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河道綜合整治工程設計實踐
- 潘紹財 賀清錄主編
- 1865字
- 2021-04-25 20:07:46
前言
遼寧省河流眾多,流域面積大于5000km2的大型江河有16條;流域面積在1000~5000km2的中型江河有48條;流域面積在100~5000km2的小型江河有390條。主要河流有遼河、渾河、太子河、繞陽河、渾江、鴨綠江、大凌河、小凌河和大洋河。這些江河流經遼寧省沈陽市、大連市、鞍山市、撫順市、本溪市、丹東市、錦州市、營口市、阜新市、遼陽市、盤錦市、鐵嶺市、朝陽市、葫蘆島市總計14座城市。通過對這些河流多年的治理,遼寧省大部分城市的防洪標準都有了顯著提升。隨著治河理念的改變和治河技術的發展,城市的環境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但在城市中仍有一些水問題急需解決,主要表現有:①城市防洪標準低。雖然近些年加大了城市河道整治力度,規模較大的城市基本達到國家頒布的城市防洪標準,但一些中小城市,受財力所限,城市防洪標準仍較低。②水資源短缺。城市化使城市人口增長,城市面積擴大,由此對水資源造成更大的需求,并導致水資源短缺。水資源短缺尚不是城市缺水的主要矛盾,純粹的水資源短缺主要集中在遼寧省西部城市,絕大部分城市缺水是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平衡造成的。遼寧省地處歐亞大陸東岸,中緯度地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省內各條河流為季節性河流,汛期雨量充沛,易發生洪澇災害,而枯水期河道內流量很小,甚至干涸,河床質裸露,嚴重影響城市生態環境。③水體污染嚴重。隨著城市工業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城市河道水質普遍惡化,部分河道與湖泊水體的污染已達到危害居民健康的程度。工業、城市污水經過集中處理達標的較少,大多直接排入江河。污水末端治理由于成本高昂而得不到充分保證。城市水體的污染使原本水量豐富的地區出現淡水資源緊缺,即水質型缺水問題嚴重。水源污染的后果將是水質的持續下降和可用水量的不斷減少,導致水源緊缺,從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制約了社會經濟和城市的持續發展。
城市水問題越來越突出,引起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盡快解決這些問題是全體水利工作者的歷史責任。水利部在《關于加強城市水利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全國大中型城市要全面達到國家頒布的城市防洪標準,水資源供給能力要與城市發展相適應,水功能區水質全面達標,水生態、水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城市生態水利規劃工作總體目標是:適應城市經濟社會現代化建設需要,繼續完善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防洪減災體系,水資源供給體系、水體景觀體系、水文化體系和水管理體系。突出打造城市防洪減災工程、水利安全工程和水利文化工程,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改善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用水需求;初步建立與城市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適應的水利基礎設施;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行政、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平明顯提高。
城市水域是整個流域的一部分,參與整體的自然水文循環過程。水域在整個城市系統中起到增加城市視覺空間和游憩場所的作用。水域規劃在當前國內外的城市規劃中備受重視,充足的水量和良好完善的水生態環境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而且已成為評價城市居住適宜度的重要指標。
自2004年以來,遼寧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城市生態水利規劃與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項成果。先后完成了朝陽市、鞍山市、鐵嶺市、遼陽市、凌源市、建平縣、營口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大石橋市、黑山縣、康平縣、四川安縣等城市多條河流規劃設計工作。在總結寶貴經驗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城市河道綜合整治工程設計實踐》。相信本書的出版,能夠為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城市規劃部門提供科學依據,為廣大水利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提供參考信息。
本書共七章,由潘紹財、賀清錄等編寫。城市河道治理基本理論概要介紹了城市河道治理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及生態景觀設計的主要內容。城市河道綜合治理工程設計系統論述了河道斷面的主要型式、擋水建筑物及護坡、護岸工程的類型和選擇要點,并對河道生態需水量進行了闡述。本書列舉了三個有代表性的工程實例,結合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河流水系、大石橋淤泥河、大凌河綜合治理工程,詳細闡述了以生態景觀建設為治理理念的城市河道綜合治理新思路,實現城市河道防洪目標與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有機聚合,滿足城市河道工程建設、景觀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及水環境建設要求,達到人水合一,推進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本書出版得到了遼寧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的全力支持;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還有部分同志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在此表示感謝。本書部分插圖和少量內容參考或引用了其他著作,在此予以聲明。由于編者的認識水平和資料積累所限,書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和差錯,敬請各界人士批評指正。
編者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