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特載

在市委四屆十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贠建民

(2020年1月17日)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特殊而重大。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刻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明確提出了今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省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對全省經濟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大家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

剛才,盧小亨同志對全市去年經濟工作做了全面回顧,對今年經濟工作進行了具體安排。下面,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明確奮斗目標,保持發展定力,增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全省重要經濟增長極的信心和決心

2020年,是慶陽發展進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年,我們既要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牢牢守住底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按照省委新的要求,抓住利好機遇,開創發展新局,奮力建設全省重要經濟增長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今年必須實現的底線性任務,打好收官之戰需要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作為重點貧困地區、生態脆弱地區、經濟基礎薄弱地區,如期打贏三大攻堅戰,還面臨不少困難。全省剩下的8個深度貧困縣,我市就占其一,17.5萬貧困人口,我市占到8.5%,尚未脫貧的28個貧困村和1.5萬貧困人口,都是堅中之堅、難中之難;雖然各級干部建設生態文明的共識已經形成,防治環境污染力度不斷加大,但由于基礎工作薄弱、歷史欠賬較大,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馬蓮河、蒲河等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態治理任重道遠;政府債務、企業違約、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等潛在風險仍然較多,必須未雨綢繆、主動出手,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新的一年,對我們來說,既是決勝期,也是攻堅期。需要我們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守住思維底線、任務底線、風險底線,以必勝的信心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

建設全省重要經濟增長極,是省委對慶陽發展的時代重托,是全市上下必須為之奮斗的重要目標。在2018年1月24日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慶陽代表團審議時,省委書記林鐸同志對我市提出了“在加強黨的建設上走在前列,在打好脫貧攻堅戰上走在前列,在培育現代化產業體系上走在前列,在推動老區鄉村振興上走在前列,在持續保障改善民生上走在前列”的“五個走在前列”要求;在去年全省第三季度高質量發展約談會上,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慶陽要“扛任務、扛指標、扛責任,為全省經濟做貢獻”;今年1月10日,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慶陽代表團審議時,林鐸書記再次強調慶陽要建設全省重要經濟增長極。省委對慶陽發展的奮斗目標與工作要求,與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精神高度對標,深度契合慶陽在全省的戰略地位和目前的發展方位,既是一以貫之的,又不斷賦予新的內涵。

建設全省重要經濟增長極,不僅是因為我們慶陽蘊含著豐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氣資源,而且是因為經過歷屆黨委、政府和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市在全省率先發展的趨勢逐漸形成,經濟增長極的作用初見端倪。如果說過去我們可以稱作是全省的一個經濟增長極,主要是指經濟總量多年位居全省第二;而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增長極,不僅經濟的體量要大,而且要表現在增長的穩定性、產業的現代化、發展的高質量、輻射帶動的極化效應上。可以說,當前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目標,也更有條件實現這個目標。這是必須在我們全市上下、各級各部門樹牢的一個思想共識。

從基礎條件看,經過近幾年的夯基壘臺,全市經濟發展的穩定性顯著增強,穩中向好的趨勢更加明顯。去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都運行在合理區間,一些指標比預想的要好。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位于全省前列,高質量發展邁上良性軌道、步入全省第一方陣。脫貧攻堅超計劃實現整縣脫貧摘帽和貧困村退出目標,為推動高質量發展騰挪出了更大空間。鄉村振興在產業發展、環境治理等幾個方面實現良好開端,我們引進圣農、正大、中盛、海升、天士力等“農”字號產業化龍頭企業,探索推廣“331+”產業發展模式,強化農業發展的要素支撐,形成了拉開架勢構建富民產業體系的嶄新局面。石油、煤炭、天然氣資源的開發,不僅步伐加快,而且理念更新,原油產量、加工量穩步提升,天然氣實現從勘探、開采到加工的梯次延伸,不僅有望實現“氣化慶陽”的夢想,而且可為全省提供重要的氣源保障。隨著隴東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的順利推進和華能“3個1000”計劃的付諸實施,慶陽的煤炭資源也將迎來新一波的大開發。華為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建成運行,不僅將成為慶陽發展中的一個引領性、標志性的工程,而且將帶來各個領域發展的思維轉變、模式創新、產業變革。特別是縱貫慶陽南北的銀西高鐵將于今年全面通車,人流、物流、信息流將呈現倍增效應,全市上下都在做好迎接“高鐵時代”的準備。這些悄然發生著的變化,都是我們建設全省重要經濟增長極的基礎條件,也是我們為全省經濟做貢獻的信心之源。

從面臨機遇看,各方面對我們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為甘肅工作把脈定向,不僅鼓勵我們打贏脫貧攻堅硬仗,而且指示我們要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對包括煉油廠改造在內的重大項目,責成中央有關部門抓緊研究。總書記在我省視察時,明確指出抓好黃河上游流域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工作,要突出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和隴中、隴東黃土治理兩大重點。中央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貧困地區、革命老區的傾斜支持,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金融、投資、土地、外貿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普惠性舉措,就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自然災害防治等明確了扶持的政策導向。在生態建設方面,提出對生態脆弱地區制定差異性政策,實施一批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推進荒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出引導資金投向基礎設施短板等領域,加強戰略性、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道路、信息、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政策利好。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中央、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積極爭取實施有關項目,是補齊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短板、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全省重要經濟增長極的關鍵之關鍵。

總體而言,做好今年全市經濟工作,機遇與挑戰并存;挑戰是底線性的、具有全局共性的,機遇是發展性的、具有區域針對性的;機遇大于挑戰。我們既要切實增強危機意識,堅決完成中央、省委部署的底線性任務;又要善于洞察經濟發展的本質規律,敏銳地看到慶陽的發展已經悄然來到了一個重要轉折關頭,繼續保持發展的戰略定力,采取相應的工作措施,及時抓住并解決影響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推動全省重要經濟增長極建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今年全市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工作的重要囑托,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牢牢把握底線性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全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加快建設全省重要經濟增長極。

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為:經濟總值增長6%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左右(同口徑),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左右和9%左右,各項約束性指標控制在省上下達的范圍以內。

確定這樣的目標,主要是對照全省經濟發展的相關定性定量指標,考慮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全省重要經濟增長極的需要,保持和延續當前發展態勢。各縣區、各部門在具體執行時要注意從實際出發,守住指標底線,爭取更好發展,力爭多做貢獻。

二、聚焦重點任務,抓住關鍵大事,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穩健發展、高質量發展

做好今年經濟工作,關鍵是要深入學習領會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握總體要求、政策取向和重點任務,做好吸收轉化和推動落實;核心是要把貫徹新發展理念想明白、弄清楚、做到位,把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貫穿始終的主基調;根本是要堅持“穩”字當頭,“實”字托底,把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統一起來,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關于今年的經濟工作,小亨同志做了全面安排。這里,我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全省重要經濟增長極,著重強調幾件必須抓好的大事。

(一)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這也是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要一鼓作氣奪取脫貧攻堅的最后勝利。2019年,全市預計脫貧人口11.28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64%。我們不僅比預計多實現一個縣的脫貧摘帽,而且在一年的持續攻堅中,進一步深化了對脫貧攻堅的思想認識,形成了精準細致的工作方法。我們要一鼓作氣、乘勢而上,聚焦靶心、優化方案,對下剩的1個貧困縣、28個貧困村、1.5萬貧困人口給予更大的傾斜支持,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要嚴格落實“市掛鄉、縣掛村”掛牌督戰制度,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分頭督戰貧困鄉,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分頭督戰貧困村,任務完不成要一體承擔責任。要繼續把政策到戶、措施到戶、工作到戶作為重要抓手,堅持分類指導、“一戶一策”不動搖,不斷鞏固“3+1”沖刺清零成果,加強動態監管,對出現反彈的問題,及時整改到位。要繼續抓好合作社帶貧減貧和到戶產業培育,跟進政策措施落實,夯實穩定脫貧基礎。要把鞏固脫貧成果作為今年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重點,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確保脫貧人口穩定脫貧不返貧,最大可能減少新增貧困人口。

當前,我們進行的脫貧攻堅主要是消除絕對貧困。攻堅任務完成后,貧困鄉村的發展仍然相對滯后。已經脫貧摘帽的縣、區,要抓緊研究接續減貧工作,探索建立治理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和路徑措施,為實施鄉村振興、破解相對貧困、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堅實基礎。要進一步完善推進脫貧攻堅的政策措施,抓住產業、就業、易地搬遷、增強內生動力等戰略重點,不斷鞏固、提升和創新,為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重要支撐。

脫貧攻堅成效如何,不僅依賴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社會保障,更寄托于基層治理、干部激勵、正風反腐、政策落實。從某種意義上講,要拔除基層貧困的窮根,必須先增強基層的發展能力、治理能力,實現基層權力運行的務實高效和基層政治生態的風清氣正。因此,越到最后,越要把干部幫扶和鄉村基層治理結合起來,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在狀態、有干勁,引導各級各方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確保全面、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今年是污染防治三年攻堅行動的最后一年,國家將對工作成效進行考核。各縣、區和有關方面要高度重視、時刻警惕,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對照“四增四減”目標任務,倒逼各項措施落實。要緊盯突出問題抓整改,對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交辦的案件和生態環境保護中暴露出的難點問題,扭住不放,一抓到底。要樹立民生導向抓整治,緊盯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力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讓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環境越來越好。要注重從源頭上抓治理,切實管住企業、管住個體,對亂倒濫挖偷排、河道采砂等產生污染源的行為,嚴肅整治,常態化監管。要完善制度機制抓防控,把城鄉垃圾收集處理作為環境治理的一個重點,探索城區、小城鎮、中心村、分散居住戶等不同情況、不同條件下的垃圾分類和污水收集模式,能集中的集中、該分散的分散。西峰區要把垃圾分類這件事盡快做起來,其他各縣也要向這個方向努力。要把垃圾分類處置作為慶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邁向更高水平發展的一個重要入口。

三要確保不發生重大風險。對我市來說,經濟上的風險主要在金融領域。金融風險傳導性強、牽扯面廣,一旦發生,不僅會影響整個經濟發展進程,而且會嚴重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須嚴密防范。要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政策,對風險較大的金融機構以及存在流動性風險的投融資平臺,加大處置力度,積極有效化解風險。要規范政府舉債行為,建立政府性債務全口徑監管機制,嚴格債務限額管理。去年年底,全市清理拖欠民營中小企業賬款工作完成54.3%,總體達到了過半要求,但還有17多億元的欠款。市政府和各縣、區要在今年預算安排和債務化解工作中提前做出部署,確保年底前應清盡清。各金融機構要強化主體責任,各級政府要強化屬地處置責任和維穩第一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重大金融風險底線。

(二)努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按照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重點在“提質增效、做特增綠、培新搞活、強基補短”上下功夫,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提升高質量發展水平

一是工業要提質增效。要始終把依靠優勢資源做強工業經濟,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來抓,持續加快油煤氣資源開發步伐,全力以赴爭取實施慶化600萬噸升級改造和隴東特高壓直流外送工程,加快核桃峪、新莊幾個大型煤礦和正寧電廠、環縣電廠建設,協調落實華能集團“3個1000”投資計劃,以重大能化項目的突破,帶動工業經濟加速提質。同時,要堅持抓大不放小,深度謀劃地方工業項目,延長產業鏈條,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提升產業集聚度和競爭力,逐步構建資源開發上下游銜接配套、地方工業大中小項目互補的工業產業體系。

二是農業要做特增綠。堅持“南牛北羊、塬果川菜、草畜平衡、農牧循環”的總體思路和結構布局,堅持“一縣一品、一縣一業”,堅持“331+”模式,依靠中盛、圣農、海升、正大等龍頭企業,加快建設具有縣域特色、既有質量標準、又有數量規模、兼有品牌效應的農業產業化生產基地,謀劃實施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探索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引領合作社增效、帶動農戶增收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增加農業產業的“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

三是業態要培新搞活。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維,依托華為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積極培育電子商務、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產業,讓產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裝上數字化的引擎;大力發展教育文化、健康養老、旅游休閑等第三產業,引進一批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創新性企業,聚集更多的新產業,催生更多的新業態。

四是支撐要強基補短。繼續抓好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交通以銀西高鐵、甜永高速、慶平鐵路建設為牽引,水利以白龍江引水工程和甜水堡調蓄水庫建設為龍頭,加快建設進度,破除發展瓶頸。同時,要認真研究國家投資導向,以編制“十四五”規劃為契機,謀劃一批以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民生工程為主體的重大項目,千方百計做好項目的實施和落地工作,切實增加有效投資,持續增強經濟增長動力。

要更加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承接中東部地區產業轉移,主動走出去開展點對點對接洽談,從土地供應、環保評估、項目審批等方面全程搞好服務。對重大項目,黨政主要領導要直接上手、親自洽談、拍板定案,確保項目進得來、落得住、長得大,進一步推動形成重視項目、謀劃項目、大抓項目的熱潮。

(三)以系統思維推進鄉村振興

脫貧攻堅即將完成,鄉村振興已經成為“三農”工作的重頭戲。要準確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樹立系統思維、漸進觀念,及時地、有序地把在脫貧攻堅中積累的思路方法運用到鄉村振興中來,堅持因地制宜、重點突破,做好總體規劃、結構布局、力量擺布、工作安排。要將產業興旺與農業現代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結合起來,把抓產業的重點由對貧困戶的產業扶貧轉向產業帶貧,進而轉到縣域內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的培育上來,使產業發展的成效不僅惠及貧困戶,也惠及全體農戶,達到生活富裕目標。要持續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因地制宜做好村莊環境的綠化和美化,加大力度抓好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工作,切實解決農村各種環境污染問題。要強化黨建引領村莊治理,挖掘和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和下鄉,將先進文明、先進技術、先進經濟形式引入鄉村振興之中,實現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要注意修復因脫貧攻堅過程出現的村莊之間、農戶之間的現實和心理不平衡,增強“三農”工作的持續性、協調性。

(四)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著力做好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三篇文章”。要進一步創新思維,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從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角度,重新審視我們推進“再造一個子午嶺”、固溝保塬和資源開發區生態治理三大生態工程的工作部署,加強重大問題研究,提高規劃編制的系統性、項目設計的科學性、工程實施的協同性,謀劃一批國土綠化、水土保持、控源攔沙和環境修復工程,最大限度爭取國家和省上對我市生態建設的支持。要深入挖潛拓展造林增綠空間,對公路沿線、房前屋后植樹補綠,對廢棄場地、搬遷舊莊復墾覆綠,對城市空地、居民小區見縫插綠,讓綠色嵌入我們生產生活的各個角落。

(五)依靠改革優化營商環境

改革的節奏與著力點,要沖著經濟運行中的實際問題,去著力降低各種創新創業成本。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壓縮政府層面行政許可,打通政策落實的每個環節,營造穩定公平透明、成本低、可預期、“辦事不求人”的發展氛圍。要加快國企改革步伐,硬碰硬、實打實提質增效,通過改革培育出新的增長點,化危為機、化危為安。要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下大氣力破解影響民營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主動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當前重中之重的工作,是要通過政府、金融、擔保、企業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快解決融資障礙,全力打通融資通道,為民營企業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在民營經濟領域開展“六抓”工作的意見》,幫助企業紓困解圍。要正確處理加強監管與優化服務的關系,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原則,對民營經濟實施綜合監管,把精力更多放在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上,放在對民營企業的服務上,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要深入研究融入關天經濟區、關中平原城市群、沿黃生態經濟帶的政策措施、項目支撐、產業互動、機制創新等工作,推動對外開放取得實質性突破。

(六)確保群眾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終要體現在人民生活的改善上。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揮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做好關鍵時點、困難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要從群眾關心的焦點、關注的熱點找準工作的切入點,更多地從群眾的角度想問題、辦事情、定政策,全力以赴抓好民生實事,不斷提高群眾的感受度、體驗度和滿意度。要全面落實創業就業政策,全方位創造就業崗位,穩定就業總量,提升就業質量。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要兜住基本生活底線,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營造良好教育生態。要全面推動醫療、社保、文化、體育等事業發展,不斷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堅持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加強城市更新和城區老舊小區改造,大力發展租賃住房,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深化“平安慶陽”創建,探索完善正能量的傳播和社會倡導機制,為凈化社會風氣注入更多的“心能量”。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做好網格化監管,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按照“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穩定恢復生豬生產,確保豬肉供應和市場價格基本穩定。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三、加強和改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創造性推動決策部署落地落實,奮力開創新時代干事創業新局面

要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要務。各級各部門要切實扛起抓發展的政治責任,牢牢抓好重點任務、重大項目、重要舉措的落實。領導干部坐在前排,更要走在前列。各級各部門“一把手”要堅持親自抓、帶頭干,認真學習中央、省市關于經濟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密切關注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全面掌握經濟發展的新變化,把握經濟規律,深入一線、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有重點、有目的地開展調查研究,加強經濟形勢分析、具體政策研究,做好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謀劃,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要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當前脫貧攻堅擔子重、發展改革穩定壓力大、修復凈化黨內政治生態任務緊迫,是最需要擔當的時候,也是最考驗擔當的時候。要鞏固和用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堅定信心、勇于擔當、主動作為。要樹立重實干、看實績的用人導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識別干部、評判優劣、獎懲升降的重要標準。建立失職問責、容錯免責工作制度,旗幟鮮明地為擔當者擔當,使無為者失位。要以科學的考核獎懲激勵擔當,進一步健全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堅持分類考核、差別化考核,強化獎優罰劣、獎勤罰懶,發揮好考核的指揮棒作用。

要弘揚從嚴從實的工作作風。良好的作風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礎和根本。要大力弘揚真抓實干作風,把抓落實作為一切工作的“生命線”,要健全完善抓落實的保障機制,堅持實事求是、有一說一,重點整治不作為、亂作為和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等問題。要下決心把干部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進一步解決督查檢查考核過多、文山會海以及“痕跡管理”等問題,切實為基層“減負松綁”,給基層留出更多時間和空間抓工作落實。

同志們,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擺脫千百年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時刻即將到來,能參與和見證這一歷史性偉業,是我們的榮耀和使命。讓我們以只爭朝夕、奮發有為的戰斗姿態,真抓實干、砥礪奮進,為決勝脫貧攻堅奮力沖刺,為建設全省重要經濟增長極不懈奮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乌审旗| 兰坪| 武宣县| 武鸣县| 临潭县| 康平县| 宝兴县| 温泉县| 铜梁县| 五大连池市| 峡江县| 富蕴县| 科技| 肇庆市| 泾源县| 时尚| 绍兴县| 凤山县| 海门市| 贵州省| 昌邑市| 安塞县| 米泉市| 资兴市| 革吉县| 巴中市| 老河口市| 三穗县| 淮南市| 确山县| 长春市| 桃江县| 普兰店市| 开化县| 江北区| 封丘县| 靖州| 侯马市| 抚松县| 柯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