨子尾巴上的肉不能食用。

“雞肝”:雞肝不能食用。

“雁腎”:雁的腎不能食用。

“鴇奧”:“鴇(bǎo)”是現(xiàn)存鳥類中體型最大、身體最重的一種,雌雄不易分辨,古人觀察不仔細(xì),認(rèn)為這種鳥只有雌的,沒有雄的,雌鳥要生育,只要別的品種的鳥向它求偶,它就會答應(yīng),然后上演一番轟轟烈烈的交配大戲,因此將鴇鳥認(rèn)作最淫蕩的鳥類,移用于妓院老板娘身上,稱作“老鴇”。“奧”指藏在最深奧處的脾臟和胃。鴇鳥的脾臟和胃不能食用。

“鹿胃”:鹿的胃也不能食用。

以上這些不能食用的部分,據(jù)鄭玄說是因為“亦皆為不利人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認(rèn)為馬肝有毒,因此也不能食用。據(jù)《史記·封禪書》記載,方士少翁被漢武帝封為文成將軍,但因為法術(shù)不靈被殺,漢武帝不愿承認(rèn)自己被欺騙,假稱“文成食馬肝死”。東漢學(xué)者王充在《論衡·言毒》篇中寫道:“火困而氣熱,血毒盛,故食走馬之肝殺人,氣困為熱也。”

古人食肉的禁忌之多之細(xì),哪里是今天的人們所能夠想象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霄县| 温州市| 东乡| 都江堰市| 遵义市| 宜兴市| 叙永县| 福州市| 邵武市| 封开县| 元阳县| 临洮县| 仲巴县| 昭苏县| 阜康市| 富源县| 张掖市| 南部县| 宜宾市| 成武县| 青阳县| 普洱| 福海县| 屯门区| 临澧县| 七台河市| 宁晋县| 公安县| 逊克县| 二连浩特市| 遂宁市| 台前县| 孟村| 抚宁县| 普安县| 巩留县| 当阳市| 洛南县| 新丰县| 蒙自县|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