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志·水利志(1996~2015年)
- 陜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2918字
- 2021-12-30 18:05:16
第三章 改革與管理
1996~2015年,陜西省水電建設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管理促效益,實現了快速、高效、綠色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
第一節 水電建設改革
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引導水電發展。(1)1996年,陜西省政府做出《關于加快水電第三批電氣化縣建設的決定》,明確了6%增值稅等優惠政策。(2)不斷調整電價政策,吸引建設投資。1995年以前曾4次上調小水電上網電價,1996年至2001年,又4次上調上網電價,從每千瓦時0.18元提高到0.3元,同時對小水電上網實行保護措施,解除了投資者后顧之憂。(3)放開小水電市場。過去水利部門一家辦水電,小水電市場放開后形成了多部門與多種所有制形式辦電的局面。(4)盤活原有水電資產。通過產權改革、資產重組等方式,不僅為水電建設籌集了資金,而且實現了滾動發展。嵐皋縣通過拍賣原有電站籌措了1330萬元資金,全部用作新建水電站的資本金。石泉縣水電公司將先期建成的3750千瓦的胡家灣電站58%股權轉讓給安康供電局,改制為股份制企業,所得資金作為資本金開發了裝機2630千瓦的鵝項頸電站。
第二節 建設秩序整頓
1995年以前,陜西小水電建設以裝機容量在500千瓦以上的水電站為主,受諸多因素影響,除發電量小、電壓不穩定等因素外,還受氣候(冰凍)和水量(干旱)等自然因素影響,同時對水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破壞,一些無力并網的微小型水電站開始停產。2000年以后,隨著水電建設的不斷推進,電氣化程度明顯提高,大電網供電充盈,而一些小型電站因年久失修效益低下,加之國家逐步加強了生態環境保護,陜西省水利廳在2007至2010年組織開展了“四無”(即無立項文件、無可研報告和初步設計批復、無通過驗收和無管理單位)水電站的清查整頓工作,共清查整頓水電站293座,杜絕了“四無”電站的繼續產生。陜西省小水電清查整頓工作得到了水利部肯定,在2010年召開的全國農村水電站清查整頓總結會上做了典型發言。
2010年,對全省水電建設進行了再規范再調整。在2007年整頓和多次調研的基礎上,省水利廳與省發改委聯合下發了《關于貫徹〈水利部加強農村水電建設管理意見〉的實施意見》《關于開展全省農村水電站清查整頓工作的通知》《違規小水電項目清理整頓的實施方案》等加強管理的文件,重點清查2001年以來開工建設的農村水電站,確定了8個方面、17個細項的清理檢查內容,提出了20余條分類處理措施,編制并印發了水電管理政策宣傳冊,在全省開展了水電建設持續的整頓工作。同時編制完成了《陜西省小水電開發規劃報告》《陜西省水能資源開發使用權有償出讓辦法》,以加快水能管理立法進程,加強了以安全管理為核心的行業管理與農村水電站安全分類及年檢工作。同時還制定了《陜西省小水電站標準化管理標準》(試行),在全省推行標準化管理與已成和在建水電項目的安全監管。加強防汛安全管理,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水電站安全度汛工作的緊急通知》 (陜水電發〔2010〕13號),對全省水電站開展了拉網式大檢查,對檢查出的問題進行了限期整改,保證了電站防汛安全。通過持續整頓,2010年,全省農村水電站再次調整為585處,裝機容量925618千瓦,全年發電量29.54億千瓦時,年平均利用小時3191小時。全年發售電總收入80798萬元,上繳稅金6217萬元,取得了更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2011~2015年,全省農村水電站建設進入鞏固提高階段。在過去清理整頓基礎上,在國家電氣化縣建設工作的推動下,進一步強化管理措施:一是不斷加強水能資源管理,完成了《陜西省中小河流水能資源開發規劃》編制與實施工作,進一步消除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為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保護“雙贏”奠定了基礎。二是加強行業安全管理,全面落實了農村水電安全生產“雙主體責任”,進而充分做到了農村水電安全監管全覆蓋、無死角、制度化、規范化。三是加強應急預案編制,編寫了《農村水電站安全生產應急預案》,召開了地震等預案編制專題會議,對超標準洪水、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潰壩、水質污染、恐怖襲擊形成完整的預案體系,并按規定程序進行了報批與演練,增強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四是推進水電管理立法工作,經多次基層調研、征求意見、反復研究討論,陜西省水利廳擬定了《陜西省農村水電建設管理辦法》,已經列入陜西省立法規劃。
第三節 建設運行管理
行業管理。1994年10月,省政府批準省水利廳“三定”方案時,在行政序列中恢復水電處,省水電開發管理中心掛靠水電處,負責全省小水電建設規劃:管理水利系統開發的水電建設,對農村小水電站及小電網進行歸口管理;組織實施農村以小水電為主的初級電氣化縣建設工作。1998年7月27日,省政府十七次常務會議審議了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將綏德等12個縣屬電力企業劃歸省農電局管理的通知》,同意將綏德、子長、佛坪、西鄉、鎮巴、紫陽、平利、嵐皋、鎮坪、寧陜、柞水、鎮安等12個縣屬電力企業劃歸省農電局管理。劃歸的范圍是35千伏以下的輸變電設施。非電力固定資產及人員編制、電站及上網的輸變電設施和人員權屬不變。至此,原由地方政府管理的22個縣全部劃歸省農電管理局管理,2000年9月,省政府批準省水利廳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將省水利廳管理的水電建設方面的政府職能劃歸省經貿委,水資源的統一規劃及農村水電電氣化建設的行業管理繼續留省水利廳,由原水電處繼續承擔行業管理職能。
建設管理。陜西省小水電工程建設管理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即前期工作管理;建設中的檢查監督、工程安全和質量管理;竣工后的層級驗收與資料整理歸檔。前期工作劃分為可行性研究報告核準、初步設計與施工圖設計批復等。根據國務院《核準條例》及核準目錄,核準要件包括項目申請報告、土地預審批復、初步設計批復、防洪影響評價批復、水土保持方案、水資源論證報告、水工程規劃同意書、環評批復等,在項目開工前辦理完畢。建設中檢查監督管理:主要內容是施工準備、總進度計劃編制、設計變更、安全管理和工程質量管理。招投標與施工安全管理,特別是應急預案管理,是這一階段管理的重中之重。竣工驗收和資料整理歸檔管理:竣工驗收在工程全部完成并滿足一定運行條件后,6個月至1年內進行,且必須經過一個汛期??⒐を炇涨绊毻瓿筛鲗m楎炇铡Q算審計等各項工作,對社會資本投資的水電站,政府部門對審計可以適當放松。建設資料整理及項目檔案管理,包括對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設計、施工、調試、生產準備、竣工、試運行等工作活動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圖紙、圖表、計算材料、聲像材料等形式與載體的文件資料的驗收與管理。工程項目檔案管理工作應貫穿于工程建設程序的各個階段,在進行項目成果評審、鑒定和工程階段驗收與竣工驗收時,要同時審查、驗收工程檔案的內容與質量。
經營管理。水電站經營管理主要是宏觀指導,引導水電企業逐步適應市場經濟,克服電力市場飽和的困難,實現電站發電量逐年上升,電站效益不斷提高。這方面陜西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電價(詳見表5-3-1)。二是不斷開拓電力市場,1996年后,由于電力發展較快,電力市場趨于暫時飽和,大電網在接納小水電電量上問題很多,難以做到滿發滿上,經過反復調研協商,堅持開發清潔能源政策,從1998年開始實行了水電上網計劃指標控制,基本滿足了小水電站上網要求,發電效益得到較好發揮,發電量從1996年的6.26億千瓦時增加到2015年的39.7億千瓦時。
陜西省1995~2015年小水電價格調整情況表
表5-3-1
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