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大明軍官學校
- 明末:簽到成了太子
- 撥浪
- 2135字
- 2021-04-26 22:35:41
李來亨的一番話,讓那些被困擾的官員們面面相覷。
這是怎么個意思?
前些日子自己想走的時候,他們不讓走。
本來還以為自己走不了了,怎么突然間又放開了?
是因為屢次失敗,終于開恩?
不管怎樣,能獲得獲得自由,那當然是最好的。
為首的一人當先便說道。
“哎呀,甚好,如此甚好啊,老夫帶頭謝過小將軍!”
“在下感謝小將軍高義,將來,必定結草銜環以報!”
“多謝小將軍!”
那些官員們如蒙大赦,紛紛的表示著感謝。
看得出來他們是發自內心。
但李來亨在心中冷哼一下:
哼哼,現在你們感謝,等我說完之后看你們怎么說。
“不過嘛,現在外頭兵荒馬亂的,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我們決定護送各位到明軍的陣前!這樣的話,各位大人就能有機會重新去找那皇帝要回自己的財產了!你們說,我大順軍是不是替各位,考慮的很周全?”
什么!
剛才還在高興的眾人,忽然間就傻眼了。
不是說好的要放自己嗎?這分明是送羊入虎口。
真要是送到明軍的那些陣地上,那些人怎么可能放過自己?
剛才在感恩戴德的人群,紛紛改換口吻。
“小將軍,我知道您肯定是在開玩笑,對不對!”
“說的是啊,這就不麻煩小將去了,我們自己能走回去!”
“對對對,我們已經在此地很久了,多有叨擾,怎么能再次麻煩各位軍爺呢!”
對于他們毫無效果的反抗,李來亨歪歪嘴,冷冷的道。
“沒關系,一點都不麻煩,各位走吧。畢竟你們都是心甘情愿投成來的,送佛送到西,否則我們良心過意不去。”
說完,再也不顧那些人的哀嚎,他揮揮手,眾多拎著武器的士兵走上來。
新君登基,朱慈烺也是忙碌的很。
他正在低頭看著奏折,方正化一臉奇怪的表情來報。
“皇爺,早上巡邏的時候,發現了一些奇怪的事情。”
朱慈烺放下手里的奏折,抬起頭疑惑的說道。
“不妨說來聽聽?”
方正化想笑又沒有笑,強忍著笑意說道。“之前有不少投了闖賊的官員,早上被人發現,只是都被捆著手腳堵住了嘴,放在外面!”
“哦,這倒是很有意思!”朱慈烺點了點頭,“看樣子闖賊那邊還是有些東西,知道要給咱們出難題了,不過他們是高看了自己的行為,也高看了那些逃走投降的官員。
現如今已經將他們的家都抄,官位也全部都罷免,他們再回來能干什么。”
方正化也是陪著笑。
“他們都低估了皇爺您的決心,還以為那些官員回來仍然能夠合縱連橫,壞掉苦心經您苦心經營的大好局面!”
朱慈烺搖了搖頭,“反正現在朝廷的官員們都已經到任,即便是沒有到任,也還在路上。
讓刑部的好好的審一審,順便也讓錦衣衛參與一下。其中不少人家里邊的人都已經砍了,罪名也已經確定。
可能有些人會有一些差池,不過那也無所謂。他們的家產收就收了,都到了國庫里的東西,給回去是不可能給的,如果真的證實有些人確實有冤屈的話,報上來,朕再來想想辦法!
其他驗明正身,并且罪無可恕的直接一刀砍了完事!
這些人還以為是來給朕送難題,是不是?他們是讓朕再籠絡一波人心!”
方正化在一旁陪著笑道。
“想必他們也沒想到,還以為那些人能興風作浪。既然他們都能想清楚太子親軍的厲害,還能做出如此設想,果然牛金星和宋獻策兩人死了之后,闖賊里邊,再也沒有能拿得出手的人物。”
朱慈烺思考了一下,“也不能這么說,這些人手里面還是有點東西的。
驕傲自滿才最容易造成懈怠,也會忽略別人。咱們萬萬不可驕傲自滿,以為他們就能消失。
雖然闖軍當中損失慘重,可里邊卻空出了更多的位置,讓那些下邊的人升上來。
如果是我們不注意他們的話,還真有可能咸魚翻身。
先看看那些勤王的軍隊什么時候到來吧。等到手里邊有了充足的人馬,便去給我好好的追殺,可不能再像原來一樣讓他們死灰復燃!”
朱慈烺說的像原來一樣死灰復燃,還是當初孫傳庭他們追擊的高迎祥李自成等人,一共就剩下了十八人。
可惜最后沒有除掉領頭的高迎祥和李自成等人,又讓洪承疇的騷操作,給了他們機會,反倒讓他們又東山再起。
同樣的錯誤,朱慈烺不可能再犯第二次。
討論完這些官員的事情,方正化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皇爺,如今您已經登機,當初您親手建立的太子親軍,現在是不是改個名字?”
太子親軍改名?
這倒是個問題,要是方正化不提醒的話,他還真想不到。
朱慈烺明白,這支軍隊對于自己的重要意義。
“朕確實有些想法,當時還是太子,便叫做太子親軍。
如今既然不再是太子,那不如改名叫做皇家親軍,或者是皇家禁衛軍!
而且朕決定將再次擴大禁衛軍的范圍!同時朕還打算建立大明軍官學校,親自來培育國家的重要將領!
以后凡是需要升遷的軍官,都需要來大明軍官學校進行學習和晉升!”
親手抓著軍隊有多重要?無數的例子已經告訴了朱慈烺。
雖然手上已經有了幾千人規模的太子親軍,也就是未來的皇家禁衛軍。
他們的火力也遠遠超出現在一般的軍隊。
人數的話,平時或許也夠用。
可對于現在的朱慈烺來說,那是遠遠不夠。
雖然已經暫時緩解闖賊的威脅,可是在西南方向還有個張獻忠,甚至在湖南湖北還有一個左良玉。
至于關外的后金,更是在虎視眈眈,隨時要進中原。
朱慈烺不可能僅僅憑借著手里的四千軍隊,來做那么多事。
至于軍官學校,則是把持軍隊的重要途徑。
原本的歷史上,常凱申常校長,不正是借著當校長的機會,成功壓倒各方勢力,登上政治舞臺的。
現在衛所軍廢止,各地編練的新軍坐大。
左良玉和關寧軍的吳三桂,正是代表,從根上消除的話,軍校勢在必行。
朱慈烺在琢磨著軍隊重建和改革的事情,而刑部尚書孟兆祥,和錦衣衛同知方宗玉,面臨著更為直接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