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1954

{1月}

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的要求,確定出版社當年的工作方針和中心任務是:“繼續認真地有組織有計劃地學習過渡時期黨的也是國家的總路線,領會總路線的精神與實質,并結合實際工作,向廣大群眾大張旗鼓地開展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宣傳,為實現國家總路線、總任務,發揮出版工作的積極性,進一步落實上級為地方出版社規定的出版方針:‘出版與實際聯系,先進經驗與當地情況相結合。’”

{4月}

出版總署頒發《關于圖書版本記錄的規定》,出版社據此制定了執行辦法,逐步完善了本版圖書的版本記錄。

{6月12日}

《人民日報》發表文化部副部長陳克寒《關于出版社工作的某些問題》一文,指出:“解放以來,我國書籍出版工作有了長足發展,但還遠遠落后于國家和人民的需要。”出版社除組織編輯部對這篇文章進行認真學習外,并就制訂好選題計劃、做好組稿工作等問題,結合實際,進行討論,定出了改進措施。

{7月}

為適應宣傳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需要,出版社及時集中地編輯出版了金照編寫的《國家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工人學習課本》、陳元方編寫的《怎樣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張思俊編寫的《給職工店員講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等書。

{9月4日}

全社遷入新落成的辦公大樓,工作條件得到改善。到9月底,職工人數增至104人。

{10月15日}

(一)隨著大區一級行政機構的撤銷,西北人民出版社改組為陜西人民出版社。胡海任社長,郭霖任副社長。張思俊調北京工作。同時調北京工作的還有曾怡彬、張嵐英。調進的有原大區西北畫報社的美術工作人員和攝影工作人員楊維功、衛王象等人。

(二)陜西人民出版社的出書范圍是:(1)結合地方需要的政治讀物。(2)推動和指導本省工農業生產的科學知識讀物。(3)推動和指導本省文化、教育、衛生工作的讀物。(4)研究本省工作、歷史和自然情況的有價值的讀物。(5)反映本省人民生活的文藝作品、本省人民革命斗爭故事及有意義的民間故事。(6)本省美術作品。

{11月1日}

陜西人民出版社上報省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員會,從1955年1月起,將《西北工人》半月刊改為周刊,將32開的書本形式改為4開報紙形式,并每月增加8開單面畫刊一張。省文化教育委員會于11月30日函復:“中央文化部出版事業管理局批復,同意《西北工人》自1955年起改為周刊。”

{11月}

陜西人民出版社制定《編輯出版方針和工作任務、編輯工作人員職責及工作條例》,并宣布施行。(一)編輯出版方針和工作任務為:根據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任務和黨的七屆四中全會決議精神,編輯出版時事、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學知識各項讀物,為當前和今后的國家建設和革命斗爭服務。(二)以本省廣大工農群眾和工礦、農村基層干部為主要讀者對象,兼顧城鄉初中程度以下的讀者(初中、高小畢業生)及小學教師,根據主觀條件適當照顧其他各方面讀者(兒童、中學教師)的需要。出版物必須堅決貫徹地方化、通俗化、群眾化的原則。(三)編輯人員分為總編輯、主任編輯、編輯、助理編輯四級,審稿分為編輯初審、主任編輯復審、總編輯決審三個階段,并具體明確了各級編輯人員的責任和工作要求。

[綜述]

全年編輯出版圖書85種(包括重版書23種)。政治經濟讀物有《民族政策講話》《怎樣做調解工作》《怎樣當鄉人民代表》《廠礦團課輔助教材》《一個山區農業生產合作社——杜家石溝農業生產合作社》《馬廷海農業生產合作社》等;農業生產科技讀物有《西北的紫花苜蓿》《西北的豌豆象》《怎樣務蘋果》等;文教衛生讀物有《怎樣進行勞動教育》、西北衛生部副部長張查理編寫的《常見的病和常用的藥》《怎樣養娃》等;文藝讀物有《張老漢賣余糧》、《王老九的詩》(增訂本)、蘇一萍的《如兄如弟》、秦腔《法門寺》《鍘美案》等;音樂有《花兒選》等;連環畫有《水土保持圖解》等;年畫有《西安鐘樓》《工農聯盟》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佳木斯市| 土默特左旗| 修文县| 公安县| 栖霞市| 海安县| 师宗县| 会同县| 五河县| 永仁县| 漠河县| 莫力| 开平市| 邢台市| 柘城县| 封开县| 新竹市| 阳西县| 丽江市| 环江| 阳信县| 中卫市| 镶黄旗| 正宁县| 兴城市| 资中县| 吕梁市| 永新县| 东阿县| 武乡县| 邵武市| 封丘县| 图木舒克市| 获嘉县| 从化市| 恩施市| 南康市| 新和县| 清苑县| 文山县| 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