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橋梁樁基檢測技術與實例分析
- 劉世明
- 683字
- 2021-04-30 15:55:51
第1章 緒論
近幾十年以來,我國橋梁建設發展迅速,特別是已建和在建的特大橋、大橋梁,令世人矚目。如京珠高速公路跨越黃河的黃河二橋,全長9.848km;杭州灣的跨海大橋,全長36km;東海大橋全長31km;港珠澳大橋僅海中橋就長28.525km。
基礎是橋梁工程成敗的關鍵,而基礎工程中,樁基礎的應用又最為廣泛,僅杭州灣大橋所用鉆孔灌注樁和鋼樁就有8602根之多;且隨著橋梁跨度的增大,樁長和樁徑也呈現增大的趨勢:僅在建的蘇通大橋百米長以上的鉆孔灌注樁就達410根,而我國最大的鉆孔灌注樁的直徑也已達到了5m。
在橋梁設計選型時,經濟跨徑指橋梁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的造價相等或相近時對應的跨徑,故橋梁工程造價與下部結構有重要關系,此外,橋梁結構的安全性、適用性、耐久性與樁基礎的承載能力關系密切。樁基礎由一根或多根“柱狀結構物”組成,影響其承載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僅與各類外荷載有關,與樁的幾何尺寸、材料性質有關,更與土質類型、工程性質以及樁土間的相互作用機理密切相關。
這些影響因素以及其之間錯綜復雜的相互關系,長期以來是人們不斷探索的課題,雖然在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在實踐運用中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還是存在著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特別是有關超長樁工作機理及有關參數的研究,目前仍滯后于工程實踐;當前公路橋梁的樁基工程設計施工領域的85規范、07規范中有關鉆孔樁的規定,主要是依據103根長30m左右、直徑1m左右的試樁成果分析得出的,而目前工程實踐中的樁徑和長度已經遠遠超出這個范圍,從而使得現行規范相對落伍。
由以上分析可知,樁基承載力、樁基完整性及樁土相互作用體系檢測與分析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