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唐詩(1)

虞世南

(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屬浙江)人。在隋朝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入唐為太子中舍人。能文辭,工書法。《全唐詩》存詩一卷。

垂綏飲清露①,流響出疏桐②。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注解】

①:冠纓。蟬頭部伸出的觸須好像下垂的冠纓,所以說“垂”。

②疏桐:疏朗的梧桐。

【賞析】

這是一首借詠物自表高潔品格的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最早的一首,很為后世稱道。首二句寫蟬,“清露”言潔,“疏桐”言清高挺拔,“流響”狀蟬聲的響度與力度。三四句是點睛之筆,借蟬抒懷,言立身高潔者,不必憑借他人,自能名聲遠聞。是作者對內在品格自我價值的充分肯定和自信。

王績

(585—644),字無功,自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在隋官秘書省正字。唐初一度待詔門下省,不久棄官歸隱。詩風樸質清新,流暢自然,洗六朝浮華,開有唐風氣之先者,當數王績一人,堪稱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先驅。

野望

東皋薄暮望①,徙倚欲何依②。樹樹皆秋色③,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④。

【注解】

①東皋:今山西省河津縣,作者隱居于此,自號“東皋子”。皋:水邊地。

②徙倚:徘徊,彷徨。

③秋色:憔悴枯黃之色。

④采薇:薇,野豌豆,嫩莖、葉可食。殷朝滅亡后,伯夷、叔齊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見《史記·伯夷列傳》)。這里借用典故,表示避世隱居之意。

【賞析】

王績,被稱為“唐代第一位詩人”,這是他詩中最為人傳頌的一首。前四句描繪秋天薄暮的景色,后四句描繪牧人歸家,充滿了田園風情,牧歌色彩,通過景色的轉換,反映了詩人隱逸中矛盾懸浮的心境。這首詩美在樸素無華。

盧照鄰

(632—695),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北京市)人。曾任新教尉,一生不得志。后為風痹癥所困,投穎水而死。與王勃、楊炯、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他的詩以歌行體為最佳,有《盧照鄰集》,《全唐詩》存詩兩卷。

長安古意

長安大道連狹科①,青牛白馬七香車。玉輦縱橫過主第②,金鞭絡繹向侯家。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③。百丈游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啼花戲蝶千門側,碧樹銀臺萬種色。復道交窗作合歡④,雙闕連甍垂鳳翼⑤。梁家畫閣中天起⑥,漢帝金莖云外直。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此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郁金香。片片行云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妖童寶馬鐵連錢⑦,娼婦盤龍金屈膝⑧。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隱隱朱城臨玉道,逼逼翠幰沒金堤⑨。挾彈飛鷹杜陵北⑩,探丸借客渭橋西。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云。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風。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節候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注解】

①狹斜:狹窄的小巷。

②玉輦:本指皇帝所用之車,這里泛指貴人所乘之車。主第:公主的府第。

③龍銜寶蓋、鳳吐流蘇:指華貴車子的裝飾品。

④復道:即閣道,宮苑中通車輦的多條通道。合歡:指花窗做成合歡的圖案。

⑤雙闕:闕,宮門前的望樓。漢未央宮有東闕、北闕,故稱“雙闕”。

⑥梁家:東漢順帝時外戚梁冀,他曾在洛陽大興土木,窮治第宅。這里借指長安的豪門。

⑦妖童:泛指市井間的輕薄少年。鐵連錢:指馬身上斑駁的毛色。

⑧盤龍:釵名。屈膝:門窗的合頁。

⑨幰(xiǎn):車的帷慢。

⑩挾彈飛鷹:指打獵。

探丸借客:意指游俠殺人報仇。

氛氳:指妓女歌唱時散發的口脂香。

北堂:泛指宮庭附近的繁華地帶。

劇:多條交錯的道路。三條:三面相通的大道。五、三并非實數。

金吾:執金吾,漢禁衛軍軍官名。千騎來:形容結隊而來的人之多。

翡翠:形容酒的顏色。屠蘇:酒名。

排灌夫:指權貴們意氣相爭,互相排擠。灌夫:武帝時人,被田蚡陷害。

判不容:決不容。蕭相:漢元帝時宰相蕭望之,為權貴排擠,飲鴆自盡。

青虬、紫燕:皆為駿馬名。

五公:漢代著名的五權貴。古代官僚中最高一級稱公。

揚子:指西漢時的著名學者、文學家揚雄,在長安時仕宦不得意,借指自己。

南山桂花:寓避世隱身之意。

【賞析】

這是一首借描寫漢京人物,批判唐都現實的詩篇。詩人以多姿多彩的筆觸勾勒了京城長安的全貌。在繁華景象的渲染中,大膽揭露了統治集團的橫暴、侈靡以及他們的互相傾軋。全詩清詞麗句,委婉頓挫,韻味深厚而不流于浮艷,是初唐長篇歌行中有代表性的力作。

駱賓王

(約640—684),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出身寒門,七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曾任臨海丞。后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作《討武曌檄》,兵敗后下落不明。與王勃等以詩文齊名,尤擅七言歌行,風格豪放,筆力雄健。為“初唐四杰”之一。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①,南冠客思侵②。那堪玄鬢影③,來對白頭吟④。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注解】

①西陸:指秋天。

②南冠:楚國的帽子,這里是囚犯的代稱。

③玄鬢:指蟬。

④白頭吟:語意雙關,其一表憂思極深;其二因《白頭吟》為古樂府曲名,曲調哀怨。

【賞析】

這首詩是駱賓王任侍御史時,因上書縱議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則天,蒙冤下獄后所作。詩作因蟬起興,借蟬自喻,抒發自己遭讒被誣的憤郁之情。首二句起興,三四五六句物我相連,以蟬的艱難喻自己受到巨大束縛。末二句蟬與詩人渾然一體,只有蟬能為我高唱,也只有我能為蟬長吟,滿腔憤懣溢于言表。

于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①,壯士發沖冠②。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注解】

①燕丹:指戰國時燕太子丹。②發沖冠:《史記·荊軻傳》載,燕太子丹于易水送荊軻,有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送行之人“發盡上指冠”。

【賞析】

在易水送別友人,很自然地想起了荊軻的故事,詩中通過對這個悲壯場面的概括,反映了詩人心中蘊蓄著難以遏止的憤激之情。三四句抒發思古之情,荊軻雖早沒,而其英風義慨猶可想見。題為送人,卻無一字敘離別之情,此詩實為抒懷詠志之作。

杜審言

(約646—708),字必簡,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遷居河南省鞏縣。武后時,授著作郎。中宗神龍時流放峰州。不久,復起為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少年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共稱“文章四友”,是今體詩形成的奠定者。他的詩多為寫景、唱和及應制之作,以渾厚見長,精于律詩,尤工五律。他是杜甫的祖父,在創作上給杜甫一定的啟發和影響。《全唐詩》存詩四十三首。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①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②,晴光轉綠乜。忽聞歌古調③,歸思欲沾巾。

【注解】

①陸丞:是作者的友人。《早春游望》:是陸丞所作的詩。本篇是賡和之作。陸丞當時為晉陵縣丞。

②淑氣:溫和的春氣。

③古調:贊陸丞詩的格調近于古人。

【賞析】

這首詩因物感興,即景生情。首聯表現詩人宦游江南春光滿地不能歸省的傷情。中間二聯寫渡江南下江南早春的景物,由于懷舊、思鄉情切,更覺異鄉新奇。結尾既點明歸思,又點出和意,全詩結構細密,意境優美,字字錘煉又通體渾成。

登襄陽城

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①。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冠蓋非新里②,章華即舊臺③。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埃。

【注解】

①層城:襄陽城樓。

②冠蓋:里名。

③章華:臺名。

【賞析】

這是一首登覽名勝抒懷的詩篇。首聯點明題意;頷聯描寫登樓所見襄陽山水的雄麗;頸聯進而聯想到廣大楚地,頗有人事寂寥之慨;尾聯敘襄陽習家池名勝游人不絕的盛況。全詩層次井然,辭句工整,首尾圓合,描寫景物意境曠遠、渾偉。

蘇味道

(648—705),趙州欒城(今河北欒城)人。乾封進士,后居相位。因依附張易之兄弟,中宗時貶為郡州刺史。少時與李嶠以文辭齊名,號“蘇李”。《全唐詩》存詩一卷。

正月十五日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秾李①,行歌盡落梅②。金吾不禁夜③,玉漏莫相催④。

【注解】

①秾李:用桃花李花的秾艷形容婦女容顏服飾之美。②落梅:古曲調名。③金吾:京城里的禁衛軍。④玉漏:漏,古代的滴水計時器;玉是形容質料的精致華美。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京城長安元宵之夜的詩作。首聯概括節日奇麗的夜景和眾多的游人,三至六句狀寫美妙的節日風光,尾聯以人們對元宵之夜的無限留戀結束。全詩格律精切,筆致流暢,色彩濃艷而格調清新,歷來為人所稱道。

王勃

(約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六歲能文辭,十四歲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后往南海探父,溺水受驚而死。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并稱“初唐四杰”。其詩偏于描寫個人生活,亦有少數抒政治感慨,風格較為清新,對流行當時的浮艷文風有所突破。

滕王閣詩①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②?檻外長江空自流。

【注解】

①騰王閣:故址在今江西南昌,滕王李元嬰為洪州都督時所建。

②帝子:指滕王李元嬰,他是唐高祖之子。

【賞析】

詩人作此詩之際,正是他人生最不得意之時,詩人慨嘆昔時此閣曾是江山盛景的點綴,而今歲月變遷使得江山也寂寞了。由此聯想到人生短暫,時不我待。基調雖有些抑郁,但毫不消沉。末聯以對偶句作結,很有特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①

城闕輔三秦②,風煙望五津③。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④。海內存知己⑤,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⑥,兒女共沾巾。

【注解】

①少府:唐人對縣尉的稱謂。杜少府,名不詳。之任:赴任。

②城闕:指長安。輔,護衛。三秦,現陜西一帶地區,古為秦國,項羽滅秦后,分其為雍、塞、翟三國,故稱三秦。

③風煙:指自然景色。五津:四川境內岷江上的五個渡口,這里借指杜少府所去的蜀州。

④宦游:為了做官遠游在外。

⑤海內:四海之內,指國內。比鄰,近鄰。

⑥無為:不要。歧路:岔路,指分手之處。

【賞析】

這是王勃供職長安時所作的著名的送別詩。詩意慰勉友人不要在離別之時悲哀。首聯以工整的“地名對”寫送別的地點和行者杜少府將宦游之地,極有氣勢。頷聯抒寫離別時的深情厚意。頸聯由眼前離別轉寫別后,奇峰突起,表現了真摯牢固的友情。尾聯語壯情沉,別具一格。全詩筆力矯健,開合頓挫,意境曠達。“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堪稱千古名句。

江亭夜月送別(選一)〖1〗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賞析】

這是一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詩篇。首二句描寫月夜景色,“亂”煙,既是形容夜景,也表達了詩人心情的迷亂。“飛”月,反襯時光飛逝,也暗示了詩人佇立凝望時產生的聚散匆匆之感。末二句寫離人去后的情景。“寂寞亭”將送別后的孤寂悵惘之情寫得深切感人。

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①,山山黃葉飛。

【注解】

①高風:秋高氣爽時的風。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旅愁歸思的詩作。首二句以流水起興寫詩人望長江水而產生的長期滯留異地想念萬里外故鄉的悲思。三四句是詩人山中望見的實景,以景喻情,襯映旅思鄉愁。“山山黃葉飛”,滲透了詩人真摯的情感,以景結情。

楊炯

(650—692),華陰(今陜西華陰)人。幼有文名,顯慶四年(659)舉神童,授校書郎。官終盈川令。楊詩絕大部分是五律,其詩才氣宏放,語言精麗嚴整,其邊塞詩頗有氣勢。有《楊盈川集》。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②,鐵騎繞龍城③。雪暗凋旗畫④,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⑤,勝作一書生。

【注解】

①烽火:古代邊境上一種報警的信號。

②牙璋:調兵的符信,分兩塊,調動軍隊時用作憑證。鳳闕:帝王宮闕的概稱。

③鐵騎:精壯的騎兵。龍城:匈奴名城,這里借指敵方要地。

④凋:脫色,失掉鮮明色彩。旗畫:軍旗上的彩畫。

⑤百夫長:古代軍中低級軍官,指揮百人。

【賞析】

這首詩描寫一個士子投筆從戎,在邊塞作戰的情景。詩篇雖然寫從軍征戰,但卻不做悲涼之語,而是以高昂的情調,綺麗的詞采,表現年輕人渴望投筆從戎,抗敵御侮,以建功立業的壯志。此詩語言遒勁,雄渾剛健。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大膽的開拓和創新。

宋之問

(656—712),字延清,名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上元進士,武后時入選宮廷侍臣。曾先后諂事張易之和太平公主被貶為瀧州(廣東羅定)參軍。睿宗時貶欽州,玄宗初賜死。詩與沈佺期齊名,文辭華靡。尤善寫五言排律,對律詩體制的定型頗有影響。有《宋元問集》。

度大庾嶺①

度嶺方辭國②,停軺一望家③。魂隨南翥鳥④,淚盡北枝花⑤。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但今歸有日,不敢恨長沙⑥。

【注解】

①大庾嶺:五嶺之一,在今江西省大庾縣。

②辭國:離開京城。

③軺:輕便的車馬。

④翥:飛。

⑤北枝花:大庾嶺上的梅,向北枝條上的花。

⑥恨長沙:《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適去,意不自得。”

【賞析】

這是一首表現遭遷謫的愁怨又渴望回歸的詩作。詩人南流瀧州途中因物感發,曲吐遷謫失意的愁怨。末聯以含蓄深婉的語言,表達盼回鄉的渴望。全詩韻律謹嚴,對仗工穩,是五律的典范詩作。

沈期

(約656—714),字云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上元進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貪污及諂附張易之,被流放儉州。詩與宋之問齊名,有《沈佺期集》詩三卷。律體謹嚴精密,對律詩定型有貢獻。

獨不見

盧家少婦郁金堂①,海燕雙棲玳瑁梁②。九月寒砧催木葉③,十年征戍憶遼陽④。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⑤。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⑥。

【注解】

①郁金堂:以郁金香浸酒和泥涂壁的堂屋。

②海燕:燕的一種,產于南方濱海地區,春季北飛,于室內營巢。玳瑁梁:以玳瑁為飾的屋梁。

③砧:搗衣用的墊石。唐代婦女每于秋夜搗衣。

④遼陽:唐時為東北邊防要地。

⑤丹鳳城:這里指長安。

⑥更教:一作“使妾”。照:一作“對”。流黃:黃紫相間的絲織品,這里指帷帳,一說指所搗的衣裳。

【賞析】

這是一首少婦苦思征戍丈夫不歸的抒情詩篇。以海燕雙棲起興,從環境氣氛的渲染中表現思婦孤獨的心情。首聯以重彩濃墨夸張地描繪女主人公閨房之美。“寒砧催木葉”造句奇警。十年征戍而“音書斷”,寫憂慮擔心之深。尾聯思婦含愁獨處,空對明月孤中住。詩中托物寄情,雖鋪陳詞彩,但格調清新,境界遼遠,氣勢飛動。

陳子昂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武后時官右拾遺。后解職歸里,為縣令段簡所害,死于獄中。他主張詩歌革新,提倡“風雅興寄,漢魏風骨”,反對齊梁以來偏重形式的傾向和綺靡頹廢的詩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頗受李白、杜甫的推崇。有《陳子昂集》。

感遇三十八首(選一)〖1〗其二

蘭若生春夏①,芊蔚何青青②!幽獨空林色③,朱蕤冒紫莖④。遲遲白日晚,裊裊秋風生⑤。歲華盡搖落⑥,芳意竟何成?

【注解】

①蘭:香草。若:杜若,也名杜蘅,水邊的香草。

②芊蔚:指花葉的繁茂。青青:“菁菁”的借字,繁盛的樣子。

③幽獨空林色:蘭若幽雅清秀,獨具異采,使林中群花盡失顏色。

④蕤:花下垂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清县| 双鸭山市| 确山县| 腾冲县| 金溪县| 南华县| 晋城| 武陟县| 千阳县| 阿勒泰市| 昌乐县| 荣昌县| 水富县| 株洲市| 肇庆市| 通州区| 平定县| 盈江县| 酒泉市| 洛扎县| 桂东县| 章丘市| 兰考县| 和林格尔县| 秭归县| 滕州市| 青海省| 金川县| 永城市| 海门市| 佛坪县| 凤凰县| 广东省| 台中市| 延津县| 马公市| 莲花县| 独山县| 淮安市| 寿光市| 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