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發生的事在整個京城傳開了,不少官員都心里膽寒,這令人恐懼的錦衣衛如今要明目張膽的放到地方上去,以后的日子可就不是天高皇帝遠了。
一群官員聚集在一起商量著怎么才能阻止這事的發生,但都沒有辦法,方平拿出的證據讓這些人手足無措。
督查院里幾個都御史也心神不寧,朱棣的這一招等于是削弱了督查院的職權,別看他們平時督查各個布政司的官員,其實也和下邊的人多少有些來往,多少都知道點隱情,一時間也在商量著對策。
冬季的京城還是很寒冷的,做完這些事的方平還是老樣子每天教導著朱瞻基,雙耳不聞窗外事,仿佛這事就和他沒關系。
大雪如約而至,朱高熾在自己的屋子里烤著炭火,朱瞻基跑了過來,被自己的媳婦拉住,害怕他不小心摔倒。
“爹,你有沒有出去運動,老師看見了,又要找皇爺爺說道你。”
“你個小子沒大沒小的,有這么貶低你老爹的嗎?”
“老師說過生命在于運動,要多運動才行,每天我都會和幾個伴伴玩耍。”
“你老師就不是個正緊人,他搞出的那么大的事情,現在還幸災樂禍的逍遙,真不知道他膽子怎么那么大。”
朱瞻基也是舔著嘴笑著,經過這么長時間的教導方平的一言一行都看在朱瞻基眼里,不同于傳統儒家的禮教,方平的教育方式有些放任式,搞的朱瞻基特別喜歡和方平待在一起。
“爹,老師說天冷了,今天做好吃的,問你要不要過去。”
“方平那小子又搞什么名堂?你問過你皇爺爺了嗎?”
“問過了,皇爺爺也要去,瞻基這才過來問你去不去?”
“去,怎么不去,那小子的便宜不占白不占。”
朱高熾一家人就這樣懶散的取找方平。
方平的住處外一群錦衣衛圍在外邊,屋里熱氣朝天,桌上擺放著各種食材,中間一個小銅鍋,正冒著熱氣,鍋里的水已經煮沸,水里翻滾著一些青綠的蔥料。
周圍坐著朱棣還有朱高煦和朱高燧,幾人在這里聊著家常。
慢悠悠前來的朱高熾一家,進門就看了里面的人,拜過朱棣后也坐在桌邊。
“今天一家人熱鬧熱鬧,方平你哪里搞來的火鍋。”
“這不天冷了,自己就想吃了,就讓身邊的幾個太監搞了這么一個鍋過來。”
“你倒是會享受啊”
“一般吧,可惜沒有辣椒,不然弄成四川火鍋在這冬天吃著才爽呢。”
吃過四川火鍋的朱高熾一下子就敞開了話匣子,給朱棣說了很多四川火鍋的吃法。
一旁的朱高煦和朱高燧兩兄弟奇怪的看著老大滔滔不絕,很是疑惑老大這是怎么了,四川火鍋有這么好吃嗎?自己怎么沒吃過,老大又是什么時候吃的,兩人對朱高熾都很迷茫,感覺現在越來越看不懂老大了。
朱棣心里也好奇,他是沒吃過四川火鍋,但是他知道一定是方平帶他去的。
“老大,四川火鍋真有那么好吃嗎?”
“父皇,兒臣吃過,真的好吃,現在看著這白水的涮鍋感覺沒什么意思。”
“你急什么,大明遲早都會有的。”
口味吃叼了的朱高熾明白朱棣的意思,辣椒現在還在美洲呢,大明的海軍才出航,等以后遲早會有。
“人都到齊了,大家一起動筷子。”
朱棣招呼眾人開動,只有朱高煦和朱高燧有點拘謹的,畢竟他們不知道和方平在一起久了就是這個樣子。
“熱乎的羊肉就是好吃,還有這豆腐和蘿卜。”
幾人相繼贊嘆這手藝。
“狗兒,上幾壇酒來。”
吃火鍋怎么能沒有酒,作為戎馬一生的帝皇酒這東西真沒少喝。
酒杯在桌上輾轉,除了太子妃張氏和年幼的朱瞻基沒喝意外,其他的全都喝高了。
“改天我找點牛肉過來嘗嘗鮮。”
“你小子別得寸進尺啊,牛是大明的耕種工具,大明現在經不起這么糟蹋。”
朱棣迷糊這眼對方平說著。
“陛下放心,小的知道,現在牛在大明還是稀缺,日后北伐以后,把整個蒙古草原變成大明的畜牧場,大明就可以不缺牛了。”
“好,那就這么定了。”
方平和朱棣兩人就這么糊涂的決定了以后北方草原的事情,喝高了的朱高煦和朱高燧也迷糊的聽著兩人的決定。
飯后人都散去,方平也回屋休息。
又是按例的朝會,方平本來就告假不去的,結果被朱棣強行拖了過去。
“有本啟奏,無本退朝。”
兵部倒是遞上了西平候沐晟率兵征討八百大甸得勝的捷報,朱棣高興的賞賜了一番。
同時戶部又以鈔法不通,是因出鈔太多、收斂無法為由,請求暫行計口食鹽納鈔法。
“夏原吉,你身為戶部尚書你怎么看這事?”
“臣以為,朝廷應該停止計口食鹽納鈔法,百姓紛紛對此深感不便。”
“那就罷了計口還原與納鈔法吧。”
方平對于大明的一些事物現在都有一些了解了,這食鹽納鈔法,就是朝堂對食鹽的控制,以彌補對邊軍的補貼,反正不管他的事,一副高高掛起的模樣。
朱棣刮了方平一眼,隨后就宣布由于河南布政司有一群害群之馬,現在已經被刑部處理,河南之地缺少官員,朕讓方平去當衛輝府知府。
朝堂上直接就炸開了鍋,不少吏部的言官直接以不和朝制抵制,遭到朱棣的反對。
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以后要進行跟多的改革,必須要找個地方試點,現在有河南這個現成的地方正好使用,知府這官級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管理一方正好可以讓方平放手去干。
方平也是一臉茫然,自己怎么就成了知府,自己又幾斤幾兩還是清楚的,管理那么大的一片地自己真的不行,正要婉拒就被朱棣的眼神給懟了回來。
散朝以后,朱棣叫來方平:“方平,日后你就是衛輝府知府,你放手去干,只要別搞的天怒人怨就行了。”
朱棣話是這么說,方平哪里有膽子敢這么干啊,謝過之后問:“陛下,你給臣知府的位子,臣未必做的好啊,要不你換個人去怎么樣?”
“你小子又想偷奸耍滑了,朕要你去衛輝府試點,你們不是有句話說事實勝于雄辯嗎?真要你做出一番成績,來為以后的改革鋪路。”
方平這才明白朱棣的意思,還不是讓自己沖在前面,自己坐收漁利。
“那陛下要什么要的成績?”
“富強的成績,如今河南一地衛所已經改變,朕還要慢慢的整頓整個大明,你可別讓朕失望。”
“臣明白了。”
方平回去后直接找了不少書籍惡補一些知識,拿出重點記錄下來,為以后執政有個準備。
“父皇,你直接給方平一個知府是不是太高了?”
“不高,這次處理屯田一事就可以看出方平還是有能力的,只是我們不習慣而已,現在讓他當個知府若是能富強一方,日后其他地方也可照模照樣的學習。”
“父皇英明。”
“這里邊就讓方平放手去做,你到時候多注意點。”
“好的父皇。”
朱棣在這里給朱高熾交代了一些事情。
幾日下來方平這里都不平靜,朱高熾連番的過來詢問各種問題,朱瞻基也想跟著方平去河南。
反而朱棣找方平的時候少了,因為他知道方平在準備一些東西,所以沒去打擾。
眼看著快要過春節了,春節一過方平就要走馬上任了,京城沉侵在新春佳節的氣氛中。
秦淮河畔,彩船蕩漾,沿途不少百姓都在準備著新春的賀禮。
方平帶著幾個隨身的錦衣衛穿著便裝四處游蕩,來到大明這么長時間都沒有好好的看過這繁華的京城。
京城不愧是京城,現在北京還沒修建,按照歷史的記載也要明年朱棣才會修建北京的宮殿,所以現在的南京就是大明最繁華的地方。
這里南臨江南,文人氣息很重,到處都可以見到一些吟著小詩的學士,四處的風月場所也大門敞開。
當然這里也少不了紈绔子弟,這也是朱棣要安排錦衣衛跟隨方平的原因,萬一有不開眼的找事,正好順手處理了。
在一座茶坊里,方平喝著茶水,吃著小點,聽著前方說書人說著水滸傳,耳旁傳來幾個學士的討論。
“謝學士的文采非凡,現在又在編撰永樂大典,待書成之日,晚生定要去購置一套放于家中珍藏。”
方平聽到這幾人人的談話會心一笑,現在的永樂大典可能和以前不一樣了,自己帶了那么多書過來,要編輯也要重新編輯,沒個十年八年的想都別想。
不過解縉這人倒是有文采,自己當初還把他從紀綱手里拉了出來,也算的上對他有救命之恩,年后就要去河南,手上沒幾個可用的人,到時候可以找朱棣要過來陪自己去河南。
想到這里,方平起身給了小二茶水錢就回去找朱棣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