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6章 罷黜百家(四)【求收藏推薦】

第96章罷黜百家(四)

郭鳴仁聽到現在為止,也只是知道了‘巧舌如簧′的出處,多年來追劇的經驗告訴他,真正的劇情還沒開始!

可謝陽伯卻已說得口干舌燥,一口氣干了一碗茶才舒服了點兒,看了看天色,便對謝幸芳說道:“今晚這小子留飯,芳兒去露一手好廚藝讓他看看,我謝家的姑娘出得了廳堂進得了廚房!去吧!”

其實天色還早,可謝幸芳自小察言觀色,伯公這是故意要支使開她。她答應一聲,便向郭鳴仁問道:“郭公子有什么忌口的嗎?”

郭鳴仁略顯尷尬,點頭說道:“我不吃蔥,麻煩你了!”

謝幸芳點了點頭,面帶微笑的起身離開了。

見她走遠了,一大一小立即癱坐在地席上,一個捂著老腰,一個伸出雙腿輕輕捶打。

“哎呦,我的老腰哦!久坐不行呀!”謝陽伯一邊喊痛,一邊用拇指按摩尾椎骨。

“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啊!老頭,我還是讓人造套椅子給你吧!好讓我也能伸伸腿,每次來你這兒都得腿麻好幾回!”

“沒辦法,大家族規矩多!咱做長輩的就得端著,不然讓人看笑話!”

兩人相視一眼,都不禁大笑起來!如果謝幸芳知道伯公是因為這個支走她,都不知好氣還是好笑!她其實是很想聽下去的,八卦之心人皆有之,何況這還是事關家族的秘聞!

“后來呢?”

謝陽伯干脆把坐墊當枕頭,躺直身子伸了個懶腰。雙眼合上,又沉默了好一會兒。

郭鳴仁也學他一樣躺平,看著橫梁靜靜地等他說話。

“后來,儒家學乖了,學聰明了!”謝陽伯依舊閉著眼徐徐說道:“經歷了兩次大敗,他們也深刻認識到復周故事已無可能!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儒家要重新振作,就必須由這里做文章!”

所謂王道,就是儒家提倡的道德教化。而霸道只不過是偷梁換柱的說法,其實就是法家!嚴格來說,就是李斯的帝王術!

只不過劉邦入咸陽時,與百姓約法三章,兼之其時義軍反抗暴秦,這個暴字代表的就是秦朝的嚴刑峻法!天下苦秦久已,苦的是法令的嚴苛!

但實際上,漢隨秦律,也不好自打嘴巴!李斯是秦相,有份修定秦律,漢室怎么好公開使用帝王術呢?霸道其實就是法、術、勢中的勢,勢大者霸!所以換了個霸道的說法,百姓也容易接受。

其實劉邦對儒家也無好感,楚漢爭霸時兩頭下注,十足的墻頭草兩邊擺!可總算是出錢出糧了,面子總歸要給的。

若非兩個老儒作證英布刺殺義帝,他就沒有機會抺黑項羽,英布也不會被策反,打破其時楚強漢弱的局面!

所以儒家是立功了,總不能不給些好處。加上天下初定,張良又提早退休,身邊一衣帶水蕭何、曹參、陳平這些人,讓儒家進場也是平衡之法。

可儒家當時斷層嚴重,沒有什么精英人才,想扶也是扶不起的。所以還是被打壓得喘不過氣,直至蒯通之死,挑起了內斗,才有了喘息之機。

王與霸的思想在先秦時期思想界存在著爭議,但是對漢代以來的帝王卻有著深刻的影響,幾乎所有的帝王都雜用王霸之術。有關王、霸的關系,先秦爭論較多。

孟子主張王、霸截然對立,認為實行王道才能統一天下。而在荀子看來,王與霸雖有原則的區別,但并不是對立的。

相反,他認為霸道是王道的候補者,王道在于爭取人心,而霸道在于同他國結好。王、霸可以互通。體現在治國上,他主張禮、法并用。從荀子開始,就有雜王、霸之勢。

秦漢以后,既有倡導王道、排斥霸道者,也有倡霸道而貶王道者。

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之一,但卻教出了韓非子和李斯兩個法學家。一個著書立說,一個輔助君王統一天下,成就皆非凡。

所以儒家若要改變路線又要保持核心價值,荀子的立論就是突破口,也是下臺階!

到了文景之治時,儒家也回過氣來了。

但漢景帝時發生了一件事,是法家失勢開始。

七國之亂,源自晁錯上疏的《削藩策》!

景帝下達削藩令十多天后,吳楚等七國以誅晁錯為名聯兵反叛,是為吳楚七國之亂。景帝聞知消息,和晁錯商量出兵事宜。晁錯建議漢景帝御駕親征,自己留守京城。

時逢竇嬰入宮,請求景帝召見袁盎。袁盎曾當過吳國丞相,于是景帝問計于袁盎。袁盎認為吳楚七國造反不足為患,并請求景帝屏退旁人,獻策說:“吳楚叛亂目的在于殺晁錯,恢復原來封地;只要斬晁錯,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國,恢復被削奪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亂,兵不血刃。”景帝默然良久,決定犧牲晁錯以換取諸侯退兵。于是封袁盎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裝,出使吳國。

袁盎獻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聯名上書,彈劾晁錯,提議將晁錯滿門抄斬。景帝批準了這道奏章,此時晁錯毫不知情。于是景帝派中尉到晁錯家,下詔騙晁錯上朝議事。車馬經過長安東市,中尉停車,向晁錯宣讀詔書,腰斬晁錯,當時晁錯尚穿著朝服。

晁錯死后,校尉鄧公從前線歸來,匯報軍情,景帝詢問交涉進展。鄧公認為諸侯叛亂,清君側只是借口,誅殺晁錯對內堵塞了忠臣之口,對外卻為諸侯王報了仇,而叛亂并不會平息。景帝深以為然,拜為城陽中尉。其后景帝降詔討伐,不到三個月就取得了勝利。

謝陽伯坐起身來給自己倒了一碗茶,抿了一口,才又說道:“袁盎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人,滿口仁義道德,實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那這袁盎是哪一邊的?”郭鳴仁也坐了起來。

“哪一邊都不是,法有利用法,禮有利用禮,罷弄是非打擊對手無所不用其極!”

“哦,原來是個雙面人!”

“唉,不過話又說回來,若不是那幾家斗得那么劇烈,又怎會讓人有可乘之機呢?!”謝陽伯嘆了一口氣,“晁錯銳于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斬了晁錯,法家的大旗就倒了!”

晁錯死后,法家從此沒人敢直諫,說話都是繞著彎來說的。

袁盎的成功讓儒家看到了機會,竭力巴結袁盎,把他包裝成了儒家的代表。袁盎為了實現政治理想,也巴不得多幾個盟友。

雙方一拍即合,袁盎投桃報李,也盡力提攜優秀的儒生,董仲舒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同時也目睹了整件事的經過,這給他很大啟發,所以他就專心鉆研學問。

由于董仲舒廣招門生,宣揚儒家經典,他的聲譽也日益擴大,在漢景帝時當了博士,掌管經學講授。

漢景帝時,胡母生和董仲舒被招為博士。二人同業《公羊春秋》,董仲舒曾著書稱其德。正是董仲舒、胡母生為代表的齊學學者將儒學理論改造成了符合大一統需要的新儒學。

董仲舒又以《公羊春秋》為依據,將周代以來的宗教天道觀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起來,吸收法家、道家、陰陽家思想,建立了一個新的思想體系,成為漢代的官方統治哲學,對當時社會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學、政治、社會、歷史問題,給予了較為系統的回答。

“天人感應”、“大一統”、“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因而董仲舒受到了漢武帝欣賞。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道德約束行為,以法約束道德,王與霸相合!

這樣的主張被漢武帝所采納,從那時起,儒家就獲得了學術統治地位。

這么做的目的,就如【天朝】統一思想,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和共同理想信念,切實把意志和行動凝聚到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郭鳴仁是非常贊同統一思想的,什么叫自古以來,這就是自古以來!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一套政治文化體系,就算后來引進了其他思想價值觀,可骨子里的東西是抺不掉的。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如果沒有百家爭鳴,互相實踐驗證,何來五千年璀璨文明?!

只不過郭鳴仁也同樣覺得,罷黜百家做得有些粗暴。一刀切下來,好多有價值的東西就切沒了。

謝陽伯又說道:“歷史是由勝利者寫的,這一點兒也沒錯!太史公受了董仲舒的恩惠,立場也都偏向儒家。”

太史公是這么評價袁盎的:袁盎雖不好學,亦善傅會,仁心為質,引義慷慨。遭孝文初立,資適逢世。時以變易,及吳楚一說,說雖行哉,然復不遂。好聲矜賢,竟以名敗。

而評價晁錯是這樣的:晁錯為家令時,數言事不用;后擅權,多所變更。諸侯發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邪!

“所以說嘛!人是有立場的,政治正確很重要!晁錯錯就錯在太剛直,不善謀身自保!唉!”郭鳴仁嘆息一聲,可又不由想到,老頭是在教育我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平市| 新丰县| 嘉兴市| 安仁县| 石泉县| 中阳县| 揭东县| 重庆市| 彰化市| 平顶山市| 京山县| 乡城县| 太康县| 浦江县| 汝南县| 昭觉县| 隆尧县| 洛浦县| 永嘉县| 洱源县| 筠连县| 湖北省| 伊春市| 富蕴县| 那坡县| 弋阳县| 夏津县| 鄱阳县| 务川| 平安县| 莒南县| 车险| 慈利县| 太康县| 永胜县| 阜新市| 商南县| 佳木斯市| 搜索| 嘉定区| 嘉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