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與清教徒革命(華文全球史)
- (英)塞繆爾·羅森·加德納
- 2860字
- 2021-04-13 16:08:56
第9章 威爾士親王查理與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馬德里之行

精彩看點
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的妙計——詹姆斯一世同意威爾士親王查理與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前往馬德里——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熱情接待威爾士親王查理——西班牙人對聯姻的看法——神學家給腓力四世的建議——瑪麗亞·安娜公主拒絕嫁給威爾士親王查理——與西班牙聯姻失敗
大使們在忙著起草外交信函時,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認為,即便所有方法都失敗了,他仍有一條獲取成功的妙計。只要他帶著威爾士親王查理前往馬德里向西班牙公主瑪麗亞·安娜求婚,西班牙肯定會將巴拉丁作為結婚禮物送給威爾士親王查理。威爾士親王查理輕易就被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說服了。于是,兩個年輕人將計劃告訴了詹姆斯一世。

西班牙公主瑪麗亞·安娜
詹姆斯一世非常糾結。他擔心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兒子——“寶貝兒”查理(他對兒子的昵稱)了。然而,他一生中從未對所愛的人說過“不”,現在也做不到。他懷著復雜的心情同意了威爾士親王查理與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早就想好的計劃。

威爾士親王查理
威爾士親王查理與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喬裝打扮了一番后,悄悄上路了。在過格雷夫森德渡口時,威爾士親王查理給了船夫一袋金幣。船夫以為他們渡海去法蘭西進行決斗,于是就報了官。追捕令隨即下達。不過,威爾士親王查理與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的坐騎是挑選出來的寶馬良駒,很快便將追捕的人甩在了身后。到坎特伯雷后,他們被懷疑是殺人逃犯。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不得已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并編造了一個路過此地的理由。此后,他們便暢行無阻了。在巴黎,威爾士親王查理遇到了日后的妻子——十三歲的亨利埃塔·瑪麗亞公主,但她似乎并未引起他的注意。抵達馬德里后,威爾士親王查理直奔英格蘭駐西班牙大使約翰·迪格比勛爵的住處。約翰·迪格比曾任英格蘭駐維也納大使,最近剛被封為布里斯托爾伯爵。

少女時期的亨利埃塔·瑪麗亞
雖然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熱情地接待了威爾士親王查理,但事實上他的內心極其矛盾。在不傷害天主教教會和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情感的前提下,他并不反對將巴拉丁還給腓特烈五世。只要腓特烈五世同意將兒子們送往維也納接受教育,能夠接受他們長大后成為天主教徒的事實。這樣一來,事情就能妥善解決。然而,將自己的妹妹瑪麗亞·安娜嫁給英格蘭王儲遇到了困難。腓力四世認為,如果詹姆斯一世不讓英格蘭天主教徒有信仰自由,不像西班牙人期待的那樣讓所有英格蘭人皈依天主教,那么聯姻計劃就不會有任何結果。現在,妹妹瑪麗亞·安娜在他身邊哭得非常傷心,發誓絕不嫁給異教徒。她的神父對她說:“想想吧,躺在你身邊的伴侶,你孩子的父親,卻是個該下地獄的人。”這番話更堅定了她拒絕這門親事的決心。

約翰·迪格比

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
乍一看,克服這些困難似乎并不難。西班牙人認為,威爾士親王查理如果不打算皈依天主教,是不會來馬德里的。威爾士親王查理平常少言寡語,這讓西班牙人更加堅信這種看法。于是,他們組織了一場天主教布道會,向威爾士親王查理展開了輪番轟炸。不過,威爾士親王查理對此毫無興趣,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甚至對神父表現得不敬。

教皇格里高利十五世
西班牙人如果未能改變威爾士親王查理的信仰,就只好拒絕聯姻計劃,但他們又不想當“壞人”,于是想讓教皇格里高利十五世擔當這個角色。因為天主教徒與新教徒結婚需要征得教皇許可。他們知道教皇格里高利十五世對此極其反感,希望教皇格里高利十五世能拒絕英格蘭的聯姻計劃。豈料教皇格里高利十五世對此十分謹慎。他覺得這樁婚姻要是毀在自己手里,那么威爾士親王查理和其父詹姆斯一世就會打擊、報復英格蘭的天主教徒。如果這樁婚姻是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拒絕的,他們就只能將氣撒在西班牙人的身上。于是,教皇格里高利十五世同意了這樁婚事,條件是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要保證讓詹姆斯一世和威爾士親王查理皈依天主教。
腓力四世該怎么辦呢?他如何保證詹姆斯一世會履行這樣的承諾呢?他讓神學家幫自己出出主意。神學家的建議是,威爾士親王查理和瑪麗亞·安娜公主完婚后,可讓他們在西班牙待上一年。一年后,再看英格蘭的情況到底有沒有發生真正的改變。腓力四世采納了神學家的建議。
威爾士親王查理頓時備感壓力,一度憤怒地宣布要回英格蘭,但他的行動已經受到了控制。他只好答應自己會為英格蘭的天主教徒多謀福利,希望以此讓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同意他將瑪麗亞·安娜公主帶走。然而,一切都是徒勞。他想私自討好瑪麗亞·安娜公主的計劃也不幸夭折了。一天,瑪麗亞·安娜公主正在花園散步,威爾士親王查理突然翻墻而入。瑪麗亞·安娜公主見到這位令她生厭的異教追求者突然出現在面前,立刻尖叫著跑開了。還有一次,威爾士親王查理被召進宮見瑪麗亞·安娜公主,有人專門交待他該說些什么客套話。可一見公主,他就忘掉了那些客套話,情不自禁地傾述自己對瑪麗亞·安娜公主的仰慕之情。在場的其他人開始竊竊私語,西班牙王后法蘭西的伊麗莎白也皺起了眉頭。瑪麗亞·安娜公主雖然非常惱火,但還是不失禮貌地結束了這次會面。事后瑪麗亞·安娜公主說,她寧肯去死,也不會嫁給這樣的人。
為了迎娶瑪麗亞·安娜公主,英格蘭做了許多讓步。西班牙要求之過分連詹姆斯一世都始料未及。在談到為瑪麗亞·安娜公主修建教堂時,詹姆斯一世說:“我們這是在為魔鬼造圣堂。”然而,他又不敢不這樣做,畢竟兒子還被西班牙人控制著。他必須發誓遵守即將寄來的婚約,還必須讓內閣也發誓遵守該婚約。婚約要求:瑪麗亞·安娜公主的教堂向公眾開放,所有英格蘭人只要愿意均可進入;由瑪麗亞·安娜公主負責自己孩子幼年的教育;天主教徒必須享有在自己家里做禮拜的自由。
這些現在聽來再自然不過的要求在當時可不是隨便就能實現的。人們之所以用寬容的態度接受某一宗教,是因為該宗教有強大的海陸軍事力量做后盾。宗教態度的改變并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為取悅海陸軍隊的主人而刻意為之。對英格蘭來說,這樣的婚約是一種赤裸裸的冒犯。英格蘭王室一直都是排斥外國教會和外國勢力的中心。誰敢保證詹姆斯一世的孫子以后不會與外國教會和外國勢力站在一起?這不僅是神學之爭的簡單問題,而且是影響現在和未來整個國家生活模式的問題。毫不夸張地說,與西班牙的婚約會讓英格蘭的宗教改革事業倒退半個世紀。它再次喚起了新教的反抗運動,清教主義在英格蘭再次抬頭。詹姆斯一世在與西班牙走近的同時卻拉大了與英格蘭人民的距離。
身在馬德里的威爾士親王查理也答應了父親答應過的一切,甚至做出了更多承諾,希望以這樣的態度抱得美人歸。然而,他的愿望不可能實現。西班牙的神學家們堅決不同意他帶瑪麗亞·安娜公主回英格蘭,他們的決定就是最終的決定。在得知收復巴拉丁無望后,威爾士親王查理氣憤地離開了馬德里。路上,陪同他的一個西班牙人問他用不用把馬車窗打開。威爾士親王查理譏諷道:“未經馬德里神學家的批準,我可不敢讓你打開。”到桑坦德港時,一支英格蘭艦隊正在那里等著他們。上船后,威爾士親王查理才感覺自己恢復了自由。在樸茨茅斯港登陸后,威爾士親王查理發誓絕不會娶瑪麗亞·安娜公主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