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橋梁樁基礎簡介

樁基礎是橋梁工程界應用很廣的基礎型式,其主要作用是把建筑物的荷載傳遞到較堅硬的、壓縮性小的土層或巖層上。樁基通過作用于樁側土層或巖層的摩阻力和樁尖土層或巖層端阻力來支撐軸向壓力和拉力,通過樁側土層或巖層的側向阻力支撐建筑物所承受的側向風力、波浪力、撞擊力、土壓力、地震力等水平力。港口工程上用的板樁、基坑的支護樁等,還將直接承受作用在樁上的土壓力、水壓力、錨桿壓力、水平支撐或斜支撐等水平荷載。此外,還有抗滑樁,主要用穿過滑坡體系深入于滑床的樁柱,承受潛在滑動面上傳遞來的剪切力。

樁基礎的使用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從人類歷史開始有記載起,就已經有人在一些地質條件不好的土地上使用樁基礎來固定建造的房屋。這充分說明了人類在使用樁基礎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目前,考古隊伍也在很多地區,發現很多屬于不同文化的各時期的樁基建筑。而對于我國,最早的樁基建筑出現在7000多年前,其遺址位于河姆渡。該建筑所使用的樁基包含三種,即圓木樁、方木樁和板樁。在我國,樁基除了在房屋建筑上應用外,早期的橋梁建設中也用到了樁基,這種樁基通常起到橋墩的作用,比如秦代的渭橋,這些都是我國樁基建筑史上的典型代表。

隨著生產的發展,樁基礎的設計和施工也不斷得到改進。1950年以前,我國鐵路橋梁采用的樁基礎多為木樁,雖然那時已經采用了鋼筋混凝土樁和鋼樁,但是其數量比較少,樁的建造工藝和施工質量也不太高。20世紀30年代建于浙贛鐵路上的錢塘江大橋采用過木樁和鋼筋混凝土樁基礎,20世紀初京廣鐵路上建造的老鄭州黃河大橋采用了柱鋼管樁基礎。1950年以后,特別是自20世紀60年代廣泛采用鉆、挖孔灌注樁以來,我國橋梁基礎的設計理論、建造工藝和施工方法有了比較快的發展,樁基礎逐漸成為鐵路橋梁常用的基礎類型。就樁基礎的設計理論來說,從1950年以前粗糙的計算方法發展成了一套比較系統、合理的計算方法,并納入了規范。就樁的型式來說,從整根式樁基礎發展成了拼接式的鋼筋混凝土管樁和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再就樁的施工方法來說,從使用已久的預制打入樁發展出了鉆、挖孔灌注樁。一方面,施工機具也有了很大的改進,施工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計算理論、試驗方法、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又促進了新的樁型和新的施工工藝的發展。目前,樁基礎正朝著大型化、高承載力、高質量和柔性化、微型化兩極發展。傳統的樁基技術也正朝著高強度、剛度、耐久性和工程地質適應性等方向發展,相信在未來樁基礎的發展將會日臻完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平县| 钟祥市| 双鸭山市| 徐州市| 延长县| 昔阳县| 台山市| 山阳县| 明星| 马边| 商都县| 桦南县| 射阳县| 黄骅市| 曲周县| 大宁县| 巨鹿县| 福贡县| 万年县| 黄陵县| 玉林市| 高唐县| 嘉善县| 定州市| 康定县| 怀仁县| 广安市| 新巴尔虎右旗| 崇州市| 宁海县| 安多县| 苍山县| 曲松县| 佛教| 清水县| 阜新市| 嘉祥县| 鄯善县| 大足县| 庆阳市| 赤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