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志·水利志(1996~2015年)
- 陜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 730字
- 2021-12-30 18:05:10
第二篇 水源工程建設
1996~2015年,陜西省持續面臨經濟社會發展對供水需求快速增長的巨大壓力,特別在農業干旱缺水條件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對水的供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這一背景下,此前發生在1994~1995連續兩年的罕見干旱災害引起全省震驚,人們從嚴峻的現實中對水利地位作用的認識得到升華,一時間“善治秦者必先治水”成為全省共識,進而認識到新形勢下:“水利不僅是農業的命脈,也是工業的命脈,城市的命脈,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1996年,陜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須把大搞水利建設作為長期的戰略任務,下決心在水利上辦成幾件大事,特別要加強水源工程和重點防洪工程建設,以緩解缺水危機和保障防洪安全。”在此后的20年間,全省累計建成水庫1095處,比1995年增加25座,其中大型水庫11座,比1995年增加6座。由于新建水庫以大中型為主,蓄水總庫容達到89.3億立方米,比1995年的41.2億立方米增加了1.17倍。同期,還有“引紅濟石”、“引乾濟石”、東雷二期抽黃、延安引黃等引水調水工程相繼建成,2015年全省供水量達到91.2億立方米,比1995年增加39.7%。更重要的是,被譽為陜西水利的巔峰之作——引漢濟渭工程開工建設,最終將從漢江流域年調水15億立方米進入渭河流域,進而通過對黃河的“以下補上”,增加陜北地區從黃河的取水指標,將實現全省陜南、關中、陜北三大區域的水資源優化配置。另外還有歷經60多年前期工作,“以防洪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發電及改善生態環境等綜合利用”的涇河東莊水利樞紐工程,在本志封筆之時也已全面開工,最終將形成32.76億立方米庫容,其中防汛庫容2.53億立方米,攔沙庫容20.63億立方米,年供水4.35億立方米。“引漢濟渭”、東莊水利樞紐兩大工程,可形成近20億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將大幅度提高全省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并實現全省水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