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蓄水工程

1996年以前,陜西有水庫1070座,總庫容41.2億立方米,具有灌溉和城鄉供水功能的百萬立方米以上水庫有158座,總庫容22.17億立方米,興利庫容僅為13.52億立方米,扣除淤積占去的興利庫容,可利用興利庫容12.88億立方米,加上百萬立方米以下水庫可利用興利庫容,全省水庫可用于灌溉的興利庫容為14億立方米,而流經陜西的主要江河干流上卻沒有蓄水工程,不僅旱時水源不足,也因缺乏調蓄能力江河防洪壓力很大?;谶@一實際,修建蓄水工程,增加蓄水能力,在1996~2015年一直是陜西省刻不容緩的緊迫任務。這一時期,陜西先后建設了一大批蓄水工程,農業灌溉、城鄉供水和防洪調蓄能力有了很大增強。

第一節 大型水庫

1996~2015年,陜西省籌劃建設了5座大型水庫。截至2015年底,已經建成的有西安市黑河金盆水庫、延安市南溝門水庫、榆林市王圪堵水庫3座,咸陽市黑河亭口水庫基本建成。號稱“陜西三峽”的涇河東莊水庫歷經60多年前期研究,在2010年再一次全面展開了前期工作,并取得突破性進展,準備工程全面開工建設。這項工程是陜西省蓄水庫容最大的水利樞紐,將在陜西水利建設史上矗立起新的歷史豐碑。

一、涇河東莊水庫

涇河東莊水利樞紐(以下簡稱“東莊水庫”),是陜西省委、省政府以及相關市縣黨委政府和人民在前期工作上,為之奮斗了60多年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

2018年東莊水庫準備工程建設

自1950年以來,東莊水庫前期工作在歷任省委、省政府領導的大力推進下,經歷了1950年代、1974~1979年、1990年、1996年、1999年五起五落的規劃研究與前期工作,經歷了“五次規劃、四次調整”,在2010年看到新的曙光。這年5月,陜西省委、省政府決定全面重啟涇河東莊水庫前期工作。此后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相繼列入國務院批復的《黃河流域防洪規劃》《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和國家發改委批準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并成為國務院確定的重要防洪骨干工程和大型水源工程,并得到水利部、發改委、環保部等諸多部門的大力支持。2011年,省水利廳組織20多家科研單位集中攻關,在吸收歷年研究成果基礎上,解決了東莊水庫面臨的開發任務、壩址選擇、泥沙淤積和巖溶滲漏等重大技術難題,前期工作開始進入快車道。2014年11月,項目建議書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2017年7月,項目可研報告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批;2018年5月,東莊水利樞紐工程環評報告通過生態環境部審批,至此,東莊水庫前期工作全面完成。

推進前期工作過程中,省水利廳同時開始了準備工程建設,并相繼完成了進場1號道路右岸段、左岸段、壩址勘探試驗洞等工程建設任務,另有導流洞工程、進場2號道路、施工供電等項工程正在加快進行,水庫移民已經正式啟動。

2018年6月29日,東莊水庫建設推進會會場

2018年6月29日,陜西省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全面建設推進會在禮泉縣舉行。省委書記胡和平宣布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全面開工。省長劉國中、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偉平、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岳中明分別講話。省委副書記賀榮主持。陜西人民期盼已久的東莊水庫終于全面開工!工程建成并發揮巨大效益,支撐陜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目標將指日可待!

東莊水庫位于涇河下游峽谷末端禮泉縣叱干鎮東莊村、淳化縣車塢鄉河段處,壩址以上控制涇河流域面積4.31萬平方千米,占涇河流域總面積的95%,距西安市90千米。庫壩區深切河谷200~300米,灰巖壩址地形,地貌條件好,水庫淹沒少,建庫條件十分優越。

工程開發任務“以防洪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發電及改善生態環境等綜合利用”。工程樞紐主要由混凝土雙曲拱壩、泄洪排沙孔及水墊塘、發電引水洞和地下廠房及供水進水塔等主要建筑物組成。工程建成后,將徹底解決渭河下游“小水大災”的常態發生,實現涇渭河下游安瀾和長治久安;促進渭北“旱腰帶”及西咸新區經濟社會發展;并將極大改善涇渭河下游生態環境。

工程規模。設計現狀基準年采用2010年,設計水平年采用2030年。城鎮生活和工業供水保證率為95%,灌溉保證率由33%提高到50%。工程以充分發揮水庫的攔沙減淤作用和泥沙淤積末端不影響彬縣縣城下游11千米處的早飯頭村為條件,選定死水位為756米;選定汛限水位為780米;經洪水調算100年一遇防洪高水位為792.24米,1000年一遇設計洪水位為795.42米,5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為798.73米。經技術經濟比較推薦正常蓄水位為789米,起始運行水位740米。

東莊水庫總庫容32.76億立方米,死庫容14.37億立方米,調節庫容5.78億立方米(含調水調沙庫容3.27億立方米),防洪庫容4.3億立方米。水庫攔沙庫容為20.53億立方米,淤滿年限為30年。蓄水后形成96.7千米、面積48.7平方千米水面。據水庫回水計算分析,以汛限水位780米起調,30 年一遇洪水的回水不影響彬州市早飯頭村。

工程等級和設計標準。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等別為一等,工程規模為大(1)型。混凝土拱壩、泄水排沙孔、電站進水口、水墊塘等主要建筑物為一級,供水建筑物進水口為二級,電站廠房及次要建筑物為三級?;炷凉皦卧O計洪水標準為1000 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5000年一遇;水墊塘設計洪水標準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1000年一遇;供水建筑物進水口設計洪水標準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200年一遇;電站廠房設計洪水標準為10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200年一遇。

樞紐總體布置。壩址壩型經東莊壩址和前山嘴壩址在正常蓄水位相同的前提下,均能滿足防洪、供水等任務,移民占地、環境影響、施工條件、工期差別不大,但工程的攔沙減淤效益和發電效益差別明顯,東莊壩址能更好地滿足工程開發任務,最終比選推薦東莊壩址。

主要建筑物?;炷岭p曲拱壩壩高230米,壩頂高程804米,壩頂長372.48米,拱冠梁頂寬11.5米,拱冠梁底寬50米,厚高比0.217;左右岸壩肩布置推力墩。泄流布置在壩身河床中間壩段,泄流方式為“3個溢流表孔+4個排沙泄洪深孔+2個非常排沙底孔”,尺寸分別為表孔3米×11米,深孔5.5米×6米,底孔4米×5米。壩后水墊塘長335米,深55米,寬40米。發電引水及供水工程進水塔布置庫區左岸壩前,引水發系統布置于左岸山體內。電站地下式廠房,安裝2臺×45兆瓦+2×10兆瓦混流式機組,總裝機11萬千瓦。導流洞布置在樞紐右岸,單洞城門洞型,斷面尺寸17米×19米,長度912米。泄洪排沙表孔堰頂高程771米;深孔布置采用高低孔布置,高位孔進口高程715米,低位孔進口高程712米;電站進口高程725米;供水取水口采用岸塔式結構形式,進口高程725米;對外交通從禮泉側連接,終點位于規劃涇河大橋右岸橋頭,道路等級為公路三級。

東莊水利樞紐工程效果圖

壩前碳酸鹽巖庫區防滲是工程勘測設計的關鍵。東莊水庫庫區全長約97千米,以老龍山斷層為界,老龍山斷層上游至彬縣早飯頭為砂頁巖庫段,長94.3千米;老龍山斷層下游為碳酸鹽巖庫段,長2.7千米。壩址位于老龍山斷層以下2.7千米碳酸鹽巖庫段,巖溶滲漏是歷次爭論的焦點和難點。為了揭示2.7千米碳酸鹽巖庫段巖溶滲漏問題,完成水文地質調查復核400平方千米、鉆孔14056米、平硐4185米、豎井708米、壓水試驗560段,同時開展了水化學及同位素分析、示蹤試驗、分層及長期的地下水位觀測、水庫滲漏模擬計算、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等專項研究。綜合各方面勘探實驗研究,該河段處于獨立水文地質單元,主要巖溶形態為溶隙及溶孔,滲漏形式以溶隙型為主,在做好庫壩區防滲工程后,不影響大壩及其他建筑物安全,不影響水庫工能效益發揮,不造成環境影響,碳酸鹽巖庫段具備建壩成庫條件。

工程施工。樞紐工程施工導流采用一次斷流、圍堰擋水、隧洞過流的導流方式,初期施工導流標準為全年10年一遇洪水標準,中期導流洪水標準為50年和100年一遇標準,后期大壩擋水,導流采用200年一遇洪水標準。導流洞采用右岸1條布置,斷面為17米×19米,上游圍堰采用碾壓混凝土圍堰,上游圍堰高54.4米,下游為土工膜心墻圍堰,高27.6米。施工用土料場選擇蔡家坡土料場、石料場和人工骨料。料場位于距壩址右壩肩1千米廟上灰巖料場。施工交通運輸包含對外交通進場道路及場內8條交通施工干線道路,并與施工支線形成循環交通網絡。工程施工布置3套砂石料加工系統和混凝土拌和系統,上游布置2套,下游布置1套;3處施工生活區及綜合加工廠分別布置在右岸皂角梁、高嶺及低位涇河橋右岸下游處。工程布置6個棄渣場,總容量2000萬立方米,上下游分別布置3個。工程施工總工期95個月。

工程效益東莊水利樞紐建成后,結合涇河、渭河堤防建設,可以控制以涇河來水為主的洪水,通過水庫削峰,使涇河下游的防洪標準從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將涇河來水為主的渭河下游洪水由20年一遇洪水(發生幾率約25%)削減至5年一遇以下,可保證三門峽庫區移民返遷區防洪安全。通過水庫攔沙和調水調沙,協調涇河、渭河水沙關系,可減少入渭泥沙6.73億噸,維持渭河中水河槽行洪輸沙能力,使渭河下游堤防防御洪水標準維持30年左右不降低。經過沿革的環境影響分析優化,東莊水庫設計多年平均供水量4.41億立方米,其中供給涇惠渠灌區水量2.79億立方米,使灌溉保證率從30%提高到50%;供給銅川新區、富平縣城及工業園區、西咸新區及三原縣城城鎮供水量1.62億立方米,供水保證率達到95%。東莊水庫水電站裝機容量11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2.6億千瓦時,可優化關中電網供電結構,年減少煤炭消耗13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30萬噸,為全省節能減排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水庫調節可確保涇河下游河道生態流量下泄要求,改善下游水生態環境;蓄水后形成長96.7千米、面積48.7平方千米的水面,有利于改善渭北區域性氣候。

東莊水庫建設還將為打造水利風景區創造得天獨厚的條件。按照省委、省政府“把東莊水庫打造成世界級水利風景區”的指示,東莊水庫建成后,將依托浩渺的水面、宏偉的大壩、深切的峽谷及周邊自然生態,打造百里龍湖、樞紐雄姿、峽谷風光3大板塊風景區。屆時,集湖光山色、高山峽谷、現代化大型水利樞紐觀光為一體的水利風景區,將在渭北高塬橫空崛起。

涇河東莊水庫壩址段(2016年)

實施機構。東莊水庫能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工建設,得益于中央領導和國家有關部委的關心支持;得益于歷屆省委、省政府領導的不懈努力;得益于水利人數十年如一日攻堅克難,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為了加快這項工程建設,省水利廳設立東莊辦,專職負責推進東莊水庫前期工作;省政府批準組建省東莊水利樞紐建設有限公司,全面承擔起了工程建設的全部責任。

二、黑河金盆水庫樞紐工程

1983年,為解決西安市區嚴重缺水問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供水需求,陜西省和西安市從安全和長久用水考慮,決定著手修建黑河金盆水庫西安引水工程。按照分期建設,逐步受益原則,黑河引水工程分兩期建設。一期為引水工程,1987年8月動工;二期為黑河金盆水庫樞紐工程,1996年動工。兩期工程2004年4月竣工,2005年12月各單項工程驗收合格。整個工程施工歷時16年,加上前期醞釀、論證設計,長達20余年。2009年1月8日,西安市黑河金盆水利樞紐工程通過陜西省發改委竣工驗收。

黑河金盆水庫樞紐工程屬大(二)型工程,位于秦嶺黑河峪口以上約1.5千米處,控制流域面積1481平方千米,壩址距西安市區86千米。樞紐由攔河壩、泄洪洞、溢洪洞、引水洞、壩后電站及古河道防滲工程等組成。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兩千年一遇洪水標準校核。正常水位594米,汛期水位593米,設計、校核洪水位分別為594.34米和597.18米。水庫總庫容2億立方米,調節庫容1.7億立方米,年可調蓄水量4.28億立方米,年可向西安市供水3.05億立方米,向農業灌溉供水1.23億立方米,灌溉農田2.47萬公頃。

攔河壩為黏土心墻砂卵石壩,最大壩高130米,壩頂長度433米,頂寬11米,壩頂高程600米,上、下游壩坡分別為1∶2.2和1∶1.8,其中下游壩坡布置有上壩道路。防滲黏土心墻頂高程598米,頂寬7米,最大底寬83米,上、下游邊坡均為1∶0.3,心墻與上、下游壩殼間設有水平寬分別為3米和5米的反濾過渡層。壩體填筑總量775萬立方米。

泄洪洞位于左岸,采用塔式深孔進水口,進口底板高程545米,工作弧門孔口尺寸為10米×10米,洞身段為“龍抬頭”式明流洞,斷面為10米×13米圓拱直墻式,出口底板高程為493.185米,挑流鼻坎為非對稱擴散型,建筑物全長643.39米。泄洪洞設計洪水位下泄流量2421立方米/秒,校核洪水位下泄流量2450立方米/秒。

溢洪洞布置在右岸,進口堰頂高程578米,堰寬12米,堰后為跌落段、下接平流段,洞身為圓拱直墻式明流洞,斷面尺寸為12米×14米至10米×11米,出口為舌形擴散挑流鼻坎,建筑物總長471.242米。溢洪洞設計水位下泄洪量537立方米/秒,校核水位下泄流量為2000立方米/秒。

引水洞位于右岸,進口放水塔總高85.7米,根據城市引水對水質的要求,設上、中、下三個分層取水口,高程分別為571米、554米和514.3米。洞身為直徑3.5米的壓力圓洞。出口弧門孔口尺寸2米×2米,弧門前布置有電站引水岔管,弧門后為洞內消力池,消力池末端與電站尾水相接,分別為城市和農灌供水,全長764.17米。引水洞設計引水流量30.3立方米/秒,加大引水流量34.1立方米/秒。

壩后電站裝置三臺HLA153-LJ-120型水輪機及單機容量4000千瓦的發電機一臺、8000千瓦發電機兩臺,總裝機容量2萬千瓦。電站年平均發電量7308萬千瓦時。

古河道防滲位于金盆古河道左岸,采用帷幕灌漿防滲。帷幕東與水庫大壩左岸岸幕相連,在600米高程沿金盆東嶺西側及北嶺南側布置,西至周城公路,幕線全長1384米。在金盆北嶺埡口處修建有一座高13米的均質黏土副壩,與灌漿帷幕構成金盆古河河道防滲系統。

1996年初,作為黑河引水工程主水源,黑河金盆水利樞紐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全面鋪開。1997年10月省委書記李建國和省長程安東在黑河水利樞紐工地視察辦公,決定把黑河引水工程列為全省基礎設施建設的重中之重的頭號工程。1998年,國家向黑河水利樞紐工程投入4.6億元的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加快了工程建設進程。1998年5月5日,導流洞開挖工程完成全斷面貫通。1998年10月,黑河水利樞紐截流前的三大控制工程:導流洞、大壩基礎帷幕灌漿、大壩上游圍堰截滲墻相繼完成。1998年10月18日,最大開挖洞徑17米×23米的泄洪洞實現全斷面貫通。1998年10月29日,大壩上游圍堰合龍,黑河截流一舉成功。2000年11月29日,黑河水利樞紐工程實行導流洞封堵。2000年12月9日,引水洞全線完工并投入使用,黑河水庫開始蓄水,西安市民開始用上了來自黑河金盆水庫的水。2001年6月,泄洪洞工程全面建成。2001年12月,經過6年的艱苦建設,總填筑量815萬立方米的黑河大壩巍然屹立在金盆峽谷之上。黑河大壩、引水洞、泄洪洞的完工,標志著黑河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建成,2004年4月,黑河金盆水利樞紐工程全面竣工。2005年12月,樞紐主體12個單位工程全部驗收合格,至此,黑河水利樞紐工程全面建成,投入運行。

黑河金盆水庫 (2015年)

三、南溝門水庫

延安市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由南溝水庫與引洛(洛河)入葫(葫蘆河)工程構成。其中引洛入葫工程又由馬家河低壩引水樞紐和輸水隧洞構成。

南溝門水庫屬大(二)型蓄水工程,壩址位于洛河支流葫蘆河河口上游3千米處的南溝門附近,距黃陵縣城約25千米,距洛川縣城約17千米,距延安市約120千米,距西安市約180千米。水庫樞紐為Ⅱ等、大(二)型水利工程,是中央、省、市在2004年確定的重點水源工程項目,也是延安市能源化工基地唯一可靠的供水水源工程。南溝門水庫設計總庫容2.01億立方米,調節庫容9310萬立方米,滯洪庫容2226萬立方米,淤積庫容6782 萬立方米,死庫容1742萬立方米。樞紐工程主要由攔河壩、導流泄洪隧洞、溢洪道、引水隧洞、壩后電站等建筑物構成。其中大壩、導流泄洪洞、溢洪道為2級建筑物;引水隧洞因供水對象的重要性也定為2級建筑物,壩后電站屬5級建筑物。

南溝門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頂高程852.0米,壩頂寬度10米,壩頂上游設置1.2米高混凝土防浪墻,墻頂高程852.2米,大壩最低點開挖高程為789米,最大壩頂高63米,壩頂總長504.43米;壩體上游坡為1∶2.75和1∶3,在高程830米處設寬3米馬道;下游壩坡為1∶2.5,在高程835米和818米處設寬2.0米的馬道,在800.5米處設棱體排水平臺,最大壩底寬為351米。壩體上游壩坡在高程812.5米以上采用厚0.4米的干砌石護坡,下游壩坡采用漿砌石網格內植草皮護坡。

導流洞按4級設計,圍堰導流標準按20年一遇洪水考慮,采用河道一次斷流、圍堰擋水、隧洞過流的導流方式。導流洞布置在右岸,施工期作為導流洞使用,工程運用期經過改建作為泄洪洞,屬永臨結合建筑物。導流隧洞全長795米,進口高程803.00米,出口高程795.05米,隧洞斷面形式為圓拱直墻型,斷面尺寸6×8米。圍堰為土石圍堰,上游圍堰頂高813.50米,頂寬6.0米,堰頂總長236.0米,最大堰高21.5米;下游圍堰布置于導流洞出口上游約800米,最大堰高5.5米,圍堰頂寬6.0 米,堰頂總長62米。施工管理區和生產福利區布置在壩軸線下游600 米至800米的葫蘆河右岸,沿葫蘆河布置;料場與砼拌和系統、機械修配廠及倉庫儲運等系統布置在壩軸線下游泄洪洞出口附近河岸灘地,沿葫蘆河兩岸布置。在溢洪道進口附近布設輔助生產企業,以滿足溢洪道施工要求。

引水發電洞。引水發電洞布置在河道右岸,全長1317.26米,由進口段、洞身段、出口閘室段、消能池、匯流池、退水渠組成。輸水隧洞設計流量9.0立方米/秒,圓形斷面,鋼筋混凝土結構,洞內縱坡為i=3.2∶100和i=1∶1000。放水塔高44米,外形尺寸為6.0×8.5米,底板高程為818.0米,塔內設攔污柵一道,平板檢修閘門一扇, 1.8×1.8米弧形工作閘門一扇。

電站。電站廠房布置在壩下游左岸,為壩后岸邊式電站,安裝兩臺單機容量為125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

馬家河引水樞紐工程位于洛川縣洛河干流馬家河村附近,由溢流堰、擋水壩和沖沙閘構成,并與6026米輸水隧洞連接,穿越洛河與葫蘆河之間山梁,將洛河非灌溉期含沙量小于3%的河水引入南溝門水庫,以彌補葫蘆河水量不足。

南溝門水利樞紐建成后,不僅使延安能源化工基地及當地城鄉生活供水得到保障,同時具有改善灌溉條件,利用供水進行發電等作用。工程概算總投資18.82億元。

南溝門水利樞紐工程設計總工期51個月。2006年6月24日,延安市在黃陵縣阿黨鎮寨頭村舉行工程奠基儀式,并開始實施準備工程建設,2010年底,施工道路、供電工程、導流泄洪洞建成,引水隧洞和大壩工程開工建設。2015年水利樞紐工程主體完工,累計完成投資18.28億元,完成總工程量的99%,水庫蓄水位達到824米高程,蓄水4000萬立方米,并于9月正式向延安煉油廠供水。與此同時,為南溝門水利樞紐配套的南線、北線供水工程也在全力推進,其中北線供水工程于2015年12月9日全線貫通,即將實現向延安南部重點能化企業,以及富縣縣城供水的目標。

延安市南溝門水庫 (2015年)

四、王圪堵水庫

王圪堵水庫位于無定河干流蘆河口以上河段,距橫山縣城12千米,是無定河干流規劃的最后一級水庫,是陜西省、榆林市政府為保障陜北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兩個重點工業區——榆橫煤化學工業區、魚米綏鹽化學工業區建設的重點水源工程。水庫建設的任務主要是解決榆橫煤化學工業區、魚米綏鹽化學工業區(含米脂、綏德縣城)生活和工業用水,并為水庫下游雷惠渠、響惠渠、定惠渠、織女渠等現有灌區0.97萬公頃農田灌溉補水,同時具有防汛與發電功能。

王圪堵水庫的主要供水對象。一是榆橫工業區,位于橫山縣白界鄉和榆陽區芹河鄉,規劃面積112平方千米,啟步區30平方千米,園區分南北兩區,南區為煤化工和鹽化工區,北區為煤液化區。二是綏米佳鹽化工業園區包括榆林市綏德縣、米脂縣和佳縣三縣,規劃重點發展氯堿和純堿產業,形成燒堿、純堿、聚氯乙烯及塑料加工產業鏈。這些園區的建設一直受到水資源緊缺的嚴重制約,規劃的重點項目因水的制約遲遲不能落實。為此,陜西省、榆林市政府要求省、市兩級水利部門抓緊建設王圪堵水庫,以確保國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用水需求。

2000年以來,王圪堵水庫的前期工作提上省市水利部門重要日程,并先后完成了工程規劃、項目建議書階段工作,2009年5月可行性研究報告經省發改委批復,2009年9月初步設計經水利廳審查。在開展前期工作過程中,準備工程在2008年8月開始建設, 2010年主體工程開工,同年12月實現圍堰截流,2013年基本建成大壩樞紐工程,2014年4月具備發電和供水條件。此后還相繼完成了大壩混凝土砌護、護欄、照明、道路等工程,并對庫區環境進行了整治與綠化美化,為榆林市增添了一道亮麗的水利景觀。

王圪堵水庫作為一項大(二)型水利樞紐,是榆林市水利建設史上等別最高、規模最大、調蓄能力最強、綜合效益最好的一項水利工程。水庫樞紐主要由大壩、溢洪道、泄洪排沙洞、引水洞和壩后電站組成。大壩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46米,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0751平方千米,壩址至上游內蒙古巴圖灣水庫區間流域面積6000平方千米。水庫總庫容3.89億立方米,其中滯洪庫容0.78億立方米,調節庫容2.28億立方米,還有0.83億立方米的死庫容,每年可供水1.5億立方米。大壩溢洪道全長654米,最大泄量330立方米/秒;泄洪排沙洞為明流洞,全長861.5米,最大泄量230立方米/秒,洞身段長269米,斷面為(3.5~4米)×(5.5~5.8米)城門洞型;引水洞全長326.13米,進口底板高程1020米,最大流量12.93立方米/秒,壓力隧洞長297.94米,為圓形斷面,洞徑2.6米。壩后電站布置于右岸放水洞出口,總裝機1250千瓦。

王圪堵水庫投資與效益。工程概算總投資為24.12億元,其中工程建設投資8.08億元,水庫淹沒處理投資為16.04億元。截至2013年籌集資金32.27億元,其中股東籌集資本金8.27億元,銀行貸款24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1.47億元,其中工程建設6.51億元,移民安置投資14.96億元。王圪堵水庫年均可供生活與工業用水1.56億立方米,向農業灌溉補水量4440萬立方米。按照正常運行60年計算,可累計為工業與城市供水90多億立方米,為農業灌溉補水26.6億立方米,攔截泥沙1.9億噸,發電11.6億千瓦時,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這些效益隨著榆橫煤化學工業區、魚米綏鹽化學工業區項目建設與當地城鎮化進程將不斷地顯現出來。

王圪堵水庫 (2015年)

五、咸陽市黑河亭口水庫

咸陽市黑河亭口水庫(以下簡稱“亭口水庫”)是咸陽市人民政府提出建設的大(二)型蓄水工程。

亭口水庫的提出。2000年以來,咸陽市彬長煤田開發建設不斷加快,預計到2010年這一區域年對供水的總需求量將達到1.41億立方米,而當時彬縣、長武現有工程可供水量僅為0.29億立方米,遠不能滿足礦區生產生活用水需要。為此,2002年8月,咸陽市人民政府提出加快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亭口水庫。

亭口水庫前期工作。2003年2月14日,根據咸陽市人民政府決定,咸陽市水利局正式成立亭口水庫前期工作領導小組,并委托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編制《黑河亭口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同年6月26日,亭口水庫前期工作領導小組接受中國大唐集團委托的陜西省電力公司渭河發電廠“關于申請彬長電源點用水的報告”,并于7月2日回復“原則同意將亭口水庫作為彬長煤田建設項目生產生活供水的水源工程”。2005年2月7日,咸陽市人民政府成立咸陽市亭口水庫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同時委托中國大唐集團陜西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組織開展《黑河亭口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編制工作,9月5日,《黑河亭口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通過省級審查。2006年11月30日,《黑河亭口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通過水利部審查,并列入國家“十一五”水利工程建設規劃。2007年11月6日,黃河水利委員會批復同意亭口水庫水資源論證報告,同意在涇河支流黑河上建設亭口水庫。

項目建議書國家批復時間,可研報告階段工作過程及批復時間待補充。

工程建設。2013年12月5日(時間不確定),咸陽人民50年夢寐以求的亭口水庫建設啟動儀式在長武縣亭口鄉黑河河川隆重舉行。陜西省水利廳副廳長田萬全到會,咸陽市委書記千軍昌宣布了啟動令,市長莊長興做了啟動儀式講話,裴育民、高合元、李效民、張建平、馮志強等領導出席了啟動儀式。啟動儀式由市委常委、副市長李效民主持。

亭口水庫位于長武縣亭口鎮,項目包括樞紐工程、反調節蓄水工程和彬長礦區輸配水工程三部分,工程總投資為13.83億元。工程建成后將基本解決彬縣、長武兩縣縣城生活用水和彬長礦區工業生產用水,年發電量512萬千瓦時,可大幅度削減黑河入涇河的洪峰流量,減輕下游河道防洪壓力,改善流域生態環境。工程具有供水、防洪、發電、減淤等多種功能。

樞紐工程。位于黑河入涇河口1千米處,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4110.33平方千米;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48.6米,設計總庫容3.03億立方米,有效庫容2.427億立方米;亭口水庫泄洪排沙洞工程全長340.7米;進水塔澆筑至915.20米,洞身段已澆筑387米,正在進行金屬結構安裝。輸水洞為圓形斷面,總長645.17米;配合反調節蓄水工程,多年平均供水量7180萬立方米,項目建議書階段估算總投資89515萬元。

反調節蓄水工程。位于黑河右岸亭口水庫大壩下游約1千米的中塬溝,是亭口水庫的配套工程,對增加亭口水庫供水量、提高供水保證率、延長水庫使用壽命具有重要作用。工程由均質土壩、泄洪排沙洞、放水洞、抽水站及輸水隧洞等部分組成。設計總庫容728.79萬立方米,調節庫容500萬立方米,壩高58.7米。總投資8620萬元。

輸配水工程。工程管線從亭口水庫放水洞出水口起,沿涇河川道穿跨312國道、涇河、福銀高速、西平鐵路,輻射至彬縣、長武縣城、馬屋電廠、彬縣新民塬煤化工區等地。工程由亭口、馬屋、哈家店等三個配水站,長武塬、新民塬等七個加壓站和84千米不同口徑的輸水管線組成,估算總投資25174萬元。

2011年11月28日,亭口水庫開工建設,2012年12月18日水庫大壩截流,2015年主體工程基本建成。

第二節 中型水庫

一、李家河水庫

李家河水庫是西安市繼黑河金盆水庫之后建設的又一項重大水源工程,屬中型水庫,壩址位于西安市藍田縣境內灞河支流輞川河中游,距西安市約68千米。水庫總庫容5260萬立方米,與已建成的岱峪水庫聯合調節,每年可供水6187萬立方米,主要解決西安市城東的洪慶組團、紡織城、航天航空軍工基地和藍田縣、灞橋區、閻良區及白鹿塬五個鄉鎮200多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在引漢濟渭工程建成前還可用于向閻良飛機城的應急供水。李家河水庫總投資22.78億元,其中樞紐工程投資16.80億元(含移民投資7.29億元),輸水工程投資5.98億元。

前期工作。20世紀80年代,西安市水電局開展了前期研究。1997年,國家計委復函西安市計委:由于黑河金盆水庫正在建設,李家河水庫緩后建設。2003年12月,西安市水務局成立西安市輞川河引水李家河水庫工程建設籌建處,接手李家河水庫項目前期工作。2004年9月,省水利廳審查通過該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并上報黃河水利委員會,同年10月黃河水利委員會通過該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12月黃河水利委員會受水利部委托,審查通過李家河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2005年7月,水利部以水規計〔2005〕303號文向國家發改委函送該工程項目建議書審查意見,同意修建李家河水庫工程。2005年3月,陜西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成立西安市輞川河引水李家河水庫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作為項目法人負責工程建設。2008年3月5日國家發改委關于《全國中型水庫建設規劃》的批復,將李家河水庫列入全國規劃建設的261座中型水庫之一。

西安市李家河水庫 (2015年)

工程建設。2008年11月,李家河水庫工程啟動;2009年4月底,導流洞工程正式開工,歷時100多天實現導流洞貫通。導流洞工程是確保樞紐大壩工程如期截流的主要節點工程,承擔著主體工程建設期間河流來水的導流任務。該工程由封堵塔、隧洞洞身段和導流明渠段組成,總長度379.5米,洞身長304米,明渠段長75.8米。2010年12月28日,水庫大壩實現截流開始筑壩。此后,相繼完成了98.5米高的碾軋混凝土雙曲拱壩、970米引水洞、55米高的放水塔、7.28千米新建總干隧洞、13.4千米的總干渠及引岱干渠舊渠改造、54千米壓力管線和管理房、壩后電站等工程的建設任務。2015年5月8日上午10時50分,隨著李家河水庫通水閥門開啟,來自秦嶺輞川河的優質水源開始流入東郊白鹿原水廠,經凈水處理后進入千家萬戶,這標志著歷經5年建設的西安第二大水源工程——李家河水庫開始向城市供水。

二、銅川市龍潭水庫

龍潭水庫是銅川市政府為緩解新區城市供水需求矛盾專門建設的水源工程,是陜西省“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也是銅川市在新中國建立以來修建的第一座中型水庫。樞紐工程位于銅川市耀州區境內石川河右岸支流趙氏河上游,距耀州城區16千米,距銅川市新區10千米,是一座以城市供水為主,兼顧防洪等綜合利用的中型蓄水工程。主要任務是為銅川新區和黃堡—耀州工業帶發展供水,建成后每年可供水551萬立方米。

2009年12月30日,龍潭水庫開工儀式

前期工作。20世紀90年代后期,銅川市政府提出建設龍潭水庫。1997銅川市水務局開始組織實施勘察設計工作,2000年2月省計委批準龍潭水庫可行性研究報告;2002年3月,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院完成《龍潭水庫環境影響評價報告》;2003年8月,省水利廳審查批準龍潭水庫樞紐工程初步設計與工程建設實施方案;2008年11月28日,銅川市批準成立龍潭水庫建設管理處。2009年12月30日,銅川市政府在平老村舉行龍潭水庫開工奠基儀式,副省長姚引良、省水利廳廳長譚策吾、市委書記吳前進等出席并啟動導流泄洪洞工程爆破按鈕。

工程概況。龍潭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86平方千米,設計總庫容1599萬立方米。其中,調節庫容566萬立方米,滯洪庫容683 萬立方米。樞紐主要建筑物按3級別準設計建設;防洪標準按100年一遇洪水設計、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庫正常蓄水位711.6米,設計水位715.04米,校核洪水位719.99米。

龍潭水庫 (2018年)

樞紐工程由攔河壩、右岸導流泄洪洞和左岸輸水管等建筑物組成。攔河壩為碾壓式均質土壩,最大壩高52.5米,壩頂寬度7米,長度189.7 米;導流泄洪洞為無壓洞,全長544.9米,最大(校核)泄水流量342立方米/秒;輸水管為壩下埋管,全長273.2米,鋪設鋼管直徑0.8米,最大引水流量0.238立方米/秒。工程概算投資2.52億元。

工程建設。龍潭水庫樞紐工程于2009年12月30日開工建設,2015年2月14日順利截流;同年12月4日,通過省水利廳截流驗收;12月9日,龍潭水庫實現大壩截流,并開始大壩填筑。龍潭水庫樞紐大壩主體工程總工期38個月,2017年填筑至設計高程,2018年5月全面完成龍潭水庫建設并下閘蓄水。

三、三原西郊水庫

三原西郊水庫是陜西省“九五”期間開工建設的重點水利工程。水庫壩址位于三原縣城以西2千米處的清峪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積1018.40平方千米,以涇惠渠北干一支渠退水和區間徑流為水源進行調蓄,主要為農業灌溉供水,兼有防洪、養殖、旅游等綜合功能。

前期工作。三原縣位于涇惠渠灌區中游,在涇惠渠灌區內有灌溉面積16000公頃。但因涇惠灌區從涇河自流引水,無水庫調蓄,每逢干旱灌區急需用水之時,涇河卻來水很少,加之上游水力發電站節節攔截,造成渠首河源流量忽大忽小,無法正常引水。1987~1989年涇惠渠年均引水1.75億立方米,開采地下水1.48億立方米,灌區年缺水1.83億立方米,其中三原縣年缺水3180萬立方米,嚴重制約農業生產發展。為此,三原縣從70年代就提出修建西郊水庫,以緩解三原縣灌溉缺水問題。經過多年努力,1996年初前期工作正式推開,同年完成可研階段工作。1997年10月17日,省計委批復了工程初步設計,并于12月3日下達樞紐工程開工通知,12月27日正式開工建設。

西郊水庫工程建設由國家投資。1997年10月17日,省計委批復工程概算投資6720萬元;2001年3月23日,省計委根據咸陽市計委和市水利局上報的《關于申請三原西郊水庫樞紐工程修改概算報告》,核定概算總投資為12600萬元;2003年4月11日,省計委又針對征地遺留與壩后集水問題,以及工程排沙泄洪洞滲漏處理等問題再次增加概算投資386.16萬元。

三原西郊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導流排沙泄洪洞、護岸及抽水站5部分組成,屬中型三等蓄水工程。工程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設計、100年一遇校核;總庫容3405.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984.1萬立方米,滯洪庫容1394.O萬立方米,死庫容27.4萬立方米。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長208米,壩頂寬15米;溢洪道布設在右岸,屬開敞式泄水,總長798.32米,設計泄水流量407立方米/秒;導流排沙泄洪洞處于大壩與溢洪道之間,分別由進水引渠、放水塔、地下洞室及明渠組成,出水口與溢洪道海漫相接,總長513.56米,最大泄水流量31立方米/秒;抽水站位于壩體上游右岸,距壩軸線約400米,為岸坡斜拉式庫內引水,總裝機容量1680千瓦,設計揚程25.2米,設計抽水流量4.8立方米/秒;庫區護岸工程對大壩上游約1.O千米處岸坡進行了削坡處理,其中右岸400米、405.O米高程以上進行了漿砌石拱格網填塊石砌護。

三原西郊水庫 (2003年)

工程建設。工程建設最初由三原縣人民政府負責實施,于1999年3月完成了前期工作和導流洞、排沙洞建設工程。1999年4月2日,西郊水庫工程建設移交咸陽市水利局負責實施,1999年10月18日,大壩成功截流。2001年8月1日,工程建設交由省涇惠渠管理局負責實施,整個工程的后續建設于2003 年6月完成,9月通過省水利廳組織的蓄水驗收,11月抽水站試運行成功,標志著涇惠渠灌區“渠首穩流、腹地蓄水、豐存枯用、優勢互補”的農業灌溉供水總格局形成,同時也為灌區拓展城鎮供水業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彬縣紅巖河水庫

建設背景:彬縣位于彬長煤田炭資源富集區,煤質優良,電源充足,地理條件優越,適合建設高產、高效礦井及大型坑口電站。但區內水資源緊缺,嚴重制約煤炭資源開發及附屬工業發展。根據《陜西省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彬長礦區總體規劃》及《彬長礦區輸配水工程規劃》,彬縣縣委、縣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建設紅巖河水庫。

紅巖河水庫地處陜西省咸陽市彬縣境內涇河左岸一級支流紅巖河上,工程樞紐位于紅巖河干流下游,距涇河入口1千米處,距彬縣縣城7千米。

水庫建設任務:紅巖河水庫是以供水為主的中型Ⅲ級水庫,總庫容8515萬立方米,其中調節庫容4500萬立方米,水庫建成后,年可供水2220萬立方米,供水保證率為90%,可基本滿足彬縣境內煤炭資源開發及相關工業發展的供水需求,并可全面保障彬縣縣城居民生活與城市發展用水。

水庫由大壩、泄洪排沙洞及放水建筑物組成。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69.5米,壩頂長度375.6米;泄洪排沙洞全長481.82米;放水建筑物包括放水臥管及輸水涵洞,臥管斜長120.2米,輸水涵洞為馬蹄形鋼筋混凝土結構,全長432米。

紅巖河水庫總投資11.89億元。截至2015年,完成投資3.6億元,其中2015年完成投資7900萬元。一是完成了水庫淹沒區實物調查、登記評估、征地協議、移民搬遷協議簽署及征地款、移民個人構(建)筑物補償兌付等工作,完成了高渠村移民新村建設,壩址區群眾已搬遷入住,城區移民安置房建成待分配入住。二是前期工作進展順利。2015年10月23日,省發改委以陜發改農經〔2015〕1410號文件下發了《關于彬縣紅巖河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標志著項建、可研及其支撐性研究項目的編制、審核、審批工作全面完成。三是工程建設穩步推進。導流泄洪洞土建工程已全面完成,放水塔澆筑達到了設計高度,部分金屬結構與機電設備完成了出廠驗收。2015年后建成了水庫大壩,并基本具備下閘蓄水條件。

五、安康市黃石灘水庫

黃石灘水庫是陜西省政府確定的“十五”重點水源工程建設項目,也是新中國建立以來安康市投資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

建設緣由。1958年安康市在付家河源頭下游38.5千米處建設了“八一”水庫工程,設計總庫容1612.6萬立方米,其中有效庫容1080萬立方米,設施灌溉面積4133公頃,實際最大灌溉面積1840公頃?!鞍艘弧彼畮旃こ探涍^40年運行,到1998年9月有效庫容僅剩270萬立方米,實際灌溉面積只有627公頃,水庫瀕臨報廢。但整個灌區配套工程經過40年建設相對完備,有總干、東干、西干共三條干渠,總長55.85千米;支渠27條,總長93千米,控制、灌溉面積6萬畝。灌區內建成的長騰結瓜工程有?。ǘ┬退畮?1座,設計總庫容23.67萬立方米;堰塘234口,設計總蓄水量156.2萬立方米。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八一”水庫灌區水源極度短缺的問題,從1997年開始,由安康地區和安康市兩級政府經過多方案比較研究,提出建設黃石灘水庫,解決“八一”水庫灌區的水源問題,工程建成后不須考慮灌區配套,即可發揮效益。

前期工作。1999年6月,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完成《安康市黃石灘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并通過陜西省計委和陜西省水利廳審查。2000年1月,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完成《安康市黃石灘水庫工程的初步設計報告》,同年7月通過陜西省計委和水利廳審查。

工程建設。2000年11月2日,陜西省計委下達開工令。2000年12月29日,導流排沙泄洪洞工程開工。2001年8月28日,大壩工程開工。2004年6月底,大壩防浪墻及壩體填料施工全部完成。2006年8月15日,黃石灘水庫正式下閘蓄水。2007年5月16日,黃石灘水庫舉行開閘放水儀式。工程完成總投資1.638億元。

工程概況。黃石灘水庫為中型蓄水工程,大壩為陜西省第一座面板堆石壩。工程位于安康市譚壩鄉境內漢江二級支流付家河中游,上距八一水庫5千米,下距瓜園村0.7千米,距安康 市約31千米。壩址以上河道長43.5千米,控制流域面積348 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1億立方米。水庫總庫容4177萬立方米,年均供水量444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4927公頃,惠及五里、河西、建民、關廟、花園、江北辦事處6個鄉鎮83個村,受益人口15萬人。水庫具有滯洪削峰作用,汛期可保護付家河川道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對陽安鐵路、十天高速、漢白公路、安康機場安全度汛也具有重要作用。

黃石灘水庫大壩 (2007年)

樞紐工程由攔河壩、溢洪道、導流排沙泄洪洞、輸水洞及岸坡防滲帷幕等建筑物組成。水庫設計洪水標準為百年一遇,相應洪峰流量為1150立方米/秒;校核洪水標準為200年一遇,相應洪峰流量為1910立方米/秒。施工導流洪水標準按10年一遇,相應的洪峰流量為:枯水期75立方米/秒,汛期為550立方米/秒。

攔河壩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高75.6米,壩頂長187米,壩頂寬8米,壩頂高程423.6米,上游壩面坡比1∶1.5,下游壩面坡比1∶1.4,壩體橫剖面的最大底寬為229.64米?;炷撩姘宥咽瘔我詨瘟蠌姸?、滲透性、壓縮性、施工方便、經濟合理為原則進行分區。從上游向下游依次為混凝土防滲面板、墊層區、過渡區、主堆石區及任意料區。在上游壩肩周邊縫下游設置特殊墊層區,在下游壩址處設置大塊堆石棱體反濾排水體。

溢洪道位于大壩上游約200米處河道左岸埡口處。由引水渠、控制段溢流堰、陡坡段泄槽及出口消力池組成。溢流堰頂高程419米,寬40米;溢洪道總長75米,溢流堰長40米,下游為底流消能。引水渠由引渠段和進水渠段組成。溢流堰為WES堰面曲線,堰高2.5米,堰上設計水頭1.6米,相應泄流量為180 立方米/秒,校核水頭3.9米,相應的泄流量為682立方米/秒。泄槽為矩形斷面,水平長29.33米,槽寬40米。出口消能為底流消能,末端為消力池,池長20米,池內設有兩排消力墩。

導流排沙泄洪洞位于左壩肩。進口位于溢洪道與壩體之間,全長352.5米,洞身長度340.3米,橫斷面采用圓拱直墻型,為無壓隧洞,斷面尺寸分別為洞身上游180米段為5.0×6.5米,下游140.37米段為5.0×7.1米。隧洞襯砌采用C25鋼筋砼,襯砌厚度為1000px。導流排沙泄洪洞施工期用于導流,水庫運用期用于排沙和泄放洪水及放空水庫。進口設放水塔,內設事故檢修門和工作門,閘前水頭61米。事故檢修門為5×5.46平板鋼閘門,選用QPG-3200KN固定卷揚式啟閉機;工作門采用5×4.6弧型鋼閘門,選用QHSY-2500KN/1000KN油壓啟閉機。閘底板高程360米,塔頂高程426.4米,塔高66.4米,塔壁為鋼筋砼結構,壁厚1.6~2.0米。導流排沙泄洪洞與溢洪道聯合泄洪,設計水位最大流量613.93立方米/秒,校核水位時最大流量為627立方米/秒。

輸水洞位于攔河壩右側,輸水洞由原引水渠過水隧洞改建,洞長158米,斷面尺寸為2.4×3.4米(寬×高)的半圓拱城門洞型斷面,采用鋼筋砼襯砌,襯砌厚度50~500px。輸水洞采用深孔取水進口,放水塔內設置2.4×3.0米平板檢修閘門,2.4×2.8米的弧形工作門各一扇。輸水洞設計過水流量為8立方米/秒,最大過水流量為10立方米/秒。

防滲帷幕頂高程為424米,右岸帷幕線長112米,帷幕深15~30米;左岸帷幕線長446米,帷幕深15~20米。

黃石灘水庫庫區風光 (2007年)

庫區旅游開發。如詩如畫黃石灘,似夢似醉非凡間。黃石灘水庫庫區蘊藏豐富的植物資源,比較珍貴且經濟價值較高的有210多種,是陜西省藥材的重點產區。庫區周邊有林地433公頃,有野生動物385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有51種,包括金雕、豹、羚牛、獼猴、大鯢、大靈貓、小靈貓、林麝、鴛鴦等。加之西康高速公路與水庫庫尾相交,庫區內松壩至黃石灘環庫公路建成,交通、通信、供電等基礎設施完善,圍繞黃石灘水庫樞紐開發旅游前景非常可觀。

六、洋縣卡房水庫

洋縣卡房水庫位于漢江一級支流酉水河上流洋縣茅坪鎮境內,距洋縣縣城約60千米。該工程是以灌溉為主,兼有發電、水產養殖、人畜飲水等綜合效益的中型三等水利工程,也是省、市、縣的重點水利建設項目。

卡房水庫主要建筑物為3級。樞紐工程由大壩、泄洪底孔、輸水洞、壩前防滲面板、壩基墊層混凝土、壩頂溢流堰和壩后水電站組成。大壩為漿砌石重力拱壩,最大壩高76米,壩頂高程894米,最大底寬32.5米,頂寬5米,頂長310.62米。大壩由右向左分為11個壩段,其中7#、8#、9#為溢流壩段,總砌石206683立方米。

洋縣卡房水庫 (2005年)

卡房水庫庫區 (2005年)

1998年5月洋縣卡房水庫樞紐工程開工建設,2003年基本建成,工程總投資為15550萬元。建成后的水庫總庫容2755萬立方米,可灌溉農田10533公頃;電站裝機容量1.2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5194萬千瓦時;可解決灌區9.44萬人、7萬頭大家畜的飲水困難。

七、渭南市澗峪水庫

澗峪水庫位于渭南市華州區高塘塬南部的秦嶺北麓深處,以防洪減災、城市供水、農業灌溉、生態環境保護兼顧發電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水庫樞紐工程2003年11開工建設,2007年9月下閘蓄水試運行,水庫總庫容1284萬立方米,年均供水量2255萬立方米,其中給渭南市城區年供水量1300萬立方米,農業灌溉年引水量955萬立方米。

澗峪水庫 (2010年)

水庫樞紐工程由攔河大壩、導流泄洪洞、輸水洞、側堰溢洪洞、東澗峪引水洞等建筑物組成。大壩工程為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81米,壩頂高程791米,壩頂長196米,壩頂寬10米;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應洪峰流量分別為246立方米/秒和5765立方米/秒,設計洪水位787.98米,校核洪水位789.53米,正常蓄水位786.5米,死水位732.2米,水庫調節庫容1115萬立方米,滯洪庫容126萬立方米,死庫容43萬立方米,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12.6千米,水庫回水長度3千米。

給渭南市城區供水的應急工程由24千米輸水管道、60座建筑物構成,設計引水流量0.415立方米/秒,加大流量0.625立方米/秒,每天向渭南市區供水3.5萬多立方米,年供水1200多萬立方米,占渭南市區自來水供水總量的60%,使城區近30萬人受益。農業灌溉工程設計引水流量2.5立方米/秒,加大引水流量3.33立方米/秒,設施灌溉面積3493公頃,有效灌溉面積2733公頃。發電工程由壩后和蔣家兩座電站組成,總裝機3200千瓦,其中壩后電站裝機容量1200千瓦、蔣家電站裝機容量2000千瓦,年發電量1150萬千瓦時。

第三節 加壩加閘工程

一、寶雞峽渠首加壩加閘工程

寶雞峽引渭灌溉工程始建于1958年11月,至1962年春,建成渠首和原邊渠道大半工程,由于國家暫時經濟困難停工,1968年11月又復工建設。復工時,陜西省革命委員會成立了寶雞峽工程建設指揮部,調集14個縣10萬多名勞力全面施工,至1971年7月基本竣工,可灌溉寶雞市的陳倉、岐山、眉縣、扶風和咸陽市的武功、乾縣、興平、禮泉、涇陽等13個縣(區)的170萬畝農田,后并入渭惠渠引水灌溉工程,灌溉面積達到20萬公頃。1990年以來,渭河來水度幅度減少,林家村水文站來水由過去年平均21.8億立方米減少到11.1億立方米,1997年來水只有4.02億立方米(數字摘自“渭河保護與治理研究報告”)。為解決寶雞峽灌區供水嚴重不足的問題,省水利廳決定在渠首建設加壩加閘工程。

寶雞峽渠首樞紐位于渭河寶雞峽口,為原上總干渠引水入口。加閘加壩前,樞紐工程有攔河壩、引水隧洞、沉沙槽、沖沙閘、進水閘等。攔河壩為重力式漿砌石溢流壩,高27米,長120米,壩頂溢洪設計流量600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8300立方米/秒。引水隧洞設在大壩左岸基巖中,隧洞出口連接沉沙槽,其槽末端為單孔進水閘,進水閘右側設深孔沖沙閘3孔,最大泄流量250立方米/秒,可將沉沙槽內沉積的泥沙沖入河道。渠水經沉沙槽后,進入渭河北岸一級低階地,流向下游。

1998~2003年,寶雞峽引渭灌溉工程實施了渠首加壩加閘工程。1997年1月省計委批準立項,同年11月通過初步設計審查,1998年5月底正式開工建設,2001年底建成大壩主體工程,2002年7月15日,中壩段5孔泄洪閘門及啟閉機全部安裝調試完畢,主體工程基本建成并通過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進行的蓄水安全鑒定,2003年6月底全部完成庫區鐵路防護工程、移民安置及壩后電站施工任務。

加壩加閘工程是在寶雞峽渠首原溢流壩的基礎上加高壩體、增加泄水閘孔、修建壩后電站的二期續建項目。整個加壩加閘工程由三大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是壩區樞紐工程,包括大壩主體和壩后電站兩大塊。大壩為中型Ⅲ等工程,防洪標準按50年一遇洪水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大壩長度208.6米,壩頂寬12~17米,最大壩高49.6米,形成總庫容5000萬立方米,其中有效庫容3800萬立方米,回水長度14.5千米;大壩由9個壩段組成,分別為3個非溢流壩段、2個沖沙底孔壩段、3個泄洪壩段和1個引水壩段;設10個閘孔,分別為3個沖沙底孔、5個泄洪中孔、1個灌溉引水孔和1個發電引水孔。壩后電站由主副廠房、壓力管道、開關站和10千伏送出工程組成,安裝兩大一小3臺機組,總裝機8000千瓦。

第二部分是鐵路防護工程,包括16處1433米鐵路防護加固和7座泄水洞、2座橋梁加固處理或改建。防護工程由西鐵分局總承包,總投資4060萬元。

第三部分是庫區淹沒處理工程。整個工程概算總投資40470萬元,移動土石方57.5萬立方米,澆筑混凝土16萬立方米,砌石1.5萬立方米,金屬結構制作安裝1842噸。工程建成后,可與灌區內王家崖、信邑溝、大北溝、泔河4座水庫聯合運行,年可調蓄水量0.8億立方米,為4庫補水1.48億立方米,向灌區增加供水1.2億立方米以上,多灌農田6.67萬公頃,增產糧食2500萬千克,并可發揮旅游、發電、防洪、生態供水等效益。

二、涇惠渠加壩加閘工程

涇惠渠是陜西省在涇河上建設的一項大型引水工程,其前身是2000多年前的鄭國渠,在歷史的長河中幾次興衰更替,在民國時期成為“關中八惠”之首,新中國建立以來涇惠渠及其灌區持續發展,可灌溉涇陽、三原、高陵、臨潼、閻良5縣(區)90000公頃。1990年以來,灌區面臨涇河來水減少,灌溉缺水日益加劇等突出問題,嚴重影響到灌區農業以至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省水利廳提出在涇惠渠渠首建設加壩加閘工程。

前期工作與工程建設。1990年,省水利廳廳長劉樞機赴涇惠渠灌區調研,針對灌區灌溉水源不足的問題提出在渠首建設加壩加閘工程。此后經過緊鑼密鼓的前期工作,1993年1月19日加壩加閘蓄水工程正式開工;1995年5月27日,劉樞機廳長檢查工程建設進展情況時題詞:“鄭國業績猶存,李協功績卓著,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1995年9月1日蓄水工程基本完工,10月19日省長程安東、副省長王雙錫赴工地檢查工作,程安東省長題詞:“積累經驗,再上水平,改造提高,擴大受益”。1996年12月9日,副省長王壽森在工程建設現場協調解決后續工程與渠首電站建設資金;1997年3月31日,省水利廳廳長彭謙、總工程師史鑒赴工地檢查指導工作,要求工程趕在夏灌前全面完工,1997年5月19日22時工程建成開始引水。加壩加閘工程共完成土石方14.3萬立方米,澆筑混凝土4.85萬立方米,使用鋼筋730噸、閘門金結392噸,工程完成投資總投資3952.7萬元。1997年7月1日,省政府陜政字〔1997〕63號文發布“陜西省人民政府嘉獎令”,對工程建設單位給予嘉獎。

涇惠渠加壩加閘工程(1997年)

渠首加壩加閘工程概況。工程由混凝土溢流壩、攔河閘、進水閘、引水隧洞及排沙閘等建筑物組成。

混凝土溢流壩。溢流壩是在原引水壩基礎上再加高19米,其中溢流堰部分加高11.2米,在堰面上再加6孔凈寬為10.3米的閘孔,閘墩厚3米。壩右側為溢流段,左側為攔河閘,壩型為微拱形混凝土溢流重力壩,曲率半徑為180米,壩軸線長118.8米,壩頂高程469米,最大壩高35.7米,正常擋水位以下庫容51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70萬立方米,每年可調蓄灌溉水量1850萬立方米,調蓄及穩流水量為2692萬立方米,增灌農田4000公頃。

攔河閘布置在溢流壩左側。由于溢流壩是微拱形,故閘孔在水流方向為梯形,閘墩也是上游寬、下游窄的變斷面形狀,在門槽處閘孔凈寬10.3米。閘孔共6孔,閘墩厚度約3米。攔河閘段共布置了六扇10.3×8.2米的升臥式平面閘門,每扇閘門上有四個滾輪,在門槽下部為滑動上升,到了一空高度變為沿軌道滾動并開始臥倒滾動。啟閉設備為QPQ2×400kN的固定卷揚式啟閉機。在每孔升臥式閘門上的上游側均布置有一道檢修門槽,六扇升臥式閘門公用一套疊梁式檢修閘門,疊梁由自動抓梁操作其關閉或開啟。自動抓梁由2個電動葫蘆操作。

引水洞進水塔位于左壩肩前。引水洞為壓力隧洞,洞徑4米,長268米,設計流量為50立方米/秒。進口設有1扇4×4.5~17.5米的事故檢修閘門,由1臺QPQ2×400kN-20米固定卷揚式啟閉機操作。在其上游側設有兩扇孔口尺寸為4×7.4~4米的攔污柵。由于涇惠渠首夏季河道中柴草及污物較多,為了不影響水電站正常發電,兩道攔污柵需頻繁輪換提升,由2臺QPQ2×400kN的固定卷揚式啟閉機操作。

排沙洞位于引水洞的右側。它是由原來的1號輸水洞改建而成,洞徑4.5米,長63米,進口底板高程449.00米,比引水洞進口高程低4.5米。排沙洞進口為龍抬頭形式,水流由此跌入原1號輸水洞,進口段底部原1號輸水洞部分以混凝土填塞,進口閘室段長9米,用環氧砂漿抹 面,在 閘 室 的 進 口 設 有1扇1.8×1.8~32米的平面工作閘門,用1臺QPPYⅡ-630kN-3米的液壓啟閉機操作,在其上游側設有1扇1.8×2.2~20米的平面檢修閘門,用1臺QPPYⅡ-500kN-3米的液壓啟閉機操作。

加壩加閘工程建成后,又對灌區渠系工程進行了更新改造,工程完好率達到95%,灌溉水利用系數由1998年的0.517提高到2001年的0.527,年減少水量損失1000余萬立方米,田間斗口用水量超過1億立方米,增幅超過10%,創歷史最好水平,基本滿足了灌區66666.7公頃農田灌溉用水,促進了灌區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關中灌區風光 (2014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麻栗坡县| 云梦县| 德惠市| 乐清市| 沙洋县| 西昌市| 资中县| 重庆市| 婺源县| 成武县| 仪征市| 台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丰顺县| 苍溪县| 张家界市| 信宜市| 双鸭山市| 石景山区| 香河县| 南华县| 安图县| 牟定县| 阜城县| 德兴市| 札达县| 鹤山市| 镇安县| 临清市| 泾川县| 邳州市| 古田县| 蓬安县| 芦山县| 库尔勒市| 莆田市| 望城县| 会泽县| 靖边县| 洪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