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958
- 陜西人民出版社70年大事記(1951-2021)
- 《陜西人民出版社71年大事記》編委會
- 1490字
- 2021-04-23 10:28:12
{2月}
靳瀚恢、王福里、李羽、惠北宮、張祥瑞、陳思遷、張潤海、王繼洲、陳丙午、魏揚之等被下放到榆林專區子洲縣馬蹄溝鄉參加勞動鍛煉。時間一年。
{3月15日}
文化部在上海召開全國出版躍進會議。文化部副部長陳克寒在會議結束時做了題為《鼓足干勁,爭取出版工作大躍進,更好地為生產大躍進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報告。林理明參加了這次會議,回社后向全社干部做了傳達。
{4月17日}
經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批準,正式成立了“東風文藝出版社”。出書范圍是:主要反映當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風貌和新人新事的小說、散文、詩歌、特寫、電影文學、戲劇、青少年兒童文學,以及古典文學、文藝理論和歷代文學史等。
根據國家緊縮機構、增產節約的精神,在不增加干部編制和不增加財政開支的原則下,對外只掛一個“東風文藝出版社”的牌子,便于組稿和聯系作家,對內日常編輯工作仍由文藝讀物編輯室負責。
{8月12日}
經陜西省文化局批準,正式編輯出版《陜西畫報》,為月刊,龍行任主編,徐鎖任副主編。《陜西畫報》是通俗的綜合性刊物,圖文并茂,8開本,20面。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新聞圖片、造型藝術和其他藝術形式,密切配合黨在各個時期的重大任務,宣傳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來的新人新事,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
{8月25—28日}
由陜西人民出版社牽頭召開西北五省(區)出版社會議,研究課本委托代印發行工作。會后發了《陜甘寧青新省(區)關于課本出版工作協作會議座談紀要》。
{9月5日}
根據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關于縣委向〈陜西畫報〉推薦特約攝影記者的通知》,致函各縣(市)委宣傳部,請他們推薦特約攝影記者,為畫報供稿。
{10月21日}
李巧玲被出版社選為出席“陜西婦女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代表。
{10月}
根據中共陜西省委《關于大力提倡寫作,全黨辦出版工作的決定》,先后派出編輯干部幫助渭南、漢中、三原、戶縣、咸陽等20個地、縣(市)建立了編寫小組。
{12月}
(一)根據文化部《關于出版單位進行群眾性的出書質量檢查的通知》,編輯部集中時間對所出圖書的質量進行了全面檢查,發現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片面追求數量,嚴重忽視質量,如《文化百寶箱叢書》先后編輯出版了60多種,大多是剪編報刊的文章,造成重復浪費現象。
(二)為了響應中央關于大煉鋼鐵的號召,全社職工自己動手,在出版社大院內建造了兩座土法煉鐵爐。
[綜述]
全年編輯出版各類圖書600多種。主要有: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編選的《陜西新民歌三百首》,收入了全省各地創作的歌頌共產黨、歌頌毛澤東同志、歌頌社會主義總路線的優秀新民歌300首。杜鵬程著的長篇小說《在和平的日子里》,反映寶成鐵路建設工地的沸騰生活,描寫一群在斗爭中成長的英雄人物(這本書1959年、1978年兩次修訂再版,印刷發行18萬冊)。出版社編輯的宣傳總路線讀物以及詩傳單、歌片、圖片等27種,印刷發行165萬冊(張)。《兒童模范作文》《兒童模范日記》共印刷發行200萬冊。
政治理論讀物有時逸之編著的《怎樣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劉端棻著的《論兩類矛盾》、郭琦著的《論民主的階級實質》;文化教育讀物有張西堂著的《尚書引論》、馬華編的《成語歷史故事》、出版社編的《看圖識字》(上、下冊);農業生產和科技讀物有西北農學院教學試驗農場編的《農業技術措施叢書》(包括農作物、果樹、蔬菜、苗圃、畜牧、農具六種);文藝讀物有魏鋼焰著的詩集《草鞋進行曲》,出版社編的《陜西革命斗爭故事叢書》中的《打寨子》《榆木炮》,農民作者趙希文著的大型秦腔現代劇《一罐銀元》;美術讀物有陜西省群眾藝術館編的《速寫》和《素描》,李梓盛、修軍、康師堯等創作的《農村壁畫》,連環畫有周有恒改編、胡祖清繪畫的《飛毛腿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