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琴秋傳(桐鄉歷史文化叢書)
- 鐘桂松
- 2615字
- 2021-04-13 15:45:21
二、杭州女子師范學校
一直期盼畢業以后繼續升學的張琴秋,在要不要繼續讀書問題上,卻碰到家庭的阻力。原來張家的兩個女兒,即張梧(張琴秋)、張蘭都很聰明,讀書都很優秀,而兒子張桐,卻不喜歡讀書,所以早早地結婚成家,然而,嫂子看到兩個小姑一天天長大,都一門心思讀書,而沒有能夠幫助家里做什么事,久而久之,心里很不平衡。于是她常常在家里發牢騷,說怪話。而現在張琴秋小學畢業了,要不要再讀書成為家里的一個焦點,嫂子的牢騷更多了。張琴秋的母親馮慧英此時承受了更多的壓力,兒子和女兒,手心和手背,在她的眼里,是一樣的。但她開明有遠見,覺得現在世道不一樣了,女兒是否讀書,事關女兒一生的前途。所以她是支持張琴秋出去讀書的。但是,去哪里讀書呢?這時,振華女校的老師沈元幫助張琴秋她們出主意,建議她們去杭州女子師范學校讀書。沈元是1919年7月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的石門人,是豐子愷的同學,畢業以后在振華女校教書。所以對沈元的建議,無論是張琴秋家里,還是錢青家里,都是高度重視的。沈元還說,他的未婚妻李潤也要報考杭州女子師范學校,這樣,張琴秋、錢青她們可以結伴前往。還說杭州女子師范學校學費便宜,將來畢業以后,可以當小學老師,工作有保障。于是,張琴秋她們商量以后,最后決定去杭州女子師范學校讀書。
杭州女子師范學校也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在“戊戌變法”以后,一批留學日本的學生回國,他們看到日本明治維新給日本帶來的進步,所以決定從辦教育入手,開始積極籌劃創辦女子學堂等。1904年,杭州教育會發起號召,邵章、陳叔、鄭在常等人稟請浙江巡撫聶緝椝開辦女學。同年5月2日,杭州女學堂在積善坊巷正式成立。這是杭州歷史上第一所由中國人創辦的女子學校,也是杭州婦女真正獲得上學讀書權利的開始。
1907年,杭州女學堂改為杭州女子師范學堂,并開蒙養園(幼稚園),1912年4月改為浙江省立女子師范學校。學制是師范本科4年,預科1年。1913年4月校舍遷到橫河橋庾園故址。到1920年時,杭州女子師范學校已經成為杭州的一所頗具影響力的學校。它是今天杭州第十四中學的前身。張琴秋、錢青入學時,校長是慈溪縣人葉謙。教師中有沈鈞儒的弟弟沈蔚文、錢學森的父親錢家治,教英語的有戴遙庭、范允之,教物理的有王更三,教生物的有葉術青等,都是當時有專長的飽學之士。張琴秋在杭州女子師范學校的前后同學中,有毛彥文、傅學文、湯秀楚等。有人說,王映霞也是張琴秋她們的同學。其實王映霞是1923年進杭州女子師范學校的,此時,張琴秋已經離開。而錢青、曹誠英,倒是她真正的同學。王映霞只能說是張琴秋的學妹。而瞿秋白的夫人楊之華,是張琴秋的杭州女子師范學校的學姐,不過在杭州女子師范學校,兩人沒有機會見面,因為楊之華是1919年底就離開女子師范學校去上海了,而張琴秋是1920年暑假才入學杭州女子師范學校的。據說,張琴秋入學前,杭州女子師范學校當時對學生就有要求:第一,舉止嫻雅,身體健全;第二,不得纏足(已纏足者,入校后須解放);第三,年齡在11歲以上20歲以下。同時還要求:入校須得公正紳士之保證,試讀一月;每年繳膳資24元;不得著艷麗衣服及涂脂抹粉,等等。所以,杭州女子師范學校的這些規定,對張琴秋來說,不得纏足,是十分適合的。不過,筆者見到張琴秋入學之前即1919年女子師范學校的一份雜志,是女子師范學校校友會編輯出版的,雜志刊登了當年在全省的招生情況,嘉興各縣,最多時,招11個女生,一般是3至4個,最少時招1個。雖然與張琴秋無關,但也可以知道當年進杭州女子師范學校的不容易。畢竟,杭州是省會城市,文化的開放,比石門灣大得多。而且,在杭州女子師范學校,還可以看到在上海、北京出版的新書新雜志。
在杭州女子師范學校,張琴秋求上進的性格沒有變,她的叛逆性格也依然沒有變。但是,女子師范學校是培養小學師資的。校長葉謙在一篇演講稿中說:“今日師校之學生,即來日教育之師資。須知教育事業,清高之事業,亦清苦之事業也。如不知精神之修養,則內無陶冶之方,外受勢利之惑,將四顧傍徨,不能久安于位。愿諸同學積精神之修養,俾異日不墮初志?!?img alt="浙江圖書館館藏《杭州女子師范學校校友會雜志》創刊號,1919年4月版。"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C7AF83/197048194017845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6686658-CRCR7TY3cojF7mgl2aRXrzJd4RgEmTqQ-0-76ba9eba94b0be4009ee66b8e602e0b3">所以這所以培養小學師資為重點的學校,在校規校紀和精神等方面,要約束這些受過五四運動影響的學生。但是,畢竟時代不同了,新思想同樣浩浩蕩蕩沖擊這所女子師范學校。當時學校規定,學生必須留長發,梳辮子,盤發髻,以示“嫻淑”。然而,張琴秋她們覺得這樣的規定沒道理,每天梳辮子,盤發髻,浪費了她們的不少時間,不如干脆剪掉!于是,張琴秋聯絡王華芬等幾個志趣相投的同學,當著許多同學的面,剪掉了長發!引起了女子師范學校的轟動,因為也是大勢所趨,葉謙校長等也就批評了事,沒有追究張琴秋她們,但是,張琴秋因她的大膽舉動,在女子師范學校出了名。所以,1921年6月,張琴秋她們五個女生三個男生和一個孩子送別沈稔三的合影上,張琴秋她們五個女生早已剪成男孩子一樣的頭發了。據張琴秋的同學錢青回憶,當時一同考到杭州的同學梁閨放被錄取在杭州行素女子中學,而此時梁閨放和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的鄭明德已經確定戀愛關系,鄭明德在石門灣崇德縣立第三小學教書。當時行素女中不準學生談戀愛,對學生來往的信件檢查非常認真。所以鄭明德寫給梁閨放的信,都是通過同學張琴秋、錢青轉交給梁閨放的。后來梁閨放考取杭州廣濟醫院婦產科,張琴秋她們轉遞情書的事才結束。錢青在解放后到北京,和張琴秋聊起在杭州女子師范學校替梁閨放送情書時,張琴秋不勝感慨地說:“我們年輕時,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舊社會,竟然替友人送過情書,大膽!大膽!”兩位老朋友發出感慨開心的笑聲。1924年,梁閨放從廣濟醫院畢業后和鄭明德在烏鎮結婚,兩人也都參加革命,都是共產黨員。1926年春天,兩人到上海,進了沈雁冰代理交通局主任的國民黨中宣部上海交通局工作。后來被捕,在即將被槍斃時,被黨組織救出。這是后話。

張琴秋在杭州女子師范學校
張琴秋在杭州女子師范學校學習期間,正是五四運動以后婦女解放運動風起云涌的時候,作為具有叛逆意識的張琴秋,在杭州女子師范學校的學習中感受到學校的沉悶和腐朽,如何做一個有知識的家庭婦女的辦學思想,事實上是封建社會三從四德的翻版,而一些闊小姐闊太太在學校的影響,讓張琴秋她們感到女子師范學校的日子有些煎熬。此時,已經在上海的同學孔德沚時不時有信來,告訴她們上海的一些信息,讓張琴秋她們心動不已!所以在杭州女子師范學校讀了一年半以后,張琴秋和同學李潤一起離開該校,去上海愛國女學文科二年級做插班生。這已經是1922年春天的事了。