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72章 丹陽書院(九)

第172章丹陽書院(九)

在場的眾位學者中,康王和謝陽伯并未顯露出過多的震驚之情。

或許是他們對此類現象已司空見慣,因此顯得較為淡然。

面對周圍的驚嘆聲,康王的眼神變得銳利起來。在他所熟知的年輕學者中,郭嗚仁無疑是才華橫溢的,同時也被認為是最難駕馭的!

然而他并不擔憂他人會挖角郭鳴仁,因為郭鳴仁早已被視為康王府的得意門生。

“竟有如此多樣的解析!”

“而且論述充分,令人信服!孔圣先師的弟子多達三千,若真無法使之一悟,儒學又如何盛行于世?!”

“確是如此!但何謂倒勾子加一點?”

“一點一撇,以及那個小圓圈又寓意何在?”

許多人對標點符號的運用產生了疑問。

“為何是從左至右書寫?這其中又有何深意?”

一些人借討論之機故意提高音量,以便讓郭鳴仁聽到,畢竟他們不便當面請教。

郭鳴仁亦聽得到了這些質疑聲,他從容不迫地取出手巾擦拭干凈手上的粉筆灰,然后舉起戒尺在黑板上敲擊兩下,才回答道:“這些被稱為標點符號,日后你們自會學到,并有相應的書寫規范。”

他接著指向一個問號解釋道:“此符號名為問號,代表句子為疑問句,而非陳述!文字中通常會用‘呼’、‘哉’、‘焉’、‘何如’等字眼來表達疑問,但未使用這類字眼并不意味著發言者沒有提問之意,須知言語是有聲調變化的!”

“就比如我說,大家吃過飯了沒?”

“大家吃過飯了?”他停頓了一下,“沒!”

“僅憑七個字,連成一句問與前六個字問有何區別?兩者是否表達相同的意思?而那個‘沒’字可以是一個回答。”

“因此,我們是否可以大膽推測,這句話是孔夫子向學生提出的疑問,而學生未能回應,隨后孔夫子才給出了答案?!”郭鳴仁提出一個引導性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考。

在場的學識淵博之大儒自然心領神會,但那些思維相對保守的人可能一時間難以接受這種觀點。

思維保守者并不一定都是年長者,他們歷經滄桑,看淡世事。他們未必會贊同你的觀點,但起碼的尊重是有的。

反之,一些自認為見多識廣、學識深厚的中年人,一時間還難以顛覆過去視為定律的觀念。

就譬如那位娶了十八房妻妾的“風流才子”石放,他也有一腔疑慮亟待解答:“公子,這些……標點符號究竟起源于何處?在古今書籍中,這類特殊符號并未出現過啊?”

郭鳴仁拋出引導性的問題就預料到有人忍不住發問,但沒想到石放的關注點卻在標點符號上,“之前沒有,現在就不能有?假如我聲稱是本人的創新,你信嗎?”

石放想了想,“權且當作我相信,那么公子用標點符號斷句的十六解,又是從何而來?”

此問題頗具水準,先前郭鳴仁說的是“將我知道的斷句方式列出來供大家參考”,就說明這十六解并非出自他的手筆,又或者非全是他的手筆。

他固然解釋了疑問句產生的思路,但其他方面呢?

創新也總歸有其來源和依據吧!

郭鳴仁想不到有人發現了漏洞,而且還是這一位仁兄。看來這石放還躺的不夠平,比很多人都頭腦清醒。他笑著反問道:“《孟子·盡心篇上·第五章》有一段怎么說來著?行之而不著焉……”

第五章他都記得,內容還能不銘記于心嗎?石放心中暗諷,口頭上卻回應::“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意思是:做了卻不明白為何這樣做,習慣了就不去深究其原因,終身運用卻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大多人都是這樣。

“第十四章呢?”他又追問。

“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意思是:仁德的言辭不如仁德的聲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能獲得民心。良好的政治,百姓敬畏;良好的教育,百姓熱愛。良好的政治能積累民財,良好的教育能贏得民心。

“好!回答的非常好!”郭鳴仁拍手稱贊道:“孟子被譽為亞圣,他想必亦曾研讀《論語》,然而為何他的觀點與《論語》所述存在悖論呢?是亞圣的理論有誤,還是我們的詮釋出現偏差?”

在一問一答的探討過程中,竟意外地引發了關于亞圣的爭議,令在場的眾人不禁感到驚愕。

亞圣錯了嗎?

還是咱們錯了?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郭鳴仁長嘆一聲,“諸君可曾體會到孔夫子寫下這句話的心情?!”

這句話出自《易傳·系辭傳上·第五章》,原文: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論語》是誰編纂的確實有很多爭議,可《易傳·系辭傳上》是孔子親手所書卻是無可爭議!

郭鳴仁舉例旁引這么多,繞了個大圈子,無非就是要否定這種貽害千年的錯誤認識!來自后世的他可是知道的很多,《道德經》被人為修改過,秦始皇被黑兩千年,秦律被視為嚴刑峻法,太多這種例子了!

后來隨著考古出土的文物,人們終于揭開很多謎團!

湖北荊門郭店一號墓出土的楚簡《尊德義》篇的記載就很清楚了。

“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強也。”

啟迪民眾是可行的,然而強制他們追求智慧卻不可行。民眾可以被引導,但不能被強制。

連接上前文的“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整段話才連貫通暢。

可憐的郭鳴仁呀,他手頭上咋就沒有楚簡呢!雖說先秦時代沒啥標點符號,但他們那時候的斷句可都是有記號的,可惜后來的人們一抄再抄,竟然把那些記號給抄沒了!

這樣一來,他才費了老大勁兒跟這些人掰扯!

“咱們來說說現下時局,內外憂患交織!!我大晉的百姓,朝政未能教化,賢能之士亦未嘗傳授,難道要待突厥人鐵蹄踐踏而后才知教育之重要?或是待彌勒教那幫賊子來啟蒙大眾?”郭鳴仁未容他們過多沉吟,旋即拋出諸多現實之問。

“我為何收錄平民弟子?因為那些狂徒深知世家子弟嚴謹自律,故而他們只會將魔爪伸向無辜平民!利用商人募集資金,利用婦孺去威逼良民犯罪;給他們洗腦,信奉那不知所謂的佛主,不惜賣兒賣女傾家蕩產去給佛主朔金身、蓋玉殿!荒謬不荒謬啊?!”說到激動處,他手上的戒尺重重地拍在講臺上。

“還有更可笑的,今天也說給大家聽一聽。光正寺救回來的女子中,有一部分是家里給奉獻出來當養女的,她們的下場是什么?”

臺下一個聽得咬牙切齒的學生下意識問到:“是什么?”

“喂藥、破身、奸淫,讓那些死光頭假和尚玩弄享樂之后,拉到妓館接客!知道他們管這叫什么嗎?”

“叫什么?”那同學喉嚨‘咕嘟’的吞了一下。

“叫肉、身、奉、獻!”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這幫天殺的混賬!”那同學氣得青筋暴起,手里的毛筆硬生生的給捏爆!

臺下初次聽聞這些秘聞的學子們,無不一臉憤慨,情緒激昂。

“該殺!該殺!殺光這幫雜碎!”一個北府子弟激動地揮舞著拳頭。

然而,那些女學生們的反應卻是有些驚慌失措,甚至是感受到恐懼!她們將自己置于情境之中,設想若此等事情降臨到自己身上,該如何應對!

死,還由得著自己嗎?!

“沒錯!是該殺!”郭鳴仁快步走到那位北府子弟前面,“我來問你,是不是被蠱惑的百姓都該殺?殺多少才夠?”

“啊……這……”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殺不完的!”郭鳴仁目光看向二層那些人,“咱們要教導百姓,西方沒有凈土,那里也享受不了極樂!”

他踱步到剛才那位捏爆毛筆的同學面前,“西方沒有人信這一套,他們在家鄉沒有市場,是被趕走的!”

“今生都還沒活明白,修來生?家財都給他們了,他們今生是過得滋潤了,你的來生可能是頭豬!”他說著說著,不自覺的瞥了王浩義一眼,“這么蠢,不是豬是什么?”

“對!我痛恨彌勒教連帶佛門我都有意見!”郭鳴仁知道世家之中有不少人信佛,前面的話已經得罪人了,所以干脆放開了說,“救苦救難是朝廷的工作,普度眾生是皇帝的天職!怎么地?想讓神權凌駕于皇權之上嗎?圣祖、武宗兩位大帝連個泥朔等身像都沒有,一個外來戶配享玉殿金身?!”

“未來佛?呸!未來是靠咱們雙手打拼出來的,不用著別人指手畫腳!”

“少年強,則國強!咱們得有志氣!”

“先輩們用鮮血打下來的江山,咱們得替他們看好了!”

“尺地寸草都不能放棄!不然哪里對得起祖宗?”

這一聲聲震耳發聵的質問,不僅前排的學生,連后排的世家子都激動了起來!

“消滅彌勒教!”

“救百姓于水火!”

“消滅彌勒教!”

“殺光這幫雜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顺县| 金沙县| 马关县| 上杭县| 青田县| 喜德县| 鱼台县| 霍州市| 江永县| 广丰县| 札达县| 依安县| 鸡泽县| 大同市| 迭部县| 泰州市| 桦南县| 乌海市| 应用必备| 宝应县| 临猗县| 云梦县| 平利县| 依安县| 金堂县| 高陵县| 廊坊市| 黑龙江省| 盘山县| 弥渡县| 闽清县| 赤水市| 桓仁| 潜山县| 静乐县| 舟山市| 民乐县| 安宁市| 金溪县| 南丰县| 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