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不看不知道 一聊嚇一跳——《山海經》對文學的深度影響

說起神話,一般來說擁有大河文明的民族確實沒有海洋文明系的民族那樣會想象,成體系。為什么呢?

所謂大河文明就是沿著大河一路沖擊出來的平原上居住的人們創造出來的文明。這種文明一般是以灌溉農業為主,一眼望去,大概是良田萬頃的平整樣子。在這樣一個空曠而平整的地方,還會有什么神秘的動物出現嗎?還需要展開幻想的翅膀去想象嗎?一切都如此明明白白啊!

可是海洋文明就不同了,拿歐洲為例,多半是茂密的山林、崎嶇的山脈,原始居民也多半是以打獵為生,茂密的森林深處、霧氣彌漫的海洋深處,什么情況都有可能隨時發生的呀!人們不了解,便開始想象,而且是非常有體系的想象,比如古希臘神話中的眾神之王老大宙斯、主管婚姻和生育的女神赫拉、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海神波塞冬、象征著愛情和美麗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火焰和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等等。真的是專業分工明確、流水線一條龍服務啊!

基于以上原因,國人的想象就顯得有點混亂,而且很容易人神混淆,這一節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個志怪想象的排頭兵——《山海經》。

大河文明之下,人們生活的世界已然如此明白,這些想象是從哪里來的呢?

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離騷》《周書》《晉乘》以成者”。現代學者也都認為成書并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原來這些想象是從別人的書中來的——不是在對現實的觀察、未知世界的思考中來的!而且其內容非常繁多,包括山川、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等。大概那些參考書中記載了什么,它便摘錄出什么,所以未成體系,也不能代表那時候人們的宇宙觀。

這樣得來的《山海經》,漢朝的司馬遷給予的評價是:內容過于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

那么,作為志怪先鋒的《山海經》,對中國文學到底有沒有貢獻呢?

不看不知道,一聊嚇一跳。如果你真正讀一下《山海經》就會發現,中國文學的很多意象都是來自它。來,舉例說明:

其一,山的文化意象。

《西次三經》:“昆侖之丘,是實為帝之都,神陸吾司之。”以為是說,昆侖山,其實是天帝的都城,有一個叫陸吾的神在管理它。既然天帝都住在山上,山作為一種高大的象征,立馬高大上了。——山不僅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高大的山峰還可能是人登上天的梯子!

從此,山作為人與神對話的地方,帝王封禪便跑去泰山,文人作詩也引來各方的山——“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其二,玉石的文化意象。

《山海經》中記載的人們敬重山,經常祭拜山。用什么來祭拜呢?玉。

玉因此成為中國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審美意象。“清風明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用玉山來代指風度翩翩的君子)“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對了,還有《紅樓夢》中的寶玉、黛玉!

其三,比翼鳥的來源。

《西次三經》中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有這么一種鳥,長得像鳧,只有一個翅膀一只眼睛,要兩個在一起才能飛,這種鳥的名字叫蠻蠻。遇見它,天下就要發大水。

蠻蠻,這名字真是很好聽啊!

這個蠻蠻其實就是比翼鳥,曹植:“愿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其四,長壽龜的來源。

《山海經》記載:千歲之龜,能與人語。不僅說明龜的長壽,還說龜真是很神奇。從此龜作為中國文化的長壽代表,長長久久地留存下來了。曹操《龜雖壽》就是一篇名作。

其五,各種古怪植物的來源。

比如《山海經》中記載:“有木焉,其葉如槐,黃華而不實,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就是說有一種樹,葉子像槐樹的葉,開著黃色的花,不結果,叫蒙木。吃這種樹木,可以不疑惑。

除了這個神奇的木頭,《山海經》里面還記錄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樹啊花啊,我真的懷疑金庸筆下的那些個稀奇古怪的毒還有解毒之物,都是從《山海經》學來的,比如《神雕俠侶》中的情花毒,又用斷腸草解毒;以及李莫愁的冰魄銀針、桃花島的九花玉露丸、黃蓉的軟猬甲。深度懷疑這些都在《山海經》中有跡可循!! !

其六,神話人物的出現。

《山海經》中第一次出現了娥皇、女英,她們作為堯的女兒一起嫁給了舜。舜在蒼梧死后,她們兩個一起前往尋找,后來死于湘江。娥皇、女英作為忠貞愛情卻痛苦結局的文學意象多次出現在文人作品中,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應該就是出自《山海經》。屈原還因這個故事引申出了一個詞“湘竹淚”也多次在后代文人作品中出現;李白《遠別離》中有:“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韋莊《春愁》中有:“寓思本多傷,逢春恨更長。露沾湘竹淚,花墮越梅妝。”

《山海經》第一次描寫了女娃的故事:炎帝的女兒到東海游玩,不料被淹死變成了精衛鳥。她經常從西山上銜樹枝和石頭希望能夠填平東海。后來《淮南子》中有“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的故事(此處的女媧就是山海經中的女娃)。再后來有了曹雪芹《石頭記》中賈寶玉的由來:女媧補天剩下一塊石頭,終日在青埂峰下無所事事,于是請求兩位神仙帶到人世間,化身為寶玉 ……

其七,從生到死再到生——原始生命觀的出現。

女娃死后化身為鳥,心有不甘開始填海;“夸父與日逐走……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真不明白夸父沒事為啥要跟太陽比賽競走。唉!渴死之前扔掉自己的手杖,化為桃林!

精衛鳥和桃林是他們的肉體死亡后的另外一種生——一種更高級的生!

這種生——死——生的價值觀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文人以及他們的創作,比如湯顯祖筆下《牡丹亭》里因愛而死、為愛而生的杜麗娘。

小結:

關于《山海經》,真有點不看不知道,一聊嚇一跳的感覺。原來一本看似荒誕不經、甚至不知作者的志怪集子,竟與中國文學有著如此深的淵源!

沒事少刷刷朋友圈,去看看《山海經》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茂名市| 罗源县| 项城市| 江陵县| 绥棱县| 平湖市| 巍山| 清水县| 深水埗区| 临漳县| 海原县| 惠东县| 白山市| 寻乌县| 扎赉特旗| 观塘区| 上思县| 铜山县| 敦化市| 新源县| 成武县| 仁布县| 饶阳县| 长沙县| 峨边| 新余市| 乌鲁木齐市| 永泰县| 龙口市| 华坪县| 康平县| 胶州市| 兴宁市| 南投县| 手机| 含山县| 青浦区| 海门市| 镇赉县| 廊坊市|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