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節 農民階層的衰落及市民階層的崛起

武士階層財政拮據,必然會加重對領地內的農民階層的盤剝。收租比例本來是“五公五民”,有的武士竟然將這一比例提高至“七公三民”,有的武士還逼迫農民預繳未來幾年的地租。不僅如此,武士還經常征收臨時性雜稅。如果農民不答應,武士就把農民抓起來投入監獄。農民只好將土地做擔保,向其他藩國的人借米、借錢來繳納地租和雜稅。農民不堪重負,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很多農民不能娶妻生子,有的被迫賣妻賣子。不僅如此,農民們豐年和歉收之年都同樣貧困、痛苦。豐年米價下跌,賣了米也不足以償還債務,歉收之年情況更慘。于是,農民對農業失去信心,另謀生路。農民們拋家舍業,舍棄妻兒,來到江戶、京都、大阪謀生。天明五年(1785年)到天明六年(1786年),農民減少了一百四十萬人,土地荒蕪,城市人口增加。于是,德川幕府下令領主調查各自的領地內耕種土地所需要的農民人數,如果人數不夠,禁止農民外出務工。由于生活困頓,墮胎或者殺死自己的病弱孩子的農民很多。農民不僅受到領主的盤剝,還深受浪人之害。浪人要求農民收留過夜,并向農民索要財物,如果農民不答應,就傷害農民。浪人經常結成團伙,為害鄉里,領主、代官拿浪人沒有辦法。被逼無奈,有的農民結黨生亂,或者逃離村莊,或者威逼領主減租,或者到江戶告狀。幕府和各藩國都采取嚴厲措施,鎮壓結黨鬧事的農民,主謀和主要從犯抓住之后都處以死刑。這導致民心逐漸背離武士階層。

在幕末時期,大名、武士、農民的經濟狀況都很差。而町人即商人階層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原因如下:其一,當時,德川幕府掌權已經超過二百多年,天下太平,創造了很好的經商環境,商人的財富不斷積累;其二,商人從事大名、武士、農民日常需求物資的運輸、銷售,獲利豐厚。大名、武士窮困的原因就是商人獲利豐厚。

盡管德川幕府屢次下達儉約令,商人卻依舊過著富裕的生活。德川幕府時代中期以后,金銀借貸活動頻仍,大名、武士都看商人的臉色行事,有的武士因付不起價款,向商人作揖,懇請商人賒賬。商人在內心深處開始鄙視武士。有的商人甚至當面恥笑、挖苦武士們。有的武士到町奉行那里告狀說商人對自己無禮,卻受到了町奉行的挖苦。如果武士階層憑借武力壓服商人階層,商人階層就不再借錢給武士階層,武士階層更無法生活下去。這是商人階層參與政治事務的前兆。不過,商人參政需要改革國家制度,也需要商人階層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這需要很長的時間。商人階層地位的上升有助于形成中產階層,這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都會起到積極作用。

不僅如此,甚至那些放牛人、趕車人等在路上遇見了武士的女眷,也會污言穢語進行嘲弄。陪著武士女眷出門的奴仆們敢怒不敢言。商人的起居風尚影響了喜好奢侈的大名的家庭生活。武士們也效仿商人的奢靡生活,使生計越來越困難。為了救濟武士,德川幕府實施天保改革,下達儉約令,約束武士的不合理消費。不僅如此,德川幕府還將儉約令的實施范圍擴大到工商階層,結果導致工商階層怨聲載道。

商人積極地通過財富的力量,獲得官職和武士身份,提高社會地位。之后,通過自己的實力,官職不斷提高,凌駕于幕士之上。有的商人賄賂幕府官員,謀取商業利益。這是政治腐敗造成的。有的武士因為無法生活下去,只好委托善于理財的商人管理自己的家務。當時,商人階層在財力、能力上都超過了武士階層,給這兩個階層的政治關系帶來了變化。武士政權開始出現危機,這是不爭的事實。

武士、農民的勢力衰落,所處的境遇非常悲慘。這是因為武士、農民受到約定俗成的習慣的束縛,子弟除世襲祖上的職業之外,沒有施展能力的機會。工商階層不同,長子繼承家業,二兒子、三兒子都有擇業的自由,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最終過上富裕的生活,提高社會地位。而武士和農民階層,長子繼承家業,二兒子和三兒子沒有擇業自由,只能仰仗父兄生活。從這個角度來看,武士和農民階層比不過工商階層。武士身上的雙刀在和平年月也派不上用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利县| 逊克县| 南岸区| 庆元县| 措勤县| 永宁县| 永川市| 柯坪县| 铜山县| 平利县| 萨嘎县| 沧州市| 丹寨县| 马公市| 卓资县| 鄂伦春自治旗| 同仁县| 宜宾市| 东辽县| 军事| 永安市| 左云县| 麻栗坡县| 梅州市| 维西| 巴南区| 连南| 揭东县| 卢龙县| 肇州县| 桂林市| 绵竹市| 共和县| 迭部县| 秦皇岛市| 尖扎县| 隆子县| 瑞丽市| 洛阳市| 镇赉县| 元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