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科舉的利弊(求收藏,求推薦!!!)
- 秦始皇陵出世,我仙人身份被曝光
- 周洲舟粥
- 2243字
- 2021-05-05 17:13:45
姜升起身去倒水喝,李世民則把科舉制度向嬴政娓娓道來。
科舉這一制度,萌發(fā)于魏晉南北朝,確立于隋朝,經(jīng)由唐宋完善和發(fā)展,一直持續(xù)到清朝。
雖然在明清時期,科舉已經(jīng)基本局限于四書五經(jīng)范圍內(nèi),又被當(dāng)代人稱為八股文,被罵得臭不可聞。
不過在李二這會兒,科舉制度還是百花齊放的狀態(tài)。
秀才、明經(jīng)、進士、明法、明書、明算……
算下來林林總總有數(shù)十科。
這其中,秀才一科難度大、標(biāo)準高,錄取的人數(shù)鳳毛麟角,到后來也就漸漸地?zé)o人參加,干脆廢除了。
剩下的科目里,讀書人一般都會選擇考明經(jīng)科和進士科。
明經(jīng)科注重帖經(jīng)和墨義,簡單來說就是考對各種古文經(jīng)要的背誦與理解。
進士科則不然,主考詩賦和政論,需要有一定的才華,不是靠死記硬背就能解決的。
李世民向嬴政詳細介紹了科舉制度,讓嬴政頓時恍然大悟。
要知道,他大秦的官員,要么是靠著軍功,要么是靠人保舉。
其實核心也是:能者上,庸者下。
這與科舉制度的中心思想似乎不謀而合?
不過這么大范圍地對全天下人進行遴選,顯然比保舉制要更加優(yōu)越。
“九品中正制的余毒太深,靠著互相推舉,天底下的官員都給那群士族門閥把控住了,開創(chuàng)科舉是個好事。”
姜升灌了兩口水,擦了擦嘴,補充道。
僅僅這一句話,便讓嬴政天然地理解了科舉制背后的意義。
自古便是如此,只要有權(quán)力的地方,便必然少不了結(jié)黨營私。
秦朝之前的分封制,那些官員可還是世襲,對于皇權(quán)來說是莫大的威脅,這也是嬴政極力推行郡縣制的原因之一。
“九品中正制”他雖然不明白,但顯然,科舉制給了天下寒門士子一個機會,對姜升口中的門閥定然是不小的沖擊。
聽了姜升的解釋,扶蘇也連連感嘆道:“李皇當(dāng)真有魄力,建國伊始,便敢動這群士族門閥的根基。”
姜升此時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坐下,聽到扶蘇的感嘆,不由得嗤笑一聲:
“他老李自己屁股都不干凈,也是靠著五姓七望的底子爬上來的,你以為他不忌憚那群門閥?”
李世民點頭道:“仙師所言極是,貴族門閥尾大不掉,必須要清除!”
“是個屁!”姜升笑罵道:“你要做干脆就做絕,搞得現(xiàn)在不上不下的。”
唐朝的科舉制,用當(dāng)下的話講,就叫做:講公平了,但又沒有完全講。
眼看著李世民疑惑的眼神,姜升只好繼續(xù)解釋道:
“首先,讀書這種事,本來就不是普通家庭負擔(dān)得起的,最后能夠致仕的,大多還是那群官宦子弟。”
“這個是客觀原因,就暫且不提了。”
“其次,科舉這種事情,最好是做到完全匿名。”
“在大唐,不光主考官是眾人皆知的,閱卷還是開放式的,考生的姓名可都寫在上邊呢!”
“就這,你說說,不是擺明了給人家舞弊的空間嗎?”
“還有,取士不光看成績,還要有人推薦,這是個什么道理?想弄出一群新的門閥來是吧?”
姜升一頓批,把李世民羞得滿面通紅。
他自詡優(yōu)越的科舉制度,在姜升嘴里竟然漏洞百出。
好在姜升還是給了他一點臺階:“不過怪不得你,都是時代的局限性罷了。”
李世民這才好受一些,也很快反應(yīng)過來:“朕回去之后,定要推動這科舉的改制,一切都按仙師的話來!”
姜升不置可否,科舉的改制只是治標(biāo)不治本罷了。
其實要想從根本上扭轉(zhuǎn)這一切,應(yīng)該先解決百姓們飽肚子的問題。
生產(chǎn)力才是維持國家興盛的根本。
但眼下姜升也沒有很好的法子,無論是那些農(nóng)用機械,還是化肥這種大幅提高作物產(chǎn)量的神器,他都沒辦法提供給老趙和老李。
那可是要供養(yǎng)一國的,他上哪去弄這么多東西?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已經(jīng)給了老趙技術(shù)了,相信這群富有大智慧的古人不會讓他失望。
至于老李這邊呢,熬過了這段苦日子,后面自然是富得流油,盛唐之名可不是白叫的。
所以姜升也只是叮囑李世民道:
“你首先要做的,是命人把活字印刷術(shù)研制出來,降低天下百姓讀書的成本。”
“人人有書讀,才能夠打破士族閥門天然對知識的壟斷。”
“科舉改制的事情,你可以眼下先開始慢慢推行,那些士族閥門暫時不會有太大反應(yīng),畢竟他們的子弟條件更加優(yōu)越。”
“如此鈍刀子割肉,等他們反應(yīng)過來,也已經(jīng)無力回天了。”
李世民聽得眼放精光,不住地贊嘆姜升的計策之妙。
“老趙你這邊也不用急著把這些政策都用上,徐徐圖之,不必著急。”
姜升看著若有所思的嬴政,趕緊叮嚀了兩句。
這大秦和大唐的國情不同,可不能一味硬來,步子大了容易扯到蛋。
嬴政自信一笑:“朕自然知曉其中利弊,仙師無需擔(dān)心。”
他又沖著李世民說道:
“對了老弟,既然朕從你這學(xué)到了科舉制度,那朕也不藏私。”
“先前朕問你紙張有何妙用,卻是要告訴你一道完美的國策!”
緊接著,他便將姜升當(dāng)時告訴他的紙幣的作用一一道出,聽得李世民連連撫掌稱贊。
“始皇當(dāng)真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自漢朝以來,中原便與西域各國多有貿(mào)易往來。”
“朕正愁如何削弱異邦國力,此等毒……妙計,當(dāng)真是解了朕的燃眉之急!”
看見姜升促狹地看著自己,嬴政老臉微紅。
不過姜升倒沒有戳穿他,而是又為李世民道出了天機:
“今年和明年,突厥都將有大雪,按原本的時間線,你會在明年大雪后出兵,一舉攻破突厥,俘虜頡利可汗。”
“想想辦法,今年就把紙幣推廣出去,用紙幣大肆購買突厥人的戰(zhàn)馬、牛羊等。”
“等到冬天,突厥人撐不下去了。”
“他們必然會拿著紙幣來找大唐購買物資,那時候再削弱紙幣的購買力。若是有底氣,干脆直接翻臉不認!”
“你甚至今年冬天就能要了他們的命!”
“當(dāng)然,這個計謀只能用一次,不然這紙幣就無法在其他國家推行了。”
“而且這一次,紙幣決不能由你大唐朝廷印發(fā),必須找個背鍋的,這其中具體怎么操作,你自己回去想。”
這才是真正的絕戶計!
姜升用最平靜的話語,說出了最狠毒的計謀。
李世民和嬴政看著眼前這位仙師,都不禁覺得脊背發(fā)涼。
原來和煦的外表之下,仙人依舊是那般無情。
但是好在,這種無情不是針對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