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與清教徒革命(華文全球史)
- (英)塞繆爾·羅森·加德納
- 3338字
- 2021-04-13 16:08:53
第6章 詹姆斯一世和西班牙

精彩看點
詹姆斯一世希望與西班牙結盟——詹姆斯一世向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提親——沃爾特·羅利與《世界史》——沃爾特·羅利尋找黃金——沃爾特·羅利空手回到英格蘭——詹姆斯一世下令處死沃爾特·羅利——寵臣羅伯特·卡爾的下場——喬治·維利爾斯權傾朝野——詹姆斯一世對權力限度的看法
“火藥陰謀”事件再度激起了詹姆斯一世對西班牙和國內天主教徒的反感。不過,這種反感只是短暫的,詹姆斯一世并未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事實上,只要知道自己在英格蘭的權威不會受到威脅,生性反感殘暴行為的詹姆斯一世就不會再迫害天主教徒。為避免英格蘭卷入歐洲戰爭,詹姆斯一世還想到了與西班牙結盟的辦法。
但詹姆斯一世又不愿直接向西班牙提出結盟計劃。1611年,他曾向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提親,希望兒子能迎娶一位西班牙公主。1614年,詹姆斯一世解散議會后,重提和西班牙聯姻一事。他必須籌到王室運轉的資金,從議會那里得不到,他就寄希望于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給女兒的嫁妝。他同時認為,英格蘭的天主教徒因此也就不會再提出非分要求了,他只要允許他們在家里做禮拜即可;而一旦發現他們有危險舉動,他可以隨時收回自己的承諾。1617年,聯姻談判正式開始,但西班牙最終沒有同意將公主嫁到英格蘭,因為英格蘭沒有同意在宗教信仰政策上做出改變。
詹姆斯一世對資金的渴望讓他選擇了另一步棋,這步棋遠比與西班牙結盟讓他印象深刻。沃爾特·羅利爵士是一位英格蘭政治家、殖民者、海盜和歷史學家,他在詹姆斯一世繼位不久后,稀里糊涂地卷入了一場反叛陰謀之中,被判死刑。后來,他又被改判死緩,關進了倫敦塔。在倫敦塔中,沃爾特·羅利潛心寫成了一部《世界史》。他在書中描述了大西洋對岸的美洲大陸,談到了那里的森林和河流,還專門提到了奧里諾科河岸邊一座儲量豐富的金礦。詹姆斯一世對此半信半疑,他身邊的人則勸他但聽無妨。這些人不愿和西班牙結盟,不愿讓詹姆斯一世和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國王關系走得太近,他們想再次看到普利茅斯的海盜和巴恩斯特普爾的海盜能從西班牙控制的海域搶回大量財富。

沃爾特·羅利
雖然詹姆斯一世不想和西班牙斷絕關系,但金子似乎對他更具吸引力。詹姆斯一世讓沃爾特·羅利保證不會靠近西班牙領土,并保證不會動西班牙人一根毫毛后,就將他釋放了。沃爾特·羅利出獄后奉命率人急赴奧里諾科河。不過,他堅信只要能搶到金子就可以不必信守諾言。他命令手下人溯河而上,但沒有明令禁止使用武力。他們占領并洗劫了一個由西班牙人控制的小鎮,但沒有發現金礦,沃爾特·羅利的長子在這次行動中喪生。失敗使沃爾特·羅利傷心欲絕,他建議船長打劫過路的西班牙運寶船,掠取黃金,但船長沒有聽從他的建議。最終,他兩手空空地回到了英格蘭,被詹姆斯一世送上了斷頭臺。

沃爾特·羅利抵達奧里諾科河
詹姆斯一世所做的每件事幾乎都無法如愿以償。雖然他正直善良,但他身邊的人不具備這些品質。他們都急于想把他拉向并不適合他走的道路。為了應付他們,詹姆斯一世計劃在身邊培養一位年輕的寵臣,讓他同時扮演自己的娛樂伙伴、私人秘書、政事代理等角色。最重要的是,這位寵臣還能代替他向那些對他提出各種要求的人說“不”。他選擇的第一個人是年輕的蘇格蘭小伙羅伯特·卡爾。羅伯特·卡爾具備詹姆斯一世想要的那些品質,最終被封為薩默塞特伯爵。與西班牙就聯姻事宜公開談判之前,羅伯特·卡爾就頻頻為詹姆斯一世出謀劃策。但羅伯特·卡爾后來有點得意忘形了,居然愛上了埃塞克斯伯爵羅伯特·德弗羅的妻子弗朗西絲·霍華德,并在她離婚后娶了她。但不久,弗朗西絲·霍華德被指控為一樁謀殺案的主謀,羅伯特·卡爾被懷疑為她的幫兇。后來,羅伯特·卡爾與弗朗西絲·霍華德被法庭判為死刑,但詹姆斯一世赦免了他們,將他們貶為庶民。

沃爾特·羅利被處死

羅伯特·卡爾
喬治·維利爾斯取代羅伯特·卡爾成了詹姆斯一世的新寵,不久便先后被封為白金漢伯爵、公爵。喬治·維利爾斯在能力和性情上都遠超羅伯特·卡爾。如果他的官位不是上升得過快,他或許還能為英格蘭做出非凡的貢獻。然而,快速升遷足以毀掉任何一個人。雖然多年來詹姆斯一世一直獨掌大權,但任何人若想要得到王室的提拔,就必須先討好喬治·維利爾斯。鄉紳想升為男爵,男爵想升為伯爵,律師想成為法官,法官想得到管理財政或國家要務的肥差,都必須向喬治·維利爾斯點頭哈腰、溜須拍馬。源源不斷的財富給喬治·維利爾斯帶來了足夠的尊嚴。僅僅一兩年后,這個曾經一度買不起新衣服的年輕人搖身變為英格蘭最富有的貴族。難怪他會得意忘形。難怪他會幻想所有人都應該徹底服從他。一人得道仙及雞犬,喬治·維利爾斯開始盤算著怎樣把母親接到宮里,把自己的兄弟封為貴族,把自己的侄女、外甥女、堂姐妹嫁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詹姆斯一世對喬治·維利爾斯言聽計從的做法看似愚蠢,但他實則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他不想再受到議會上下兩院的約束,希望那些或靠溜須拍馬或靠出錢賄賂而獲得喬治·維利爾斯提拔的新貴族能在日后堅定地支持自己。

埃塞克斯伯爵羅伯特·德弗羅

弗朗西絲·霍華德

喬治·維利爾斯
詹姆斯一世登上王位以來,其治國初衷雖好,但結果總是不盡人意。他希望自己能與人為善,所以發現越來越多的高官走旁門左道時也不加阻止,而是任由這種風氣蔓延。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任何救治措施對病入膏肓之體都無濟于事。國家官員都得看一個毫無經驗、乳臭未干之人的臉色行事,這種體制本身就是腐敗的溫床。
詹姆斯一世對自己權力限度的看法與伊麗莎白一世的看法毫無二致。1616年,他在一個莊嚴的場合下發誓要維護正義和法律的尊嚴。他說:“根據法律,君主有權統治臣民,臣民必須接受君主的統治。”他接著說,“只要他的身體允許,只要他的知識還能跟上形勢,他就應該信守誓言”。那些表述模棱兩可的法律條文由議會負責澄清。詹姆斯一世則要確保法官不能在法律中隨意加入任何新奇的想法。在詹姆斯一世看來,王室有權控制法官的意志。他說,“這是國王的合法權利,他有權將法庭控制在適當的權限之內”。然后,他又激動地說了一番今天看來頗不可思議的話:“王室享有的絕對權力不是法官該談論的話題,對天賦王權進行質疑的行為是非法的。對上帝安排的質疑就是對神明的褻瀆;虔誠的基督徒應該聽從上帝的神諭;臣民討論國王該干什么或不該干什么是大逆不道之舉;法律反映的是國王的意志,臣民應該欣然接受。”
我們可能容易將這番話視為荒誕之言。然而,這番話非常有價值,值得我們仔細分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英格蘭之后的歷史。事實上,沒有哪個國家的管理僅靠一套普遍的法規就可以完成。所謂的普遍法規是凡人設定的,難免會出現偏頗,不可能解決一切問題。一旦新問題出現,就必須靠擁有非凡智慧的當代人去解決,由他們出臺新法規或修訂舊法規,還要確保他們在立法時不得濫用權力。就英格蘭來說,擁有這種非凡智慧的人或者從議員中物色,或者從對議會負責的各部門行政長官中尋找。根據都鐸王朝的憲制原則,新法規要得到國王和議會一致同意才能生效。不過,國王只負責維持政府機構的正常運轉,在緊急情況下才可頒布特殊法規而不用對任何人負責。詹姆斯一世如此含糊的語言表述暗示了種種危險,但他主要的意思是:王室特權不受他人限制,國王在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動用王室特權,誰也無權事先以所謂的制度去約束國王的行為。
到目前為止,詹姆斯一世也只是在沿用以前君主制訂的制度,但他忘記了每種制度的成功都與遵循時代精神密不可分這一點。都鐸王朝的統治者渴望贏得民心,一旦發現自己的意志與民心背道而馳,就會暫時將計劃擱置。然而,詹姆斯一世很少關心民意,只考慮自己的利益。雖然清教徒暫時還對國家構不成威脅,但詹姆斯一世的外交政策讓他們忍無可忍。英格蘭出兵與國外新教勢力作戰的決定已經夠糟糕了,但更可怕的危險馬上要降臨了。如果威爾士親王查理迎娶了一位西班牙公主,那么英格蘭國內的天主教徒就得勢了。在王室的庇護下,信奉天主教的人會不斷增加,結果天主教徒的意志就可能成為國家的意志,而新教徒將逐漸失去政治發言權。而且威爾士親王查理未來的子嗣完全有可能會反對英格蘭人的信仰,他們長大成人后還可能利用王權去支持其母親信奉的天主教。如果清教徒能夠從昏睡中清醒過來,誓與詹姆斯一世倚重的王權做斗爭,那么他們就應該首先破壞英格蘭與西班牙的聯姻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