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志·水利志(1996~2015年)
- 陜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10940字
- 2021-12-30 18:05:15
第二章 水電站建設
水電建設相繼實施了農村電氣化縣建設,代燃料小水電建設與骨干電站建設。2015年,全省小水電總裝機達到138.51萬千瓦。
第一節(jié) 電氣化縣建設
1983年,國務院批轉水電部《關于積極發(fā)展小水電,建設中國農村電氣化試點縣的報告》之后到1995年底,全國實施了兩批共300個縣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試點建設,其中陜西省兩批共6個縣實現(xiàn)了農村電氣化縣目標,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全面發(fā)展。1996~2015年,四個“五年計劃”期間,陜西省先后開展了四批電氣化縣建設和一批小水電代燃料電站建設。
一、“九五”期間。國務院辦公廳1996年下發(fā)了《關于建設第三批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有關問題的通知》,在全國第三批300個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建設中,陜西省有鎮(zhèn)坪、太白、延長、佛坪等25縣被列入全國計劃,開始電氣化縣建設的數(shù)量居全國第三位。25個電氣化縣涉及9個設區(qū)市(地),總面積53204平方千米,人口687.8萬人(2001年底數(shù)據(jù))。其中陜南14個,關中9個,陜北2個,這些縣大多數(shù)是水能資源較豐富的老、少、邊、窮縣,其中國家及省級貧困縣13個,無電鄉(xiāng)65個,占全省無電鄉(xiāng)的21.7%。這25個縣水能理論蘊藏量共589.16萬千瓦,小水電可開發(fā)量101.54萬千瓦,至2001年底已開發(fā)26.13萬千瓦,占可開發(fā)量的25.7%,25縣5年共完成電源工程175處,裝機17.8萬千瓦;新建10千伏以上線路9501千米;新增變壓器容量88.56萬千伏安,總投資26億元,其中電源工程投資19億元,電網工程投資7億元。
陜西省“九五”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建設情況詳見表5-2-1:
陜西省“九五”期間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建設情況一覽表
表5-2-1①
陜西省“九五”期間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建設情況一覽表
表5-2-1②
陜西省“九五”期間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縣建設情況一覽表
表5-2-1③
二、“十五”期間。國務院批準在400個縣開展農村水電電氣化縣建設,陜西有周至、太白、白水、西鄉(xiāng)、洋縣、勉縣、鎮(zhèn)巴、寧陜、平利、旬陽、嵐皋、石泉和鎮(zhèn)安13個縣列入該規(guī)劃。13縣分布在西安、寶雞、渭南、漢中、安康和商洛6個市,以老、少、邊、窮地區(qū)居多。大部分集中在水力資源豐富的秦嶺南部,對保護和改善長江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資源優(yōu)勢轉化,建設“陜南工業(yè)走廊”,加快區(qū)域工業(yè)化和城鎮(zhèn)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陜西13個農村電氣化縣計劃新增裝機20萬千瓦,計劃建成旬陽鐘家坪、嵐皋金淌、周至黑河等一批骨干電源工程。在5年建設過程中,各項目縣繼續(xù)深化改革,多方籌集資金,加快了農村電氣化縣建設步伐。截至2005年9月底,全省13個縣以及作為增補的紫陽縣,共14個縣通過驗收,達到國家水電農村電氣化縣標準,率先在全國提前和超額1縣完成了“十五”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任務。14個項目縣新增裝機22.45萬千瓦,實現(xiàn)鄉(xiāng)(鎮(zhèn))通電率100%,戶通電率99%。共完成投資34.2億元,其中電源投資20.8億元。14個項目縣的國民生產總值由113.5億元增加到139.1億元,增長了22.6%。農民人均純收入由不足1200元提高到1452元,增長了21%。有35.28萬戶群眾實現(xiàn)“以電代燃”,豐水期代燃戶率達到30.9%,項目縣的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了8.5個百分點。
三、2007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fā)改委和水利部下發(fā)了《關于“十一五”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范圍的通知》(發(fā)改辦農經〔2007〕743號),確定全國“十一五”期實施農村水電電氣化縣460個,陜西省有勉縣、南鄭、西鄉(xiāng)、城固、鎮(zhèn)巴、洋縣、寧強、紫陽、平利、嵐皋、石泉、寧陜、旬陽、商南、鎮(zhèn)安和山陽16個縣列入該規(guī)劃。16縣分布在漢中、安康和商洛3個市,全部位于陜南秦巴山區(qū),大多是國家級貧困縣,其區(qū)位也與退耕還林區(qū)、天然林保護區(qū)和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qū)的分布基本一致。2009年, 16處電氣化項目全部開工建設,進展較為順利。其中石泉胡家灣、旬陽桂花電站已經完成建設任務,勉縣大草壩、寧陜觀音砭等項目已完成項目總投資90%以上。2010年底,全省16個電氣化縣全部完成了批復的建設任務,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了《水電農村電氣化標準》,16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項目全部通過了驗收。“十一五”16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共新建電站64座,新增裝機27.11萬千瓦,超額36%完成了目標任務。共完成投資44.62億元(其中電源投資34.08億元),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0.55億元。項目區(qū)實現(xiàn)了村村通電,戶通率達到99.47%,人均年用電量和戶均年生活用電量分別為703千瓦時和749千瓦時,較基準年增長了49%和54%。豐水期小水電代燃料戶率超過37%。項目區(qū)農業(yè)增加值從2005年的68億元增加到97億元。國內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249億元增長到36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由14.5億元增長到19.5億元。全省項目區(qū)累計解決無電人口13.11萬人,每年除了參加當?shù)厮娊ㄔO的群眾外,還有14.72萬人次外出務工或從事第三產業(yè)工作,為農村直接增收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農民人均年純收入由1640元增長到2640元,增長了61%。
陜西省“十一五”農村水電電氣化縣建設情況詳見表5-2-2:
陜西省“十一五”期間農村水電電氣化縣建設情況統(tǒng)計表
表5-2-2①
陜西省“十一五”期間農村水電電氣化縣建設情況統(tǒng)計表
表5-2-2②
陜西省“十一五”期間農村水電電氣化縣建設情況統(tǒng)計表
表5-2-2③
陜西省“十一五”期間農村水電電氣化縣建設情況統(tǒng)計表
表5-2-2④
四、2011年3月。水利部《關于“十二五”全國水電新農村電氣化規(guī)劃的通知》(水規(guī)計〔2011〕123號文件),批準全國“十二五”期間實施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300個,陜西省有隴縣、陳倉、眉縣、留壩、勉縣、南鄭、西鄉(xiāng)、寧陜、旬陽、嵐皋、鎮(zhèn)坪、紫陽、平利和鎮(zhèn)安14個縣被列入。14個項目縣共涉及寶雞、漢中、安康和商洛4市。經過2010~2012三年艱苦建設,“十二五”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取得很大進展。2013年5月,陜西省水利廳對14個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項目進行了實地檢查,與項目縣及市級主管負責人進行座談,對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要求限期整改,積極協(xié)調解決遇到的困難,安排部署各項目縣按月報告項目進度,確保各工程進度和質量。針對眉縣難以按期完成任務的實際,申請水利部將眉縣調整替換成佛坪縣。2014年,陜西省水利廳對“十二五”14個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項目進行了再次實地督查,對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限期整改,對遇到的困難積極協(xié)調解決,確保了各項目工程進度和質量。2015年4月,陜西省水利廳組織召開了全省電氣化項目建設總結和驗收工作會議,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明確責任和要求,落實工作時限。同年11月,14個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項目全部通過了驗收,至此,“十二五”14個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任務全部完成。14個縣共新建電站46座,技改3座,新增裝機33.46萬千瓦,完成投資38.33億元,其中電源投資33.35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1.32億元。項目區(qū)實現(xiàn)了村村通電,戶通電率達到100%,各項目縣規(guī)劃期人均年用電量和戶均年生活用電量均超過了25%,農村水電發(fā)電量與農村用電量的比值均超過80%。
陜西省“十二五”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情況詳見表5-2-3:
陜西省“十二五”期間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情況統(tǒng)計表
表5-2-3①
陜西省“十二五”期間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情況統(tǒng)計表
表5-2-3②
陜西省“十二五”期間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建設情況統(tǒng)計表
表5-2-3③
五、代燃料水電站建設。2001年4月,朱镕基總理在湖南、四川、貴州等地考察時多次強調,要大力發(fā)展小水電,在這方面要給予扶持。2002年,水利部長汪恕誠在全國水利廳局長會議的工作報告中提出把小水電代燃料生態(tài)保護工程列入2003年實施的“亮點”工程。2004年,陜西小水電代燃料生態(tài)保護工程按照中央精神并結合陜西實際,對全省104個退耕還林縣進行分析、論證,選擇其中水電資源豐富、開發(fā)條件較為成熟、有較好的水電建設基礎的縣進行規(guī)劃,確定33個縣(其中貧困縣29個)為水電代燃料項目縣,占全省貧困縣總數(shù)的43.5%。代燃料水電縣規(guī)劃區(qū)面積2902.67千公頃,人口490.8萬人。工程計劃實現(xiàn)代燃料戶47.9萬戶,使規(guī)劃區(qū)代燃料戶率從7%上升到57.9%。規(guī)劃新建、擴建電站151處,新增裝機42.9萬千瓦。小水電代燃料生態(tài)保護工程項目總投資53.4億元,其中電源工程37.8億元。
為了加快推動這項工程建設,水利部在全國先開展試點工作。陜西篩選出涉及5市的19縣進行試點,試點區(qū)面積428.94千公頃,人口8.13萬人,發(fā)展代燃料戶2.08萬戶。2006~2008年,國家發(fā)改委、水利部批準陜西戶縣東流水、石泉縣梧桐寺2個村為擴大試點項目。戶縣東流水電代燃料項目裝機1890千瓦,代燃料戶1630戶,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投入360萬元,省級投資50萬元,西安市配套90萬元。石泉縣梧桐寺代燃料項目裝機640千瓦,代燃料戶504戶,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投入150萬元,省級投入20萬元。由于2008年“5·12”汶川地震影響等原因,石泉梧桐寺代燃料項目推遲至2009年底完成,戶縣東流水項目因西漢高速建設影響推遲至2010年上半年全面完成。2006~2014年,陜西共有2個項目列入擴大試點項目建設,有10個項目列入小水電代燃料生態(tài)保護工程項目建設,12個項目總裝機容量23360千瓦,總投資16767萬元,其中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10047萬元,地方配套及企業(yè)自籌7913萬元,解決代燃料戶19562戶,生態(tài)保護區(qū)面積37.86千公頃。
第二節(jié) 骨干電站建設
2015年,在全省水電站138.51萬千瓦總裝機中,1萬(含)~5萬(含)千瓦26處,裝機48.95萬千瓦;0.1萬~1萬千瓦227處,裝機76.05萬千瓦;0.1萬千瓦以下426處,裝機13.50萬千瓦。全年發(fā)電396962.0萬千瓦時,設備平均年利用小時2866小時。
一、黃河流域骨干電站
1.林家村電站。林家村電站位于寶雞市林家村渭河峽谷出口處,是寶雞峽林家村渠首1997年實施的加壩加閘工程的組成部分,利用渠首大壩蓄水后形成的落差,結合灌溉引水發(fā)電建設了壩后式電站。電站部分概算投資7110萬元,電站總裝機容量8000千瓦,安裝3臺混流式水輪發(fā)電機組(其中3200千瓦×2臺、1600千瓦×1臺);設計水頭18米,電站運行水頭14~23米;年設計利用小時數(shù)5190小時,年發(fā)電量3500萬千瓦時,引用流量最大52.0立方米/秒,最小5.0立方米/秒;電站以10千伏電壓等級并入寶雞玉澗堡變壓所,輸電線路長7.98千米。
2.魏家堡水電站。魏家堡水電站是寶雞峽灌溉管理局“九五”期間為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發(fā)展水利經濟,調整產業(yè)結構,壯大經濟實力而建設的增強灌溉管理單位發(fā)展后勁的項目。該站位于隴海鐵路眉縣火車站東約3千米、寶雞峽塬上總干渠k84+365處。是利用現(xiàn)有灌溉工程輸水設施和塬上與塬下總干渠近百米的落差,在確保正常灌溉的條件下引用非灌溉期棄水,以及塬上向塬下灌區(qū)補水進行發(fā)電的渠道式水力發(fā)電站。電站由節(jié)制閘、壓力前池、溢流堰、壓力鋼管、發(fā)電廠房、開關站、尾水渠及輸變電工程組成。電站設計水頭96.2米,流量23.5立方米/秒,安裝3臺立軸式水輪發(fā)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89萬千瓦(3×6300千瓦);設計年發(fā)電量9200萬千瓦時,年利用小時4868小時;所發(fā)電量用13.8千米35千伏線路送至常興變電站并網。電站決算總投資7071萬元,單位千瓦投資4055元,1997年5月7日開工,1998年10月1日第一臺機組發(fā)電,1998年底全面竣工。
3.石頭河水庫電站。石頭河水電站是石頭河水庫樞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水庫水能梯級開發(fā)中第一級水能利用工程。電站下轄壩后、斜峪關兩座水電站和一個35千伏樞紐變電所,總裝機19700千瓦。壩后水電站位于大壩右側,為梯級開發(fā)的壓力引水式電站,安裝混流式機組4臺,裝機容量18500千瓦。其中一期工程建成1~3號機組,1981年底以前,開挖了部分洞段和基礎,1984年由于國家壓縮基建規(guī)模而停建。1987年水庫管理局為增強自我發(fā)展能力,貸款和自籌資金續(xù)建,于當年12月動工,1990年11月17日第一臺機組2號發(fā)電機組并網發(fā)電。1991年4月6日1號發(fā)電機組并網,12月7日3號發(fā)電機組并網發(fā)電。3臺機組中1號機組單機容量6500千瓦,設計水頭52米,設計引用流量15.8立方米/秒;2號、3號機組單機容量5000千瓦,設計水頭80米,設計引用流量8.15立方米/秒。一期工程設計年發(fā)電量5600萬千瓦時,保證出力4300千瓦,設計年利用小時3400小時。4號機組是利用向西安小流量供水,為1號發(fā)電機組新修建的備用機組。1997年6月25日動工,1998年3月11日并網發(fā)電,設計年發(fā)電量1005萬千瓦時,年利用小時數(shù)5025小時。壩后水電站由引水工程、廠房工程、尾水工程、電氣工程以及輸電線路組成。其中輸電線路是1975年為石頭河工程建設用電架設的一條由西北電網寶雞供電局五丈原變電所到石頭河工地全長10.8千米的35千伏供電線路。
1991年建成的石頭河水庫壩后電站
4.黑河水庫壩后電站。該電站是渭河一級支流黑河上的最末一級水電站,也是黑河干流上唯一具有調節(jié)性能的最大的水電站。黑河多年平均徑流量6.67億立方米,庫容2億立方米,調節(jié)庫容1.744億立方米,年供水能力3億立方米。水庫大壩為土石壩,壩高130米,壩長435米。壩后電站總裝機容量為20000千瓦,設計水頭65.8米,設計流量14立方米/秒,設計年發(fā)電量7308萬千瓦時,設計保證出力7000千瓦。該電站2001年8月開工建設,2003年10月建成,2004年4月29日并網發(fā)電。
5.涇惠渠渠首電站。該電站是利用渠首加壩加閘工程建設的壩后電站。1991年省計委批復同意涇惠渠管理局建設渠首電站,1993年批準初步設計報告,設計引水流量48立方米/秒,總裝機容量7500千瓦,設計年發(fā)電量4360萬千瓦時。1994年11月開工建設, 1998年1月1日第一臺機組正式并網運行,1998年4月竣工。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引水系統(tǒng)(排沙洞、引水洞、調壓井及壓力管道、放水洞)、電站廠房、機電設備安裝和高位水池工程(機電設備、變電站和高位水池)。工程運行以來,先后4次對3臺機組進行了大修及技術改造,共計投資217.95萬元。1998至2015年,渠首電站累計發(fā)電量43094.1萬千瓦時,發(fā)電收入11713萬元。
6.涇陽縣文涇水電站。文涇水電站位于涇陽縣境內的涇河干流上。站址以上集雨面積43156平方千米,廠房下游約5千米處為涇惠渠。工程于2007年開始動工建設,于2010年1月建成投產,規(guī)模為四等小(二)型工程。主要樞紐建筑物有重力壩、導流沖沙洞、發(fā)電引水隧洞、調壓井、壓力管道、電站廠房和開關站等。考慮到工程上游正在建設中的東莊水庫,正常蓄水位為580米,死水位為577米,最大壩高42米,總庫容998.97萬立方米;待東莊水庫建成后,正常庫容436.9萬立方米,調節(jié)庫容78.58萬立方米,發(fā)電引水隧洞長6429米,最大水頭110.7米,設計引用流量53.6 立方米/秒。安裝3臺1.6萬千瓦的水輪發(fā)電機組,裝機總量4.8萬千瓦。多年平均發(fā)電量為1.9億千瓦時,年利用小時3900小時左右,年售電收入4000萬元,上繳稅金460萬元。
7.黑河周至縣木匠河水電站。木匠河水電站位于黑河干流周至縣陳河鄉(xiāng)境內,廠房位于108國道32千米處,距周至縣城32千米,是黑河流域規(guī)劃的第四級電站,該工程利用自黑河干流取水的王家河電站尾水及壩址以上王家河的徑流進行引水發(fā)電。引水樞紐位于王家河電站廠房處。木匠河水電站設計水頭60.8米,發(fā)電引用流量14.18立方米 /秒,裝機容量7.5兆瓦(3×2.5兆瓦),設計多年年平均發(fā)電量3450千瓦時,年利用小時數(shù)4600小時。工程為V等小(二)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為5級;大壩按10年一遇洪水設計,50年一遇洪水校核;廠房按30年一遇洪水設計,50年一遇洪水校核。工程于2005年9月1日正式開工,于2007年12月30日完成主體工程,2008年3月,開始試運行,總工期32個月。各主要水工建筑物、發(fā)電設備運行正常,能達到設計要求,已發(fā)揮了經濟效益。
二、長江流域骨干電站
1.二郎壩水電站。二郎壩水電工程位于陜西省寧強縣東南隅,系跨流域調水綜合開發(fā)的水電工程,即在嘉陵江二級支流西流河上修建天生橋水庫,經隧洞穿過流域分水嶺,通過10.53千米引水渠道,將水引入漢江一級支流玉帶河,利用其間形成的418米落差修建天生橋、二郎壩、臥龍臺三個梯級電站,總裝機5萬千瓦,年發(fā)電量435萬千瓦時。1989年,陜西省政府批準興建二郎壩水電工程。1996年省計委批準概算總投資為35866萬元。工程由省電力建設投資公司控股,采取股份制形式籌集建設資金。1999年11月整個工程投產發(fā)電。
天生橋電站。電站樞紐位于寧強縣水田坪鄉(xiāng)。樞紐以上流域面積39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4億立方米。通過封堵天然暗河,建成以山體為壩,總庫容7760萬立方米的水庫,興利庫容5250萬立方米,年調節(jié)水量2.14億立方米。天生橋一級電站位于暗河出口,設計水頭70米,設計流量14.5立方米/秒,裝機3臺,容量1.2萬千瓦(3×4000千瓦),年發(fā)電量4350萬千瓦時。
二郎壩電站。天生橋電站尾水通過5.6千米引水隧洞止二郎壩鄉(xiāng)黃家灣,建設第二級二郎壩電站,設計水頭51.2米,設計流量14.37立方米/秒,裝機3臺,容量0.75萬千瓦(3×2500千瓦),年發(fā)電量2400萬千瓦時。
臥龍臺電站。二級二郎壩電站通過流域分水嶺白家埡隧洞(長2045米)止高寨子鎮(zhèn)臥龍臺建第三級臥龍臺電站,設計水頭240米,設計流量14.22立方米/秒,裝機4臺,容量3.05萬千瓦(2×11250+2×4000),年發(fā)電量13250萬千瓦時,尾水流入玉帶河,匯入漢江。
二郎壩水電工程利用天生橋奇特地形,封堵暗河,山體擋水,跨流域調水等優(yōu)越條件,一水多用,費省效宏,具有發(fā)電、灌溉、供水、養(yǎng)殖和旅游開發(fā)等綜合效益。工程年均發(fā)電量1.8億千瓦時,省物價局以〔1997〕18號文件批準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35元,年電費收入達6300萬元;灌溉農田8130公頃,其中擴灌2667公頃,保灌5467公頃,改善了漢江上游的灌溉條件;同時為漢江年均調水2.14億立方米,使?jié)h江一級支流玉帶河鐵鎖關止土車壩段全長30千米水能集中,可利用水頭130米,建四級電站,裝機2萬千瓦,年發(fā)電量8000萬千瓦時。同時,通過規(guī)劃中的引嘉入漢調水調節(jié),可提高漢江陜西段七級電站的保證出力,增加年發(fā)電量1.25億千瓦時。天生橋水庫地形奇特,風景秀麗,回水長度14.9千米,形成水面242公頃,具有發(fā)展水產養(yǎng)殖、旅游的有利條件。
2.毛壩關水電站。毛壩關水電站位于紫陽縣境內的漢江一級支流任河上,距紫陽縣城約60千米,距其下游毛壩關鎮(zhèn)1.8千米,是任河流域規(guī)劃開發(fā)的第六個梯級電站,同時承擔系統(tǒng)的調峰任務。水電站壩址以上流域面積315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85.2立方米/秒,年徑流量26.9億立方米。電站樞紐工程由碾壓混凝土拱壩、泄洪排沙洞、引水發(fā)電洞及電站廠房組成。電站裝機2.4萬千瓦(3×8000千瓦),設計保證出力3966.7千瓦,年利用小時數(shù)4105小時,多年平均發(fā)電量9851.2萬千瓦時。樞紐大壩高64米,壩頂長度140.5米,水庫總庫容2230萬立方米,為日調節(jié),調節(jié)庫容264萬立方米。該電站2000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建成后運行管理逐步由少人值班過渡到無人值守。
3.南江河鎮(zhèn)坪縣白土嶺水電站。白土嶺水電站為南江河梯級開發(fā)鎮(zhèn)坪縣境內的第二級電站,上游為樟樹潭水電站,下游為安寧渡水電站。壩址位于鎮(zhèn)坪縣白家鄉(xiāng)下游3千米處的南江河干流上,距鎮(zhèn)坪縣城21千米。白土嶺水電站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962平方千米,廠址以上流域面積1080平方千米。壩址多年平均流量21.5立方米/秒,壩址多年平均總輸沙量40.2萬噸,其中推移質沙量6.7萬噸。白土嶺水電站總裝機規(guī)模49兆瓦,大電站裝機容量48兆瓦,利用生態(tài)流量發(fā)電的壩后小電站1兆瓦。年總發(fā)電量16550萬千瓦時,年平均利用小時3378小時。正常蓄水位787.O米,正常蓄水位以下庫容2261萬立方米。死水位770.O米,死庫容809萬立方米,調節(jié)庫容為1452萬立方米。排沙水位781.O米,設計洪水位785.27米,校核洪水位787.83米,水庫總庫容2360萬立方米。白土嶺水電站樞紐為Ⅲ等中型工程,壩后電站按20年一遇洪水(1830立方米/秒)設計,50年一遇洪水(2250立方米/秒)校核,100年洪水不淹廠房。工程區(qū)地震設防烈度為Ⅵ度。2010年1月,陜西省發(fā)改委核準了電站項目;2015年,陜西省水利廳批復了白土嶺水電站初步設計報告;工程于2014年開工建設,2017年正式下閘蓄水運行。
4.壩河旬陽縣桂花水電站。該電站位于安康市旬陽縣桂花鄉(xiāng),距旬陽縣城27千米,為漢江一級支流壩河梯級開發(fā)的最末一級。電站裝機容量12兆瓦(2×6兆瓦),設計年發(fā)電量4500萬千瓦時,年利用小時3749小時。正常蓄水位294.OO米,有效庫容2236萬立方米;死水位279.OO米,死庫容1016萬立方米;設計洪水位294.65米,校核洪水位296.19米,水庫總庫容3252萬立方米。樞紐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為三級,電站為Ⅳ等小(一)型工程,為四級建筑物;大壩樞紐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洪水(1550立方米/秒)設計,50年一遇洪水(2150立方米/秒)校核;電站廠房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100年一遇洪水校核;工程抗震按Ⅵ度設防。2001年1月30日,陜西省發(fā)展計劃委員會批復了電站可研報告;2004年3月10日,陜西省水利廳批復了電站初步設計;工程于2004年1月17日開工,2008年11月11日正式并網發(fā)電。桂花水電站自2008年11月11日并網運行以來,除2010年的“7·18”洪水超過廠房校核洪水標準而造成廠房發(fā)電機層進水外,其他運行基本正常。
5.峽河西鄉(xiāng)縣左溪水電站。左溪水電站位于西鄉(xiāng)縣左溪鄉(xiāng)境內的牧馬河一級支流峽河上,距西鄉(xiāng)縣城35千米。峽河干流長度31.4千米,流域面積379.9平方千米,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38千米。左溪水電站為混合式水電站,裝機容量4.8兆瓦。水庫正常蓄水位655.O米,正常蓄水位以下庫容393萬立方米。死水位630.5米,死庫容74.1萬立方米,調節(jié)庫容318.9萬立方米。設計洪水位658.2米,校核洪水位659.8米,水庫總庫容538萬立方米。大壩為Ⅳ等小(一)型工程,壩址多年平均流量4.1立方米/秒。大壩按30年一遇洪水(898立方米/秒)設計,200年一遇洪水(1372立方米/秒)校核。壩型為混凝土雙曲拱壩,拱圈線型為混合線型,最大壩高69米,厚高比0.17。采用壩頂自由溢流,挑流消能的方案。地震設防烈度為Ⅵ度。該工程于2008年開工建設,屬未批先建項目,有關部門多次下發(fā)整改和停工指令,并將其列入全省重點清查整頓項目。因該工程違規(guī)施工,當眾多問題暴露出來時,已施工至一定高程,導致處理余地較小。后經多方技術論證,2016年加固處理完畢。
6.藺河口嵐皋縣水電站。藺河口水電站位于嵐皋縣境內漢江一級支流嵐河上,是嵐河干流花里以下梯級開發(fā)規(guī)劃中的第三個水電站。為嵐河全流域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嵐皋縣境內最大的水電站。壩址位于藺河鄉(xiāng)上游1.0千米處,距縣城7.0千米,電站廠房位于藺河鄉(xiāng)工農村。藺河口水電站主要任務是發(fā)電,兼有養(yǎng)殖、旅游等綜合效益。建筑物由碾壓混凝土雙曲拱壩、壩身泄洪表孔、泄洪洞、引水發(fā)電建筑物等組成。碾壓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96.5米,水庫總庫容1.47億立方米,調節(jié)庫容0.875億立方米,為不完全年調節(jié)水庫。引水發(fā)電隧洞總長2.71千米,設計水頭90米,引用流量93立方米/秒。電站安裝3臺24兆瓦的水輪發(fā)電機組,水輪機型號為HLD294-LJ-190,電機型號為SF-16/3900,總裝機容量72兆瓦,保證出力1.17萬千瓦,多年平均發(fā)電量2.23億千瓦時,工程總投資5.95億元,由陜西嵐河水電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2000年5月動工,2003年底投產發(fā)電。
7.猛柱山水電站。猛柱山水電站位于商洛市山陽縣漫川鎮(zhèn)金錢河下游,是金錢河梯級開發(fā)的第六級。2013年,陜西省水利廳批復了《猛柱山水電站工程設計方案變更報告》,陜西省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fā)了《關于同意商洛市山陽縣猛柱山水電站工程裝機規(guī)模變更及概算調整的函》。猛柱山水電站樞紐工程由混凝土碾壓重力壩、導流泄洪排沙洞、發(fā)電引水洞、發(fā)電廠房和輸電線路五部分組成。大壩正常蓄水位為353米,總庫容9507萬立方米,水頭41.4米,引水流量84.8立方米/秒,總裝機為3.1萬千瓦,年發(fā)電量9411.6萬千瓦時。電站概算總投資3.75億元,由山陽漢成水電發(fā)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12月開工建設,2015年10月大壩主體工程基本建成,2015年10月底下閘蓄水,11月底1號機組安裝調試完成,并試運行發(fā)電,2016年4月底2號機組安裝調試完成,5月中旬2號機組試運行發(fā)電。猛柱山水電站是一個集水電開發(fā)、水產養(yǎng)殖和旅游三產于一體的綜合開發(fā)項目,所形成的水體景觀與天竺山、漫川古鎮(zhèn)、月亮洞形成一個綜合旅游開發(fā)圈,有效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共同發(fā)展,實現(xiàn)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雙贏。電站建成后,不僅對整個金錢河梯級電站開發(fā)建設具有示范引領作用,而且在清潔能源開發(fā)和改善人民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都將發(fā)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8.湑水河城固縣馬家溝水電站。馬家溝水電站地處漢江支流渭水河干流城固縣盤龍鄉(xiāng)境內,距城固縣城68千米。根據(jù)漢中市人民政府批準的規(guī)劃及有關文件,馬家溝水電站是渭水河干流漢中段梯級開發(fā)規(guī)劃的第三個梯級,為城固縣境內第一級電站。電站樞紐工程死水位771.OO米,死庫容577萬立方米,正常蓄水位為794.OO米,正常蓄水位以下庫容2405萬立方米,調節(jié)庫容1828萬立方米,總庫容2970萬立方米。水電裝機25兆瓦,保證出力2460兆瓦,多年平均發(fā)電量8350萬千瓦時,年平均利用小時3340小時。樞紐為Ⅲ等中型工程,大壩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3級,電站廠房及次要建筑物為4級。大壩按50年一遇洪水(3150立方米/秒)設計、500年一遇洪水(5070立方米/秒)校核。考慮水庫削峰后,電站廠房按50年一遇洪水(2890)設計、100年一遇洪水(3410立方米/秒)校核。工程地震烈度按Ⅵ度設防。馬家溝水電站于2005年核準,2010年初步設計報告批復。馬家溝水電站由漢中市恒發(fā)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建設,由國電城固馬家溝水電有限公司運行管理。馬家溝電站2008年11月28日正式開工,2010年6月25日開始試驗性蓄水運行。
9.嘉陵江寧強縣巨亭水電站。巨亭水電站位于寧強縣巨亭鎮(zhèn)上游5千米處的嘉陵江干流上。水庫最大壩高40.0米,正常蓄水位599.O米,死水位597.O米,水庫消落深度2.O米,水庫總庫容3265萬立方米,調節(jié)庫容500萬立方米。設計洪水位594.39米,校核洪水位600.74米,米。裝機容量為40兆瓦,設計多年平均發(fā)電量13150萬千瓦時,年平均利用小時3280小時。水電站為Ⅲ等中型工程,大壩、廠房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三級,次要建筑物級別為4級;大壩及廠房均按50年一遇洪水(8750立方米/秒)設計,500年一遇洪水(13600立方米/秒)校核。地震動峰值加速度采用0.15克,地震設防烈度為Ⅶ度。電站由黃河中型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建設,2009年項目核準,2010年初步設計報告獲批, 2010年9月開工建設,11月完成上、下游圍堰填筑及防滲,但由于嘉陵江庫岸有寶成鐵路,因可能影響鐵路正常運行,庫區(qū)鐵路防護工程標準大幅度提高,造成工程投資增加很大停工。2011年9月工程復工,2016年9月下閘蓄水,3臺機組并網運行。
10.褒河漢中石門水電站擴容工程。石門水電站是漢中市石門水利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石門水電站由河床電站、河東渠首電站和河西渠首電站三部分組成,全站原裝機6臺,總裝機容量40500千瓦。電站全站所發(fā)電能由河床電站升壓站2臺變壓器升壓至110千伏,統(tǒng)一送至8千米外漢中市供電局所屬紅河變電站并入國家電網。由于石門水電站屬于典型的“三邊”工程,至2015年已運行30多年,設備老化、機組效率不高、自動化程度低等問題,影響機電設備安全運行和水力資源充分利用,嚴重制約了石門水電站效益的正常發(fā)揮。
為了滿足水庫下泄最小流量,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要求,2010年11月,石門水電站自籌資金750萬元,對河床壩后電站和河東渠首電站進行擴建,增設了河床8#機組(1×1600千瓦的臥軸混流式機組),以及河東渠首電站7#機組(1×500千瓦的臥軸混流式機組)。2012年10月,新增兩臺機組完工投運,全站裝機臺數(shù)增加至8臺,裝機容量從40500千瓦增加到42600千瓦。
2011年12月9日,陜西省水利廳以陜水規(guī)計發(fā)〔2011〕486號文件批復了漢中市石門水電站增效擴容改造工程初步設計報告試點項目,同意對石門水電站河東渠首電站4#、5#機組,河西渠首電站6#機進行增效擴容改造。具體建設內容為:水輪機、發(fā)電機、輔助設備改造及電氣自動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改造,廠房修繕及廠區(qū)整治等,其中:河東渠首電站由原來2×1250千瓦增容至2×1500千瓦,河西渠首電站由原來1×500千瓦增容至1×630千瓦。工程于2012年5月開工,2013年3月全部完工。2014年10月,試點項目通過了漢中市水利局主持的竣工驗收。
石門水電站通過擴建和實施農村水電站增效擴容項目,總裝機容量增加到44730千瓦,出力系數(shù)由原來7.47提高至8.68,機組發(fā)電效率和水利用率大大提高,達到了“節(jié)水節(jié)能”和“增效擴容”的目的。2017年7月被陜西省水利廳評為“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單位”;同年12月被水利部評為“綠色小水電站”。石門水電站至2015年累計發(fā)電量28.5億千瓦時,實現(xiàn)工業(yè)總產值近4億元,上繳利稅近6000萬元,電站在提高漢中電網的供電質量和可靠性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漢中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具體情況詳見表5-2-4:
陜西省2 0 1 5年水電站建設情況一覽表
表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