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個被“淘汰”的人體器官
- (日)坂井建雄
- 2582字
- 2022-09-09 16:15:47
第一章 從頭到腳的“退化”
1 從不撒謊的費洛蒙:犁鼻器
每當電視畫面中出現一位氣質出眾、美艷絕倫的女性時,人們常常會說:“她渾身散發著費洛蒙[1]!”
費洛蒙,是產生于生物體內的一種信息化學物質,分泌至體外后,可在同類生物中激發某種行為。以昆蟲為例:蜂王釋放出的費洛蒙可抑制其他雌蜂的卵巢發育,或促進雌蜂的發育變化;蟻群更是以善用費洛蒙著稱,它們擁有復雜的社會結構,螞蟻之間能夠通過費洛蒙相互傳遞信息。
據考證,最早進化出犁鼻器的是兩棲動物。及至爬行動物出現后,包含蜥蜴、蛇類在內的有鱗目動物的犁鼻器已經十分發達,取代嗅上皮成了最重要的嗅覺器官。蜥蜴和蛇將分叉的舌頭快速地從口中伸出又縮回,這一動作可以有效地將空氣中的氣味和費洛蒙聚集到分布在口腔內左右兩側的犁鼻器中。
哺乳動物為了更多地接收費洛蒙,有時會做出一些獨特的表情。馬翹起上唇,看上去像在微笑;貓伸出舌頭,憨態可掬。
其實這些行為均屬于裂唇嗅反應。
那么人類是否具備利用費洛蒙進行交往的能力呢?
實際上,人類的費洛蒙及其分泌路徑是否存在,目前尚無定論,在進化過程中,人類大腦內接收費洛蒙的部位也已經消失了。人們認為漂亮的女演員能夠吸引眾多粉絲,是由于其散發出的性費洛蒙帶來了性吸引力,其實對于人類而言,“她渾身散發著費洛蒙”只能是一句玩笑,或是一種臆想。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犁鼻器作為收集費洛蒙的器官,人類雖已不再使用,卻仍保留了它的一部分。其位置位于鼻中隔軟骨的兩側,是一個2~7毫米的卷葉狀器官。過去,犁鼻器收集到的費洛蒙信號可通過一條與鼻子收集嗅覺信號所不同的專有神經通路傳導至大腦。為什么說是過去呢?那是因為,由犁鼻器向大腦傳達信息的神經通路現在已經完全消失、不起任何作用了。這一神經通路在出生之前的胎兒腦中偶有存在,但在出生后的成長過程中會逐漸退化。
人類已經無法接收費洛蒙,犁鼻器卻依然存在,這一現象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一般的氣味,是由鼻腔嗅上皮中感知氣味的嗅細胞傳遞至大腦皮層的。犁鼻器與此不同,是一種特殊的嗅覺器官,其位置有的在鼻腔內(人類),有的在上頜(狗、馬),因物種不同而千差萬別。
費洛蒙對犁鼻器的感覺細胞形成刺激,產生電信號,經由神經傳導至大腦中控制身體本能的下丘腦。
大腦接收到這一刺激,繼而引發生理行為。實際上,雖然人類的犁鼻器已經失去傳導神經,但可以肯定的是,性費洛蒙能夠激發感受器電位[2]。還有一種理論認為,人體內分泌出的某種神經傳導物質,能夠影響自主神經的活動,但這一理論目前尚未被證實。
有趣的是,人體的精巢中也存在一部分感覺細胞,能夠接收除費洛蒙以外的某種氣味——人類的精子能夠感知到卵子的氣味。卵子的氣味只是一種普通的味道,但在某種意義上卻可以看作是一種費洛蒙的味道。
直至現在,大多數哺乳動物依舊通過費洛蒙來辨別敵人、伙伴、同類、異性,但人類的犁鼻器已經退化。原因眾說紛紜,其中最獲認可的一種理論認為,這與人類社會群體的形成有關。
哺乳動物分泌出的性費洛蒙與主觀意識無關,僅在特定的時期——發情期到來時用以吸引異性。然而人類的雄性并不存在發情期,不需要在特定時期為了搶奪雌性而與其他雄性爭斗。
與費洛蒙及犁鼻器之類有賴于本能的方法相比,人類在進化的道路上掌握了通過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語言可以傳遞更為詳細的信息,不僅能夠維持群體的和諧,更可向異性表達自己的感情,或直接告知對方排卵日期。
也就是說,人類不再需要可能導致群體混亂的性費洛蒙,因此也不再需要犁鼻器。或許,人類之間的山盟海誓也正是因此而產生的。
與費洛蒙相比,語言能夠傳遞大量的信息。以集體狩獵為例,通過語言,狩獵經驗可以以數據的方式傳遞給子輩、孫輩。也就是說,與費洛蒙等一次性信息交流方式不同,語言可使人類即便在死后也能夠將自己積累的信息傳遞下去。昔日的人類與捕食動物相比,沒有鋒利的爪牙作為戰斗武器,身體機能也大為不如。但正是由于語言的發達,人類社會群體獲得了飛躍性的發展,逐漸壯大起來。
而哺乳動物的犁鼻器,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漸固定成為接收費洛蒙的器官。大部分的哺乳動物保留了犁鼻器的功能,只有人類等高等靈長類動物、一部分蝙蝠,以及鯨魚等水生哺乳動物的犁鼻器逐漸退化。
這些犁鼻器退化的動物之間存在著共通之處,它們或是擁有費洛蒙以外的信息交流方式,又或是生活在無法接收費洛蒙的環境之中。犁鼻器退化的原因,多與生活方式的改變或環境的變化有關。
在非洲、亞洲舊大陸繁衍生息的舊世界猴[3]與人類相同,其犁鼻器雖然保留了下來,卻不再發揮任何功能。
然而,狐猴等原猴類以及普通狨等新世界猴,不僅保留了犁鼻器,其犁鼻器還發揮著作用。
這一差異的出現與犁鼻器中是否存在V1R基因[4]有關。最新的研究發現,原猴類擁有數十至數百個V1R基因,新世界猴約有7個,而廣泛分布于舊大陸的食蟹獼猴等舊世界猴體內要么沒有,要么至多只有幾個。為何新世界猴的犁鼻器已幾乎失去用途,其細胞中卻還保留有V1R基因呢?其中的原因目前尚在研究之中。
此前多次有人提出人類身上存在著類費洛蒙物質。例如,有人認為,女性的腋下會分泌出無味的性周期同步費洛蒙。
以雌獅為例,性周期同步費洛蒙是一種可使群體繁殖期同步的化學物質。雌獅在同一時期發情,則生產期也相應趨同,雌獅可共同授乳,共同防御敵人,由此提高群體的生存率。
人類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在同一場所生活的女性,月經周期會逐漸同步。然而在后續調查中也發現,月經周期與性周期同步費洛蒙之間并不存在相關性。
在進化的歷程中,一些功能一旦失去便無法再次獲得,就結果而言,人類的犁鼻器雖然保留了下來,卻幾乎不再會派上用場。
更何況人類是一種能夠通過語言及智慧、知識,構建相互關系,形成社會群體的生物,人與人之間更存在著為維護關系而產生的“善意”的謊言。從不撒謊的費洛蒙,以及接收費洛蒙的犁鼻器,不僅毫無用武之地,有時反而可能會幫倒忙。
只不過,盡管犁鼻器已在進化的過程中退化,像馬、貓臉上出現的裂唇嗅反應一般的假笑,卻或許還會在人類社會中存續下去。
[1] pheromone的音譯,學名信息素。——編者注
[2] 指感受器由感覺刺激引起的漸變的非傳導性電位變化。——譯者注
[3] 靈長目分為原猴亞目和簡鼻亞目(別名類人猿亞目),也有個非正式的分類法,是將靈長目分為5類:原猴類、新世界猴、舊世界猴、類人猿和人類。其中,原猴類屬于原猴亞目,后4類屬于簡鼻亞目。——編者注
[4] 費洛蒙受體的一種,通過費洛蒙受體,動物可以感受其他個體所傳遞的信息。——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