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贏讓趙峰等人去衛輝府城或者附近的縣城,去采購糧食,以備接下來會到來的蝗災。當然,這些大規模的購糧,自然都是打著梁有才這個舉人的身份去采買的。
畢竟梁有才在縣里也算名人,是縣里的士紳階級,梁有才在下水村又有很多土地,幾乎下水村的土地,都被梁有才以自己舉人的身份,將那些農民的土地,以投獻的名義都歸自己名下了。
村人暗地里還有外面的人都叫梁有才為梁老財,就是說明他很有錢,再者他還經營酒生意,以往就生意不錯,最近一個月通過酒槽釀酒,更是狠賺了一波。
所以,梁贏打著梁有才的名義去購買糧食,基本是不會出問題的,更不用擔心那河南鎮守太監的事牽扯到自己,畢竟自己花的錢有目共睹是梁家的嘛。
官府再追查那些黃金的下落,也不會查到梁有才梁贏這邊。
梁贏吩咐完趙峰他們后,又把趙虎和另一個中年人叫了過來,先讓中年人在門口等著,梁贏先和趙虎說話。
“虎哥,我有一件重要事要交給你去做。”梁贏語重心長地說道。
“大少爺,您有什么吩咐的盡管說。”趙虎一拍胸脯,一副讓干啥就干啥的態度。
“我想讓你去一趟福建。”梁贏道。
“嘎?”趙虎有點懵了,啥子?福建,自己倒是聽說過,但沒去過啊!
見趙虎一臉茫然的樣子,梁贏又道:“當然不是你一個人去,還有一個去過福建的人,他是我的一位堂叔,叫梁有光,讓他帶路,但是錢必須你掌握,完事回來,我要你買的東西,你也要親自帶著。”
“是,大少爺,那大少爺,你讓我去福建采買什么?”趙虎問道。
“我聽人說!在福建那邊,有三種從海外傳進來的作物,一叫番薯,一叫玉米,一叫土芋,皆耐旱又高產。我給你五百兩銀子,希望你帶人去趟福建,為我找到這三種作物,購買些種子運回來!”梁贏鄭重道:
“這樣,等會我給你列個清單,你照著上面買就行了。”
在趙虎應下后,梁贏就又把門口的那中年叫過來,這就是梁贏的堂叔,梁有光,梁贏又囑咐了他一通,隨后安排了六名護村隊的隊員,一起護送他們去福建。
等這些事都辦完后,梁贏忽然一拍腦袋,心說:“事太忙了,把這事忘了。”當下便叫來一名護村隊的隊員,這也是從小一塊玩到大的,名叫楊勤,梁贏道:
“我給你兩千兩銀子,去衛輝府城買雞鴨鵝,有多少買多少,還有耕牛,也有多少買多少。衛輝府城買完了,錢還沒花完,就去附近的縣城買,有多少買多少,直到花完!”
“大少爺,我們買這么多,干什么呀?”楊勤有些不解地問道。
“我給你銀子你去買就得了,就像我之前給趙叔銀子,讓他去買糧,他問了嗎?你就只管照我說的做就行了!”梁贏斜了他一眼道。
另外,梁贏當然也不會就讓楊勤一個人去,畢竟這么一大筆款項,梁贏還讓十幾名護村隊的隊員都跟著去,一方面也是做個幫手。
沒辦法,梁贏得趁著這次蝗災來前,得做好充足的準備。不過在梁贏又進自家的庫房看的時候,發現里面的銀子,自己就花了快一半,當然這是指梁有才積攢的家當,梁贏花的太大手大腳了。
在家里差不多等了快兩天,趙峰等那些采買的人卻是陸陸續續的回來了。趙峰買糧食,梁贏給了三千兩,這回買的糧食,幾十車。
要不是趙峰去的時候,還帶著十幾名護村隊員,不然還真拉不來這么多糧食,當然這些運糧食的車,自然是租的。
另外,他們走的也是大道,自然也沒遇到土寇,這也很幸運的一件事。
還有,因為是打著下水村梁老爺的牌子去購糧的,所以府城縣城的士紳,也都給面子,不過看他們采購這么多糧食,這些士紳們背后都偷偷笑話他們,說蝗災還不知道來不來,他們就成驚弓之鳥了。
將這些糧食都放在糧倉,也幸虧梁家的糧倉比較大,另外還有地窖也能儲存糧食,算是將這些糧食統統都儲存了起來。
而這時候糧價還不太貴,往年也就是一兩銀子買一石糧食,現在卻要一兩五錢賣的,不過這漲價也不算太離譜。
梁贏聽趙峰說過糧價后,當即一擺手說:“這個價格還是能接受的。”總比到蝗災時,想要糧食而不可得或成天價強吧!
隨后,趙峰又對梁贏說起了在衛輝府城打聽到的一些消息,其中主要就是河南鎮守太監李瑞奇在衛輝府境內被人殺死,身邊的銀錢統統被劫走,這事已經傳到了京師,崇禎皇帝已經下了圣旨,讓衛輝府剿寇,很顯然衛輝府是把這件事跟當地的土寇聯系在一起向上報的。
“既然他們錯把土寇當成是劫匪,那就讓他們這樣以為,我們只要安全就行。”梁贏笑道。
就在這天的快傍晚的時候,楊勤也回來了,也是帶著一大車一大車的雞鴨鵝,另外十幾個人還趕著一大堆的雞鴨鵝朝下水村這里過來,另外一頭一頭的耕牛,也是被帶著過來。
看到自己派去采買的人都基本過來了,梁贏這時才算是放下了心來,這些雞鴨鵝的家禽,可以在蝗蟲的時候,吃蝗蟲,至于這么多耕牛,梁贏是不嫌多的,到了蝗災一起,本來就糧食不多的農戶們,肯定會變為流民。
到時候自己可以吸引流民,來耕種土地,也不怕沒土地,到時候撂荒的土地肯定多,自己可以先占一波土地再說,先趁著局勢越來越亂,發展擴大自己的勢力才是要緊的。
就在梁贏準備好了應對蝗災的舉措后,終于蝗災來了,蝗群鋪天蓋地將河南的黃河以北席卷,甚至蔓延到山東,一時之間河南、山東,蝗災告急!
可是這時候朝廷已經沒銀子了,多年來,打流寇,又是在遼東跟建奴打,朝廷已經四面漏風,大明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